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同步检测第二单元聊斋志异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聊斋志异》同步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A.璀璨..(cuǐcàn)冥.思(mínɡ)朝暾.(dūn)谶.语(chèn)B.汍澜..(wánlán)梦寐.(mèi)愀.然(qiǎo)恸.哭(dònɡ)C.花蕊.(ruǐ)泫.然(xuàn)俨.然(yǎn)创痏..(chuànɡyǒu)D.欷歔..(xīxū)觇.视(chān)橐.(tuó)悲恻.(cè)解析A项“暾”应读“tūn”。B项“恸”应读“tònɡ”。C项“创痏”应读“chuānɡwěi”。答案D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砍斫瞑想爱慕韦编三绝B.连袂嗜酒愀然秀外惠中C.璀粲泫然殉情得陇望蜀D.悲侧谶语朝暾助纣为虐解析A项“瞑想”应为“冥想”。C项“璀粲”应为“璀璨”。D项“悲侧”应为“悲恻”。答案B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王心刚昨晚代表影协表演了配乐诗朗诵,虽然年岁已大,但他器宇轩昂....,吐字铿锵有力,饱含深情地回忆了往昔岁月。B.利比亚驻华大使馆门前的国旗已经改弦易辙....,换成了反对派的国旗。穆萨迪把国旗降了下来,面对记者采访他激动地喊:“游戏结束了!”C.除了每周精选的三场英超赛事直播外,我们还为您准备了精彩的比赛点播,浓缩精华的比赛集锦、令人拍案叫绝....的进球、让你捧腹不已的搞笑花絮。D.在中国人的眼里,君子和小人是泾渭分明、判若云泥....的两类人。“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话语,经常出现在各类道德文章之中。解析A项,器宇轩昂:形容人气质、风度出众,不同一般。B项,改弦易辙:比喻改变原来的方向、计划、办法等。此处不合语境。C项,拍案叫绝: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D项,判若云泥:高低差别就像天上的云彩和地下的泥土那样悬殊。答案B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如果将平均主义推广到分配领域,否认人的差异而要求平均分享一切,只会扼杀人的积极性,不利于社会公平的真正实现,最终阻碍社会的发展。B.在《蜗居》这种现实题材小说里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无奈、压抑,而在“穿越小说”中表现的是一种美好的情怀,让人很有自信。C.虽然中美之间有关军费预算、亚洲地位的确定等诸多问题对骆家辉相对陌生,不过其出任驻华大使,表明奥巴马政府更关注经贸事务,也更加务实。D.据称,各大商业银行限制信用卡在支付宝网上交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套现可能产生的呆坏账风险,为此商业银行出台了一系列新措施。解析B项,成分残缺,缺主语,删掉“穿越小说”前后的“在”“中”。C项,不合逻辑,主客颠倒,“对骆家辉”不当。D项,句式杂糅,“的主要目的”“为了”保留其一。答案A5.为下面一段话拟一个概括性的标题。(不超过18个字)(6分)从《聊斋志异》这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可以看到,蒲松龄将魏晋风流性情层面的“真”发展为更加执着的“痴”,“痴于情”是他人格构成中的基础,并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一系列痴男痴女的形象;其次,蒲松龄使魏晋风流自我层面的“狂”具有了审美的浓厚意味,以高扬的自我精神傲视一切不合理的世态人情,通过《聊斋志异》塑造了一系列狂生的形象;最后,对魏晋风流超我层面的旷达自然,蒲松龄又通过笔下的人物为其理想的境界加入了和谐浪漫、平凡而又超凡的爱情因素。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拟制标题时要注意涵盖语段的主要信息,这个语段就是阐述蒲松龄(或《聊斋志异》)与魏晋风流的关系的,标题就应该涵盖这个内容。答案蒲松龄(或《聊斋志异》)对魏晋风流的借鉴与超越(或发展)二、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文段,回答6~9题。生视花芽,日益肥茂,春尽,盈二尺许。归后,以金遗道士,嘱令朝夕培养之。次年四月至宫,则花一朵,含苞未放;方流连间,花摇摇欲拆;少时已开,花大如盘,俨然有小美人坐蕊中,裁三四指许;转瞬飘然欲下,则香玉也。笑曰:“妾忍风雨以待君,君来何迟也!”遂入同寝,款洽一如从前。后生妻卒,生遂入山不归。是时,牡丹已大如臂。生每指之曰:“我他日寄魂于此,当生卿之左。”二女笑曰:“君勿忘之。”后十余年,忽病。其子至,对之而哀。生笑曰:“此我生期,非死期也,何哀为!”谓道士曰:“他日牡丹下有赤芽怒生,一放五叶者,即我也。”遂不复言。子舆之归家,即卒。次年,果有肥芽突出,叶如其数。道士以为异,益灌溉之。三年,高数尺,大拱把,但不花。老道士死,其弟子不知爱惜,斫去之。白牡丹亦憔悴死;无何,耐冬亦死。异史氏曰:“情之至者,鬼神可通。花以鬼从,而人以魂寄,非其结于情者深耶?一去而两殉之,即非坚贞,亦为情死矣。人不能贞,亦其情之不笃耳。仲尼读唐棣而曰‘未思’,信矣哉!”6.结合文段,请分析“异史氏”所说的“情之至者,鬼神可通”。(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结合小说的具体情节,即黄生与香玉之间为了爱情而付出的牺牲来诠释作者的这句评价。答案①黄生精心照料牡丹花,香玉为爱情而复生。作者以抒情的笔调,丰富的想象,精心描绘了牡丹花“方流连间,花摇摇欲拆;少时已开,花大如盘……”的娇美情态,使香玉的复生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将两人情深意浓的爱情刻画得多彩多姿,令人感慨。②黄生为爱情而死。黄生“我他日寄魂于此,当生卿之左”,“子舆之归家,即卒。次年,果有肥芽突出,叶如其数”,黄生为爱情而死,这段超凡脱俗的生死盟约也表现了两人之间的“情之至”,使得人间至情成为一种美好的追求。7.阅读“次年四月至宫,则花一朵,含苞未放;方流连间,花摇摇欲拆;少时已开,花大如盘,俨然有小美人坐蕊中,裁三四指许;转瞬飘然欲下,则香玉也”这段文字,请分析景物描写与人物性格有怎样的关系。(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香玉是一花妖,此处描写花的情态就是为了表现香玉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答案作者常把人的性格同花妖鬼狐的原型特征完美地结合起来,体现其特征。这段文字描绘了牡丹“花摇摇欲拆”“花大如盘”的奔放与热烈,正符合花妖香玉的婉转妩媚、感情挚烈,所以景物的特点正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8.阅读节选文段,试分析本文语言的运用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例子作具体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从叙事、写景、抒情的语句上概括本文的语言特点,并要有具体实例作为支撑。答案典雅工丽而又生动活泼。无论是抒情写景,还是叙事状物,都绘声绘色,多彩多姿,物尽其态,词汇异常丰富。如作者精心描绘香玉复生时牡丹花的语言,凝练如诗,清新如画,笔墨精湛,令人心旷神怡。9.传统的才子佳人小说的结局一般都是“大团圆”,哪怕无法“大团圆”,也来个充满浪漫色彩的“化蝶双飞”或“鸳鸯相向鸣”等,但《香玉》在结尾处却设计了一个凄婉的结局“一去而两殉之”,有人认为这个结局虽震撼人心,但有画蛇添足之嫌,你认为这样安排好不好?为什么?(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对情节的合理性进行探究时,要结合情节与主题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可说好,也可说不好,但要自圆其说。答案(示例一)好。鲁迅在论及悲剧社会性冲突时指出:“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剧的力量正在于主人公有限的生命运动体现出的人类精神的永恒价值。《香玉》“一去而两殉之”的结局不仅震撼人心,更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至真至纯之美。(示例二)不好。因为《聊斋志异》主要是通过幻想的形式谈狐说鬼,没有这个结尾,读者也能知道他们不可能有个完美的结局,所以纯属画蛇添足。(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可灵活回答,言之成理即可)(二)课外拓展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0~13题。蒲松龄之道张炜我看过蒲松龄的画像,彩色的,坐在大圈椅子上,穿了官服,一绺胡须。他希望留下一个官的形象,尽管一辈子求官不得。据说他的代表作《聊斋志异》就是刺向官府的,寓意极多。求官不得,又发现官坏,就刺官。他离我们很近,所以关于他的行迹考证起来并不难。山东一带是他生活的地方,所以去的地方也比较多。他还曾到南方短期生活过。崂山上,太清宫面南大殿,左边的厢房就被指定为蒲先生当年写书的地方。这个厢房阴气甚重,方砖铺地,小桌卷边,很有些特色。我已经去了崂山许多次,每一次都小心地探着身看那个小厢房。里面有浓烈的香味和烧纸味。这气味传达的是一种说不清的感觉,但非常熟悉。我并未觉得有多么浓烈的宗教气息;相反,一种世俗的、底层的感觉,一种迷信状态,总是在烟火里环绕着。真正的宗教并不完全依靠迷信支撑,相反,它总是由求知的主体来确立。宗教离开了科学与思辨,也就开始变质。蒲松龄的书总由极多的矛盾所交织,并不像一些研究者说得那么简单和纯粹。他们说他是借说鬼道妖来刺贪刺腐。其实他的兴趣分散得多,思想也芜杂得多。比如对待官场,他的态度就有羡有嫉,有恨有鄙,更有些不可割舍的情结在。他是一个迷信的人,而迷信,与我们现在讲的“宿命感”又有所不同。迷信是一种更简单的、更浅直的思维。总之他是一个非常民间化、底层化,非常世俗化的文人。他是个文章高手,但又仅仅是个乡下秀才。他的境界还停留在乡间秀才的水平上,这又与他极高的文字技巧与修养不太相符。其实这现象古今皆同,当今文场也是这样。不少人在走“大俗大雅”的文路,这样做不是深得文章之道的结果,而是囿于各种条件走不出自身屏障的缘故。这样的道路也只能“大俗”,并由此获得自身的生命力。但这样做到了极致,往往也只是第二流境界。因为这样做其实只是“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的混合物。而第一境界常常由“美声唱法”或“民族唱法”才能到达。因为手法本身也需要一种纯粹性。蒲松龄之道,是松弛就便之道。我从浓浓的烟火气中,真实地感受到了这位说狐的高手。小桌冷清,冬天会格外艰苦:想一想这里的寒夜,烛光跳跃,老先生勉强握住一支毛笔,写出自娱的文字。一个失意的秀才如果没有自娱,简直就是要了他的命。从崂山的写作厢房再回头看淄博故居。那里的陈设也像一个庙,那里面供的是蒲先生。有这样的屋与人,才有那样的文字。那样的文字有别一种色彩。乡间隐秘都从他的笔底透露,各等传闻也都由他转述。他是一个民间故事的搜集者,也是一位整理者。他在记录和整理的时候并不那么忠实。因为他总顺着自己的心愿改写一二或大部分。好在那些传说的精神仍然完好地保留了,这又构成了他的文章之魂。他的全部文字,其实正是以这样的民间魂魄来传世,来不灭。中国民间喜欢迷信。如果想在民间畅通,一个文人就要装神弄鬼。蒲松龄的可贵处是他并不太装,而是真信鬼神。这又有了一份纯洁和简单。他的故事的魅力,自此也就滋生出来。这样,他既有了平凡的一面,同时又有了民众喜欢的一面,二者得到了相当好的统一。我在崂山上看到了仙风道骨的人,他们就是道士,蓝衣、黑冠、白袜、裹腿,走路时双手轻甩,灵动生风,有些爽气。看着看着想起了蒲松龄笔下那个又荒唐又不起运的年轻道士,心中一笑。当年蒲翁真的在此定下了这个奇妙的传说吗?不敢轻信。不过他来过崂山,并多有流连,这大概是可以肯定的。(选自《张炜散文精选集》,有删节)10.文章的第二、三段,作者写蒲松龄当年写书的厢房内“阴气甚重”“有浓烈的香味和烧纸味”有着怎样的用意?(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渲染出一种世俗、底层的民间氛围和迷信状态,与蒲松龄文学创作中的世俗化情结和民间色彩的文章之魂相契合,从而为后文写“蒲松龄之
本文标题: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同步检测第二单元聊斋志异Word版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671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