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171/17中外文化交流史1、本课程所讲中外交流史,主要是近现代国家概念和国际法成立的历史现象。2、包含了涉及历代中原汉王朝与周边异民族和国家的交往或战争的关系。如匈奴、西域、回纥、突厥、七诏、蒙古、金、女真等。3、如今他们大部分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二、文化的概念1、十九世纪中叶以来,因国际学术界不同学科领域,曾先后给“文化”这一概念下过百数十种定义。2、人类学、文化人类学、考古学、社会学、历史学、传播学等不同学科有不同的文化定义。3、从文化的发生、文化的功能、文化的核心内涵、文化的基本性质等方面,阐释文化丰富而确定的特点。文化人类学的文化概念1、文化人类学者给文化的定义,认为文化是一种行为范式。它不仅是行为的产物,而且是今后行为创造的要素和条件。2、这种行为范式分为“明示的文化”和“隐示的文化”《文化人类学的十五种理论》绫部恒雄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哲学的文化概念1、文化是一个名族在特定的自然的、社会的、历史的条件下长期生活所形成的民族生活、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中共同的东西。是民族精神的结晶。近乎民族性。2、文化可分为表层的和深层的、具体的和抽象的、广义的和狭义的。历史学的文化概念1、从历史学的角度,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所从事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成就的总和。2、文化分为三个层面,物质的(生产生活用具)制度的(典章法律,生产交换方式,社会风俗)精神的层面(哲学、文学、美术、音乐、宗教等)第二讲丝绸之路上的异域形象张骞凿空与丝绸之路张骞:今陕西成固人(约前164-前114年)汉武帝时在朝中做郎官西域的概念广义的西域,是指通过葱岭(今帕米尔山结和昆仑山、喀喇昆仑山脉西部诸山的总称)所能达到的广大地区,涵括中亚、西亚、印度半岛,乃至东欧、希腊罗马、北非等地域。狭义的西域,是指葱岭以东的地区,涵括今天我国的新疆、青海、西藏等地。张骞出使西域2/172/17第一次:公元前139-127年。欲联络大月氏抗击匈奴。历经13年而返。第二次:公元前119-115年。欲与乌孙结盟。《大宛列传》回到长安后,他将沿途经过塔里木盆地诸国以及中亚诸国的所见所谓,向武帝作了详细汇报,引起朝廷上下的轰动。中国人第一次知道了前所未闻的富饶国家,如大宛、乌孙、康居、大月氏、大夏、乃至更远的安息(今伊朗)、条支(今伊拉克、天竺/身毒(今印度)、黎轩(罗马)。班超出使西域路线图西域都护府控制的地方楼兰的兴废《罗布泊的消失》小片楼兰的地理位置1、三山夹两盆的形势北为阿尔泰山,南为昆仑山,中部为天山山脉,把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南部是塔里木盆地,北部是准噶尔盆地2、死亡之海在塔里木盆地的副部,有一东西长约1000余公里,南北宽约400多公里,这就是被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称为“死亡之海”的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3、罗布泊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东部,有一个湖泊——罗布泊,古楼兰就处于沙漠的东部边缘和湖泊的西部边缘。“东方庞贝城”的发现1900年春天,斯文·赫定到新疆考察罗布泊,在附近的沙漠里,意外发现了古希腊风格的木雕艺术品。1901年再来这里,发掘出汉五铢钱,西晋的丝织物,汉晋兵器,铜铁工具,铜镜,汉晋木简,甚至纸质文书以及当时中国不能制造的玻璃器等文物。斯文·赫定将这些东西携归欧洲后,经德国语言学家,汉学家希姆莱研究,确定为西汉的“楼兰古城”。一时轰动世界,被称为“东方庞贝城”,“沙漠庞贝”。“古墓沟”的发现1979年,中国考察队在队长王炳华的带队下,对楼兰古城进行调查考察。在通向楼兰古道的孔雀河下游,发现了一个由四十二个墓组成的墓葬群,这四十二个墓组成六个像太阳形的、向外辐射的图案。称为“古墓沟遗址”。据碳十四检测,古墓沟距今3800年。楼兰女尸的发现1980年春,在发现古墓沟稍北的孔雀河河尾,即楼兰北部边缘的沙漠腹地,又发现了一个墓葬。西域都护府的设立公元前60年西域三十六国3/173/17(张骞出使西域经历了哪些国家)《史记·大宛列传》中的西域诸国(36国)1、大宛2、乌孙3、奄蔡4、康居5、大月氏6、安息(最大的农耕文明的古国)7、条枝:在安息西数千里,临西海,暑淫,耕田,田稻,有大鸟,卵如瓮,大甚众多,往往有小君长,而安息役属之,以为外国,国善眩。安息长老传闻条枝有弱水,西王母,而未尝见。8、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余里,其俗土著,有城屋,与大宛同俗,无大君长,往往城邑置小长,其兵弱,畏战,善贾市……大夏民多,………….班超遣甘英使大秦《后汉书·西域传》穷临西海而还,皆前所未置。大秦多宝,欲通使于汉从大秦到拂菻史、汉、后汉书中的西域形象1、记载客观,语言准确而生动,把所闻与所见分开记载,500年来的异域形象逐渐丰富起来。2、分为土著(大宛、大夏、安息、条支)与行国(匈奴、乌孙、康居、奄蔡、大月氏)两类,介绍其物产经济、城郭属国、军事实力和制度交通等。3、尚没有大汉族主义文化心理,是平等的心态来记载的。西方的中国形象“支那”名称的由来1、中国所产丝“绮”的名称,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据季羡林研究。(更接近事实)2、是“秦”的对音,得自当年秦国的盛名,此说影响甚广,李约瑟、张兴烺等。3、西南羌族、滇国、日南郡(西汉)的转音。4、是“茶”的对音。西方记载中的“塞里斯”seres形象1.地域:住在东方,与印度、大夏相邻,冬眠濒临大海2.高大:塞里斯人与北印度人相传身材高大,达十三肘尺3.长寿:他们寿逾200岁4.外形:长着红头发、蓝眼睛、声音嘶哑、不轻易与外人交谈羊毛树的传说1世纪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Pline《博物志》介绍塞里斯的丝绸-树上的羊毛4/174/172世纪中叶希腊地质学家波桑尼阿Pausanias《希腊志》介绍蚕,但是不准确蚕种西传1.印度僧人抵君士坦丁堡,建议拜占庭皇帝,引进小虫,以桑叶养之2.波斯人到拜占庭传示蚕的生养之法。从塞里斯用主杖将蚕籽带出丝织技术的西传中原-于阗国(2-6世纪)-波斯商人(4-5世纪)-拜占庭帝国(6-12世纪)中原-于阗国(2-6世纪)-印度僧人-拜占庭帝国(6-12世纪)4、5世纪的记载:文明和野蛮“塞里斯人平和度日,不持兵器,永无战争。性情安静沉默,不扰邻国。气候温和,空气清洁…塞里斯人习惯简朴,喜安静读书以度日,不喜多与人交游。”“野蛮、强悍,林中有野人,嗜食人”异域形象的意义1.异域形象由主题关注客体而被塑造出来,形象学研究形象是否符合客体,还研究主体是如何、为何塑造形象的,后者成为形象学的新趋势。2.早期异域形象中的一部分是传说加想象,它固然不是对象国的真实情况,却折射了主体自身的文明程度、文化特征。如羊毛树的传说。3.主体将想象中的理想主体制度、精神付诸于异域形象上,对之介绍、赞美。反之,亦有之。第三讲从佛教东传看文化变异——两汉到唐宋的变迁佛教雕塑佛教在前5-6世纪创立于古印度迦吡罗卫国(今尼泊尔),在前3世纪的孔雀王朝阿育王时代,主要以释迦牟尼的诞生地、成道处、初转法轮处、涅槃处建造石柱以纪念。前2-1世纪,贵霜王朝建立,定都犍陀罗(今巴基斯坦),佛教流行,东来的古希腊移民使佛教塑像显示出古希腊雕塑的艺术特征。佛像的诞生是东西文明的交融,犍陀罗是佛教的第二故乡。名词概念佛-菩萨-罗汉(印度:阿弥陀佛-西天,观音佛-解救现实苦难,弥勒佛-未来,光明)(观音在唐代以前是男子,在唐代以后变成女子,解决家庭繁育问题)(佛、菩萨、罗汉有等级之分:佛让人朝拜,菩萨亲力亲为,罗汉是得道的信徒)沙弥-比丘,比丘尼(沙门)(沙弥受戒成为比丘/比丘尼-入籍)汪曾祺《受戒》-佛教变成民俗性的东西,宗教性消融居士-沙门(居士-在家里信仰佛教)寺(庙、庵)-刹、兰若、珈蓝(支提、招提、精舍)(中国古代,“寺”是汉朝时候的官衙的名称,大理寺-司法/鸿儒寺-外交。)(佛教最早传入中国是东汉初年白马驮经,是鸿儒寺接待的,后来造白马寺为佛教居住地)5/175/17(中国古代,“庙”是贡祖宗排位的地方,“庵”是个人修炼读书的地方)(《洛阳伽蓝记》记载洛阳伽蓝的数量,刹-寺院前面的旗杆、兰若、伽蓝、支提、招提-正式佛教建筑,原意是依山而建贡佛像的石窟,日本把鉴真和尚见的寺院叫“唐招提寺”等,都是梵文的翻译)浮图、曼陀罗/曼荼罗mandala(曼陀罗:藏传佛教里信仰的模式,布达拉宫有“珍珠曼陀罗”)三藏法师一、佛教传入中国的基本情况1.时间西汉武帝、哀帝时传来;东汉明帝永平8年(65年),派人到西域求佛法,带来两个高僧释摩腾、竺法兰,白马驮经传入中国。2.路线A.东传入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我国的云南。小乘教,巴利文系统。B.北传入中国西域、朝鲜、日本、越南,大乘教,西域民族语及梵文。C.在西藏与土著宗教本教结合,成为喇嘛教。我国蒙藏、尼泊尔、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北印度等地。蒙藏文经。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市·释迦摩尼佛七彩脑舍利·第一枚佛指舍利、第二枚、第三枚、第四枚,据说有三枚是影骨舍利,目的防盗·金函宝钿珍珠金函·大云寺佛舍利北京房山云居寺辽古塔八处藏舍利处第四讲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东亚文化圈内的文化传播日本地图日本历史的几个重要的阶段·绳纹文化前8000年—前3,石器时代·弥生文化前3—3世纪,新时期到铁器·古坟文化4—7世纪,古代国家的形成·奈良平安时代8---12,封建国家的鼎盛·镰仓室町安土桃山13-17,从分裂到统一·江户时代17—19,前近代的转型·明治时代1868—1911,近代化的过程一、秦汉归化人与弥生飞跃··1-徐福传说《史记·秦始皇本纪》28年:“齐人徐福等上述,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福发童男女数千人,6/176/17入海求仙山。”----《史记·淮南王列传》“秦始皇大悦,遣振男女三千人,资之五谷种种百工而行。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徐福与日本的关联(期末考名词解释)陈寿233-297《三国志魏志倭人传》最早记载日本的历史文献。但没有记到徐福事件。范晔398-445《后汉书倭传》,袭用《三国志倭人传》,但增加入徐福事件,说徐福到了夷洲、氵亶洲进入唐五代和宋,僧人笔记、文人诗歌中多有记及徐福抵日本事件。在和歌山县新宫市熊野浦有徐福墓和徐福祠3.魏志倭人传地理概况:倭人在带方东南大海之中,依山岛为国邑。旧百余国,汉时有朝见者,今使译所通三十国。纹身风俗:男子无大小皆黥面文身。……断发文身以避蛟龙之害。今倭水人好沈没捕鱼蛤,文身亦以厌大鱼水禽,后稍以为饰,诸国文身各异,或左或右,或大或小,尊卑有差。物产种植:种禾稻、纻麻、蚕桑、缉绩,……其地无牛、马、虎、豹、羊、鹊。兵用矛、盾、木弓。木弓短下长上,竹箭或铁镞或骨镞生活风俗:倭地温暖,冬夏食生菜,皆徙跣。有屋室,父母兄弟卧息异处。法律经济:不盗窃,少争讼。其犯法,轻者没其妻子,重者灭其门户。其宗族尊卑,备有差序,足相臣服。收租赋。有邸阁。国国有市,交易有无,使大倭监之。政治外交:邪马台国支配30多个小国,女王曰卑弥呼。239-248年间,四次派使者到魏国,被封“亲魏倭王”“汉委奴国王”金印日本发行的金印邮票秦汉移民与倭王来贡:汉武帝前108年设乐浪…四郡后汉光武帝时57年,授金印。倭王遣使献牲口《后汉书》:辰韩耆老自言秦之亡人,避苦役适韩国。《三国志》:陈胜等起,天下叛秦绳纹——弥生飞跃它的具体表现有以下三个方面:生产方式:采集渔猎——农耕水稻工具改进:新石器——金石并用——铁器人种变化:身材矮小,身高150cm,方脸庞,双眼皮——身材较高,身高160cm,长脸庞,单眼皮(与朝鲜,华北人种杂交),绳纹人“秦汉渡来人”秦汉移民在日本被称为“秦汉渡来人”,在日本最早的姓氏中为秦氏“hata”,后写作“羽田、羽太、八田、波多、幡多”等,都是秦氏后裔,他们是日本弥生飞跃的历史功臣。传入了青铜器、制铁技术和铁农具。传入了水稻种植、农耕技术7/177/17促进了中国和日本的人种交流。二、新汉人与大和民族的自觉北朝的战争,汉人入朝鲜朝鲜半岛三国鼎立,高句丽灭乐浪带方,日本助百济抗击新罗、高句丽。汉人,朝鲜
本文标题:中外文化交流史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454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