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08届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1
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国家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据此回答1—5题。1.2006年4月19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漳州龙海马崎村举行了盛大的祭祖仪式。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A.宗法制B.分封制C.井田制D.郡县制2.下列中国古代的官职,按职能分组不同的一组是()A.御史大夫、刺史B.丞相、参知政事C.太尉、通判D.郡守、巡抚3.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其积极作用主要在于()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B.加强了专制皇权C.通过分工与制约,提高工作效率D.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政治清明4.伯利克里在著名的《葬礼演说》中说:“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这段话反映出典雅民主制的基本特点之一是()A.民主面前人人平等B.人民主权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民主为国内人共享5.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A.主张重罪轻罚B.肯定证据C.纵容犯罪D.维护贵族利益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进行了前赴后继的探索和抗争。回答6—9题。6.鸦片战争后,西学逐渐成为近代中国思想界学习的主流。以下不属于西学东渐内容的是()A.民主与科学B.耕者有其田C.君主立宪D.男女平等7.《申报》时事报导介绍了当时一位爱国者所说的:“我君可欺,而我民不可欺;我官可玩,而我民不可玩。”该报导最早可能发表于()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甲午中日战争后D.太平天国运动期间8.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残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A.否定其排外主义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C.有赞扬又有否定D.全面赞扬与肯定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1912年在南京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把西方政治学说与中国当时实际结合起来的举措是()A.宣布主权在民B.规定国民权利C.实行三权分立D.实行责任内阁随着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回答10—13题。10.1988年,法国一家民意调查机构与《费加罗杂志》联合进行的一次调查中,当被问及什么是法国革命的最好象征时,法国人把《人权宣言》放在首位。这主要是因为它()A.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B.否定封建专制特权制度C.首次确定了三权分立政治体制D.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1.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方式选出。……行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此规定体现的特点不包括()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B.实行代议制民主C.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D.内阁对总统负责,不对议会负责12.“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它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B.权力的制约与平等C.市民的整体素质D.革命的彻底性13.“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以及议会延期结束”,此规定来源于()A.《权利法案》B.法国1875年宪法C.《德意志帝国宪法》D.美国1787年宪法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之一,从15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不断深入,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据此回答14—17题。14.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了变化,正确的是()A.陆路→海路B.地中海→大西洋沿岸C.南欧→北欧D.波罗的海→大西洋沿岸15.三角航程持续了数百年,虽然其间充斥着奴隶贸易的血腥,但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表现为()A.开始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贸易B.刺激了美洲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的畸形发展C.欧洲的剩余资本得以大量输出D.进一步促进三大洲商品的流通16.蒸汽机发明和使用后,在欧洲出现了一大批相对集中的工业城市,所以有人说:“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这是因为()A.它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的动力和效率B.它摆脱了工厂受自然条件的限制C.它促进了相关行业机器的发明与改进D.它推动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17.19世纪末20世纪初,如果你生活在英国的伦敦,那么就可以()①乘坐火车外出旅游②坐着汽车在马路上奔驰③看到电灯照亮千家万户④有事情与朋友联系可以打电话⑤通过互联网与同学聊天A.①②③④B.②④⑤C.③④⑤D.①②③⑤工业化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长期为之奋斗的强国之梦,其中有辛酸也有骄傲。据此回答18—19题。18.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1,3,5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那才是民族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表现在()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B.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19.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A.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具有爱国的性质B.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D.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发展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回答20—23题。20.《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体现的忠义思想,明显来自儒家思想中的()A.“仁政”学说B.“天人感应”学说C.宋明理学思想D.“经世致用”思想21.儒学从先秦时期的民间学说到汉代转变为官方学说,主要是因为()A.儒学内部的改造B.统治者的提倡C.社会环境的变化D.其他学说的衰落22.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23.与西方启蒙思想相比,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没有发展成为改造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从内容主张上,其不同于西方启蒙思想的是()①设想未来社会②批判专制制度③宣扬民主法制④尊重科学知识A.①②③B.②③C.①③④D.②④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绚丽多彩,以其独物的意蕴与风格,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回答24—28题。24.对右图的解释正确的是()A.由甲骨文到隶书B.秦统一文字为小篆C.由小篆变为隶书D.汉字演变由繁到简25.有人看过颜真卿的右面这幅字后说了四句话,你同意哪一句?()A.盛唐社会走向正轨,所以书法也讲究规范B.此时书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C.此书法笔势飞动,意绪狂放D.体现了初唐时代开拓奔放的时代精神26.右图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注:原图为彩色),它采用了我国的篆刻艺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早在唐宋时期,篆刻就与书法绘画一起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B.秦汉时期是篆刻艺术的标志性时期,秦印雍容大度、汉印方正质朴C.此印的主体颜色为红色,具有代表国家、代表喜庆、代表传统文化的特点D.此印字体采用了汉简(汉代竹简文字)的风格27.面对战乱不断、百姓受苦的现状,诗人发出了“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的感慨。这位诗人最有可能是()A.李白B.白居易C.杜甫D.王维28.南戏和元杂剧得以流行的共同原因是()A.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B.汉族文人地位低下C.出现了专门娱乐场所——瓦舍D.推行民族分化政策西方国家的近代化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其思想领域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源远流长而又影深远。回答29—34题。29.希腊神话故事时,有一个叫斯芬克斯的怪兽。它有一个谜语,询问过路的人,谜面是:“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许多人因回答不出来被它吃掉。最终少年英雄狄浦斯给出了正确的谜底——“人”。斯芬克斯听了答案,就大叫了一声,从悬崖上跳下去摔死了。这一故事体现了古希腊怎样的哲学思想()A.重视对人自身的探讨B.尊重自然规律C.强调人是世界的主宰D.渴望征服自然30.右图是1490年米开朗琪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的大理石群雕象《哀悼基督》。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作品表明作者意在()A.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B.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C.宣扬上帝的精神权威D.倡导灵魂得救的观念31.16世纪著名的葡萄牙诗人路易斯·德·卡蒙斯是这样深情地描绘他的祖国的:“大陆,在这里是尽头;大海,在这里是开头。”令诗人对他的祖国引以为豪的是()A.地处海路交通要冲B.垄断欧亚之间的贸易C.率先探索新航路D.处于欧洲商业中心地位32.右图是1581年欧洲印刷的世界地图。世界被描绘成三叶草形状,代表着被基督教国王统治的三大洲,其中心是耶路撒冷。导致此图产生巨大错误的原因是()A.基督教神学世界观的影响B.交通通讯技术的落后C.人们对世界认识能力有限D.天文地理知识匮乏33.马丁·路德说:一个信奉基督的人不受任何事物的束缚,为了……得救,他无须做任何事情,只要信奉上帝就可以丰厚地得到这些礼物。马丁·路德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为了宣扬()A.上帝的权威B.因行称义C.先定论D.因信称义34.16世纪的法国作家拉伯雷曾说过:“我不相信屋顶以上的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主张?()A.追求人生自由B.追求现实幸福C.反对禁欲主义D.反对等级观念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教育的发展推动了人才的培养。据此回答35—38题。35.四位学生在作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做了一个命题,你觉得哪个最不适宜...?A.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B.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C.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武器D.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36.牛顿曾经说过:“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由于伽利略、开普勒等前人的努力,牛顿才有可能用已经准备好的材料建立起一座宏伟的经典力学大厦,这座大厦建立起来的标志是()A.《力学中的哲学原理》的发表B.《科学的经典力学原理》的发表C.《力学和数学的原理》的发表D.《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发表37.史载“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战;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攻击美国的。”以上史实说明()A.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B.战争是推动科技发展的主要动力C.战争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结束38.联合国教科文联组织认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中1/5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这里的“壮举”是指()A.袁隆平的“超级杂交稻”B.中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C.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成功D.中国基本普及高等教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近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回答39—42题。39.“这一定律体现了天上运动与地上运动的统一性,它把天体运动纳入到根据地面上的实验得出的力学原理之中。这是物理学史上第一次伟大的综合,也是人类认识上一次巨大的飞跃
本文标题:08届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560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