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预防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36预防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总体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人文素养、具备医学基础理论、公共卫生相关临床医学知识、系统扎实的预防医学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学生毕业时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公共卫生机构从事疾病预防和控制、卫生监督和监测、公共卫生危机预警与处置等工作。二、基本培养要求(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要求1.学习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的身心健康奋斗终生。2.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终身责任,将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3.重视医学伦理问题,尊重居民和患者的隐私、人格和个人信仰,理解其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4.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形成预防医学思维方式。5.具有与居民进行交流、沟通的意识和方法,使他们充分参与和配合疾病预防控制工作。6.在职业活动中坚持原则,树立成本效益观念,使促进健康、防治疾病的工作成本低、效果好,发挥可用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7.崇尚科学和学术诚信,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疾病预防和控制问题,应该主动寻求其他帮助。8.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9.遵纪守法,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健康居民、患者和自身的权益。10.具有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分析批判精神。11.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12.具有较全面的综合素质,身心素质良好。37(二)知识要求1.掌握与医学相关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2.掌握生命各阶段的人体正常结构、功能以及正常的心理状态。3.掌握生命各阶段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包括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诊断及治疗。认识到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及行为心理因素对疾病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性。4.掌握与人们劳动、学习和生活相关的环境对健康影响的基本规律和防治原则。5.掌握常见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的基本规律及防治原则和控制方法。6.掌握全科医学、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基本方法。7.掌握常见慢性病的流行规律、预防控制方法及疾病预防和筛查的原则。8.掌握公共卫生危机预警与处置的相关知识。9.熟悉医药卫生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政策。10.具备一定的体育和军事知识。(三)技能要求1.熟悉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技术,具有从事群体和个体预防保健及卫生防病工作的能力。2.具备开展人群流行病学病因调查、疾病监测、疾病筛查的基本技能。3.具备公共卫生调查与分析能力,即具备公共卫生现场调查、现场样品采集与检测项目确定、检测结果判定、调查结果综合分析和报告撰写等能力。4.具备公共卫生危机预警与现场处置能力。5.具备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能力。6.具有与公众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能够对患者和健康居民进行有关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7.能够独立利用图书资料和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医学问题及获取新知识与相关信息,了解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相关专业领域的最新前沿进展,用一门外语阅读医学文献。8.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三、学制五年四、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38(一)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二)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病理学、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医学影像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劳动卫生与职业医学、儿童少年卫生学、卫生毒理学、卫生检验学、卫生化学、社会医学、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等。五、课程设置(一)课程类型:按课程性质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二)必修课程:分为六大类课程,即:思想政治与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自然科学课程、基础医学课程、临床医学课程、公共卫生课程、英语与体育等课程。1.思想政治与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等,320学时(20学分),占必修课程的10.56%。2.自然科学课程:高等数学、医用物理学、基础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分析实验、计算机文化基础等,298学时(17学分),占必修课程的9.83%。3.基础医学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医学遗传学、人体寄生虫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机能实验学、形态实验学等,818学时(51学分),占必修课程的26.99%。4.临床医学课程:检体诊断学、实验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医学影像学等,467学时(27.5学分),占必修课程的15.41%。5.公共卫生课程: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职业医学与职业病学、儿童少年卫生学、妇幼卫生学、卫生毒理学、卫生检验学、卫生化学、社会医学、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文献检索、循证医学等,736学时(46学分),占必修课程的24.28%。6.英语与体育等课程,392学时(22学分),占必修课程的12.93%。(三)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分为限定选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两种,共需修满22.5学分,其中限定选修课7.5学分、公共选修课程需修满15学分。六、培养方式全学程5年,分3个阶段。39第一阶段:历时3学年,通过此阶段的学习,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初步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判断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阶段:历时1学年,通过此阶段的学习,形成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学科知识框架及体系;掌握预防医学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第三阶段:历时1学年,进行临床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此阶段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公共卫生及其相关临床医学问题;具备独立开展本专业业务、初步进行研究工作的能力。(一)时间分配:教学计划总体时间安排见表1。表1教学计划总体安排表(单位:周)学年学期理论与实验教学集中实践环节入学教育毕业鉴定公假考试机动寒暑假期社会实践社区卫生实践临床实习预防实习毕业论文军事训练一114.5220.5124217126二3172124417126三5171246172126四717124817212五92061012120.510.5合计133.526201812218170.534(二)实施要求全学程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加强自然科学及人文素质培养、改革实验教学和外语教学、强化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能力培养和科研训练,注重个性化培养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1.人文素质培养: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课程的学习,构建高水平的人文知识结构框架;通过选修课进一步充实人文知识内容;通过第二课堂、素质讲堂、社会实40践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强化学生的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2.自然科学教学:在必修课中开设一定的自然科学课程,为学生打下必要的自然科学基础。3.实验创新能力培养:整合实验教学资源、整合更新实验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和科研训练计划,鼓励学生参加教师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4.早期接触预防医学,加强公共卫生能力培养:在基础阶段(从入学教育开始),通过参观疾控中心、参加医务劳动和社区公共卫生实践、参加预防医学专业教师的科研活动等途径,让学生早期接触预防医学、了解预防医学,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接触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的机会,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解决公共卫生实际问题的能力。5.外语与计算机教学:将课堂集中教学、分级教学与国家等级证书考试相结合,因材施教。6.统筹安排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对学生进行不间断的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基本技能训练,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各实习单位根据接收学生情况,指派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按照实习大纲拟定实习实施计划,讲授实习大纲内容,让学生明确实习的目的和要求。指导学生写好实习作业、实习报告等。贯彻启发式的实习指导原则,鼓励学生勤观摩、勤思考、勤动手。七、考核方式(一)课程考核:由承担教学工作的院系负责。采用形成性评定与终结性评定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全面、全程性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特别是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综合考试:由学校统一组织命题、考试。由学校统一组织命题、考试。基础学习阶段结束时,进行基础医学综合考试;实践教学阶段前进行临床理论和专业理论技能综合考试;实践教学结束后进行专业技能考核和毕业综合考试(以上两项考核成绩组成毕业考试成绩,其中专业技能考核占30%,毕业综合考试占70%)。八、毕业资格认定和学位授予学生在学校规定的年限内完成全部应修课程和培养内容,经考核达到学校学籍管理规定者,准予毕业,颁发毕业证书。按照《潍坊医学院普通全日制本科学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之规定,达到授予学士学位要求的,授予医学学士学位。41九、教学进程详细安排见表2-4。十、学分汇总全学程总计260学分。其中,必修课程182.5学分(实验课程61学分),选修课程22.5学分,集中实践环节55学分(含毕业实习50学分,社会实践3学分,军事训练2学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学分之比为1:0.8。42表2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必修课程教学进程表课程序号课程类别课程名称考核方式是否学位课程学时数学分其中实验实践学分各学年学期学分分配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第四学年第五学年考试考查总计理论实验实践第1学期第2学期第3学期第4学期第5学期第6学期第7学期第8学期第9学期第10学期1思想政治与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83216313临床医学实习和预防医学专业实习50周(共50学分)2形势与政策√321616212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224820.52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83216313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96484863336医学伦理学√√3224820.527医学心理学√√3232228自然科学课程医用高等数学√3232229医用物理学√56401631310基础化学√45452.52.511有机化学√45452.52.512化学分析实验√5656331.51.513计算机文化基础√64244042.52214体育等课程体育√√144813687.52221115大学英语√√216108108126333316军事理论√32322217基础医学人体解剖学√50262431.5318组织学与胚胎学√39392.52.519医学免疫学√√34342220人体寄生虫学√24241.51.521医学微生物学√36362222医学遗传学√24241.51.523形态实验学√13213288214.50.524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120804072.5725生理学√√68684426药理学√√48483327病理学√45453328病理生理学√42422.52.529机能实验学√9292662.53.530医学英语√646442231公共卫生课程卫生检验学√√48242431.5332卫生统计学√√64323242433卫生毒理学√√64481641434环境卫生学√√64481641435营养与食品卫生学√√64481641436劳动卫生与职业医学√√64481641437社会医学√√32322238流行病学√√64481641439儿童少年卫生学√√241681.50.51.540医学研究设计与分析√241681
本文标题:预防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406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