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上海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关注上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理论导向•经验导向•问题导向•战略导向•效率导向•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效率驱动增长主要内容•上海产业结构升级的历程和比较•“十三五”上海产业结构的阶段性特征•国内外产业升级的趋势特征•“十三五”上海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方向•上海产业结构升级的重点领域•上海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布局一、上海产业结构升级的历程和比较产业结构调整阶段工业化阶段比较优势转换城市功能提升产业升级方向产业分工特征重大项目20世纪80年代“六五”“七五”恢复性、适应性调整阶段重化工业准备阶段潜在比较优势转换为现实的比较优势单功能城市转向多功能城市轻重工业比重调整产品结构调整产业间分工金山石化上海宝钢上海大众20世纪90年“八五”“九五”调整中发展发展中调整重化工业阶段依托比较优势培育支柱产业国内和国际经济中心城市一个龙头、三个中心六大重点产业三环五条龙东西南北中国内产业间分工国际产业链分工四大基地:微电子、汽车、石化和精品钢材21世纪前10年“十五”“十一五”发展调整中提升高加工度阶段发挥比较优势,提升发展支柱产业四个中心国际大都市战略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都市工业和服务业:4+1产业间和产品链分工重大装备、航空产业、核电产业、航天产业、海洋工程“十二五”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工业化后期比较优势转换初步形成四个中心高端化新兴化服务化从适应性融入转向主动重构产业分工重构“十三五”持续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后工业化前期新的比较优势形成全球科创中心提升四个中心现代服务业为主、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支撑构建新型产业分工上海产业结构升级的阶段性变化77.3631.8176.0528.4818.6167.754.030.44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19781979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上海三次产业比重变化第二产业比重工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第一产业比重上海工业投资产出关系历年变化051015202530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00.20.40.60.811.21.41.6人均产出人均资本资本产出比中国产业结构和全要素生产率贡献38.4%42.8%41.5%全要素生产率对增长的贡献率美国工业份额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01020304050601855-18901890-19271929-19661966-1989(%)020406080100(%)工业份额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发达国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10123451820-18701870-19131913-19501950-19731973-1992(%)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发达国家工业化率峰值年份:美国:1952英国:1975德国:1960法国:1960产业结构升级历程的比较分析上海产业结构演进的特殊性高端产业和低端环节要素投资驱动转向效率驱动滞后性制造业与服务业关系的超前性——中低端融入国际产品链分工产业结构演进理论的局限性产业结构理论应用中的动态性经典的产业结构研究并没有给出刻画产业结构变迁的永恒不变的普遍模式,而是将经济发展视为一个不断调整的动态过程。产业结构理论应用中的内生性在经典的产业结构研究中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都不是外生变量而是共同由复杂的供给和需求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的结果。把产业结构外生化与经典产业结构研究背离,将产业结构本身作为经济发展的目标,并相应地过度强调产业政策和政府在促进产业结构变迁中的作用,而这些恰恰是经典产业结构研究者极力反对的。再工业化与新产业革命背景下的产业升级结构特征与问题瓶颈•“十二五”产业结构升级的效果•新兴化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作用不突出•高端化方面,先进制造业的支撑作用在减弱•集约化方面,投资和产出强度都有待提升•服务化方面,服务业比重上升伴随着整体经济增长趋缓,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下降•服务业高端化发展缓慢上海产业结构升级的要素制约•上海土地资源的瓶颈制约日趋突出上海建设用地约占全市陆域面积45%,其中工业用地占建设用地比重约28%,已是纽约、伦敦等国际大都市的3-10倍。上海市规划工业区块104产业区块、195用地、198用地中,104产业区块内工业用地仅占全市工业用地的52.19%。•上海工业投资的增长空间进一步收缩•劳动力成本上升明显•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脱节成为重要的发展制约服务业中相对中低端的批零、住宿和餐饮等产业就业人数从2000年的13.1%增加到2010年的20.9%,而服务业升级中需重点发展的金融业,占总就业人数的2.2%,与纽约的7.79%相比差距很大。产业发展向郊区集聚,人口集中在中心城区•上海环境容量限制和能源资源约束进一步强化•人才问题日趋突出年份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比上年增长工业生产性服务业房地产业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生产性服务业投资房地产投资2005年25.5514.6443.8918.6710.7839.8210.822010年24.6114.5745.571.8111.14-33.4429.732011年22.9914.5048.74-0.87-7.41-1.406.022012年22.9412.7850.601.461.25-10.535.322013年20.1312.7754.2811.16-2.4410.9919.25主要年份上海市地方固定资产投资的行业分布及年均增速(单位:%)年份指标名称2005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GDP增速(%)11.110.38.27.57.7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4.80.8-4.73.77.5主要年份上海GDP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四个直辖市制造业投资比较上海北京重庆天津050010001500200025003000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050100150200250300050100150200250300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六大重点产业投资历年变化上海市制造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和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比较上海新型后工业化阶段特征双重的高收入增长陷进——依靠投资驱动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的后工业化一是财富驱动阶段的高收入陷进,这是发达国家对曾经历的一种单纯服务经济的后工业化陷进二是效率驱动缺失的高收入陷进,这是一种增长动力转换中的断档风险。双重的高收入阶段发展模式转变——上海将在发达国家调整其后工业化发展模式的过程中,推进自身的后工业化发展一是从工业化中期模式向后工业化模式的转变,二是从传统的后工业化模式向新型后工业化模式的转变,双重的产业分工体系构建——新的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和上海与国内其它区域的工业化发展阶段差异,是上海新的产业发展模式选择的重要依托一是从融入发达国家主导的产业分工体系想构建具有主导性的产业分工体系转变,二是在国内构建合作共赢的产业分工体系,如何把握后工业化阶段制造业发展放慢对增长力和竞争力的影响,避免陷入单纯服务业经济体系的后工业化陷阱三、国内外产业升级趋势——国际产业发展形势判断•国际产业竞争:三大战略转变主导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态势一是产业国际竞争格局,从国家间竞争,转变为在地区一体化基础上形成的产业分工体系的竞争。欧盟,北美的区域一体化产业分工体系,以及亚太区域一体化产业分工体系,这几大产业分工体系的竞争主导国际产业竞争。二是国际产业竞争载体,从企业和产品的竞争,转变为依托产业链的产业生态系统的竞争从单一产品、单纯技术架构的竞争,上升为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比如在互联网经济领域,以操作系统为核心,由硬件、软件和应用服务等产业链上下游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成为产业竞争焦三是国际产业竞争核心,从技术突破主导的竞争,转变为产业链整合和跨界融合基础上的产业形态模式创新从技术引领型产业发展模式,转变为以业态和模式创新引领技术创新。国际产业发展趋势判断•国际产业发展导向:三个一体化引领新一轮产业创新一是实体物理世界与虚拟网络世界的一体化德国工业4.0,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其核心就是制造系统与互系统的融合,是实体物理世界与虚拟网络世界的结合二是产品链环节的一体化,主要是研发设计与制造的一体化微笑曲线产品链分工模式的改变,设计制造的区域分工转向一体化。三是产业间的融合一体化,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一体化,制造业与服务业一体化,发展重点从培育新兴产业转向重塑原有产业,以新的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原有制造业,制造业服务化发展,主要是制造企业向系统集成和服务商转变已经成为引领制造业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发达国家工业化和产业革命演进的阶段性特征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20世纪60-70年代前•20世纪70-90年代•20世纪90年代到金融危机前•金融危机以来•工业化中后期•后工业化阶段•新的后工业化模式•资本密集型重加工业•技术密集型高加工度产业•服务环节控制产业•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化系统集成•工业互联网主导产业体系时间工业革命演进产业体系主导力发达国家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工业4.0革命,是以两大系统构建推动工业3.0向4.0的转变,以智能制造探索新的后工业化模式,重新掌控产业制高点,形成新的增长动力。工业化阶段智能制造发展•3.0向4.0转变•自动化与信息化的3.0为主导•信息物理系统•工业互联网•2.0的高端化和3.0的起步•机械化1.0及电气化2.0•工业化初期和中期•自动化产品•机器人国内产业发展特征一是中国经济新常态,将使高端发展成为国内区域间的产业竞争焦点高速增长的武汉、成都等中西部地区,虽然低端要素优势依然明显,还处于规模化扩张阶段,但是,中国经济新常态,使规模化低端发展的市场空间受到极大限制,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依托强大的政策优势,提前进入高端化产业升级,与上海等东部地区失去低端优势的高端化发展直接竞争。二是东部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战略挤压和政策挤压战略挤压。政策挤压三是新的区域发展格局使产业分工关系成为上海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内容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开发,实际上意味着上海制造业空间范围的拓展,上海制造业已经不是自身发展什么领域的问题,而是与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形成什么样的产业分工格局,上海制造业集中在郊区和沿海临江区域,与周边区域的产业分工关系成为上海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上海的产业影响力和辐射力,上海新的增长潜力和发展空间,都有赖于新的产业分工关系构建。四、“十三五”上海产业升级目标方向•“十三五”规划建议表述•坚持三二一产业共同发展、融合发展,更加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加快向产业链高端迈进持续推进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建设,夯实经济中心的产业基础。智力密集、特色突出的现代服务业,是经济中心集聚辐射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的重要载体。四新经济: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促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大力培育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经济。根基扎实、富有活力和创造性的制造业体系,是经济中心发展壮大的坚实依托。继续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聚焦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领域,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工业,保持先进制造业合理比重和规模。产业结构升级的形态和功能特征形态特征三个融合产业层面的开放融合产业体系与城市功能体系的开放融合与长三角、长江经济带的融
本文标题:上海产业结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514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