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08年高一语文期末试题31
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年高一语文期末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嫉忌(jí)气氛(fēn)衣锦还乡(yī)B、浅薄(báo)吝啬(lìn)锱铢必较(jiào)C、笨坯(pī)匀称(chèn)咬文嚼字(jué)D、尺牍(dú)譬如(pì)不耻相师(xiāng)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传诵衷爱树阴老羞成怒B、精采留传洗炼迥然不同C、飘零辩论桅杆精美绝伦D、干躁察觉缠绵勾心斗角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我希望读者能够原谅我作这些琐屑的陈述,我之所以说明这些,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地下结论。(2)、那些歌也许是有关航行,或有关浮游节肢动物的来源,或有关领地界限的简单而实打实的叙述和。(3)、一次,有人看到鲸鱼在歌唱的间歇,完全跃出水面,然后以背击水,全身沉浸于阔鳍击出的波涛之中。A、轻率申明不只B、草率声明不只C、轻率声明不止D、草率申明不止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今年这一地区遭受了旱灾,部分农牧民生产、生活困难,当地政府必须重视减负工作,让他们得到休养生息。B、辩论会上,辩手们纵横捭阖,广开言路,既表现出严密深刻地思维,又显示了丰厚地文化底蕴。C、老张这人虽然收入很高,但平时生活俭朴,锱铢必较。D、对新教材的修订,大家已经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最后我想再补充几点,就权当抛砖引玉吧。5、下面作家作品人物对应有误的一项是:()A、鲁迅——《祝福》——祥林嫂B、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C、沈从文——〈边城〉——翠翠D、赵树理——〈荷花淀〉——水生嫂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如果不管采取的做法是否正确与错误,只一味以个人的好恶来决定事情,这不是有主见,而是主观臆断。B、“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田园牧歌似的感受和理想,在今天读这篇速写时仍禁不住心潮涌动。C、须知每一个物种要经过多少万年的演变、适应、竞争、完善,才能达到目前这种鬼斧神工、天衣无缝的状态。D、“有个性”,作为个性解放的一个特征,本来应该是优点,然而在过去相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当长一个时期里被当作缺点,被视作不成熟的表现。二、阅读下列短文,完成7——10题,(每小题3分,共12分)语文教学要同现代化建设接轨。市场经济需要怎样的人才?需要人们具有什么样的语文素质?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去适应这种需要?现在,电脑已经进入办公室,正在进入家庭,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信息就特别重要:没有信息,做生意就要亏本;没有信息,科技就要落后。信息,与语言有密切关系,语言教学怎样有利于信息交流,也要加以研究。怎样个接轨法呢?语文教学首要的、专门的任务是学习、使用语言文字。这如包子铺卖包子,切面铺卖切面,各有专司,不能一个铺子什么都卖,捎带着卖别的,未尝不可,不能卖的样数太多。要是语文课背的包袱太重了,它什么都搞不好,还谈什么接这个轨,接那个轨啊!另外,语文教学还应该重视文学教育。文学教育当然要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这是不在话下的。更重要的是文学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点时常被忽视。思维,一般说来可以分为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文学培养形象思维。不过,不要绝对化。文学作品,不论诗歌、散文、小说、戏曲,也各有各的逻辑结构,同样有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作用。只不过文学作品之所以感人,首先是靠形象,而不是靠逻辑推理。文学最足以唤起人们的联想、想象,并进而诱发创造性思维。我常想文学为什么有那么大的魅力?列宁爱读托尔斯泰、杰克伦敦的作品,他评托尔斯泰,比文学评论家还出色。拿破仑出征,骑在马上还要读歌德的诗歌。爱因斯坦也喜欢文学。毛泽东爱读书,他说《红楼梦》不读五遍没有发言权,他本人是伟大的诗人。为什么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那么喜欢文学?我以为,这些伟人的思想境界犹如天马行空,极富有创造性,文学也是海阔天空的创造性思维,思维的路子合拍了,发生共鸣了,促使他们思想更活跃了。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很难说牛顿、莎士比亚谁需要的想象力更多一些。苹果掉在地上,引起了牛顿海阔天空的想象,产生地心引力、万有引力的学说;瓦特看到开水壶喷气,也海阔天空,发明了蒸汽机。文学能发展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动植物某些活动和形态促使人们创造了一门极有用的科学——仿生学,这是人所共知的。所谓现代化,首先要科学,要科学化;而科学研究、科学工作、科学发明,不仅要有逻辑头脑,更要有创造性思维能力。7、对文中第二自然段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语文教学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是加大对语言文字的研究。B、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学习、使用语言文字。C、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对文学教育应引起足够的重视。D、语文教学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是减轻语文课的负担。8、“动植物的某些活动和形态促使人们创造了一门极有用的科学——仿生学”,这句话在文中要说明的观点是:()A、科学研究离不开创造性思维,文学教育要注重培养创造性思维。B、现代化离不开科学化,语文教学的现代化要注重文学教育。C、科学研究离不开创造性思维,语文教学的现代化要注重文学教育。D、现代化离不开科学化,文学教育要注重培养创造性思维。9、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语文教学应该目标单一,轻装上阵。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B、文学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发展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C、在文学教育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语文教学就可以同现代化接轨了。D、语文教学的现代化更需要有创造性思维的能力。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伟人喜欢文学都是因为他们的思想境界犹如天马行空,极富创造性。B、科学家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全赖于文学的诱发。C、过去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忽视文学教育的原因就是人们过分夸大了文学作品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方面的作用。D、文学教育可以通过培养形象思维,从而发展创造性思维。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每小题3分,工15分)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隋乱,诡为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王世充攻洛口,征见长史郑铤:“魏公①虽骤胜,而骁将锐士死伤略尽;又府无见财,战胜不赏。此二者不可以战。若浚池峭垒,旷日持久,贼粮尽且去,我追击之,取胜之道也。”铤曰:“老儒常语耳!”征不谢去。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自请安辑山东,乃擢秘书丞,驰驿至黎阳。时李绩尚为密守,征与书曰:“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今君处必争之地,不早自图,则大事去矣!”绩得书,遂定计归;而大发粟馈淮安王之军。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②引为洗马。征见秦王③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早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注①魏公:李密。②隐太子:指李建成。③秦王:指李世民。(《新唐书魏征列传》)1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征进十策说密策:策略B、征不谢去谢:感谢C、我追击之,取胜之道也道:方法D、不早自图图:谋划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贼粮尽且去若属皆且为所虏B、不死今日之祸而大发粟馈淮安王之军C、而骁将锐士死伤略尽贼粮尽且去D、不早自图,则大事去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13、根据文意,对下列各句补出的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李密)自请安辑山东,乃擢(魏征)秘书丞,驰驿至黎阳B、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元宝藏)促召之C、建德败,(魏征)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引(魏征)为洗马D、王责谓(李建成)曰:“尔阋吾兄弟,奈何?”14、以下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魏征有远见的一组是:()①有大志,通贯书术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②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③若浚池峭垒,旷日持久,贼粮尽且去,我追击之,取胜之道也。④征与书曰:“始魏公起叛徒……则大事去矣!”⑤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引为洗马⑥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A、①③⑤B、①②⑥C、③④⑥D、②③④1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接应李密起义,李密从元宝藏的来信中,经常看到赞扬魏征的话,于是催人召来了魏征。但魏征进十策献秘计,李密都不予采用。B、魏征给当时还是李密部下的李绩写了一封信,劝说李绩背叛李密而归附于唐,他的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天命归于唐,二是李绩处在必争之地,处境十分危险。李绩得信后听从了魏征的意见。C、窦建德攻破黎阳,捉住了魏征,并任他为官。后来窦建德被打败,魏征和别人一起跑到关内,李建成任命他作了官。魏征根据当时的形势,暗中劝说李建成早打主意对付李世民。D、在李世民和李建成的权利斗争中,李建成遭到失败。李世民责备魏征事前挑拨他们兄弟的关系,魏征却坦言李建成招致失败的原因在于他没听从自己的意见。四、(15分)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1)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2分)(2)答曰:“太子早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17、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记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填空:“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季节的一种气氛。(2)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予“明月”?答:18、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空缺的部分。(4分,任选四句)(1)无边落木萧萧下,。(2)鸟宿池边树,。(3),泉涓涓而始流(4)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5)是故,,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6)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父亲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胡德斌①一个老者蹲在阳光里,从清晨开始,他在这儿蹲了整半天了。②此刻,他正清点他半天的收获,一长长皱皱巴巴的票子在他的膝盖上展开,然后小心翼翼地叠好。他是来卖油果儿的。自从儿子娶了那个女人回来,在家里他日益显得碍手碍脚了。然而,他总得谋一个生计。于是,他想出个主意,每天到对门店里揽一篮油果儿,拿到这儿来,行人如潮,谁也不会注意到他。③一天她背了画夹子偶尔经过这儿,目光一下子被他吸引了。她胸前别着枚好看的校徽。这些日子,她正为毕业作品犯愁。④她走向他,像株小白杨,“小白杨”轻轻叫了一下:“老人家,我给您画张像,好吗?”⑤画像?他瞪起眼,脸绷得紧紧的。继而,他抬起头,眯着眼睛打量了她一会儿,嘴角狡黠地咧了一下:“好吧。不过,这些油果儿你全买了。”⑥“嗯。”她应着。⑦“5毛一个,10个,拿5块钱吧?”他转而一想,忽然想“敲”她几个。她踌躇了一会儿,掏出钱递过去。他犹豫了片刻,将5块钱捏在手里。⑧他往阳光里挪了挪,背靠着一截老树。她打开画夹子,用恬静、温柔的眼睛注视着他。他让她看得浑身不自在,避开她的目光,朝远处看去。远处,有些迷蒙,一位年轻的父亲牵着他的儿子,一路上蹦过来,那顶小花帽真漂亮。他叹了口气,眼底闪过一丝温情,然而,温情一瞬间便过去了。⑨两个月后,他收到她寄来的信,信中还有一张市美术画展的参观券。⑩展览厅里,许多人围着一幅画,他也好奇地挤了进去。画面上一个苍老、寂寞的老人,蹲在一株老树下,老人的目光阴沉而悲哀,一缕阳光留恋地停在他脸上,他的眼里透出一丝慈祥与温情。他和他对视着。他猛然发现这个老人正是自己,他的脸陡然羞得绯红。半天,他将目光游移出这幅画,在一张小纸片上,他吃力地读到那两个字:“父亲”。父亲,这熟悉又遥远的名字。有那么好几次,他的儿子、儿媳带着孙子经过他这个卖油果儿的老头儿身边时,竟离得远远的,像躲瘟神。他痛苦地哽咽起来,混浊的老泪像虫一样爬出眼眶……⑾好些日子过去了,美术馆前,有个老者总蹲在那儿,手里捏了把皱巴巴的票子,说是要给女儿的。1
本文标题:2008年高一语文期末试题3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579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