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7年春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习题17浙东学术
基础夯实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儒者欲尊.德性尊:尊崇、推崇。B.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大雅:诗经中的一种文体。C.究.其所以纷纶究:探究。D.阳明得之为事功..事功:事业和功绩。解析B项,大雅:才德高尚的人。答案B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B.而讲学..者必有事事C.故惟陋儒则争门户..也D.未有不切于人事..者解析A项,古义:具体的历史事件。今义:做事。B项,古义:谈论学问。今义:公开讲述自己的学术理论。D项,古义:社会现实。今义:事理人情。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A.朱陆异同,干戈..门户B.后人贵.经术C.马牛而襟裾..D.而讲学者必有事.事解析B项是形容词作动词,看重。其他三项是名词作动词。答案B能力提升一、阅读鉴赏(一)导学号5495004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天人性命之学,不可以空言讲也。故司马迁本董氏天人性命之说,而为.经世之书。儒者欲尊德性,而空言义理以为.功,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夫子曰:“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此《春秋》之所以经世也。圣如孔子,言为天铎,犹且不以空言制胜,况他人乎?故.善言天人性命,未有不切于人事者。三代学术,知有史而.不知有经,切人事也;后人贵经术,以.其即三代之史耳;近儒谈经,似于人事之外,别有所谓义理矣。浙东之学,言性命者必究于史,此其所以卓也。朱陆异同,干戈门户,千古桎梏之府,亦千古荆棘之林也。究其所以纷纶,则惟腾空言而不切.于人事耳。知史学之本于《春秋》,知《春秋》之将以经.世,则知性命无可空言,而.讲学者必有事事,不特无门户可持,亦且无以持门户矣。浙东之学,虽源流不异,而所遇不同,故其见于世者,阳明得之为事功,蕺山得之为节义,梨洲得之为隐逸,万氏兄弟得之为经术史裁。授受虽出于一,而面目迥殊.,以其各有事事故.也。彼不事所事,而但空言德性,空言问学,则黄茅白苇,极面目雷同,不得不殊门户,以为自见地耳,故惟陋儒则争门户也。或问:事功气节,果.可与著述相提并论乎?曰:史学所以经世,固非空言著述也。且如六经,同出于孔子,先儒以为其功莫大于《春秋》,正以.切合当时人事耳。后之言著述者,舍今而求古,舍人事而言性天,则吾不得而知之矣。学者不知斯义,不足言史学也。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则惟腾空言而不切.于人事耳切:切合。B.知《春秋》之将以经.世经:治理。C.而面目迥殊.殊:不同,差别。D.果.可与著述相提并论乎果:果然。解析D项,果:果真。答案D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A项,①动词,写;②动词,作为。B项,①连词,所以;②名词,缘故。C项,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并列。D项,连词,因为。答案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首先从“天人性命之学”切入话题,以“不可以空言讲也”立论,由此展开全篇议论。B.作者认为,肇自朱熹、陆九渊的学术之争,到后世愈演愈烈,实在是治学的桎梏,学术的荆棘。究其根本,还是空言鼎沸,不食人间烟火之故。C.第二段中作者用三个排比句,连贯而下,再次叙述了史学的渊源及其意义。认为“史学之本于《春秋》”。D.文章结尾一段,作者以一问一答的反问方式,通过对质疑的辩驳,进一步批判了“舍今而求古,舍人事而言性天”的风气,再次申明治学要“切合当时人事”的思想,充分表现了作者经世致用的治学思想。解析D项,应为“作者以一问一答的设问方式”。答案D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2)则惟腾空言而不切于人事耳。(3)史学所以经世,固非空言著述也。参考答案(1)我要把我的思想托付于空洞的理论,倒不如在叙述具体历史事件中把我的看法阐释得非常深刻、清晰啊。(2)是因为他们只是空话沸腾而不切合世事罢了。(3)史学可以有助于世的原因,是它本来就不是空洞的著述啊。(二)导学号5495004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12题。尚节亭记刘基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夫节之时义,大易①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液,为瘿肿,为樛屈,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瞒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传②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注①大易:指《易经》。②传:在此指《礼记·中庸》的注。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坐右之器以欹.欹:倾斜,这里指“倾斜的物品”。B.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比:比拟。C.至于涉.寒暑,蒙霜雪涉:经历。D.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宜:应该。解析D项,宜:适宜。答案D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A项,兼词“于之”,从花草树木中;语气词,无义。B项,均为介词,用、拿。C项,均为副词,表顺承,才;表范围的限定,只。D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却。答案B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节”字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①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②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③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④人道有变,其节乃见⑤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⑥故让国,大节也⑦好植竹,取其节也⑧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A.①⑦⑧B.②③⑤C.④⑤⑥D.④⑤⑧解析①②③⑧中“节”取实义,④⑤⑥中“节”取象征义,⑦二者兼而有之。答案C11.下列各项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古代的人种植花草树木都是为了取其所蕴含的精神,并不是只为了好玩。同样别的一些物什也能反映人的精神追求。B.会稽的黄中立,就是因为竹子有节而喜欢种植竹子,并在竹林中修了一座“尚节之亭”。作者看到以后很喜欢。C.作者认为花草树木的节体现出阴阳寒暑的中和之道,而作为人的大节则体现为极难做到的中庸之道。D.《礼记·中庸》的注书上说:为人处世,平时在家就开始讲究,他日必能做到应对自如。黄中立却不是这样的。解析《礼记·中庸》的注书上是说:在做事前预先计划好,就不致发生困惑。另外,在作者看来,黄中立正是这样的。答案D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2)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3)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参考答案(1)的确,里面有什么就会表现在外面,因为(天赋的本性)能够表现在形体上。(2)世风衰败,道德沦丧,能够凭借节操立身的人很少了。(3)所以辞让国君之位,这件事是大节,对于泰伯就做对了,对于季子就没有做对。参考译文古人栽种花草树木是想从中获得深义的,难道仅仅是为了玩赏爱好而已?所以兰花是取它的芬芳之义;谖草是取它忘忧之义;莲花是取它生长在污泥里,却不染污秽之义。不只是花草树木,(其他如)用玉石做佩饰,用象牙做环圈,用倾斜的器具做座位右边的摆设(也是这个意思);有的人拿它来比拟美好的德行而借以自勉,有的人拿它来警戒不良的想法而借以自警,这样做,在提高道德修养方面是有好处的。会稽人黄中立,喜欢种竹子,是取竹有节的意思,因此他在竹林间建了一所亭子,起名叫“尚节之亭”,把它作为读书游玩的地方,淡泊而无向外营谋的念头。我见了,很喜欢。竹子作为一种植物,体质柔弱,当中还是空的,柔美却不会被风雨摧残折断,是因为它有节。至于经历冬天的严寒、夏天的酷热,遭受霜雪的侵袭,而枝干不改,叶子不变,颜色依旧青青的,像是守住大节而不可以使它改变的君子一般。的确,里面有什么就会表现在外面,因为(天赋的本性)能够表现在形体上。这样,就拿节来说明竹子,(否则)又能拿什么崇尚竹呢!世风衰败,道德沦丧,能够凭借节操立身的人很少了。中立有才能还没有开始施展就早早地因崇尚节操而立下志向,这的确具有大大超过常人的地方,我又怎能不高兴呢!关于“节”字比较适宜的含义,《易经》已解释得十分完备了,用不着到外面去寻求解释。花草树木的节,其实是枝叶所生的地方,生气聚集在那里,筋脉也汇合在那里。所以得到这个节的中和之道,就可以生长茂盛,枝条通达,而长成美好的植物;得不到这个中和之道,就变成流出汁液、生出赘瘤、枝干弯曲的坏草木,从而戕害了它的生命。因此一年中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就是节气;所谓节气,就是阴阳寒暑转移的时机。在人生旅途中遭到变故,人的节操就会显露出来;所谓节操,是人很难表现得恰到好处的,于是有了中庸的(标准)。所以辞让国君之位,这件事是大节,对于泰伯就做对了,对于季子就没有做对;用死来守住自己的节操,也是大节,在子思那里是适宜的,但在曾子那里就太过了。必定要看看怎样才能合乎义,不可固执。分辨得不精细,处理得不适当,就不能畅达通顺,而变成流出汁液、生出赘瘤、枝干弯曲的花草树木了,这不就差太远了吗?《礼记·中庸》的注书上说:“在做事前预先计划好,就不致发生困惑。”平日有所谋划,一旦某天遇到事情,处理起来就应对自如了。那么,黄中立取竹的含义来为他的亭子命名,又和我们这些人交游,难道随便就能这样吗?
本文标题:2017年春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习题17浙东学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619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