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从新教师到教育专家--读书笔记
《从新教师到教育专家》读书笔记主编:项家庆出版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有好教师,就有好教育”。在“十二五”期间,教师队伍的建设将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各地在围绕建设要求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年”的落实工作,采取各种有利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各地教师队伍建设,做到可持续地长效发展,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让优秀教育工作者脱颖而出。办好教育要去行政化,办好学校也要去行政化,要让教育家来办学,要让教育专家们来育人,让教育大师们来教学。从国家领导到教育各级行政部门领导都认识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引领世界发展的新潮流,国家需要千方百计的各类人才,人才的培养首先是要培养处一大批教育家,仰望星空,要群星灿烂,。为此,各地不余遗力地在“十二五”期间培育出一批本土的教育家。教育家到底有什么样的标准?应该怎样培养?教育家能够集中时间突击打造出来吗?本书通过对教育家的介绍,让新教师明确前进努力的方向,让读者了解自身,看教育专家如何成长的过程启迪学习者学习借鉴促进自身成长的过程。一:求真教育的陶行知1爱满天下的教师情怀爱,是一个教师的基本素质爱,是一名教师全部生活状态和价值追求爱,是一名教师师德的最好诠释陶行知的“爱满天下”就是他一生不断地抗争,改造中国的教育。2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论来源理论来源,社会来源,实践来源。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发展过程第一:“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时期教育即生活强调了教育过程,突出了教育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这和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是相同的,它奠定了陶行知由“教育即生活”发展到“生活即教育”的理论基础。这个思想主要有三层意思:一是教育史生活的需要,具有生活的意义,生活离不开教育。而是教育即生长,强调教育应该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三是教育改造生活,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未来生活的桥梁。第二:生活即教育时期陶行知通过自己切身经历提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重要思想,成为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基石。第三:生活教育理论完整建构时期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成为真正的教育。4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具体内涵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二:童心母爱教育的斯霞斯霞,当代初等教育专家。1910年生,17岁开始从教,85岁退休。主要著作有:《迅速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读写能力的经验》,《斯霞教育经验选编》,《我的教学生涯》,《斯霞文集》等。诗人臧克家曾为斯霞老师写过一首诗:一个和孩子常年在一起的人,他的心灵永远活泼像清泉;一个用心温暖别人的人,自己的心也必然感到温暖.。斯霞老师从心底深处对教育,对学校对孩子难以割舍。因为他是一名老师,对他而言,这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情节,是她永远不变换的角色。在94年中,一个人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是,斯霞老师只做了一件事,教书育人。斯霞老师是我们当中的杰出代表,是我国当代优秀的教育家,斯人已逝,为霞满天。斯霞的爱的教育精神永远哺育着中国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三:当代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一:教师劳动的三重收获1收货各类人才2收货真挚感情3收货创造性的劳动成果二:常有这样一些人,当犯了错误或有了罪行受到批评或是惩罚时,便深感到委屈地诉说起自己的功劳来,他们是这样理解功过的,把功看做正数,把过看做负数,两者绝对数相等的功过和应为零。所以,他们面对着过数起自己的功来,目的自然是在求两者之间的和为零。功过可以抵消是在特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的事。在一般情况下,不存在这种加减法。如果功过抵消成为了一种法则,社会将会是打乱的,拾金不昧者便有盗窃的资本。今天提前上班了,明天便可以迟到了,甚至曾经舍己救人的人,会因此具有杀人的权利。功过必须分明,自然科学的许多法则不能和社会科学的法则相互代替。四:民主教育的李镇西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李镇西最好的写照。他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如怎样预习,怎样听课,怎样做笔记,以避免学生养成依赖性,尤其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特别重视并落实到位。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就由学生自己解决,老师不包办。在教学中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李镇西认为,课堂教学是学生,老师,作者三位一体的平等对话。不重在老师讲了多少,重在学生学了多少。他重视课堂的互动交流,互动形式有很多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老师和学生一起参与教学,老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也可以向老师提出问题。师生角色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也可以说师生角色的定位是相对而言的。他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平等和民主的理念在教学中的贯穿。鼓励学生质疑辩难,学需有疑。适时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上李镇西全身心投入,充满激情,融入了自己丰富的情感,教学语言组织得非常好。有较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形象生动,深入浅出,语言精练,化繁为简,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但是又不是过度地煽情。同时重点突出,难点处理的非常得当。他注意课与课的相互联系,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学习。课堂上,他循循善诱,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适当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能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恰当合力的评价概括和生发。尤其实在课堂结束的时候总结很精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富有宏观与微观巧妙结合的教学机智。李镇西关注学生的听课反应。有良好而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思维敏捷,善于注重细节,从细节入手开展教学。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状态,备课较充分。考虑到了方方面面。站在学生的角度设想学生是怎么学习的,可能会怎么入手,会遇到哪些障碍。对提出什么问题,从面对各种问题进行取舍,突出重点,合理引导。五:实践教育研究的苏霍姆林斯基1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他的教育理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重视学生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他主张青少年应当获得自己精神生活的完美和幸福,享受劳动和创造的快乐。学校教育和教学要重视和完善运用学生积极的精神生活,并不断充实和丰富它,使学生终身有正确的精神需要,能够享受到丰富崇高的精神生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决定作用,主导成分。他不同意只重视自然科学知识传授而轻视道德教育观点。强调世界正在进入一个人的世纪。苏霍姆林斯基从全面发展教育的高度出发,对智育提出一些精辟的简介。他认为智育包括:获得知识,形成科学世界观,发展认识能力和创造力,养成脑力劳动的劳动文明,培养在整个一生中丰富自己指挥的需要和把知识运用于时间的需要。强调学生获得,掌握基本知识,但掌握知识不仅仅是为了劳动,更重要的是为了使学生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成为一个真正幸福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把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视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2苏霍姆林斯基给新教师的建议首先要垫底积累作为一个教育者的智力财富和教育明智。面对问题,自己应当是一个懂得追求真理,向往人民的理想取得胜利的过程的辩证法,应当理解并且用全身心体验人类为美好未来奋斗。建议年轻的朋友每个月买三本书:第一本关于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方面的科学问题的书;第二本是可以作为青年们的学习榜样的那些人物的生活和斗争事迹的书;第三本是关于人(特别是儿童,少年,男女青年)的心灵的书(心理学方面的书)。这样每过一年学科知识都应当变得更丰富。只有每天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科学知识,你才能在讲课的过程中看到学生的脑力劳动,占据你的注意中心的将不是关于教材内容的思考,而是对于你的学生的思维情况的关心。这是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技巧巅峰,你应当努力向他攀登。另外要想寻宝一样寻找那些关于解除人物的生平和斗争书籍。我们更应该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导师和道德引路人。教师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刚毕业出来的教师,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心理学,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这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能手。你将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当一名教育者,而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要掌握这门艺术和美,就必须多读书,多思考。另外就是还要具备一种对美的精细感觉。
本文标题:从新教师到教育专家--读书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416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