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现代企业安全管理及工业安全技术(PPT30页)
现代企业安全管理及工业安全技术2018年7月5日文峰一、基本概念事故: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违背人们意愿的意外事件,是一种失去控制的事件。安全:不发生人员伤亡和(或)设备财产损失,不发生职业危害。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安全。安全原理:主要是阐述伤亡事故怎样发生,伤亡事故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如何采取措施防止伤亡事故的理论体系。安全原理以伤亡事故为研究对象,探讨事故致因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事故致因因素的控制等方面的问题根据安全原理,引发事故的四个基本要素是人、机、环、管,其中“人因”是最为重要的。管理,就是人们为了实现预定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通过科学地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群体的活动,以达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而开展的各项活动。科学管理学派的泰罗、法约尔等认为,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职能活动。行为科学学派的梅奥等人认为,管理就是做人的工作,它是以研究人的心理、生理、社会环境影响为中心,激励职工的行为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现代管理学派的西蒙等人认为,管理的重点是决策,决策贯穿管理的全过程。安全管理就是企业的经营者、生产管理者和全体员工,为实现安全生产目标,按照一定的安全管理原则,科学地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全体员工安全生产的活动。安全管理特点:全面、全员、全过程、全天候二、安全管理技术的发展从管理对象的角度:安全管理由近代的事故管理,发展到现代的隐患管理。从管理过程的角度:由早期的事故后管理,进展到上世纪60年代强化超前和预防型管理。从管理理论的角度:从建立在事故致因理论基础上的管理,发展到现代的科学管理。从管理技术方法的角度:从传统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以及常规的监督检查,发展到现代的法治手段、科学手段和文化手段;从基本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发展到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技巧与方法。三、推行现代安全管理现代安全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安全系统论原理;安全信息论原理;安全经济学原理;事故预测与预防原理;事故致因理论;事故模型学;安全评价;安全行为科学;本质安全技术;系统危险分析;故障树分析;PDCA循环法;危险控制技术;安全文化建设等。推行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意义和特点在于:要变传统的单因素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为现代的综合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变传统的单一事故后管理模式为现代的事件分析和隐患管理与事后的事故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变传统的静态安全生产管理方法为现代的安全生产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法;变过去只顾生产经济效益的安全生产辅助管理思路为现代的效益、环境、安全生产综合效果的管理思路。四、安全信息论安全信息是安全活动所依赖的资源,安全信息是反映人类安全事物和安全活动之间的差异及其变化的一种形式。安全管理就是借助于大量的安全信息进行管理。在日常生产活动中,各种安全标志、安全信号就是信息,各种伤亡事故的统计分析也是信息。掌握了准确的信息,就能进行正确的决策,更好地为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服务。安全信息理论主要研究安全信息的定义、类型以及安全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传输等技术。安全信息的功能安全信息是企业编制安全管理方案的依据。企业在编制安全管理方案,确定目标值和保证措施时,需要有大量可靠的信息作为依据。安全信息具有间接预防事故的功能。安全信息具有间接控制事故的功能。安全信息的分类从信息的形态来划分,安全信息划分为:一次信息,即原始的安全信息,如事故现场,生产现场的人、机器、环境的客观安全性等;二次信息,即经过加工处理过的安全信息,如法规、规程、标准、文献、经验、报告、规划、总结等。从应用的角度,安全信息可划分为如下三种类型。安全生产状态信息。安全生产活动信息。安全指令及政策性信息。五、安全评价技术安全评价也称危险度评价或风险评价。它以实现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判断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安全评价是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辨识和分析系统存在的危险性,并根据其形成事故的风险大小,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达到系统安全的过程。安全评价的作用:使系统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实现系统、科学的安全管理;最少的投入达到最佳安全效果;促进各项安全标准制定和可行性数据积累;提高安全技术人员业务水平。安全评价一般过程是:辨识危险性,评价风险,采取措施,直至达到安全指标。安全评价的方法有: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半定量评价。生产经营单位安全评价的主要类型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综合评价专项安全评价六、环境因素安全管理1.有害作业分级管理我国的劳动条件分级标准将作业岗位的危害分为5个等级。即0级危害岗位(安全作业);一级危害岗位(轻度危害);二级危害岗位(中度危害);三级危害岗位(重度危害);四级危害岗位(极重度危害)。根据不同的危害级别,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实行不同的管理办法。2.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生产经营单位在建设项目立项后,首先组织编写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应有安全卫生的论证内容和专篇。在初步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时,应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参加,建设单位要提供有关建设项目的文件、资料、设计施工方案图纸等。建设单位对建设项目实施安全生产“三同时”负全面责任。应将安全设施所需投资纳入建设项目概算。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SHMS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它与ISO9000和ISO14000等标准化管理体系一样被称为是后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方法。在我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企业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当前市场经济国家,尤其是大多数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方法。实施OSHMS的作用(1)推动职业安全健康法规和标准的贯彻执行(2)促进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水平的提高(3)促进我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标准与国际执轨,有利于消除贸易壁垒(4)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5)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综合竞争力(6)有利于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企业如何建立OHSMS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与环境、质量管理体系有着共同的管理原则,所以在体系建立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一个企业如果要建立和实施OHSMS,可参照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方式来进行。具体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的步骤是:(1)领导决定(2)成立工作组(3)人员培训(4)初始状态评审(5)体系策划与设计(6)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编制(7)体系试运行(8)内部审核(9)管理评审八、企业安全文化(一)、安全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安全文化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主观与客观存在,因此,安全文化伴随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伴随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安全文化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国际核工业领域。人类安全文化的发展可归纳于下表时代的安全文化观念特征行为特征古代安全文化宿命论被动承受型近代安全文化经验论事后型,亡羊补牢现代安全文化系统论综合型,人机环对策发展的安全文化本质论超前、预防型由此看出:预防型的安全文化是人类现代安全行为文化最重要、最理性的安全活动方式。(二)、安全文化的概念及定义“狭义说”的定义强调文化或安全内涵的某一层面,例如人的素质、企业文化范畴等。“广义说”把“安全”和“文化”两个概念都作广义解,安全不仅包括生产安全,还扩展到生活、娱乐等领域,文化的概念不仅包涵了观念文化、行为文化、管理文化等人文方面,还包括物态文化、环境文化等硬件方面。上述定义的不同点在于:(1)内涵不同,广义的定义既包括了安全物质层又包括了安全精神层,狭义的定义主要强调精神层面;(2)外延不同,广义的定义既涵盖企业,还涵盖公共社会、家庭、大众等领域。(三)、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文化的建设与实践人类安全文化的发展,要通过建设实践才能得予实现。目前从普遍意义上讲,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文化的建设可通过如下方式来进行:(1)班组及职工的安全文化建设。(2)管理层及决策者的安全文化建设。(3)生产现场的安全文化建设。(4)生产经营单位人文环境的安全文化建设。上述的安全文化建设实践模式还可采取定期或非定期的活动方式来组织,如通过定期的安全宣传月、安全文化(文艺)月;安全教育月、安全管理(法规)月;安全竞赛月;安全科技月;安全演习月;安全检查月;安全报告月;安全评价(总结)月等方式来完成。工业安全技术工业安全技术工业安全技术是研究人类在生产或生活中,在防御各种灾害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以保证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以及减少物质财富损失为目的的安全技术理论及专业技术手段的综合学科。如:机械安全技术、电气安全技术、防火防爆技术、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职业卫生安全技术等。一、机械安全技术机械事故规律机械作业过程发生的事故通常是对人身休造成机械伤害。机械伤害是机械能作用于人体的伤害。机械伤害事故的形式惨重,如搅死、挤死、压死、碾死、被弹出物体打死、磨死等。机械伤害人体最多的部位是手,因为手在劳动中与机械接触最为频繁。易于造成机械伤害事故的设备有冲压机械、木工机械、金属切削和起重运输机械等。形成机械伤害的事故其主要原因有:(1)检修、检查机械忽视安全措施。如人进入设备检修、检查作业,不切断电源,未挂禁止合闸警示牌,未设专人监护等措施。(2)缺乏安全装置。如有机械传动带、齿机、飞轮等易伤害人体部位没有完好防护装置;(3)电源开关布局不合理,一种是紧急情况无法立即停车;另一种是好几台机械开关设在一起,极易造成误开机械引发严重后果。(4)自制或任意改造机械设备,不符合安全要求。(5)在机械运行中进行清理、卡料、上皮带蜡等作业。(6)任意进入机械运行危险作业区。(7)不具操作机械素质的人员上岗或其他人员乱动机械等。预防措施一般机械伤害事故的预防措施有:(1)检修机械必须严格执行断电挂禁止合闸警示牌和设专人监护的制度。(2)人手直接频繁接触的机械,必须有完好紧急制动装置。机械设备各传动部位必须有可靠防护半装置。(3)各机械开关布局必须合理,必须符合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便于操作者紧急停车;二是避免误开动其他设备。(4)对机械进行清理积料、捅卡料、上皮带蜡等作业,应遵守停机断电挂警示牌制度。(5)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因素大的机械作业现场,非本机械作业人员因事必须进入的,要先与当班机械操作者取得联系,有安全措施才可同意进入。(6)操作各种机械人员必须经营专业培训,能掌握该设备性能的基础知识,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起重机作业安全措施:起重机起吊重物作业时安全措施:(1)起吊物品不能超过规定的工作幅度和相应的额定重量,严禁超载作业。(2)不允许用起重机吊拔起重量不清的埋置物体,冬季不能吊拔冻住的物体。(3)不要斜拉和斜吊,否则容易造成起重机倾翻(4)不要随便增加平衡重或减少变幅钢丝绳。(5)避免上车突然起动或制动等。二、电气安全技术1.电气安全基本知识触电就是当人体接触到具有不同电位两点时,由于电位差的作用,就会在人体内形成电流。电流对人体的伤害有两种类型:即电击和电伤。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内部,影响呼吸、以及和神经系统,引起人体内部组织的破坏,以致死亡。电伤主要对人体外部的局部伤害,包括电弧烧伤、熔化金属渗入皮肤等伤害。电击伤害严重程度与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电流的频率以及人体的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从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和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触可分为:a.单相触电;b.两相触;c.跨步电压触电。2、常见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有:电气线路、设备检修中措施不落实;电气线路、设备安装不符合安全要求;非电工任意处理电气事故;接线错误;移步长、高金属物体触碰高压线;在高位作业误碰带电体或误送电触电;操作漏电的机器设备或使用漏电电动工具;现场临时用电管理不善导致等。3.电气安全措施预防触电的主要措施有:一是电气作业人员对安全必须高度负责,应认真执行有关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必须落实。安装电气必须符合绝缘和隔离要求,拆除电气设备要彻底干净。对电气设备金属外壳一定要有效接地。电气作业人员要正确使用绝缘的手套、鞋、垫、夹
本文标题:现代企业安全管理及工业安全技术(PPT30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45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