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第九章:《政治学概论》之民族与宗教
第九章民族与宗教•教学目的与要求:第九章民族与宗教第一节民族与宗教概述•一、民族的涵义与特征•1、民族的定义•代表性观点:•A.民族是基于特定的地理空间或文化所形成的共同体;•B.民族的存在基于其主体对民族这个共同体的认同,一旦这个认同消失,民族这个共同体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如安德森:民族“是一个想象的政治共同体”。•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民族的自然分界线即语言的分界线;地域、共同历史、经济条件作为民族的特征对民族生存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民族是人们社会交往的产物;每一个具体的民族,都是在同其他民族的交往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第九章第一节•斯大林:“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斯大林全集》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p286)•2、民族的特征•布伦奇里认为,民族具有八大特征:A.同居于一地;B.同一血统;C.同其肢体形态;D.同其语言;E.同其文字;F.同其宗教;J.同其风俗;H.同其生计。•孙中山认为,民族有五大特征:A.血统;B.生活;C.语言;D.宗教;E.风俗习惯。•马克思主义者根据斯大林的定义,认为民族具有如下特征:•(1)从时间上看,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2)从内容上看,民族具有共同的语言、地域、经济生活和共同心理素质,这是衡量一个社会共同体是否是一个民族的标准。•(3)从存在形态上看,民族是一个稳定的社会共同体。•(4)从前途上看,民族不是永恒的,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民族是四个特征的综合体。但不同民族其突出特性有差异。第九章第一节•二、宗教的涵义与特征•1、宗教产生与涵义•原意•在汉语中,宗教本不为一联缀词,《说文解字》:“宗者,尊祖庙也,以宀从示。示者,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这表示对神及人类祖先神灵的尊敬和敬拜。教指教化、育化,上施下效,侧重在对神道的信仰,这一点反而与西方的宗教理解较为接近。直至公元10世纪,“宗教”一词才最先见于佛经,如《续传灯录》中:“吾住山久,无补宗教,敢以院事累君。”这里的宗教指崇佛及其弟子的教诲,在中国,“宗教”二字合并起来使用是始于佛教术语。佛教以佛所说为“教”,佛的弟子所说为“宗”,“宗”为“教”的分派,二者合称为“宗教”,本来是指佛教中的教理,后来才泛指一切“对神道的信仰”为“宗教”。第九章第一节•在英语中,宗教(Religion)一词源自拉丁语的Religio,原意应为人对神圣的信仰、义务和崇拜,以及神人之间的结合修好。•宗教起源:•研究宗教起源的学科为宗教人类学(Anthropologyofreligion),主要理论为万物有灵论、前万物有灵论、巫术论、原始一伸论、功能论、神话结构学说及语言疾病学说,前四者属进化论学派,后三者属文化圈学派。•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其产生根源看,宗教是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的产物。由于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和缺乏科学知识,以及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无知和恐惧,从而产生了各种形式的宗教观念。阶级压迫给劳动人民带来苦难而人们又不能科学地解释这些社会现象,是宗教产生的又一重要根源。第九章第一节•诠释•门辛:“人与神圣真实体验深刻的相遇、受神圣存在性影响之人的相应行为。”•缪勒:“人对于无限存在物的渴求、信仰和爱慕。”•泰勒:“对灵性存在的信仰。”•弗雷泽:“人对能够指导和控制自然与人生进程的超人力量的迎合、讨好和信奉。”•密特朗:“人对超世而具有人格之力的知或觉。”•海勒尔:“人与神圣的交往、相通和结合,是对神圣的生动经历。”•范·德·列乌:“人与神秘力量的独特关系。”•奥托:“对超自然之神圣的体验,表现为人对神圣既敬畏而向往的感情交织。”•施莱尔马赫:“宗教是人对神的绝对依赖感。”•蒂利西:“宗教是人的终极关切。”第九章第一节•马克思:“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P333)。•宗教包括了符号意义、信仰、叙事体的故事,还有应该给予修行者生命体验的宗教实践。•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宗教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宗教本质上是一种“颠倒的世界观”,是由对神灵的信仰和崇拜来支配人们命运的一种意识形式。•宗教最初是被压迫者对现实苦难的叹息和抗议,而后被统治阶级所利用,成为统治被压迫者的思想工具。第九章第一节•2、宗教的特征•(1)宗教是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具有虚幻性。•(2)宗教是人们对“人间力量”超人间化的幻想,具有麻痹性。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宗教是“被压迫者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是统治人们思想的“精神鸦片”。•(3)宗教是人们对“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的反映,具有相对性。“宗教只是虚幻的太阳,当人没有围绕自身转动的时候,它总是围绕着人转动。”第九章第一节•三、民族与宗教问题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1、民族问题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1)民族问题•民族问题指的是在民族关系上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民族矛盾问题的范围很广,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语言、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由此产生了民族隔阂、民族歧视、民族纠纷、民族械斗、民族同化、民族压迫、民族斗争和民族运动等问题。第九章第一节•民族问题的实质和内容是民族压迫、民族歧视和民族之间的不平等问题。•解决民族问题,核心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2)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A.民族差异的存在是产生民族问题的基本前提。•B.剥削制度是产生民族压迫的根源。民族内部是划分为阶级的,统治阶级不仅统治本民族的劳动者,而且常常假借全民族的民意对其他民族实施统治和侵略。•C.各民族事实上的不平等是社会主义时期产生民族问题的根源。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和内容是,缩小和消除由于历史原因所带来的各民族发展不平衡问题,是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实现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问题。第九章第一节•(3)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关系•“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的观点是错误的,易在民族关系上导致阶级斗争扩大化。“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无关”也是不对的,易在民族关系上产生阶级斗争消失了。•民族问题和阶级问题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A.民族问题和阶级问题的联系:•a.民族是由不同的阶级组成的。经济社会里,历史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是由不同阶级的成员组成的,不存在只有一个阶级的民族。每一个民族内部都存在着阶级的对立和斗争,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任何重大问题,基本上都是根据阶级利害关系而不是按民族关系来解决的,划分敌友的基本标准是阶级关系而非民族关系。可见,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相对而言,阶级问题处于主导地位,民族问题具有从属意义。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马克思主义者号召各民族的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实行不分民族的团结和联合。反对狭隘民族主义。第九章第一节•b.民族压迫的实质是阶级压迫,它是压迫民族的统治阶级对被压迫民族的压迫。故,民族斗争,说到底就是阶级斗争。•B.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区别:•a.民族与阶级的含义不同。它们是不同共同体,划分的标准也不同:阶级是以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作用和取得报酬的方式不同而形成的不同集团;民族则是以四个特征来区别的。一个民族可分不同阶级,一个阶级也可由多个民族的成员构成。•b.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范围不同。民族问题核心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问题;阶级问题的核心是政权问题。民族问题只存在民族之间,不存在民族内部;民族问题比阶级问题要广泛和复杂。第九章第一节•c.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地位不同。当民族受到侵略而争取民族独立时,阶级矛盾从属于民族矛盾。•d.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消失不同。民族问题是随着阶级问题的变化的。首先是阶级消灭,国家消亡,最后才是民族的消亡,即民族的融合。•(4)民族问题是社会政治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社会政治发展总问题就是革命和政权问题,其他所有问题都是围绕这个核心的。•a.从民族问题对革命和政权问题的依赖性来看,解决民族问题不能离开当时的政治问题。•b.从民族问题对革命和政权的影响来看,一个社会,民族解决得好坏,是直接影响到革命是否成功,政权能否稳定的大问题。第九章第一节•2、宗教问题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宗教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现象,宗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影响着人类的思想与现实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1)宗教是基于人的信仰而存在,并直接影响到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着人的现实生活状态。•(2)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宗教曾作为阶级统治的手段,与政权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从而不仅在精神上统治民众,而且在政治上统治民众。•(3)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生活中,宗教既不是意识形态的基础,也不是社会治理的工具,而仅仅作为一种民众信仰现象而存在。•既不能夸大宗教的影响力,也不能忽视其对现实社会发展的作用。积极与消极作用。第九章第一节第九章民族与宗教第二节当代世界的民族与宗教问题•一、当代世界的民族问题•1、当代世界民族问题变化发展的三大冲击•(1)战后民族独立与解放运动的冲击。民族国家纷纷独立,成为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2)两极格局冷战的冲击。民族问题被纳入了东西两大阵营的对峙之中。•(3)全球化浪潮的冲击。民族问题演化成如恐怖主义、经济民族主义、宗教冲突等新的全球问题。•2、当代世界民族问题空间分布的多层面性•全球性的民族问题(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三个层面跨国性的民族问题(泛日尔曼主义等)•一国内的民族问题•3、当代世界民族问题的基本特点•(1)民族问题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一战后•(2)世界性的民族主义浪潮持续不断。二战后•(3)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紧密相关。冷战后•(4)民族问题深刻影响着国际政治、经济与文化发展。第九章第二节•4、当代世界民族问题对国际政治生活的影响•(1)民族问题特别是民族冲突导致地区政局不稳,引起社会动荡、严重影响该地区有关各民族人民的社会生活。•(2)民族冲突又使国际政治问题的解决形式出现了重大变化。联合国在解决民族冲突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民族冲突又对国际关系格局以及相关国家的政治和外交关系产生重要影响。联合与纷争•(4)霸权主义及其大国的干预和操纵仍然影响着地区民族冲突并使民族冲突问题进一步复杂化。第九章第二节•二、当代世界的宗教问题•全世界约有近50亿人信仰宗教,其中信仰基督教约20亿人,穆斯林约13亿人,佛教约4亿人,印度教约8亿人,犹太教跃1500万人。•1、现代宗教的特点•(1)宗教宽容与信仰自由已成为许多国家奉行的原则。•(2)宗教信仰多元化,宗教教派林立。•(3)宗教日益趋向世俗化与理性化。•宗教世俗化关心世俗世界的日常生活•教徒的宗教活动日益生活化。第九章第二节•自我变革与发展•宗教的理性化宗教向科学让步•教徒对一些教义不完全相信•2、当代世界宗教的消极作用•(1)宗教激进主义相当活跃,并成为一系列新的宗教与政治问题。•(2)宗教之间的冲突明显增加。•(3)借宗教之名有恃无恐推行霸权主义。第九章第二节•三、当代世界民族、宗教问题的根源•1、冷战体制的瓦解,客观上使长期被冷战格局抑制的民族宗教矛盾得以释放。•2、经济全球化的加速,进一步扩大了南北国家发展上的差距。•3、一些宗教力量试图利用冷战后留下的空间以及经济全球化所形成的新的世界发展趋势,扩大势力范围,追求自身的全球性扩展。•4、西方国家插手民族宗教问题,借机干涉别国内政,谋取政治利益。第九章第二节第九章民族与宗教第三节中国的民族与宗教问题•一、中国的民族与宗教概况•1、中国的民族状况•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56个民族,总人口超过13亿。汉族最大。分布广泛。•中国各民族发展不平衡。•中国民族问题的关键,就是在平等处理民族关系的前提下,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实现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复兴。
本文标题:第九章:《政治学概论》之民族与宗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417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