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3年北京东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北京市东城区2012—2013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历史试题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长1oo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本部分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西周初年分封的71国中有53位姬姓诸侯,战国七雄中仅燕国王室为姬姓,其余六国均由异姓掌权。这反映了()A.“礼崩乐坏”B.大宗取代小宗C.中央集权加强D.诸侯混战2.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的措施是()A.“相地而衰征”B.“劝民耕农利土”C.“依军功,行田宅”D.“除井田,民得买卖”3.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把孔子写入“世家”(记载诸侯事迹),而把韩非子写入“列传”(记载大臣与其他人物生平)。其背景是()A.孔子出身诸侯B.韩非子思想在当时被统治者抛弃C.独尊儒术政策的实行D.韩非子出生晚于孔子4.《魏书·食货志》记载:“自昔以来,诸州户口,籍贯不实,包藏隐漏,废公罔私。富强者并兼有余,贫弱者糊口不足。”北魏孝文帝时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措施有()①推行均田制②实行三长制③实行俸禄制④废除宗主督护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④D.②④5.以下各项描述了中国古代中书省的变迁,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废中书省,以六部分掌政务②设置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③中书省仅存空名,另设中书门下④以起草诏令为中书省主要职责A.③④①②B.②④①③C.③②①④D.④③②①6.南宋学者叶适比较唐朝与宋朝的统治说:“唐失其道,化内地为藩镇,……而入至不能自安。本朝反其弊,……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北宋为“反其弊”而实行的措施有()①文臣出任州郡长官②设置通判③设立三司使④设置尚书省A.①②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7.王安石所言的“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的变法措施是()A.青苗法B.市易法C.保甲法D.免役法8.《北齐书》卷四九《方伎传》记载北魏、北齐间的綦母怀文“……烧生铁精(生铁溶液),以重(重叠)鍒铤(指熟铁),数宿则成钢”。这种冶铁方法是通过()A.变革冶炼燃料增加产量B.改进冶炼工艺提高质量C.精选冶炼原料提高质量D.扩大冶炼规模增加产量9.1867年在官员的奏折中提到前门外闹市贴了许多小字报,其中有“未同而言,斯文将丧”;“孔门弟子,鬼谷先生”等语句,这些语句意在()A.赞成外国公使进京B.讽刺新式学校的开办C.反对预备立宪D.支持科举制的废除10.清末爱国志士黄宗仰曾绘《庚子纪念图》一幅并题诗:“戊戌惊秋迄己庚,三年政变太纷更。难倾国泪详图画,只记颓京城下盟。”诗中的“城下盟”应指()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1.下图是1907年《时事画报》一篇报道中的插图,从中反映出()①近代报刊关注社会新闻②实现了男女平等③阅读报刊成为民众不可或缺的内容④妇女开始走向社会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①②12.右图是某纪念馆网页上的一幅宣传画,该馆纪念的是()A.金田起义B.黄花岗起义C.武昌起义D.南昌起义13.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材料结论A康有为说“《春秋》适于据乱,立君主;巾至升平,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为民主。”康有为将西方进化论与中国儒学思想结合起来,为变法创造了理论依据B1904年孙中山说“政府若有振作……外人不敢侧目也”“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洲政府”。孙中山明确将反对帝国主义、谋求中华民族独立作为民族主义内容C20世纪初“商市展拓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夫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D民国初年我国一方面要大量进口钢铁及炼钢、冶铁设备,另一方面铁矿砂却大量出口。当时中国工业布局不合理14.胡适说:“我们以为若要使中国有新文学,若要使中国文学能达今日之意思,能表达今人的感情,能代表这个时代的文明程度和社会状态,非用白话不可”。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从根本上是要通过提倡白话文()A.创造新文学形式B.传播新思想C.反对文言文D.维护传统文化15.右图选自漫画家但杜宇的《国耻画谱》,画中右上角的袖口文字为“政府”,画中左下角袖口文字为“抵制日货”,画中小鱼身上的文字为“青岛”。与该漫画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义和团运动B.护国运动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16.下图中数字符号标明的地点,都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重大事件的发生地,其中能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供实地资料的是()A.①B.②C.③D.④17.毛泽东的理论著述在中国革命的不同时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下列文章发表的先后顺序是()①《新民主主义论》②《论人民民主专政》③《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④《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A.③④①②B.④①②③C.④③①②D.①②③④18.1937年9月《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的词作者麦新修改了两个多月前为卢沟桥抗战创作的歌词,将“二十九军的将士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改为“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这一修改的重要背景是()A.红军胜利到达陕北B.全民族抗战局面正在形成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D.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到来19.1947年2月,蒋介石在讲演中得意地说:“一年余以来,政府要收复什么地方,就收复什么地方,长春如此,张家口也是如此……”。但到1947年12月他却感到:自己也好,国民党的统治也好,已经处在“生死成败的关头”。这是因为()①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失败②国民党对解放区重点进攻失败③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④解放军占领南京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20.毛泽东在1949年6月明确表示:“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决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导致毛泽东这一立场的原因有()①美国采取扶蒋反共政策②苏联的综合国力已经超过美国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④中共与苏联的意识形态相同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②③21.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纷纷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这一局面出现的关键因素是()A.日内瓦会议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中美关系正常化D.中日建交22.下列称谓的出现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有关的是()①公社社员②万元户③乡镇企业家④打工仔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3.“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我们目前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那些人物,能够严肃认真地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力与聪明才智合而为一;……否则的话,对国家甚至我想对全人类都将祸害无穷,永无宁日。”提出这一主张的是()A.泰勒斯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24.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称:“基督徒的自由存在于这种信念:我们的虔诚和得救无需借助于机构来实现。”这段话反映路德()A.否定天主教会的权威B.主张打破神学思想的禁锢C.主张摆脱宗教的束缚D.否定《圣经》的权威25.在梭伦改革中,能够充分体现平民参政权的措施是()A.实行财产等级制B.实行津贴制C.设立民众法庭D.颁布解负令26.卢梭说:“……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能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可以破坏契约,无疑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体现的是()A.主权在民B.自由平等C.权力制衡D.君权神授27.伏尔泰在评论英国政党政治时说:“这两党互相监督着,他们互相阻止侵犯法律的神圣性;他们互相憎恨,但是他们都爱国——这是两个醋气熏天的情夫在争先殷勤地侍奉同一个情妇。”对伏尔泰的评论理解准确的是()A.两党代表同一利益集团B.两党政治诉求完全相同C.两党竞争导致政治动荡D.两党制衡于国家有益无害28.《人权宣言》宣称:“在权利方面,人们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1791年、1848年和1852年三部法国宪法将其作为序言或确认其基本内容,因为它()A.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B.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C.适应了民主化进程不断深入的需要D.总结了革命的全部法则29.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促进这种团结的是大工业所造成的愈益发达的交通工具,因为这种交通工具使各地工人彼此发生联系”。下列各项中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①“新和谐公社”②第一国际③巴黎公社④第二国际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30.右图为英国棉布成本价格指数柱状图,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英国()A.地处大西洋国际贸易中心B.从三角贸易中获得巨大财富C.资本输出达到空前规模D.完成了工业革命31.明治维新期间,有一个奇特的现象: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措施。下列表述体现这一“奇特现象”的有()①“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②“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③“大日本帝国由万事一系之天皇统治”④“臣民克忠克孝,此国体之精华”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③D.②③32.俄国1861年改革与中国百日维新的共同点有()①都在战争失利的背景下开始②先进知识分子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③都没有触动君主专制政体④都使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④D.②③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2分)33.(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明初以铜钱、纸钞为法定货币,白银在禁止流通之列。但纸钞因政府未能控制投放量而导致信用下降,渐至名存实亡,铜钱则因币材缺乏,铸币量难以满足流通的需要。明朝中期……大量流入中国的白银恰好弥补了国内银矿不足的缺陷。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时,即规定赋税折银征收,说明民间使用白银已比较普遍。清朝也曾铸造铜钱,……但仍不能完全解决币材问题,同时用银之势也已不可遏制,因此在流通领域仍然是“以银为本,以钱为末”。大额交易使用白银,政府财政也以白银为计算单位。——张帆《中国古代简史》依据材料概括明清时期导致白银普遍使用的国内外因素,结合所学指出广泛使用白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8分)34.(14分)2012年12月在纪念现行宪法施行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讲话指出:“回顾我国宪法制度发展历程,我们愈加感到,宪法同党和人民开辟的前进道路和积累的宝贵经验紧密相连”。请阅读有关宪法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央人民政府应争取早日制定恢复和发展全国公私经济各主要部门的总计划。调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分工合作,各得其所。——《共同纲领》材料二以发展生产合作为改造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的主要道路。鼓励和指导它们(私人资本主义)转变为各种不同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1954年宪法(1)与材料一比较,材料二在经济工作目标上有何变化,并分析其原因。(6分)材料三国营企业在服从国家的统一领导和全面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下,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经营管理的自主权。——1982年宪法材料四1993年宪法修正案将“国营企业在服从国家的统一领导和全面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下,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经营管理的自主权。”改为:“国有企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权自主经营。”(2)从政治、经济建设的角度解读材料三、四的异同点。(8分)35.(14分)阅读下列两个案例,结合所学从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进行分析。案例一2012年12月18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现身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打破惯例出席了内阁会议。根据英国惯例,女王作为国家元首一般不插手政务。这次女王受邀前来出席自然引起多方争议,英国立党委员会的专家就持反对态度,认为这一打破惯例的做法混淆了政府和君主的应有界限。(1)以17、18世纪的史实概括“惯例”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立宪委员会的专家认为这一做法”混淆了政府和君主的应有界限”。(6分)案例二公元前415年,雅典公民大会商讨是否远征西西里,尽管多数公民不了解西西里的情况,但苏格拉底的学生亚西比德富有煽动性的演说激动了许多人,最后公民大会批准了远征计划。亚西比德出征后,反对派在
本文标题:2013年北京东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604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