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佛教在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历程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佛教在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历程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摘要:佛教是当今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佛教自从印度传入中国之后就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儒教和道教相结合,形成了中国自己的佛教文化。佛教文化影响中国古代历史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各个领域,渗透到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形成了汉语系佛教、藏语系佛教、和巴利语系佛教三大支派。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经历了萌芽、发展、繁荣和衰落四个阶段。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佛教历史从汉代开始到清代总共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时间。但是佛教在这段时间的发展是可分为不同阶段的。以下分别介绍之。汉代佛教:佛教在汉代产生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的:首先在文化方面,东汉末年思想文化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先秦诸子学说纷纷再兴。这种思想文化状况显然为佛教思想的传播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其次汉代对外交通便利,对外交流频繁,打破了与西域和印度等国家的封闭状态。那时汉与西域各国的交通线路分为南北两道。南道是指自敦煌西出玉门、阳关,沿昆仑山北麓,经于阗而至莎车。北道是指从敦煌北上到伊吾(今新疆哈密),然后西行,沿天山南麓,经龟兹而至疏勒(今新疆喀什市)。以上两道都在天山南侧,因而又统称天山南路。此外,还有一条天山北路,即从哈密出发沿天山北麓而行,中经乌孙、大宛,至康居。这就为佛教传入中国提供交通上的可能。佛教初传中国,应是在西汉末年的哀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后就开始受到汉代统治阶级的重视。最好的例子莫过于汉明帝的“永平求法”,这表明统治阶级开始重视佛教在阶级统治中的重要性了。与此同时地主阶级开始信佛,其中东汉明帝的异母弟刘英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最早信仰佛教的人。但是在东汉初年佛教只是作为当时流行的重视祭祀的黄老方术的一种,受到统治阶级上层中极少数人的信奉,还未在民间广泛产生影响。因此汉代的佛教只是地主阶级精神文化消费,佛教的影响仅仅在汉代的上层统治阶级中。佛教的发展还处于萌芽阶段。三国、西晋佛教:三国、西晋时期的佛教在中国的佛教历史上起着承载的作用,这段时期的佛教以佛经翻译活动为主,大量的佛教经典被译成汉文,这就为佛教在社会上层和社会的下层的全面传播奠定了坚定的物质基础。三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分割时期,这时的佛教又可分为曹魏佛教、东吴佛教、蜀地佛教。各地方的佛教各具特色。其中曹魏的昙柯迦罗译所译《僧袛戒心》和首创的授戒度僧制度,这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昙柯迦罗因此被奉为律宗初祖。另外,朱士行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西行求法的汉僧,同时,他又被认为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依律受戒成为比丘的汉人。因此,他在中国佛教史上被誉为“中国第一僧”。东吴佛教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六度集经》,在本书最突出的特色是,用佛教的菩萨行发挥儒家的“仁道”说,把佛教与儒家思想调和起来,会通儒、佛,标志着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的开始。蜀地与曹魏和东吴比起来,佛教并不发达。西晋时期,佛教有了进一步发展,突出表现在佛教寺庙的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大动荡的时期,在这一段时期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现实中的苦难使普通的民众希冀在佛教中得到解脱,同时统治阶级为维护其统治大力发展佛教,虽然这一段时期战乱频繁,但是封建经济又了进一步发展,南方地区得到开发,这是佛教在这段时期的繁荣长期的社会条件和经济条件,另外三国和西晋时期大量的佛教的经典被翻译也为这段时期佛教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因此,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佛教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佛教在这段时间的繁荣主要体现在佛教发展的南北差异、佛教对外交流、佛教石刻的兴建、寺院经济的发达、三教合流。由于自然、人文环境以及其它各种条件的差异,形成了南北佛教各自的风格。一般说来,这种风格呈现为南文北质:南方偏重理论,以玄思拔俗为高;北方崇尚实修,禅风特盛。在这段时期佛教对外交流也变得频繁,为了求取真经,法显的西行求法活动,并归国写了《佛国记》,这是研究中亚古代社会政治概况、中西交通史及文化交流过程的重要史料。佛教的发展必然推动佛教石刻的发展,这段时期著名的佛教石刻有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南北朝时期寺院经济在国家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寺院占有大量的劳动力和土地,这影响了封建王朝的财政收入,太武帝和武帝灭佛这正从侧面说明了寺院经济的繁荣。佛教的繁荣已经在文化上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这段时期佛教与儒、道的论争尽管非常激烈,但在论争中佛教一方多持三教一致的观点,尤其主张佛儒一致,这为隋唐以后逐步发展的三教同源、三教合流说创造了理论条件。隋唐时期佛教经过南北朝数百年发展的佛教,到隋唐时又达到了新的高峰。以儒家思想为主体,以佛、道思想为辅的思想文化格局逐渐形成。唐朝在隋代复兴佛教的基础上,当代佛教达到了中国佛教的顶峰,与儒、道一起形成了三教鼎足而立的新格局。隋朝佛教的进一步发展是隋朝形成了佛教宗派,主要有天台宗、三论宗和三阶教。一、天台宗天台宗是中国佛教史上最早创立的佛教宗派。因其实际创始人智者大师-智(凯)长期住锡天台山(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境内)而得名,又因此宗以《法华经》为立宗依据,故亦称法华宗。二、三论宗三论宗建立于陈、隋之时,较天台宗的创建同时而稍后。该宗以三论为主要立宗依据,故称三论宗。其实际创始人是嘉祥大师吉藏。所谓三论,即《中论》、《百论》和《十二门论》,这是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的纲领性著作。由鸠摩罗什及其弟子们介绍和弘传的大乘中观学说,代表了印度般若学的最高水平,成为后来中国佛教三论宗的直接的理论资粮,鸠摩罗什也因此被尊为三论宗的中土第一代祖师。三、三阶教三阶教,又名三阶宗、第三阶宗、三阶佛法、普法宗,是产生于南北朝末期,于隋代兴起的一个佛教宗派。三阶教的宗教实践理论,称为“普行”,普行的核心是“无尽藏行”。“无尽藏”是专为支持和发展佛教而求得和储藏的财物积累。唐代佛教在中国古代发展到顶峰的原因是与唐朝皇帝的支持和玄奘等一批致力于佛教的发展分不开的。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相当发达的一个朝代,有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的盛世局面,这为佛教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佛教在唐朝发展到鼎盛的局面就无可厚非了。唐朝佛教的繁荣是多方面的。首先,唐朝的佛教典籍的翻译远远超过以前。以玄奘为例,玄奘的翻译,从数量上来说,占唐代译经总卷数的一半以上,是中国佛教史上其他三大译经师鸠摩罗什、真谛、不空译经总数的一倍多。他所译的经典,精确得当,且能矫正旧译的讹谬,在佛经翻译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其次,唐代佛教在发展过程中,又成立了许多新的宗派,如唯识宗、华严宗、禅宗、律宗、净土宗、密宗等。在这一时期,佛教传入西藏,逐步形成了别具风格的藏传佛教。再次,与南北朝时期相比,佛教的发展更加深入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五代十国宋元明清佛教隋唐以后,中国佛教被宋明理学吸收、改铸而渐失光环,满足社会各方面需要的理学已难以容纳佛教繁盛的局面,佛教再也难以占据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之列。于是,中国佛教就表现出了每况愈下的衰败景象。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长,并且在中国的历史上经历了萌芽、发展、繁荣、衰落几个阶段。因此佛教最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深远的,以下就从这几个方面叙之。一、对思想界的影响佛教各宗派学说,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广泛的弘扬,对中国思想界曾起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佛教的慈悲、平等、无常、无我的思想,在人们的思想中起了启发和鼓舞的作用。二、对文学界的影响翻译佛教的典籍成为中国文化的奇葩之一。佛教的思想在诗歌、词中都有所体现。佛经中丰富的譬喻故事令中国文士大开眼界,而主要是佛教思想特别是唐以后兴起的禅宗思想开拓了文学家们的视野和思想境界。禅宗的语录(宋代程朱语录之模范)及宋代兴起的以说唱、诗歌合体的佛经变文(“唱导”)实为明清白话小说的形式奠定了基础。三、对艺术界的影响佛教对中国艺术的影响,可分为建筑的弘伟、雕刻的逼真、画像的肖妙、梵呗的感人。四、对中国风俗的影响佛教传入中国,除了对中国文学思想等有直接间接的影响外,从不参与政治活动,但对社会风尚习惯,却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对人生观的改善,以及对孝道的扩展。综上,佛教是历史上一种文化思想革命的产物,而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既深且巨。人类文化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不可能完全割断。我们要汲取包括佛教在内的传统文化中一切有价值的精华来充实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新文化。
本文标题:佛教在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历程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457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