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六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与规律
第六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可表述为: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内在根据,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推动着它的发展,同时规定和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其他具体矛盾。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通过一系列具体矛盾表现出来,这些具体矛盾包括以下几种:一思想政治教育者与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1.教育者与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是什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规范一般是通过教育者传达给受教育者的。在一般情况下,多数教育者都能正确理解、把握和践行社会要求,因而与社会要求是一致的,但有时也会与社会要求不一致,甚至产生矛盾和冲突。(1)教育者由于自身思想水平、认识能力、思维方式与实践经验等因素不能全面完整地把握社会要求,有时甚至在无意识中曲解社会要求。(2)少数教育者内心并不真正认同教育要求,仅仅是出于职业要求而例行公事地开展教育活动。2.必须切实采取措施解决这一矛盾(怎么做?)无论是兼职的还是专职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都必须具有较高素质,才能运用现代手段,采取多种方式,融入社会化的工作体系中,真正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1)政治素质○1首先,要坚定政治信仰。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信仰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共产党人的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的。○2其次,必须不断提高理论素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思想政治素质的灵魂。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具备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和水平,才能有较强的洞察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自觉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进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卓有成效地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3再次,要强化“生命线”意识。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2)思想素质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教育对象思想品德的工作,从事这一工作的教育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1先进的思想观念。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解放思想,自觉更新观念,树立反映时代发展要求的新观念,才能与时俱进,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科学的思维方式。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具备科学的思维方式,如整体性思维、开放性思维、立体性思维等,以更好地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问题,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3良好的思想作风。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具备实事求是、公正民主平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艰苦奋斗等良好作风,才能更好地与教育对象进行互动,更深入扎实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3)道德素质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一方面表现为真理的感召力;另一方面表现为思想政治工作者人格的感染力。因此,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道德素质十分迫切而必要。○1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德,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逐步克服自身不正确的甚至是错误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这样才能有效地用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党员、引导群众。○2要模范地遵守社会公德,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4)知识素质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具备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1比较系统地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2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知识。○3根据教育对象和所处环境的需要应该掌握的有关知识以及其他相关知识。二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与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1.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施加可控性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对像具备以下几个特征:(1)广泛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我国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单位。与此相应,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也具有广泛性。(2)层次性。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并不是没有差别的抽象统一的整体,现实的人因其成长环境、生活阅历、知识背景等差异,具有不同的社会属性和思想特点,从而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性。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要针对不同对象的思想实际,提出不同的要求,运用不同的方法,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可塑性。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可以经由环境的影响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加以塑造,从而使其思想行为发生符合社会要求的变化。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以发展的眼光、欣赏的态度引导教育对象,把握实施教育影响的最佳时机,从而不断激发教育对象的生长潜能。(4)主体性。教育对象不是作为完全被动的客体,而是作为有情感、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因此,我们们不能仅仅将教育对象看作一个需要硬性“灌输”的对象,而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关心教育对象的内在精神需求,引导和激发教育对象的主体能动性,从而使教育对象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去,在与教育者的良性互动中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2.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与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是什么?在现实生活中,个人的思想及行为很难完全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总会有一定距离,这就是矛盾。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他们的思想行为与社会要求之间总是基本一致又不完全一致,这就决定了这类矛盾是普遍、长期存在的。(1)受教育者的发展需求与社会要求之间的不一致。解决这一矛盾,一方面应尽可能创造条件,满足受教育者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努力培养受教育者合理的需求,使之能更好地理解、接受、内化社会要求。(2)受教育者个体经验与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在很大程度上讲是一种认识矛盾,解决这一矛盾,最重要的是帮助受教育者扩大视野,提高其理性思维能力,使其正确对待个人经验,在实践的基础上,吸取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养料,使个人经验与社会要求统一起来,从而获得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3)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完成这些要求的实际可能之间的不一致。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尤其是具体要求一定要适度,即既要高于受教育者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受教育者经过一定的努力又确实能达到。三受教育者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与思想政治工作不能满足这种需要的矛盾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逐步改善,人们在精神文化上有了新要求。在这种情形下,思想政治工作如果沿用老传统、老办法是根本不行的。推进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直接出发点。按照党的十九大的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1)就是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2)就是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3)就是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4)就是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也是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建设。四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矛盾的具体表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两个基本要素,两者之间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对矛盾。(1)教育者传播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与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的矛盾。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传播的思想观点和行为规范是社会发展要求和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反应,是科学的、先进的理论形态;而受教育者由于受社会环境或落后、腐朽的思想影响,对受教育者所传播的思想观点和行为规范不理解、不接受,甚至背道而驰。(2)教育者的认识没有反应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的现状及规律的矛盾。教育者要认识了解受教育者,直至明确采用何种方式方法和内容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这需要一个漫长而细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认识上的局限,很容易产生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认识并不完全符合客观实际的矛盾。(3)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不符合受教育者特点的矛盾。作为受教育者的人民群众构成比较复杂,他们虽有共同性,但差异性更突出,而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往往来自上级规定的一般原则和以往教育工作的经验,不能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施教,这样的思想政治工作必然没有效果。(4)教育者素质不符合受教育者要求的矛盾。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文化的普及,受教育者的素质在逐渐提高,他们对教育者的素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这个矛盾的推动下,必然促使教育者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2.教育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1)教育者的特征决定了教育者的主体地位。○1主体性。整个教育活动的发起、实施直到结果的检验都是在教育者的主导下完成的。○2目的性。教育被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变革、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3权威性。由于教育者的权威性和对教育活动的组织支配能力,教育者的施教活动使受教育者受教活动的前提,决定着受教育者的受教过程。(2)教育者主导作用的发挥。教育者主导作用的发挥,取决于以下一些条件:○1教育者主观努力程度,这是发挥教育者主导作用的前提条件。○2教育者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包括精深的专业知识、广播的文化基础知识、反思教育的能力、基于网络资源教育的能力和激活创造性的能力。○3教育者先受教育。一是要受深层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二是要不断更新知识和观念;三是要接受党的教育和人民群众的教育。3.努力做好矛盾的转化工作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虽然是一对矛盾,但他们的对立是建立在统一的基础上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1一切教育者都是由受教育者转化而来的,一切受教育者经过自己的刻苦学习和努力奋斗,都有可能转化为教育者。○2没有绝对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这个层次上是教育者,在另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就可能使受教育者。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矛盾的转化,要求做到以下三方面:(1)主体客体化所谓主体客体化,是指主体通过认识和了解客体,真实地把握客体的情况,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使客体素质很快提高,进而使客体以自己的先进思想、模范行为反过来教育和影响主体,使主体变为被教育者,处于客体地位。(2)以人为本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1“以人为本”就是重视人的价值,承认人的能动性,立足于以人文根本。○2“以人为本”就是强调尊重人的思想、行为形成发展规律,加强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沟通、理解,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3教育者要坚持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注意发挥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3)主客体平等互动主体和客体的划分是相对的,两者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并在共同的活动过程中互相转化。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受教育者进行知识、人格、精神、道德等各层面的交流,以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共同发展。五社会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之间的矛盾人的思想品德同时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社会环境影响在很多时候往往与思想政治教育影响不一致,存在矛盾;在我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今天,这种情况尤为突出。解决这类矛盾:(1)从社会方面来说,应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大反腐败力度,优化社会大环境,在全社会形成遵守社会规范光荣,受人尊敬和赞扬;违反社会规范可耻,被人鄙视、遭人谴责的氛围。(2)从思想政治教育自身来讲,既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制约下的社会规范的教育,又要敢于揭露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使受教育者在现实生活中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以便做出正确的行为抉择。
本文标题:第六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与规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446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