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0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备3
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测试1.每年的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2009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为“珍惜生命,远离毒品,预防艾滋病”。如果时光回到160多年前,面对西方列强大肆向中国输入鸦片,烟毒肆虐的情况,中国政府最初的应对是A.弛禁B.重治吸食C.多管齐下,虎门销烟D.鸦片输入合理化2.在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从中国割占了大量的领土,下列四幅地图中,显示被割占地区是在《南京条约》签订后得以实现的是A.B.C.D.3.由下面的历史短剧台词(片断),可以判定他们再现的历史情境是小明(忧心忡忡):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着急?小强(贪婪而傲慢):还没咽下去,饿得厉害!A.荷兰割占台湾赤嵌楼B.郑成功率军收复台湾C.中日签订《马关条约》D.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4.某同学在网上查资料时发现如下一段民谣:“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那么此民谣应出自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B.义和团运动期间C.辛亥革命期间D.北伐战争期间5.近代中国有许多进步思想家的主张进行政治制度的改革。其中,第一次提出“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的思想家及其论著是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魏源的《海国图志》B.洪仁玕的《资政新篇》C.梁启超的《变法通议》D.孙中山的《民报·发刊词》6.有人说:“如果没有韦石之变或当时全军北伐,太平天国革命本可成功。”这种观点的错误主要是A.夸大偶然因素忽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B.仅看到现象没有抓住本质问题C.片面夸大了历史人物的个人作用D.缺乏阶级分析的观点7.在电视剧《走西口》中,剧中人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说成“民主、民权、民生”,还给了新的解释:“什么是‘民主’?就是‘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国家’。”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说法错误的是()A民主B.民权C.民生D.民族8.蔡元培曾撰写过这样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他悼念的是A.孙中山B.宋教仁C.陈独秀D.鲁迅9.《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文中所说的四者认识正确的是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B.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C.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10.“试观这次学生运动,不过因被激而发,而于此甚短之期间,收绝伦之巨果,可知结合即强也。”这次运动是指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太平天国运动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整风运动11.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B.提出了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C.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D.决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12.孙中山在遗嘱中说:“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段话的核心主张是A.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C.“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D.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13.右图是一历史爱好者在贵州拍摄的照片。如果让你为这幅照片选择一个主题词,你会选择A.开天辟地党的诞生B.生死攸关历史转折C.革命圣地延安精神D.抗战胜利举国欢庆14.右图是《人物风俗制度丛谈》,其中有一篇文章写到:“卢沟桥本无城,明崇祯三年以此为畿辅咽喉,宜设兵防守……北平市成立时,以宛平县不能寄治城内,遂移于此……此次日军假演习挑衅,此城此桥遂遭厄运,赫赫名都,数百年史迹迭蒙耻辱,可哀也哉!”从这一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判定此篇文章最有可能的成文时间是wA.明崇祯三年B.1931年9月C.北平市成立时D.1937年7月15.歌曲凝聚着历史。下列能够让我们重温中华民族众志成城抗击侵略、洗雪近代以来民族耻辱的历史歌曲有①《国际歌》②《义勇军进行曲》③《黄河大合唱》④《中国人民志愿军歌》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6.正在热播的电视剧《特殊使命》,其中有这样一个镜头:驻渭城八路军办事处从戎将军忽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然失踪,驻渭城的国民党将领边国烈命令下属赶快寻找: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边国烈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当时形成了A.革命统一战线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D.爱国统一战线17.下列作品中,反映八路军参加正面战场抗战的是A.《血战台儿庄》B.《千古奇冤:皖南事变始末》C.《百团大战始末》D.《血色雄关:太原会战纪实》18.右图是1949年8月美国国务院发表的《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的白皮书,其中讲到:“和平来到的时候,美国在中国碰到了三种可能的选择:(一)它可以一干二净地撤退;(二)它可以实行大规模的军事干涉,帮助国民党毁灭共产党;(三)它可以帮助国民党把他们的权力在中国最大可能的地区里面建立起来,同时却努力促成双方的妥协来避免内战。”与之相关的理解和说法正确的是A.“和平来到的时候”是指国共北平和谈B.美国曾积极调解国共矛盾以避免内战C.美国实际执行了第二种“可能的选择”D.美国已决定从中国“一干二净地撤退”19.右图是《挺进大别山》海报。1947年7月23日,毛泽东电令:“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的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以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建立根据地。”此电令发出时,人民解放军正在A.开始战略反攻B.进行辽沈战役C.进行淮海战役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进行平津战役20.某年蒋介石在《新年文告》中宣称:“但是今日时局为和为战,人民为祸为福,其关键不在政府……全在于共党。”当时的形势是A.国共正在进行重庆谈判B.战略决战即将取得胜利C.国共正在进行北平谈判D.国民党已经败退到台湾二、非选择题21.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百年来农家百姓对联内容的演化折射出了近现代历史的沧桑巨变,据此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中春联:“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1)该春联反映了什么历史问题?这个问题在当时是如何解决的?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湖南某农村春联:“和为贵,三民主义指导革命;斗则胜,一切权力收归农会”。(2)指出此处“三民主义”的具体含义,指出该春联反映的历史现象。材料三:20世纪40年代初某地农村百姓家中春联:“新四军拼命抗日,老百姓安心过年”。(3)从该联可得出什么历史结论?指出此时国民政府的政治举措。材料四:1946年某农村百姓家春联:“抗战胜利一元复始,和平建国万象更新”。(4)指出出现该春联的历史背景,结合历史事实说明春联的愿望是否实现。材料五:下列几条是建国以来某地农村百姓家盛行的春联集锦。①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②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③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④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5)请以时间先后为序重新排列并简要说明理由。22.史料的搜集、甄别、阐释、运用是新课程下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形成正确的史料观。对于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描述,有下列几则不同的材料:材料一“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东史郎日记》(日)材料二《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初版本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材料三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材料四青岛的余美红老师在给学生讲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时,引用了她父亲讲给她的一个事例:“当时我7岁,你叔叔4岁,鬼子打南京时,人们四处逃难。你叔叔尚小,就和保姆留在家里看房子。日军砸开咱家大门,保姆被杀,你叔叔右腿被打了一枪,昏死过去,侥幸捡了一条命”。请回答下列问题:(1)史料证据按照获取的途径和保存状态可以分为实物证据、文献证据和口传证据三类,请依此对上述材料进行分类。(2)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中,田中正明说:“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对此你做何评价?(3)材料一、二同样出自日本人,但对南京大屠杀一事为何有不同的论定?这说明了什么?(4)若想证实余美红老师父亲的说法,上述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哪则?(5)结合下图,请你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历史?1972年9月28日,周总理和田中角荣举杯庆祝中日建交23.近代以来,争取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目标,国共两党为实现这些目标都曾作出过重大贡献。结合所学知识,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实现上述目标,20世纪20年代,国共两党分别制定了怎样的革命纲领?两党革命纲领的主要共同点是什么?(2)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国共两党曾经进行了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分别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3)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了祖国大陆。在当前形势下国共两党发展关系的有利因素和主要障碍分别是什么?24.南京,在我国近现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许多与中国革命密切相关的事件就发生在这里。材料一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孜孜不倦地寻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其思想和精神将永远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阅读下面三幅图:请回答:(1)上图中在南京发布的是,它的作者是谁?它的突出特点是什么?(2)图二奏响了中国20世纪初年的时代最强音,一批杰出的思想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在呐喊。这个共同的理想是什么?(3)图三中的那个外国人耳闻20世纪30年代的红军战略大转移,为伟大的“长征精神”所感动。请简要概括“长征精神”的内涵。材料二毛泽东诗词:“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材料三:阅读下图图一图二图三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4)上述两段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有何重要意义?材料四(电影《南京南京》海报)(5)影片《南京南京》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发生的时间是?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答案:C解析:鸦片战争前夕,西方列强大肆向中国输入鸦片,掠走大量白银,并严重摧残着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面对这种局面,清政府派林则徐到广州查禁鸦片,并在虎门海滩党和总销毁。故C项正确。2.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南京条约》的内容及读图能力。《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B项为干扰项。C项是《中俄瑷珲条约》中规定的俄国割占的地区。而D项是《马关条约》中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但辽东半岛因为“三国干涉还辽”而最终没有割成,最后得以实现的是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3.答案:C解析:甲午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由此可知,C项是正确的。4.答案:B解析:本题是一到材料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题的有效信息是“皇上服了外”“杀洋人”,体现了义和团“灭洋”的口号。5.答案:B解析:选项A没有涉及政治改革,B、C、D项都涉及了,但B提出于1859年,比梁启超的《变法通议》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要早,故B项符合题意。6.答案:A解析: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由农民阶级自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的,而韦石之变只不过是这种局限性的一个具体表现,只是一个偶然因素。即便是没有韦石之变,太平天国运动也会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而失败。故正确答案为A。7.答案:A解析:根据所
本文标题:2010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备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591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