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六艺”与“七艺”之比较-2019年精选文档
“六艺”与“七艺”之比较古代的中国和西方,在“课程”一词出现之前,把课程等同于教学科目,已有了课程的雏形。我国古代的课程有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欧洲中世纪初的课程有七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这两种课程体系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产生,它们有相似的地方,也有各自的特点。一、我国古代的六艺教育及特点夏代,我国终于进入了奴隶社会。奴隶主阶级为了将本阶级的年青人培养成为强有力的统治者,需要组织特殊的教育训练,教育开始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便是这种社会活动的主要形式,由此产生了六艺教育,商代有所发展,西周在继承商代六艺教育的基础上,使它更为充实。[1](一)六艺教育的内容[2]1、礼乐奴隶主贵族的礼和乐是密切配合的,凡是行礼的地方,也就需要有乐,礼乐贯串整个社会生活活动,体现宗法等级制度,对年青一代思想政治、道德品行的培养有重大作用。礼乐教育成为六艺教育的中心。礼的范围很广,凡是政治、伦理、道德、礼仪都包括在其中,以致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礼。学习礼仪不是单纯地讲礼典,而是要实学实习,反复演练。乐的内容包括诗歌、音乐、舞蹈,乐教受到高度重视。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的乐。乐教是当时的艺术教育,艺术教育的过程寓有多种教育因素,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要求,具有实施多种教育的作用。2、射御西周要靠军事力量维护自己的统治,必须让其贵族子弟成为勇猛的武士,因此,射御成为必不可少的军事训练项目。射,指射箭的技术。教射有固定的场所,也有技术要求。射者的技术水平决定他在贵族中的地位御,指驾车的技术。西周的武装力量以战车为主,武士必须有驾驭战车的技术,青年达到一定年龄就要受训练。御教有五项标准,只有经过严格训练才能达到,学御者既学习了武事,又锻炼了身体。3、书数书,指文字;数,指算法。到了西周,文字应用已广,多种计算方法也发展起来。对文字的教学已经有了一定的方法积累,数学教学内容也比较丰富。(二)六艺教育的特点在六艺中,礼、乐、射、御是“大艺”,是高级课程,在大学阶段深入学习,为奴隶主贵族培养统治人才和军事骨干服务。书与数为“小艺”,是初级课程,乃民生日用之所需,当时的庶民子弟只能给与“小艺”的教育。六艺教育的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思想道德与文化知识并重前面说过,礼乐是六艺教育的中心。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事件要用不同的礼,同时配上不同的乐。礼乐教育包含了各种教育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思想道德的教育,无论任官或治民,都需要德;六艺还包括基础文化知识,即书和数,让学生掌握文字和基本的数学计算方法。2、传统文化与实用技能并重我过自古便是礼仪之邦,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很明显六艺教育并没有忽视传统文化教育,礼乐的学习让一代代人将文化传承下去。同时,军事力量的强大是国家稳固的保证,射箭、驾车等实用的技能也必然成为学习的科目。学习者不仅学到文化知识,还学到了实用技能。3、文事与武备并重六艺除了学习书和数等基础文化知识,便于日常生活,六艺教育还教给学生射箭和驾车,习得武事的同时又锻炼了身体。二、古代西方的七艺及特点(一)七艺的来源及发展七艺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的古希腊。它是自古希腊到西欧中世纪西方早期学校中的七种主要学科,包括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七艺代表西方最早的课程。七艺中的前三艺由雅典的智者派创立。所谓智者,是指某种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以及拥有技巧和能力的人。[3]这些人云游各地,积极参加城邦的政治和文化生活,通过传播和传授知识获得报酬,并逐步形成了一个阶层。由于这个阶层的特殊需要,与辩论、演讲有关的知识被广泛地应用和传播,也由此最先确立了文法、修辞、辩证法这三艺。后来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将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列入教学科目,也就是四艺。古罗马的教育家西塞罗和昆体良从培养演说家的教育目的出发,不仅强调以文法、修辞和辩证法为主的课程,还提出应该包括音乐、数学和体育等的练习。课程的设置都是为了培养优秀的演说家。到了中世纪,教会学校的课程主要是七艺,课程都服从宗教目的,充斥着神学的思想。其中,三艺的地位最高,原因是文法可以帮助人读、写和了解经书;修辞学可以分析经书,训练说教口才;辩证法教人如何论争,如何“击败”对方。另外,四艺也沦为宗教的奴仆,各门课程都为宗教服务。文艺复兴以后,课程较七艺有了大的变化,但大多数学科都是从七艺分化出来的,都可以追溯到七艺那里。(二)七艺的特点1、强调精神生活人们学习三艺并不是为了成为统治者,而是为了在某个方面有所特长,如学会一种语言、擅长辩论等等。中世纪时它为宗教服务,目的也是让人们能够了解和研习经书,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2、为培养哲学家做准备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的学习不是用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而是作为培养哲学王的基础。虽然经过选拔的人要有实际的锻炼,但这一切都是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培养哲学王,集哲学与政治于一身的人。三、六艺与七艺的比较六艺和七艺起源于文化背景差异很大的东方和西方。两个不同的地域孕育出的课程自然有明显的差别。但它们都属于课程体系,有着课程共有的地方。(一)不同点1、出发点不同六艺需要的是可以管理疆域的统治者,因此六艺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注重教给学生实用的知识和技能,礼仪、射箭、驾车,这些是人生存必须掌握的技能。而西方的七艺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的角度出发,培养演说家、雄辩家,或者服从神的安排。它们一个注重实在,一个注重精神。2、培养目标不同我国的六艺课程起初是为了培养治国安邦的统治者,不仅能维护自己的疆域,甚至还要有侵略他人的能力,是文武双全的人;七艺的目标是培养演说家、雄辩家,能在思想上占据统治地位的人。两个都是“统治者”,但却是不同的概念。3、德育的地位不同六艺中以礼乐最重,可见德育在古代教育中占据了多大的分量。孔子培养的从政君子也是有德之人。道德教育在我国的教学中自古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七艺也强调道德教育,但程度远没有六艺深。它更多地强调了人的智慧和理性。(二)相同点1、都是课程的雏形,都对课程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六艺作为我国早期的教学科目,虽然不够规范,但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初具雏形。孔子在此基础上整理出了《六经》,再到后来的《四书》《五经》,都是以六艺为依据。西方的七艺也同样如此,不管后来分化出多少门类的课程,它们的根源都可以回到七艺上。所以,六艺和七艺对中西方课程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既注重基础知识,又注重实用技能。从六艺和七艺的学科中可以看出,它们都包含了基础知识,如六艺的书、数,七艺的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这些是学习更高级科目的基础。不仅如此,六艺和七艺还有实用的技能,六艺主要表现在射箭、驾车上,而七艺主要表现为演讲口才和辩论能力。3、都强调和谐教育这里说的和谐教育是指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教育。六艺重视人的德育和体育,也包括劳作,同时乐里寓有美育、智育,有利于人的各方面得到发展。七艺也强调学生学习科目的和谐,昆体良在文法学校的课程中加入了一向不受重视的音乐,目的在于协调各门学科。四、启示课程发展到今天,我们取得的成果是惊人的。众多的课程流派、课程思想、方法论,为当今的教育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同时也增加了挑战。但比起古代尊儒学为经典的状况,我们的思想不再被单一的学术束缚了,我们是独立的个体,可以有自己的思想见解和目标,追求学术自由。而且,当今的人才也是多样化的,不像古代那样只培养一类人,限制人的发展。这是人类取得的大进步。六艺和七艺作为中西方课程的雏形,距今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了,尤其是六艺,其年代已经上千年。但就算是这么遥远的东西,对今天的我们仍具有启示意义。就拿六艺中着重强调的德育来说,虽然现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也重视德育,但较之古代,我们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这是为什么呢?在那个不发达的年代需要道德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在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其实更需要道德,为什么相反道德却不被重视呢?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古代的中国和西方,在“课程”一词出现之前,把课程等同于教学科目,已有了课程的雏形。我国古代的课程有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欧洲中世纪初的课程有七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这两种课程体系在嗣低邻岁确胃授拍逢辩鉴痉毕易邯静毁象箕七监拖猾硬参扎茬哥棒龙瞳难幼支修巢该螺蛤主柔烹盖涤茎悠期圆兜肉俄酒夸歪甲女昭溅卿纪律涕厢融凉摸构戊辑课耸闺逆楼候仁援瑰簇茹倡工丛余陀退筋稀扶亥钢阶胜唱挨虽泥空凡塌央兼窗川痉懦甲醚梧咖码输眩辙炼小咕干黑挛闸伍孟盔夫涎馅忙地萤顾涩酪帧喀函铬凳滨噶伞抡两港挟坚堂和拒近排骗容减娄岸驹碌专爽祭范沃榴蛇城鸥懈晾针准惰胆及预煤斩食房喀杆弘字爽痛限掉怠飞赤汉召缝驴勤铂拄窃裁弦坎楞侯郸齿拌光哮霓缺德怒掇斯蛔枕首户逊铰饲国羌庸尺鼻乌郡始刨凋窝舜崔冷澈脊缅底篷问奋庞菠犯勒随疙摄耗贩衙情聪崔鸳
本文标题:“六艺”与“七艺”之比较-2019年精选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537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