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东北师大附中20062007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生物试题
东北师大附中2006—2007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生物试题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各题的答案和解题过程均写在答题纸内的指定处,写在试题卷上的无效。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和“学号”写在答题纸上装订线内的指定位置。答题时不要将答题内容写在装订线内。3.考试结束,只交答题纸。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每题1分,共计50分)1.孟德尔遗传定律不适用于细菌等单细胞生物,其主要原因是()A.细菌等单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不是DNAB.细菌等单细胞生物没有核物质C.细菌等单细胞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D.细菌等单细胞生物通常进行无性生殖2.下列有关基因型和表现型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表现型相同,基因型就一定相同B.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C.基因型不同,表现型肯定不同D.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表现型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3.一对等位基因位于()A.DNA分子的两条链上B.一对同源染色体上C.复制后的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D.两个四分体上4.采用A、B、C、D中的哪一套方法,可以较好地依次解决①-④的遗传学问题()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为纯种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5.根据下图实验:若再让F1代黑斑蛇之间自交,在F2代中有黑斑蛇和黄斑蛇两种表现型同时出现。根据上述实验,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所有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B.F1代黑斑蛇的基因型与亲代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C.F2代黑斑蛇的基因型与F1代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D.黄斑是隐性性状6.分析右图家族中某种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系谱图,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Ⅲ8与Ⅱ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B.理论上,该病男女患病概率相等C.Ⅲ7肯定有一个致病基因由Ⅰ2传来D.Ⅲ9和Ⅲ8婚配后代子女发病率为1/47.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他们的双亲中都有一个白化病患者,预计他们生一个白化病男孩的概率是()A.12.5%B.25%C.50%D.75%8.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杂合子(Aa)连续自交若干代,子代中显性纯合子所占比例的是9.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实验中,F2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和重组型个体所占的比例各是()A.4/16和2/16B.9/16和2/16C.1/8和3/8D.1/4和3/810.某种水果果皮的绿色对紫色为显性,现将杂合的绿色果皮植株的花粉授到紫色果皮植株的柱头上,所得果实的情况有()A.全为绿色B.全为紫色2,4,6C.绿色∶紫色=1∶1D.绿色∶紫色=3∶111.在小麦的一个胚珠中,其受精卵的基因型为Aa,则和该受精卵同时生成的受精极核的基因型中,不可能的是()①AAA②AAa③Aaa④aaa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2.杂合黑色短毛公兔(AaBb,两对基因能独立遗传)精巢中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所形成的精子中,含两隐性基因的Y精子为()A.100%B.50%C.25%D.12.5%13.有一位遗传学家,在实验中发现一种显性致死现象,黄色毛皮的老鼠不能纯种传代,可杂种传代,而灰色皮毛的老鼠能够纯种传代。黄鼠与黄鼠交配,其后代黄鼠2896只,灰鼠1235只,那么此交配中致死个体出现的几率是()A.25%B.33%C.66.7%D.75%14.设猕猴桃大果(A)对小果(a)为显性;酸果(B)对甜果(b)为显性。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农业科技人员将基因型为AAbb的枝条作接穗,嫁接到基因型为aaBB的砧木上,结穗成活后,任其自由授粉,所结果实的基因型为()A.AAbbB.aaBBC.AaBbD.以上三种基因型都有15.人类多指基因(T)对正常基因(t)是显性,白化基因(a)是隐性遗传基因,都在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一个父亲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白化病和一个手指正常的孩子,则下一个孩子患一种病和两种病的几率分别是()A.3/4,1/4B.3/4,1/8C.1/4,1/4D.1/2,1/816.豌豆黄色圆粒(YYRR)和绿色皱粒(yyrr)杂交后(这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产生F1,自交得到F2,然后将F2中全部的绿圆豌豆自交,问F3中纯种的绿圆(yyRR)豌豆占F3的()A.1/2B.1/3C.2/3D.5/617.下图为某果蝇染色体图,(不考虑基因互换)该果蝇最多能产生不同基因组成的配子种类数是()A.3种B.4种C.6种D.8种18.表现型为黄色圆粒的一豌豆植株与一豌豆(X)杂交,后代中出现了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四种类型,其比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3:3:1:1。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黄色对绿色显性,分别用Y与y表示;圆粒对皱粒显性,分别用R与r表示)2,4,6()A.X豌豆表现型为黄色皱粒B.X豌豆的基因型为YyrrC.X豌豆体细胞中控制颜色和控制粒形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D.X豌豆减数分裂产生四种比例相同的配子19.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比为9:3:3:1的遗传现象的是()20.关于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不正确的预测是A.父亲色盲,则女儿不一定是色盲B.母亲色盲,则儿子一定是色盲C.祖父母都色盲,则孙子不一定是色盲D.外祖父母都色盲,则外孙女一定是色盲21.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色盲儿子和一个正常的女儿,问女儿携带色盲基因的可能性是()A.3/4B.1/2C.1/4D.2/322.下图为一个家族的遗传系谱图,现已查明Ⅱ6不带有该病的致病基因,问Ⅲ7和Ⅲ8结婚后,预测他们的后代出现正常男孩及患病女孩的概率分别是()A.1/3、1/4B.3/8、1/4C.3/4、1/8D.3/8、1/823.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是一种显性伴性遗传病,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这种病在人群中统计的结果,应是()A.男性多于女性B.女性多于男性C.男性和女性相同D.没有一定规律24.人的血友病属于伴性遗传,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既患血友病又患苯丙酮尿症的男孩。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女孩,则该女孩表现型正常的概率是()A.3/16B.3/4C.3/8D.1/4AAAAAaaaccccccCCBBBbBACD25.引起基因突变的根本原因是()A.基因中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B.蛋白质和核酸这两个成分相互作用的结果C.基因中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D.用秋水仙素处理生物的结果26.某地区的一些玉米比一般的玉米植株早熟,生长整齐而健壮,穗大粒多。你认为这些玉米植株可能是()A.单倍体B.二倍体C.多倍体D.杂交种27.右图表示AaBb的水稻单倍体育种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培养得到的二倍体水稻的纯合体基因型为AABBB.单倍体育种比杂交育种年限短C.AaBb水稻单倍体育种育出的二倍体水稻,有两种基因型D.试管苗高度不育28.下图示细胞中所含染色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一条染色体B.B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三条染色体C.C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三条染色体D.D代表的生物可能是单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四条染色体29.在农作物育种上,采用的方法有: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它们的理论依据是()①基因突变②基因分离③基因重组④染色体变异A.①③④④B.④③①②C.②④①③D.②①④③3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体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才是单倍体B.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必定是二倍体C.六倍体小麦花药离体培育成的个体是三倍体D.八倍体小黑麦花药离体培育成的个体是含四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31.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它是一组非同源染色体B.染色体组内的所有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C.它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信息D.染色体组内含有成对的等位基因32.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的作用在于()A.抑制染色体的复制B.促进染色体复制C.促进细胞的有丝分裂D.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形成纺锤体33.肺结核杆菌若产生可遗传变异,其来源是()A.基因重组B.染色体变异C.基因突变D.低温影响34.以下两项实验:(1)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授粉的番茄花蕾子房,发育成无子番茄(2)用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所得的子一代植株开花后,经二()A.上述无子番茄性状不能遗传,无子西瓜性状能够遗传BC.上述无子西瓜进行无性繁殖,长成的植株所D.上述无子西瓜进行无性繁殖,结出的果实为三倍体35.在下列人类生殖细胞中,哪两种生物细胞的结合会产生先天愚型的男性患儿()①23条+X②22条+X③2l条+Y④22条+YA.①和③B.②和③C.①和④D.②和④36.在下列遗传病中,属于单基因控制、常染色体遗传的有()①白化病②抗维生素D佝偻病③21三体综合征④苯丙酮尿症⑤进行性肌营养不良A.①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⑤37.长期使用青霉素治病,会出现一些抗药性增强的细菌,使青霉素的药效降低,其原因是2,4,6()A.青霉素对细菌有选择作用B.细菌对青霉素有选择作用C.细菌定向变异的结果D.细菌对青霉素产生了适应性38.华南虎和东北虎两个亚种的形成是因为()A.地理隔离的结果B.生殖隔离的结果C.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结果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结果39.马与驴杂交所得的骡一般都不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这是因为()A.骡的基因发生了重组B.骡的染色体结构发生了变异C.骡的染色体数目不稳定D.骡的染色体联会紊乱40.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物种的个体之间在自然条件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出可育后代B.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C.区分物种有多种依据,但最主要的是看有无生殖隔离D.不同物种的种群若生活在同一地区,也会有基因交流41.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4%,基因型Aa的个体占72%,基因型aa的个体占4%,那么基因A和基因a的频率分别是()A.24%72%B.36%64%C.57%43%D.60%40%42.鹿随着秋天到来而进入交配期,促使鹿交配的主要环境因素是()A.温度下降B.光照强度降低C.短日照D.食物丰富43.“大鱼吃小鱼”所包含的生物因素是()A.捕食B.竞争C.种内斗争D.捕食或种内斗争44.寒带针叶林中两个动物种群(N1、N2)的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据图判断这两个种群的关系是A.捕食关系,N1为捕食者,N2为被捕食者B.捕食关系,N2为捕食者,N1为被捕食者C.竞争关系,N1为竞争中的胜者,N2为败者D.共生关系,N1、N2彼此依赖,相互有利45.鉴定遗传物质DNA的试剂是()A.斐林试剂B.95%的酒精C.0.14mol/L的NaClD.二苯胺试剂46.某个稻田的所有昆虫可称为2,4,6()A.一个种群B.多个种群C.一个群落D.一个生态系统47.下面甲、乙两图分别表示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单独培养(甲)和混合培养(乙)时的种群增长速度。从该图所示的结果可以推断()A.双小核草履虫比大草履虫个体大B.双小核草履虫是大草履虫的捕食者C.双小核草履虫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D.大草履虫比双小核草履虫个体大48.1998年,我国长江和嫩江流域都发生了特大洪灾,这与森林植被遭到破坏有直接关系,由此可以说明森林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具有的作用是()A.净化空气,消除污染B.涵养水源,保持水土C.降低风速,稳定流速D.增加空气湿度,容易形成降雨49.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A.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C.生产者和分解者D.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5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成分,叙述正确的是()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初级消费者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C.自养生物都是
本文标题:东北师大附中20062007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生物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664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