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生存-繁荣时代的中国企业管理实践(DOC 243页)
《生存:繁荣时代的中国企业管理实践》作者:张建华ISBN:7544311449出版社:海南出版社出版日期:2004-6-1原价:28元内容简介:这是一本尚未出版,就已经引起业内广泛关注的书;这是一本探讨如何在中国搭上繁荣快车实现财富梦想的书;这是一本探讨在中国商业环境中企业成功哲学的书;这是一本由中国企业从业人员撰写,以中国企业为标本的中国本土企业管理著作。管理的基本原理虽然是恒久不变的,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在泰勒是科学管理,在杜拉克是战略,在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是企业文化,在20世纪世纪末是“第五项修炼”……对今天的中国企业来讲,管理的主题应当是“生存”。连续25年的快速增长已把中国经济送入名副其实的繁荣时代。然而,创造了繁荣时代的中国企业,绝大多数都没有分享到繁荣的成果。25年来,一个个行业由暴利走向微利,再由微利走向亏损;由群雄纷争开始,到寡头垄断收尾;一批优秀企业脱颖而出的同时伴随着另一批企业的销声匿迹。这几乎成为一道风景,一种宿命。生存——为什么生存,如何才能生存一直是困扰中国企业的一个严重问题。本书是一部从中国企业的具体实践出发,对中国企业长期跟踪,研究后写出的重点探讨中国企业生存之道的书。本书作者服务于中国一家著名的跨国公司,并具体从事企业战略研究工作。在本书中,作者紧扣“生存”这样一个关系企业命运(甚至是关乎我们这个民族命运)的根本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提出了“泛家族制”、“使命崇拜”、“企业领袖”、“宽容失败”等一系列具有独特含义和解决方法的真正适用于中国本土企业生存发展需要的观点,对中国企业发展走向有着切实可行的指导意义。目录:序一企业生存是理论,更是实践序二我们需要补课引言:生存超越一切第一章繁荣时代:我们的机会一中国企业元年:1990年前的企业与200年后的企业二中国制造三文化的制造需要物质基础第二章适应生存一“第四种理论”二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三“什么温度可以孵出小鸡?”第三章泛家族制一企业组织制度二家族与家族企业三“不可分国”与“家产均分”四建立泛家族制度第四章企业领袖第五章使命崇拜第六章建立灯塔第七章宽容失败第八章日新又新第九章尊重个人第十章追求品质跋:在过程中寻找答案参考书目作者介绍:张建华,现任CoscoR&D研究员、教授、市场信息研究部经理。长期致力于中国本土企业研究,先后撰写并在《求是》、《瞭望》、《人民日报》等发表“关键是体制创新”、“从舢板到航母”、“浮动国土的生命线”等专题研究中国企业经营发展的论文七十余篇。2002年出版《企业生存的第四种理由》。企业名流评价:企业如果不解决为什么生存、如何为了一个美好的使命和目标生存的问题,是无法做“大”做“强”,也是不可能生存长久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生存》这本书是有价值的。——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生存》提出了需要大家共同探讨的问题。我很赞赏作者的研究精神和对问题分析的思路。——经济学家樊纲教授《生存》是本对中国本土企业长期跟踪、研究,探讨企业为什么生存、如何生存和怎样生存得更美好的书。书中深刻独到的见解将对中国本土企业管理产生重要影响。——经济学家、企业管理学家魏杰教授把所企业放在中国25年持续增长这个大背景下,研究所有企业面临的基本问题,并不告诉你如何能够建立一个优势的本土企业,但告诉你怎样做不行——《生存》的意义恐怕在此。——蒙牛集团总裁牛根生大道何须直,横是路,竖亦是路;小命必要保,生即活,死亦即活。——《生存》一书值得一读。——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生存》是一本道出中国管理文化真谛的书,值得一读。——康师傅(控股)公司副总裁李家群《生存》是本有很强使命感的书,全书比较的方法推进实证性研究。尽管这条路很辛苦,但本书之于读者的价值也恰好在此。——原创管理著作《联想为什么》作者、丰收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管理学家陈惠湘《生存》孜孜以求的企业管理“第四种理论”,作绝非书斋空谈,而是一种实践的总结和升华。循此,企业有望找到基业永固之途。——原创管理著作《海尔中国造》作者之一、《数字化生存》译者、中央电视台财经节目《对话》总策划胡泳相关评论:序与跋:读《生存—繁荣时代的企业管理实践》陈惠湘2004-7-29:21工人日报版次:七与张建华先生讨论《生存———繁荣时代的企业管理实践》一书的时候,他更多的是从文化传统和制度传统的角度,以一种检讨的态度来分析中国企业的生存状况以及如何改善。他离开之后,我发现某些观点他已经在自己的这本新作中有比较系统的阐释。于是,联系到近两年来企业界、理论界关于“核心竞争力的讨论和思考。我想,《生存———繁荣时代的企业管理实践》这本书应该能够给读者提供很多启发。一如本书所言,中国企业的确需要思考一下自身的生存状态了。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功,例如书中涉及的一些中国企业。但是,冷静分析,这种成功更多意义上是一种本土市场条件下的本土化策略的成功。它不表明我们一定就会有美好的未来,一定就具备赢得未来的竞争力。我想,即使把今天那些已经获得成功业绩的中国企业包括进来,补课都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补什么课呢?补基本功。这有点儿像游击队需要变成正规军的那种意思。在今天以前,我们的企业游击队太多,正规军太少,我们所取得的成功也是游击战的成功。在今天以前,游击队是中国企业的合理选择。那么,今天以后呢?中国企业也许还不能够放弃游击战,但与时俱进,仅仅是游击队的本事至少不能够在正规战争中全盘获胜。补课就成为我们转变成正规军和赢得未来的一项重要任务。其实,稍作分析我们就可以发现,那些竞争力表现持续良好的世界级公司和中国公司,他们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是系统性好,组织的感觉好。在影响企业发展的各种指标项目上,例如制度、团队、文化等,例如市场、技术、财务等,他们都能够表现出一种很好的均衡性,没有明显的破绽。我们达成共识,把这称之为“木桶理论”。正因为这样的原因,他们的路可以走得很长,很稳健。建华在书中把这称作一致性。其实,一致性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它不仅仅是一个前后时间一致的概念,还有一个以均衡为标准的组织系统一致性的问题。恰恰很多的中国企业还没有形成这种系统一致性,还存在结构性失衡。这些企业大多数有特别突出的一些优点,这是他们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的理由。同时,他们又存在明显的缺陷,或者是制度的,或者是文化的,或者是团队的。这使得我们不免要担心他们的未来。有人说,我们有太多流血奔跑的企业。我想这是自然的,因为我们中国企业起点都低,所以更追求速度。追求速度就可能流血奔跑,关键是哪里在流血?假如是小腿肚子,那也还无大碍,但假如是内脏出血,恐怕是要停下来。建华有很强的使命感,他努力在用比较的方法去推进自己的实证性研究。尽管这条路很辛苦,但本书之于读者的价值也恰好在此。\生存:20家有影响力的企业25年生存发展历程这是一本尚未出版,就已经引起业内广泛关注的书;这是一本探讨如何在中国搭上繁荣快车实现财富的书;这是一本探讨在中国商业环境中企业成功哲学的书;这是一本由中国企业从业人员撰写、以中国企业为标本的中国企业管理著作.序企业生存是理论,更是实践在我们多少有些喧嚣与躁动的企业管理理论书籍中,大量充斥着的是舶来品,少有“原创”,也就是缺少对我们自己企业的深刻理解与总结。这与中国企业发展的现状很不协调。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解,同样没有理论作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企业呼唤“理论的原创。”《生存——繁荣时代的企业管理实践》是本具有对中国自己企业进行“原创”性理论探讨的书。我和建华兄的相识与相知,很大程度上源于一个共同的追求,借用他这本书宗旨之一,我们为一个“共同使命”而激动:剔除“伪问题”,找寻中国企业管理的“真问题”。就本书而言,建华兄以一己雄辩,回答了他心目中的“真问题”:企业为什么生存,如何才能生存,怎样才能生存得更美好。对这样定义的“真问题”,或许会有许多人不以为然,因为生存问题是一个最基本的东西,并不高深,也不玄妙,似乎上升不到哲学层面,因而也就不值得费尽心力去解答。为了廓清人们头脑中并不罕见的此种谬误,请容我先引述一段先贤庄子的寓言。“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一条鲋鱼在困境中认识到,没有了生存保障,就永远也不会再有驰骋于东海的机会。关键时刻它所需求的只是“斗升之水”,而不管西江的水如何浩浩汤汤。今天的中国企业又何尝不像寓言中的“涸辙之鲋”,失其常与,无所居处。当它们试图寻找良方以摆脱困境时,渴盼的不是高头讲章,而是合乎实际、便于应用的原则和方法。所以,我以为,建华兄的这部著作,最大的益处在于它为中国企业送来了“斗升之水”,作者自己则把他的努力称为“寻找第四种理论”。我们不缺从西方引进的企业管理潮流与时尚,不缺高深的管理工具与教科书上的手段,不缺对一个个企业案例的新闻式描述,但确实缺少一套适合中国企业、能在中国企业成长的道路上起指导作用的理论和方法。换言之,必须对中国企业进行长期实际的追踪和深入具体的分析,再从中得出规律性的结论。书中的一些有独创性的论述,如一致性企业组织、泛家族制等等,无不映射着作者这方面的苦功。作者所图者大,但所入者小,全书紧紧扣住“生存”二字,始终在宣讲一个不易的道理:对一个组织来讲,没有什么比生存更重要的了。我体会,生存对中国企业之所以格外重要,原因有三:第一,中国企业的生存较之西方更为不易。在西方,长期的商业积累和残酷的竞争磨炼,使市场的观念深入到每一个企业家、每一家企业中,而在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还是一个崭新的话题。中国的企业和外国大型公司相比,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但当前最主要的差距是什么?就是缺乏对市场规律的深刻了解,以至无法根据这一点来确定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无法制定相应的管理模式,无法形成相应的企业文化和激励方式。外国企业长期在市场中运作,耳濡目染,已经本能地掌握了这种规律,而中国则仍然缺乏市场经济的基本环境。对此,柳传志曾有一个形象的比喻,环境对办企业的作用就像孵鸡蛋的温度一般重要。孵鸡蛋的正常温度应该是39度,但中国的商业环境常为42度高温,鸡蛋没法成活。今天的环境温度虽有所好转,但还远远称不上最好。第二,由于中国企业的成长道路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企业界常常面临一个尴尬局面:在老式的基础管理尚未完全合格的时候,又不得不迎接现代管理的挑战。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和过渡造就了一个复杂的经营环境,使得中国企业的生存必须最大限度地遵循“与时俱进”的法则。查尔斯?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描述自然选择时说:最适合生存的是那些能调整自己以适应改变中的环境和新的竞争的物种。这也正是今天的企业所面临的问题。达尔文写道,自然选择“是随时准备采取行动的一种力量”。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无法对外部环境保持强大的控制能力。当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企业必须首先从内部进行适应性改革才能处理好企业外部的各种关系。这意味着在新型、开放、非正式和破除等级观念的管理中主动放权,意味着提高组织的反应速度和灵活性,意味着增加组织的思考能力。第三,企业维持生存(不死)仅仅是第一步,还必须追求生存得长久(长青)。从不死到长青,即在坚实的基础上建设伟大的企业,是中国企业生存的最高境界。这种高境界从其本质上说必然是精神性的:有精神信仰的公司没有能量的浪费,没有无谓的权术争斗,所有的努力都导向一个方向。明乎此,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本书的作者要花那么多笔墨谈论“使命崇拜”与“建立灯塔”。企业必须能够描述自己,而这种描述必须既面对内部听众,又面对外部听众。这是因为,企业无法简单地用它们制造的产品来定义自身。伟大的公司不把它们的价值观同一项特殊的产品或服务联系在一起,因为它们知道,自己的长期使命不是生产某一特定的产品或提供某一特定的服务。比如,当你把自己定义为一家家电公司时,你有没有想过,当人们不再渴求最新潮
本文标题:生存-繁荣时代的中国企业管理实践(DOC 243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53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