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问题与途径
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问题与途径摘要中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一个最突出的特征,是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中职学校必须要以此为突破口,全面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才能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关键词中职教学改革问题途径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ProblemsandWaysofVocationalEducationReformHONGLvzhou(HefeiRailway&EngineeringSchool,Hefei,Anhui230011)AbstractVocationaleducationtakesemploymentasitsguidence,oneofthemostprominentfeatureisthepracticeofteachingandskillstraining.Vocationalschoolsmusttakethisasabreakthrough,makeacomprehensivereformofteachingcontentandteachingmethodsandinnovative,soastocultivatehigh-qualityskilledpersonnel.Keywordsvocationaleducationreform;problem;way中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成为最为关键的环节。当前,中职教育必须要以此为突破口,全面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形成独具特色的课程模式、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培养出社会生产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1中职教育面临的问题(1)学生文化水平影响。生源文化水平下降,是中职学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特别是许多中职学校实行自主招生,这一问题更显突出。事实上,有些中职学校自主招生人数占到学校招生总数70%以上。许多教师感到,“现在的学生文化水平低,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过去相比,落差太大”,“教学没有成就感”。据了解,在不少学校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大约只有20%学生能与教师主动交流,60%学生能跟得上教学进度,20%的学生比较被动,10%学生基本上无法跟上学习进度。可见,面对新的教育对象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确十分紧迫和必要。(2)教材使用多样化。中职学校培养目标和教学对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无疑对教材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目前中职学校的普遍状况来看,教材的选用十分复杂化和多样化。在一些学校,有些课程使用国家规划教材,有些课程使用行业或省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组织编写的教材,有些课程使用学校自己的校本教材。由于缺乏规范,质量得不得保证。特别是有些专业课的教材,强调体系完整,理论知识过深,实用性不强,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茫然,难以收到好的效果,影响了教学质量。(3)教师负担过重。目前,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普遍存在着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教师的观念落后于形势的发展,很多教师一味感叹“学生难教”,面对学生感到无能为力,但自己很少能主动地进行教学改革去适应学生。二是教师负担过重,日常教学任务重、压力大,有些学校的教师每周课时达到16节以上,鲜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研究和提高。三是不少学校教研活动不活跃,气氛不浓,甚至沉闷。四是不少学校缺乏对教师培训的长远计划、措施、投入,即使有也没有很好地实施。(4)教学方法滞后。近几年,尽管中职学校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但总体上说创新不够。一是教学观念不新,教师本位突出,部分教师仍停留在传统的教学理论中,不能直接面向今天的学生。二是教学方法传统,“一支笔、一本书、一言堂”的现象在许多学校仍然很普遍。三是手段创新滞后,很少运用电化教学等先进的辅助设施进行教学。四是实践性教学途径不多,真正在企业和生产一线指导教学还有较大的差距。五是教学改革不彻底,如在“学分制”改革探索方面,近年来在实践上已经进行了尝试,但仍然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缺乏完善的实施过程。(5)实训实施不足。由于中职学校实践教学、实训教学的力度不断加大,对实验设施、实训设备质与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由于国家高度重视中等职业教育,许多中职学校每年都有一定的投入,但仍然有些学校还没有足够的能够满足全体学生实习、实训的基地,影响了学生的实习、实训和实践教学。有些学校的有些专业缺少必须的先进的实验、实训设备,或者很多实验、实训设备是很早的产品。学生在这样的条件下实习,与企业和生产一线有较大的距离。2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途径(1)课程模块化。按照“能力本位”的教学要求,中职学校必须对课程进行了“模块化”改革。要根据目前学生的文化基础现状和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对现行各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教材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编制,重新建立新的模块。其中关键的因素,是科学确定“活模块”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实际操作中,“活模块”的教学内容实质上应该根据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进行强化训练。它以“取证”为具体目标,以技能为教学主线,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原则。另外,在“活模块”的实施中,可以根据专业技能的淘汰与更新,经常开发新的“小模块”。以土建专业为例,加入计算机绘图、建筑材料试验等内容,使毕业生具备跟上企业技术进步和科技发展的技能。课程“模块化”,是中职教育规律的反映,是中职教育实践的呼唤。(2)学习灵活化。2000年以来,中职学校就开始推行“学分制”改革,其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习的方式更加灵活化。不再一味强调或限制学生学习的时间,而是在学生学习的内容上进行整合优化,在学生学习的方式和过程上创新。推行“学分制”改革,关键是要建立了比较科学的“学分”内容体系、评价标准和运行机制。推行“学分制”改革,就是要通过“学分制”的实施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和推广“多证制”教育,鼓励学生在取证学习过程中和实践训练中获取学分,完成学业。为了加强实践教育,中职学校应积极与劳动部门联系,建立骨干专业的职业资格鉴定站(所)。此外,通过建立“计算机等级”等鉴定站(所)和考点,能够为“多证”教育和“学分制”教育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3)教材实训化。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内容的基本载体就是教材,改革教材是中职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实践表明,教材建设和改革的关键,是抛弃传统的学科教材,使教材进一步实训化,符合新的培养目标和培养对象的实际。以土建类专业为例,有些为了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中职学校要按照“必须、够用、可教”的基本原则,彻底改变传统的体系完备的教材,重新编写《工程制图识图》、《工程测量》、《工程材料》等主干课程的校本教材。而对于土建类3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工程识图、工程测量、工程材料),均编制与教材相对应的操作技能手册。教材实现了实训化,才能瞄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教学的针对性更强,效果更好。(4)课堂训练化。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大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使课堂教学实现训练化。例如土建专业的课堂教学改革,就必须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考工”要求,在“工程测量”、“工程材料”等课程的教学中,实施“操作技能课堂目标教学”管理。所谓“操作技能课堂目标教学”,就是将课堂教学的目标、过程、方法、考核一体化,以学生的活动即学生的实训操作为基本手段,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在教学中,对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和训练方法都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列出考核要求,做到教学目的明确,操作实施详尽,考核内容明了。这样,课堂教学实现了训练化,每一堂课既有明确的目标,又有严谨的过程控制和当堂严格的考核,保证了教学质量,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5)考核多样化。要打破传统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对考核方法和评价机制进行全面的改革。核心要求是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与评价,加大平时成绩和技能成绩考核的比重。“教学过程考核”的内容应包括出勤、作业、课堂提问、学习态度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应包括阶段考核、个别考核等。突出过程考核的目的,是使学生注重平时成绩的积累。另外,专业课程的考核应减少理论考试,以技能考核为主;基本技能课程的考核,以现场操作为主要手段;对具有一定操作性的课程(如土建专业的工程识图等)的考核,应采取面试或开卷的考核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劳动部门的技能鉴定,凡获得证书的学生给与相应的学分,可不参加相应课程的校内考试。考核的过程化、多样化和灵活化,才能适应学生的实际,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
本文标题: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问题与途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487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