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入门四问
中国文化经典阅读入门四问本单元是全书的绪论部分,主要探讨有关文化经典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单元教学内容中国有哪些传统文化典籍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状况中国文化典籍的现实意义介绍本书的结构、编排思路以及学习本书的方法1.新的世纪,我们的“阅读渴望”是什么?2.联系现实,思考:网络时代,我们还要不要阅读经典著作?自学(一)“中国古代有哪些重要的文化典籍”?(主要思考题:“经、史、子、集”各是指的什么?)经部:指儒家的经典史部:指记载历史兴衰治乱和各种人物以及制度沿革等的历史书四书五经十三经二十四史古史、野史、法典、地志、职官、政书、时令等子部:指记录先秦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集部: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哲学、名学、法学、医学、算学、兵学、天文学、农学道教、宋明理学、清朝的考据学属于一人专有的称为别集汇选若干人的作品称为总集有关诗的集子称为诗集1.四书包括那些著作?最初是由谁编辑并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发挥?“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三通”:中国古代专门叙述典章制度沿革的历史著作《通典》(唐代杜佑)、《通志》(宋代郑樵)《文献通考》(元代马端临)。编写体例:“国别体”、“纪传体”、“编年体”等。2.何谓“前四史”?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的编写体例有哪些?“三通”指的是哪三部历史著作?“三教”:儒家、道教、释(佛教)。“九流”:指的是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九家学术流派:儒家、道家、兵家、农家、名家、纵横家、阴阳家、杂家、法家。3.我们通常所说的“三教九流”指的是什么?以年代(皇帝年号)命名。长庆是中唐唐肃宗的年号。别集南朝梁代萧统编的《文选》(也叫《昭明文选》)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4.《白氏长庆集》是属于“别集”还是“总集”?其命名依据是什么?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是哪部书?自学(二)“中国文化经典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有什么特点”。完成下列表格,按历史发展的顺序,纵向梳理我国古代文化经典的发展,也基本把握全书的基本框架和内容。时期文化背景文化经典代表作品对应单元专题春秋战国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变革时代。礼坏乐崩,群雄争霸,社会动荡,“百家争鸣”。《老子》《论语》《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荀子》等第二单元儒道互补哲学一专题春秋战国至两汉产生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历史著作,奠定了中国史学的基本精神。两汉大一统的政治局面下,出现了具有宏大规模的纪传体通史和皇朝史格局。第三单元春秋笔法史学时期文化背景文化经典代表作品对应单元《尚书》《春秋》《左传》《史记》《汉书》等专题时期文化背景文化经典代表作品对应单元西汉中国古代重视礼法,礼书在历史上也层出不穷。《礼记》第四单元修齐治平哲学二专题时期文化背景文化经典代表作品对应单元两汉至隋唐佛教传入中国,并且开始了中国化的进程。《百喻经》《坛经》第五单元佛理禅趣哲学与宗教专题时期文化背景文化经典代表作品对应单元唐代至清代与历史著作的发达相关,史学的研究也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著作,它们不仅总结了中国古代的史学传统,对研究其他相关学术,也有启发意义。《史通》《文史通义》第三单元春秋笔法史学专题时期文化背景文化经典代表作品对应单元唐代唐代社会空前繁荣,而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贞观时期又是历史上著名的“盛世”,号称“贞观之治”。《贞观政要》第六单元家国天下政治学专题时期文化背景文化经典代表作品对应单元宋代宋代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转型期,从文化上看,中唐以后禅宗的盛行、古文运动的开展和理学的兴起,构成了文化的新动向。《朱子语类》哲学三第七单元天理人欲专题时期文化背景文化经典代表作品对应单元明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孕育出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潮。《焚书》第七单元天理人欲哲学三专题时期文化背景文化经典代表作品对应单元先秦至明代在中国历史上,科学技术自成体系,出现了一批杰出的科学家,也产生了科技类著作。明代则出现了一批集大成的科技著作。《水经注》《齐民要术》《九章算术》《伤寒论》《营造法式》《农政全书》《本草纲目》《徐霞客游记》《天工开物》第八单元科技之光科技专题时期文化背景文化经典代表作品对应单元明清之际明清易代,社会剧变,促使了早期启蒙思潮向纵深发展,一是出现对封建专制体制的批判和反思,一是提倡“经世致用”成为学界思潮。《明夷待访录》《日知录》《文史通义》第六单元政治学第九单元学术思想经世致用家国天下近代近代是中国社会的又一个转型期。在文化领域,比较突出的现象是西方理论的引进,如何将西方理论与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结合起来,是这一转型期突出的任务。专题时期文化背景文化经典代表作品对应单元《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摩罗诗力说》《人境庐诗草》第十单元人文心声文学思想自学(三)“中国文化经典在现代文化建设中有什么意义?”完成下列表格,掌握本部分主要内容:要点相关论述现代意义现实性“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积极入世,求真务实,是中国文化经典的底蕴,也是中国文化经典至今仍然有启发性的重要原因。要点相关论述现代意义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下为主,君为客。”可以给我们今天的国家治理提供借鉴,有助于我们理解“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治国思想。要点相关论述现代意义包容性“礼之用,和为贵。”“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和而不同。”“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这个“和”包含和谐、和善、合作等多方面的意义。古人认为,自由、和衷共济,同心同德,才能推动社会的前进。这样的思想与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开放趋势是一致的。中国文化经典中对“和”的提倡,可以成为促进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明和谐共存局面形成的思想资源。要点相关论述对自然的亲和态度“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中国古代一向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认为人是大自然和谐整体的一部分,所以,中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主张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这可以为解决世界性的环境问题提供理论源泉。现代意义要点相关论述现代意义其他……对道德的提倡;对科学规律的提倡;对艺术审美的探究等等。1.准备文化经典学习的主要工具书:《汉语大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2.梳理初高中所学习的文化经典,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列出你自己的阅读书目。3.课后阅读相关读物之《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可以用做眉批或标注的形式,写下你的思考与感悟。4.课外自学叶圣陶先生的《读〈经典常谈〉》,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找到《经典常谈》原著来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
本文标题: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入门四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417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