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关于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报告内容提要: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方法对在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偏重学习远多于锻炼。而活动量不足与各方因素相联系。自身锻炼意识薄弱,场地的限制,运动氛围的影响等。此外,在锻炼的各方面男女性别差异也比较明显。关键词: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影响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不断建设,人也是变得越来越懒惰,能选择坐车时绝不走路,能用机器代替的绝不动手。男生多数爱好篮球足球等体育活动,所以没事的时候运动还是挺多的,但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脑手机变得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变成了宅男宅女,从另一方面来说减少了很多的体育锻炼,这也造就了越来越多的近视。因此,体育锻炼引发的身体问题成了大学生的软肋。一:研究背景正如耳熟能详的那句话: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拥有强健的体魄能让人更好地学习和生活。体育作为一种运动休闲的健身手段,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良好的运动兴趣和习惯,发展个性,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而且还有助于陶冶情操,缓解学习压力,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提高学生的抗挫力。大学生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理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当今的学生身体健康逐渐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为了全面了解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状况,加强对体育的认识,我们小组于2015年12月1日至14日对多位大学生做出调查。下面是这次调查的方法及主要结果。二: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我们对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等高校在校学生进行了调查,一共发出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2份。其中男生39份,女生53份。问卷的有效率是92%。(二)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此次调查为保证客观性和真实性,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学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调查,以匿名方式避免被调查者的主观偏见,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分析处理。附上问卷样本:关于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亲爱的同学:您好!首先请谅解打扰了您的工作与休息。我是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政法学院14法学班大二的学生。随着大学生活越来越丰富,情感、学习等生活上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大学生的身体状况愈发使人担忧。为了摸清广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我们在此展开了这项调查。希望得到您的支持与协助。本调查无需填写姓名,答案无正误之分,且为选择题,可据自己实际情况附上适当内容。感谢您在百忙间隙填写这份调查表。1、您的性别是?A、男B、女2、您的专业是?A、理工类B、人文类3、您的年级是?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4、您每周的锻炼频率是?A、每天B、3-5次C、1-2次5、您平均每次锻炼用时?A、1小时以上B、30-60分钟C、30分钟以下6、您一般会参加哪些活动?(多选)A、散步、慢跑B、游泳C、打球D、健身操、武术E、瑜伽F、健身器材G、其他7、您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全选并排序)A、上课需要B、增强体质C、减肥D、丰富课余生活E、掌握技能,参加比赛F、缓解压力G、兴趣H、其他8、您认为您的体质如何?A、好B、一般C、较差D、不清楚9、您如何看待体育锻炼的重要性?A、重要B、不重要C、无所谓10、您对学校体育教学的评价?A、满意B、一般c、不满意11、您愿意高年级继续上体育课吗?A、愿意B、不愿意C、无所谓12、您认为体育锻炼对学习有影响吗?A、有B、没有C、一般13、您认为下列因素对体育锻炼的影响程度是?非常大不大一般小无影响安全顾虑个人情绪兴趣运动氛围自身体质时间限制体育设施限制2、实地走访通过少量的实地走访弥补问卷上未涉及问题之不足,为问卷结果分析奠基。三、研究结果(一)如所附三图。在调查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价值认识不明确,没有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且受心理因素的影响而影响到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总体情况不容乐观。而运动场地的限制、兴趣、惰性及无锻炼习惯也是主要影响因素,非常大的比例,占到57.61%。学生普遍重智育,轻体育。每天的锻炼时间不一,每周锻炼次数微乎其微,锻炼用时也是少之又少,多半在30分钟以下。锻炼时间和频率明显不足。没有建立正确的健康观与体育观。(二)从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和目的来看,大家的主要目的多种多样,有增强体质,缓解压力,丰富课余生活,减肥,上课需要,兴趣,掌握技能以参加比赛等。其中增强体质占较大篇幅,缓解压力紧随其后,再之丰富课余生活。这些因素反映出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目的是多元化的。同时也反应出大学生没有树立科学的体育锻炼认识,只盲目锻炼。由兴趣只排在第六位,但兴趣源于培养。因此不难预见,大学生并没有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三)从实地走访了解到,男生锻炼情况较之女生略有好转;大二较之其他较好。四、反思1、长期以来,体育教学忽视学生的主观想法,忽略了对学生主动性的培养2、在体育教学的过程当中,学校忽视对学生体育健身心理的教育3、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对受伤的担心4、社会舆论对宣传体育锻炼益处的缺乏5、高校的体育教育模式不合理,部分高校对体育教育不重视,教学手段落后,不适合社会的需要和自身的发展6、学生自身不自律,锻炼意识缺乏五、对策与建议(一)针对大学生自身1、培养大学生对所从事的体育锻炼的兴趣。兴趣是产生动力的源泉,学生才会积极参加练习,发挥自身的潜能。大量调查表明,学生对于感兴趣的体育运动具有一种强烈的加深认识、扩大认识范围的需要,进而有效地投入到这些体育运动锻炼中去。体育兴趣对大学生丰富知识、培养能力、进行创造性学习具有特殊的作用。2、提高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通过一定的理论知识的传授和体育教学,大学生会明白体育对增强体质的科学依据和作用以及体育锻炼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了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二)针对校方1、大力发展体育俱乐部、体育社团,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练中去。高校学生思想积极、充满活力,在走入社会之前,他们对各类有意义的活动有强烈的参与意识。体育俱乐部、体育社团,无疑是一种较好的校园活动团体。它是建立在体育锻炼和比赛基础上让学生管理自己的新兴活动团体。它能有效地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让他们有计划、有目的、有发展的参加体育锻炼,使其既强健体魄、陶冶情操。同时加强了学生之间的联系,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都相当有利。体育俱乐部、体育社团为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创造了良好的体育环境,对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深远的意义。2、充分搞好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基础。周边地域比赛场馆雄伟壮观、设备先进,教学训练场地美观大方,运动器械齐全,都将会给学生在视觉感受方面增添美感,自然就会因环境优势激发学生对体育课及体育运动的兴趣萌生。学生主动性的形成和增强必须要有体育场馆设施作保证,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相当数量的学生由场地缺乏,而导致他们刚燃起的体育锻炼激情熄灭了。因而,普通高校应根据学生的人数,新建或补充体育活动场地、器材等,以满足广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要求。
本文标题:关于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405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