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有效发挥教师期望效应的途径和方法
1引言美国哈佛大学的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做过一个教育效应的实验。他把一群小老鼠分为两批,把其中的一小批(A群)交给一个实验员说:“这些老鼠是很聪明灵活的,你来训练他们吧”;他把另一批(B群)老鼠交给另外一名实验员,并且告诉他这是普通的一类老鼠。两个实验员分别对这两群老鼠进行训练。不久之后,罗森塔尔教授对这两群老鼠进行测试,测试的方法是老鼠穿越迷宫,测验表明,A群老鼠比B群老鼠聪明才智得多,都先跑出去了。事实上,罗森塔尔教授对这两群老鼠的分组是随机而定的。当实验员认为这群老鼠特别聪明时,他就用对待聪明老鼠的方法进行训练,于是,这些老鼠真的成了聪明的老鼠;反之,另个那个实验员用对待笨老鼠的办法训练,老鼠就成了不聪明的老鼠了。后来,罗森塔尔后来又把这项实验扩展到人的身上。1968年,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在旧金山的一所小学进行了一项实验研究。他们在每个班中随机选取20%的学生,向任课教师说明,他们对孩子们做了测验,结果表明一些学生有大的发展潜力,预计未来有很大进步。随后,他们向老师汇报了名单。8个月过去了,两位心理学家又来到了来到这所学校,他们发现,这些孩子在成绩上和品行上都有较大的进步。事实上,两位专家没有做任何测验,名单是随机抽样而定的。除了向任课教师汇报名单外,没有向其他任何人透漏。因此是教师的期待使学生获得了进步。两位专家解释说,当身为专家的他们告诉教师那些学生有很大发展潜力后,教师深信不疑。于是,这个预言变成教师对这些学生的期待。教师对学生赋予期望,不断鼓励他们,促使他们不断进步;反过来,被期待的学生的行为又影响教师,强化教师的期待,两者相互影响,连锁反应,结果使学生的成绩不断提高。这一现象被称为“期望效应”。后来又被教育界的人称之为“教师期望效应”。教师期望效应也称为“皮革马利翁效应”。这个效应起源于古希腊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古希腊雕刻家皮格马利翁深深地爱上了自己用象牙雕刻的美丽少女,并希望少女能够变成活生生的真人。爱神被他真挚的情感感动了,赋予了少女雕像以生命,最终皮格马利翁与自己钟爱的少女结为伉俪。顽童当州长的故事是皮格马利翁效应的一个典型。罗杰·罗尔斯出生在纽约的一个叫做大沙头的贫民窟,在这里出生的孩子长大后很少有人获得较体面的职2业。罗尔小时候很令人头疼,顽皮,逃课,斗殴,无所事事。后来,学校来了一个叫皮尔保罗的校长。一天,皮尔在窗户上调皮的跳下来,并伸着手走向讲台。让人惊讶的是,校长并没有批评他,反而坚定的对他说,我一看就知道,你将来是纽约州的州长。校长的话对他的震动特别大。从此以后,罗尔斯时刻牢记这句话。“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指引他成长,带给他信念。他开始挺直腰杆走路,衣服上不再沾满泥土,说话时不再夹杂污言秽语,他很快当了班里的主席。四十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终于在51岁那年,他真的成了纽约州州长,而且是纽约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几个实例,都说明了教师期望效应的意义与作用。可见教师期望效应是应该引起我们关注的。一、教师期望效应的概念教师期望是一种特别的人际期望。是指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所产生的影响,是一种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提高学习效果的暗示手段。它运用了暗示在心理态度建立与习惯的养成方面的作用。教师期望效应的实质是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爱上学习。教师期望对学生学习具有重要影响,而当前素质教育改革全面展开,情感教育理念深入人心,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教师期望效应的理论思考。因此,研究教师期望效应很有必要。二、教师期望有效传递的意义(一)、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完善教师期望效应最显著的功能是:对学生的个性成长具有教育感化作用。情感教学心理学发现,教师期望效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是经常地,自觉地存在,它是教师情感投入的重要标志,会对学生成长产生巨大作用。教师期望效应实际上是一种情感传递,而教师期望效应转化为学生内在需要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活动的过程,教师积极的情感是积极的教师期望效应的根源。教师热情、真挚、关切的情感,会导致教师对学生有着积极的、良好的期望,这种期望又通过教师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传递给学生,当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鼓励和期待时,会觉得自己3被接纳,感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因此就会尊重老师,表现出合作并朝着老师期待的方向去发展。(二)、有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教学过程并不只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更是人与人情感交流的过程,是师生心灵相通、人格相遇的过程。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维系于他们之间的情境也是时刻变化的。研究发现,如果师生关系融洽,教学任务会容易完成,并且学生也很容易接受教师的批评。于是,教书育人就会实施得很顺利。教师期望效应也具有调整师生关系的功能。如果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的关爱和期望,他会信赖并尊重教师,老师布置的任务也会很认真的完成。这样的教学过程和谐融洽,师生之间配合默契。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说过:“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产生作为一个完整现象的教学过程。”(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建立自信的基础是正确的认识自己。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一般是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中获得的,其中重要人士或权威者的评价,被视为认识自己最重要的因素。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指出: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方。在教师赞扬的点头、鼓励的微笑、期待的目光中,学生得以正确认识、肯定自己。教师对学生所持的积极期望,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能力的信任和赞赏,使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为拥有者打开成功的大门。(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每个人的内心都特别渴望得到他人的鼓励和期待。著名的心理学家杰丝·雷尔曾说道: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教师经常对学生大的赞美与期待,都会对学生的成绩,品行,成长产生巨大的作用。我们所说的敬其师、亲其言、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当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与期待和厚爱,就会把对教师的这种情感转移到教师的这门课程上,从而爱上这门课程。他们表现为:十分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并逐渐从这个过程中获得一种成功信念和欲望,学习目的和自觉性较强,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坚持自己的学习行为,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标,为提高学习效率而努力。4三、教师期望建立的要求(一)、期望要合情合理,具有可行性合理就是要符合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的需要,符合时代的潮流,对社会和个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很多学者都指出:教师的期望能够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人提出了另一问题———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是否越高越好,越多越好呢?当然,答案是否定的。其实,只有教师对学生的“适度”期望才会成为一种推动学生进步的重要力量。如果期望不具可行性,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条件而寄予过高期望,在学生经过艰苦努力也始终无法达成教师的期望时,他们会由此产生自我否定,丧失自信心。反过来,如果教师的期望偏低,有的学生会悲观的想原来老师对自己根本就没什么信心,于是学习丧失积极性;有的学生认为这种期望不符合实际,置之不理;如果老师对学习较差的学生期望值很低,甚至不抱期望,很有可能造成学生自暴自弃。(二)、期望要具有挑战性目标不能停留在学生己有的发展水平上,应该稍微高于学生的发展水平。教师应当相信,每个学生的潜力都是无限大的。那些具有挑战性的,超出于原有水平,但通过努力可能达到的期望,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激励性,这些具有挑战性的期望目标为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向更高水平的目标发展提供动力。那些随手可得的或可望而不可即的期望都是不可取的,俗话说:跳一跳可摘到的桃子最甜。学生一旦感知到教师对自己的期望,就会坚持不懈的完成任务,而且,他们会选择更有挑战性的任务。因此,设定具有挑战的教师期望,可以更有效的唤起学生的学习动力,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三)、期望要持久学生实现教师的期望是一个持久的,必须要付出艰苦、尽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有胜利也有失败。只有当学生取得胜利时才能获得教师的实时指点与帮助,才有可能进一步激起他们积极进取的热忱与勇气。教师期望要有信念、毅力和决心,即使一时半会看不出效果,也不能丧失信心。要知道,学生体会、接收教师的期望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成就,也需要一段时间,不可能立竿见影,倘若急于求成,可能会“拔苗助长”。另外,因为教师期望效应也是一个持5久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进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还需及时调整对学生的期望,使期望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四、有效发挥教师期望效应的途径和方法(一)、关爱学生,学会欣赏学生有人说过: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的确,庄稼的命运取决于农民的态度。同样,学生的命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对待态度。想要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就应对学生应赋予赞赏与关爱。赏识首先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的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师生心与心的呼应。这种爱体现在爱每一个学生,不受智力、容貌和家庭的影响,体现在深入细致的了解学生,真心实意关心并严格要求学生,体现在成功时赞许的目光,失败时鼓励的眼神,教师举手投足间都应洋溢着对学生无尽的爱。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赏识,欣赏促使成功,抱怨导致失败。欣赏源于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了解和激励,提醒和宽容。在这些正确理念的指导下,教师才能形成正确的期望,并顺利进行教学,给予学生莫大的学习动力,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成功的喜悦。(二)、教师的期望传递要符合学生实际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样的树叶,更何况是人呢?每一位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方式、人格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而,我们在实际运用时,就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特点来建立积极的期望。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既不能毫无挑战,随手可得,也不能超出其现有认知水平太多。只有这种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挑战但通过努力就有希望实现的期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并付诸努力。倘若目标太高不切实际,学生便会丧失信心,甚至选择放弃。普列姆昌德说:“希望是热情之母,它孕育着荣誉,孕育着力量,孕育着生命。这正是说明了期望对人的行为有着很大的影响。(三)、选择有效的表达方式教师向学生传递积极期望的方法分言语和非言语两种。作为一名教师,应灵活地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去向学生传递自己的期望。言语方面,教师可以用“你真棒”、“我知道你一定行”、“你可以的”等鼓励性的话语来表达自己对学生的肯定与期望。在课堂问答中,当学生做出肯定准确的回答时,教师应当即肯定并表扬他;当他犹豫不决时,就应分析是因为知识缺陷还是害怕等情感因素。若是后者,6就可以说诸如“你可以的”话语来鼓励他,让他重拾信心去回答。在平时的作业批改过程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评语来传递自己的期望。一个学生,平时写作业时字迹比较潦草,一个老师就在他的作业本上留下这样一句话:“你是个上进的孩子,如果字迹再工整点的话就更好了,放慢你写字的速度吧,你一定可以的。”这样,相信这个学生的书写定会有所改善。非语言方面,包括面部表情、体态语言、服饰语言等。相比起一脸严肃,言语刻薄的老师,那些总是面带真诚的微笑、措辞谨慎的老师更受学生尊重喜爱。那鼓励的话语、期待的眼神看似平常,却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它们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四)、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当合理的期望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后,学生的学习动力就会被激发,从“要我学”这个学习状态转化为“我要学”。后者不仅能使学生拥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还有利于他们对学习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创造性的发挥。教师期望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只有当教师的期望被学生内化为自身对成功的期望后才会产生自觉的行动,否则,学生未必会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教师应给与学生一定的学习自主权,让学习内容能与他们自身需要相结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但这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教师应帮助学生一起根据实际情况来制订学习目标。比如下次单元测验要达到多少分,每周几篇阅读理解等。同时可以采用适当的奖励。奖励若运用得当,对学生内部动机会有促进作用。在实施过程总要注重根据不同的情景选择不同的奖励
本文标题:有效发挥教师期望效应的途径和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538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