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现代企业生产组织管理
第七章现代企业生产组织管理第七章现代企业生产组织管理第一节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与生产类型第二节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第三节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第四节流水线第一节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与生产类型一、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二、生产过程组织的基本要求三、工业企业的生产类型四、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一、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指产品从准备生产开始,直到成品生产出来为止的全部过程。它是人们的劳动过程和自然过程的有机结合。(一)产品的生产过程一般包括:工艺过程。直接改变劳动对象的性质、形状、大小等的过程。如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可分为毛坯准备、机械加工和装配等各阶段,每个阶段还可分为若干道工序。检验过程。对加工的毛坯、零件、成品、原材料等进行的检验活动。运输过程。劳动对象在厂内外的运输。自然过程。借助于自然力的作用,例如铸件、锻件的自然冷却与时效的过程,油漆的自然干燥过程,食品的发酵过程等。储存等待过程。劳动对象在生产过程中的储存和停放等待。一、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二)工厂的生产过程一般包括:生产技术准备过程。产品在正式投入生产前,进行各项生产技术准备工作的过程。如产品设计、工艺准备、调整劳动组织和设备布置等。工序:组成生产过程的最基本单位;指一个或几个工人在一个工作地上对一个(或几个)劳动对象连续进行的生产活动。按其作用可分为工艺工序、检验工序、运输工序等。工作地:由一定场地面积、机器设备和辅助工具组成,劳动工具对劳动对象进行生产活动的地点。基本生产过程。对构成产品实体的劳动对象直接进行工艺加工的过程。如机械产品的铸造、机加工和装配等过程。辅助生产过程。为保证基本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而从事的各种辅助性生产活动的过程。如工具制造、设备维修等。生产服务过程。为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服务的各种生产服务活动过程。如供应、运输、技术检验等工作。附属生产过程。利用工厂的废料进行生产的过程。二、生产过程组织的基本要求1、连续性。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紧密衔接、接连不断的。即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始终处于运动状态,没有或很少有不必要的停顿和等待时间。保证和提高生产过程连续性,就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恰当的生产组织形式;保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可以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在制品数量,加速资金周转,降低生产成本。2、比例性(协调性)。生产过程的各工艺阶段和各工序之间在生产能力上保持适当的比例,做到相互协调。为了保持生产过程的比例性,在设计和建设企业时,就要依据企业的产品结构、工艺特点、生产规模、协作关系等统筹规划,同时还应在日常生产组织和管理工作中搞好综合平衡和计划控制。保持生产过程的比例性,既可以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设备利用率,也进一步保证了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二、生产过程组织的基本要求3、平行性。包含两种情况:组成产品的各个零件同时在各个生产环节进行生产;在大量或成批生产条件下,同种产品或同种零件同时分散在各个环节生产,使一批零件同时在两道以上工序平行地进行生产,以缩短生产周期。4、均衡性(节奏性)。企业及其各个生产环节的生产进度均匀,不出现时松时紧、先松后紧现象,使设备和工时得到充分利用,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安全生产,降低成本。5、适应性。生产过程的组织形式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如机械行业的柔性制造系统。三、工业企业的生产类型生产类型的划分:决定企业生产类型的主要因素有:•产品品种的多少和每种产品的数量;•产品的零件数、工序数和工序劳动量的大小;•工作地与设备数量等。划分生产类型的方法,主要是根据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而衡量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的主要标志是工作地担负工序数目的多少。按产品生产的重复程度和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划分,生产类型可分为:•大量生产。特点是产品品种少,每种产品的产量大,工作地专业化程度高。•成批生产。品种有若干种,每种产品有一定的产量,工作地专业化的程度随产量的大小而变化。成批生产又可分为大批、中批和小批。•单件生产。产品品种多,每种产品产量少,工作地专业化程度低。三、工业企业的生产类型生产类型的划分:工作地的生产类型工作地担负的工序数目大量生产1—2大批生产2—10中批生产10—20小批生产20—40单件生产40以上•生产类型越接近大量、大批生产,越可以采用高效率的专用设备和工艺装备及先进的流水线生产组织形式,因此大量大批生产具有劳动生产率高、生产周期短、成本低等优点,但也存在投资大、适应性和灵活性差等缺点。•单件小批生产则多采用通用设备和工艺装备,因而生产能力利用率低、效率低、成本高、管理复杂等缺点,但它适应能力强,能适应多变的市场。三、工业企业的生产类型改变生产类型的途径积极发展生产专业化与协作,减少企业承担的产品和零部件种数,增加同种零部件的产量。改进产品设计,加强标准化工作,扩大产品系列化、零部件通用化和标准化的范围。提高工艺工作水平,推行成组技术,以增加零部件的生产批量。采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先进设备,建立柔性制造系统。组织同类型零件集中生产,加强生产计划工作,合理搭配品种,减少同期生产的品种数,扩大批量。四、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1、生产能力的概念指企业的生产性固定资产,在一定时期内(年、季、月,通常是一年),在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一定种类和一定质量水平的产品的最大数量,它是反映生产可能性的指标。四、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2、影响生产能力的因素固定资产的数量设备数量:指能用于生产的设备数,包含:①处于运行的机器设备;②正在和准备安装、修理的设备;③因生产任务不足或其他不正常原因暂停使用的设备。不包含:①不能修复决定报废的设备;②不配套的设备;③企业留作备用的设备;④封装待调的设备注意:辅助车间与基本生产车间相同的设备,不参与企业基本生产车间生产能力的计算生产面积数量:生产面积只含厂房和其他生产性建筑物面积,不含非生产性房屋、建筑物和厂地面积四、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2、影响生产能力的因素固定资产的工作时间制度工作时间:指在规定的工作制度下,计划期内的工作时间年制度工作日数=全年日历日数365-全年节假日数114=251年制度小时数=年制度工作日数×每日制度工作小时数f一班制:f=8h(2008)两班制:f=15.5h(3890.5)三班制非连续设备:f=22.5h(5647.5)有效工作时间:•设备有效工作时间=制度工作时间扣除设备修理、停歇时间后的工作时间数•设备年有效工作时间=年制度工作日数×每日制度工作小时数×设备计划利用系数•生产面积有效工作时间=制度工作时间四、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2、影响生产能力的因素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产量定额:单位设备、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产量设备的生产效率时间定额:制造单位产品耗用的设备时间单位面积单位时间产量定额生产面积的生产效率单位产品生产面积占用额和占用时间总结:设备与生产面积越多,工作时间越长,生产效率越高,则生产能力越大四、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3、生产能力的种类设计能力:指企业在基建设计时,设计任务书和技术设计文件中规定的生产能力查定能力:若企业没有设计能力;或企业有设计能力,但在投产一段时间后,原设计水平明显落后;或企业生产技术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重新调查核定的生产能力计划能力:指企业在计划年度内依据现有生产技术条件,实际能达到的生产能力,为编制生产计划提供准确依据四、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4、生产能力的计算单位四、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5、生产能力的核算四、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6、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的平衡四、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7、合理利用和提高生产能力的途径提高设备的实际利用时间,减少设备的停歇时间提高设备的利用强度改善生产面积的利用增加工作班次,增添设备生产面积第二节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一、企业内部生产单位设置的形式二、工厂平面布置三、车间平面布置四、厂内运输五、现场管理和定置管理一、企业内部生产单位设置的形式工艺专业化组织:按生产过程的各个工艺阶段的工艺性质来建立生产单位。在工艺专业化的生产单位内,集中有同类型的机器设备和同工种的工人,对各种产品进行相同工艺的加工。优点:设备利用率较高,对产品品种的变换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由于工艺单一,也有利于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缺点:零件的加工路线较长,协作关系复杂,生产周期较长,在制品数量增多,占用流动资金较多。对象专业化组织:把加工对象的全部或绝大部分工艺过程集中在一个生产单位,以产品为对象建立生产单位。优点:产品的运输路线较短,生产周期缩短,流动资金周转较快,车间之间的协作关系少。缺点:对产品品种的适应性差,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生产能力。一、企业内部生产单位设置的形式选择方法:产品品种比较稳定,每种产品的产量很大,产品零件的标准化、通用化程度较高,设备类型比较齐全,则按对象专业化组织生产;如果在企业规模不大,生产专业化程度很低,产品品种不够稳定的单件小批生产条件下,则按工艺专业化组织生产。企业也可以将这两种形式综合应用,发挥各自的优点,而避免其缺点。流水线生产组织是对象专业化组织形式的进一步发展,是劳动分工较细、生产效率较高的一种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流水线生产一般是指劳动对象按照工艺过程规定的路线,顺序地通过各个工作地并以统一的生产速度完成各道工序加工任务的连续生产过程。当产品生产批量大、生产稳定,产品的结构和工艺先进,各工序便于分解与合并,工作地专业化程度较高时,才能采用流水线生产。设计流水线,其步骤一般是先确定流水线节拍,组织工序的同期化,再确定工作地数目与选择运输装置等。二、工厂平面布置工厂平面布置的目的和要求工厂平面布置的目的在于保证企业获得较高的生产率和最好的经济效益,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实现文明生产。要满足产品生产过程的要求,使生产能够顺畅、便捷地进行。必须适应厂内外运输的要求,各部分之间的距离要最短,要相互衔接。要注意安全防护和“三废”处理,贯彻环境保护法,符合安全技术规定。节约用地并考虑生产发展的需要。应对厂区的绿化、美化作出规划,为职工创造舒适、方便、健康、安全的环境。二、工厂平面布置工厂平面布置的方法物料运量图表法根据各单位的物料运输的数量来确定这些单位的相互位置,单位之间相互运量越大,应布置越靠近一些。作业相关图法依据各部门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来布置各部门的位置。三、车间平面布置车间平面布置就是正确确定车间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和车间基本生产部分的设备、通道的相互位置。(一)车间的总体布置首先要绘制车间区划图,即进行车间的总体布置,确定车间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主要是基本工段、辅助工段和工具室、车间仓库以及行政、生活部分之间的位置。基本工段的布置应符合工艺流向和顺序;辅助部门和生产服务部门的布置应有利于为基本生产部门提供服务。在进行车间总体布置之后,就可以进行车间的工作地(设备)布置。三、车间平面布置(二)车间设备布置的要求和原则车间设备布置的要求按工艺顺序布置设备,使加工对象在加工过程中运输路线最短,尽量减少往返交叉运输。注意运输的方便,充分发挥运输工具和工位器具的作用。合理布置工作地,保证安全生产,尽可能为工人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如风扇和照明的布置。尽量为工人实行多机床看管创造条件。高精度的机床要布置在不受振动的地方或恒温室。车间设备布置的原则工艺原则对象原则混合原则三、车间平面布置(二)车间设备布置的要求和原则车间设备排列的方式纵向排列。即机床的纵轴平行于车间的主要通道,并根据车间的宽度和机床的大小决定排数。流水线常采用这种形式。横向排列。即机床的纵轴垂直于车间的主要通道,这种方式可以较好地利用车间面积,便于多机床管理,但往往需要设置横向通道,运输不如前者方便。磨床常采用这种形式。斜向排列。主要考虑安全生产和节省生产面积,斜角为,车床、拉床、镗床等可采用这种形式。三、车间平面布置(三)车间平面布置的方法1、样板或模型布置法就是把车间的各组成部分或所需布置的设备、通道等,按照它们必须占用的面积,依照平面图形与车间平面的同
本文标题:现代企业生产组织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46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