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学法指导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学法指导“上课时我都听得懂,怎么做作业考试时又不会了!!!”“为什么我花了那么多时间,成绩还是上不去!!!”昨天我都记住了,不过今天忘了!!一些同学的现状第一轮复习的“误区”1、课前(预习)随随便便2、课上(效率)马马虎虎3、课后(作业)敷衍了事4、阅读(看书)死记硬背考试一败涂地科学的学习方法1、理清知识框架——结合《金版新学案》的“基础知识落实”,把书本基础知识整理清楚,做到不留“死角”。2、找出疑难知识点——在整理基础知识同时,把没有理解的疑难点在书上标出,以便于上课时更有效率的听讲。知识巩固第一步——预习知识巩固第二步——听课1、认真听讲——高三课堂的特点就是容量大、速度快,上课时间哪怕走神一秒,也会给自己的知识体系造成残缺。而且由于高三的课余时间很紧,不可能分配太多的时间用于地理,因而课堂认真听一遍可留下深刻的印象,为课后复习奠定基础。2、认真笔记——把重要的知识点和自己不熟悉的知识点记下来,而不是记下老师讲的每一句话。将易混淆的知识点记在一起。注:课堂笔记尽量课后再整理。知识巩固第三步——作业1、单选题——基础知识和知识点联系的训练。要求:尽量不要翻书做,依靠自己的预习和课堂理解完成。2、非选择题——规范解题格式、解题思路及基础知识运用的训练要求:独立完成,不要与同学讨论,更不要“借鉴”同学的作业知识巩固第四步——看书1、理清知识结构,整体把握地理知识要求:在阅读理解章节目录及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明确此章节讲了什么问题,以及围绕此问题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2、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认识规律弄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因果关系、逻辑关系。如区域地理复习时可以从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水文、土壤、自然资源等)、人文地理特征(工业、农业、人口、重要城市、港口、交通、分布、成因)等方面去研究,把握各自然要素之间以及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3.注重知识的总结高三复习的内容多,很容易钻到书堆里,掉进书海、题海里。在就要求学生会进行总结,要把学过的东西,进行梳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把书由厚变薄。通过总结要把所学的知识落实在图上,让地图真正成为联系地理知识的纽带。由于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落实以上环节时,一定要用好地图,要把地理知识巧妙的落实在读地图上。单纯高考角度出发,更是要学会应用地图,因为地理题几乎是以地图为载体出现的。选择题解法。做好选择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仔细审清题干的题意,明确题干的要求、给出的条件。针对题干联系掌握的地理概念、分类、原理、规律、时事热点等知识,综合思考,运用排除法,得出结论。(2)读文选择题由于题干、可选答案的设置均是依据原文而确定的,因此,认真阅读原文,从中获取解题的有效信息是答题的关键步骤。(3)读图选择题的解题技巧。读图选择题是以图像(分布图、原理图、景观图及统计图表等)给考生以信息条件,题干和选择项目均围绕着图像展开的。因此,解题时应仔细阅读图上所有条件(图例、注记、以及具体图像),分析它的特点(分布规律、基本原理、个体形态等),结合选项,作出判断。还有的选择题图文结合,则解题时要仔细阅读图和文,找出解题的关键信息。非选择题的解题要领非选择题通常是以图形出现的综合试题,并包含了填充、填图、绘制简图、读图分析、综合分析等几种类型。近年来还出现了材料分析题,图文结合,对考生能力要求高。做这类题目,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审题,这是做题成功的关键。仔细阅读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找出关键词,挖掘材料中有价值的信息,从总体上把握图示的内容、题目的总要求,判断所涉及的是那方面的地理知识。(2)要善于综合分析。由于试题本身大多是各种知识的综合,因此,要分析题目所需要的地理知识,确定回答方向和要点。此外对一个问题的解释,也要从综合的角度来考虑,要分析起作用的各种因素,其中哪个是主要的因素。如沙尘暴的危害、产生原因和对策,肯定是综合的问题。从危害来说,就必须考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各方面的影响;从原因来说,必须考虑自然的各方面原因,如大气的运动、大气环流的稳定性、气温的变化、地表的植被状况等;而人文原因则要考虑人类对地表的各种破坏,以及造成这种破坏的背景因素,如人口的增长,导致人们对自然资源掠夺性的开发而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3)答题时要组织好答案的结构。答案要点要结合材料内容,既要全面又要重点突出,应把最重要的写在最前面,还要注意答案的逻辑性,文字表达要专业化,正确使用地理术语,语言简洁、准确,详略得当。(4)统计图表的分析技巧。统计图表包括单线图(曲线图、折线图)、柱状图、饼状图、扇状百分比图、相对百分比曲线变化图(如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多年变化图)以及它们的组合形式图,如气候类型图是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两种图的结合。判读单线图时,要善于从曲线、折线的起伏把握该地理事物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变化的原因。由于这类图通常是以坐标的方式体现的,读图时,要特别注意横纵的数值含义。一般情况下,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数量,这样就能读出某地理事物的时间变化特征,从而分析地理现象。柱状图、饼状图和扇状百分比图,要侧重对比,对比地理事物的差异,并分析其成因及反映的问题。(5)地图的判读和填绘技巧。包括世界和中国的区域地图判读及专题地图的判读。要充分利用图像系统中的条件,对图像中的图例、注记、比例尺、方向、图中地理事物的分布状况等要高度重视。判读区域地图要求考生要熟悉区域位置,要利用图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如经纬线、轮廓、河流、湖泊、山脉、城市等。判读专题地图时要确定是哪方面的知识,如等高线地图用来判断地形,等压线图用来判读气压分布,等温线图表示气温分布规律。(6)原理图的判读。要联系地理原理进行分析、推理。此外对各种各样示意图,如表达地域联系的、生态系统的、因果关系的,甚至各种景观图、漫画等,都要善于从图形中找出已知的地理现象或原理等具有解题价值的信息,结合题目准确判断图形知识方向,然后采用简练、准确的地理语言进行表达或作图。高考考核目标和要求结论:能力立意目标要求ⅠⅡⅢ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获取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理解试题要求及考察意图提炼地理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整合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应用地理知识所学地理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关系准确应用地理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地理问题运用知识原理分析问题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正确表述事物的地理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特征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规律,并作出正确的解释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应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地理问题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密㊣㊣㊣㊣辨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与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形式:文字资料、图表、数据、画面、符号;特点:资料丰富、利用率高、指题性强、不人为增加难度获取地理信息—勾勾画画,不遗不落提炼地理信息—逐条分析,建立联系解读地理信息—解读概念,分析原理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134米,鱼类资源丰富。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图8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3)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6分)尼罗河鲈鱼体型大,食量大,导致一些原有鱼类数量迅速减少甚至灭绝;(尼罗河鲈鱼体型大,捕捞技术和方法与当地传统不同,)冲击当地传统捕捞业,同时出现专门捕捞尼罗河鲈鱼的捕捞业。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134米,鱼类资源丰富。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图8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4)说明尼罗河鲈鱼引进对维多利亚湖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6分)产量大,价格高,(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出口创汇;捕捞、加工、运输等产业随之发展,扩大就业,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河流湖泊时令河瀑布(1)分析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6分)(维多利亚湖)处于相对封闭的高原盆地中(北部唯一出口通向尼罗河);湖泊海拔高,尼罗河上游多瀑布,阻挡了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图2为45º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2,完成4~6题。图21020kmN技能:地表实际距离的理解与应用4.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大气环流B.地形C.纬度位置D.洋流B100吨?天津——北京图2为45º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2,完成4~6题。图21020kmN知识:大气环流的理解与应用西东海5.该区域位于A.亚欧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B.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C.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D.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D提高建议:重复、重复、再重复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正确表述地理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特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辩证地、历史地考查事物,对事物进行科学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2)推测攀枝花1月份天气特征。(6分)天气现象是指发生在大气中发生的各种自然现象,即某时段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湿度、风、云、雾、雨、雪、霜、雷、雹等)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参考答案】多晴天,少云雨,风力弱,气温较高、较稳定(波动小)。提高建议:准确用词,训练组句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和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论证问题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与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思维。(3)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角度提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出论据。(8分)【参考答案】论据:钢铁工业以及其他工业、城市交通等排放大量废气;(山高谷深,)地形相对封闭,下沉气流空气稳定(易出现逆温),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因此空气质量可能不佳,不适宜度假)提高建议:开放交流,鼓励引导1、我摘花2、我摘了一朵花3、我摘了一朵玫瑰花4、我摘了一朵红色的玫瑰花5、我摘了一朵含苞待放的红色玫瑰花6、我小心翼翼地摘了一朵含苞待放的红色玫瑰花表达更科学,指向更明确
本文标题: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学法指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558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