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四川成都树德中学高二月考历史
高考帮——帮你实现大学梦想!1/6高2015级第三期11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古代隐士大多追求逍遥自得、精神自由,下面思想家中与隐士精神一致的是A.荀子B.庄子C.墨子D.韩非子2.董仲舒认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A.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B.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君权神授”思想C.与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主张如出一辙D.排斥其他学说,树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3.隋唐初创时,以儒经作为考试内容,“儒学多门,章句繁杂”,李世民令颜师古订五经文,撰成《五经定本》,又令孔颖达等作《五经正义》,作为儒学经典的正统解释。从此以后,经有定本,疏有正义。其主要目的在于A.减轻考生的课业负担B.规范儒学的学术研究C.确立儒家的正统地位D.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4.尽管理学从北宋中叶便登上了思想舞台,但对政界的影响并不大,可以说有宋一代,理学一直受到朝廷的压抑。这一状况的出现主要在于()A.理学主要研究哲学问题B.统治者深受佛道的影响C.理学提倡“正君心”D.理学尚未形成系统5.明清时期,李贽主张在自由竞争中“各遂千万人之欲”,王夫之鲜明地提出了“人无不自谋其生,上之谋之,不如其自谋”的命题,戴震亦认为“凡事之经纪于官府,恒不若各自经纪之责”。三者观点的共同之处是()A.反对重本抑末,主张“工商皆本”B.反对闭关锁国政策,主张对外开放C.反对行政权力支配社会经济运作D.猛烈抨击封建伦理道德抑制人性6.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右图汉字字体的正确排列顺序是A.楷书——草书——行书——隶书B.隶书——草书——行书——楷书C.隶书——行书——草书——楷书D.楷书——行书——草书——隶书7.“诗言志,歌咏言”,唐人杜牧有诗云:“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礼贤下士时。若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体现了他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是A.必须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历史人物B.历史人物的真伪是很难明确的C.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是否礼贤下士D.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是否能抵抗流言8.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宋元时期)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下列文化成就不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是高考帮——帮你实现大学梦想!2/6A.柳永的词雅俗并陈,适应娱乐场所的需要B.关汉卿的《窦娥冤》大量使用白话、方言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的市井生活D.王冕的《墨梅图》强调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9.下面是《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据。表格数据突出反映了A.中央集权统治加强B.儒家重人伦轻自然C.农耕经济高度发达D.重农抑商政策实施10.《中国文史》在论述先秦的一部作品时写道:“诗人采用象征、比喻的手法,把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山川日月、香草美人、千里流沙、蜿蜒八龙等罗织起来,构成一个绚丽多彩的虚幻世界;另一方面,诗人又通过一系列曲折迷离的情节来展示对现实政治和坎坷人生的悲剧性思考。”该作品的风格为A.内容古朴的现实主义B.脱离真实世界的唯心主义C.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D.关注自己内心的人文主义11.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清政府如同)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材料评论的是A.顽固派的“抱义而处”B.洋务派的“中体西用”C.维新派的“托古改制”D.革命派的“三民主义”12.郑观应曾言:“有国者苟欲攘外,亟须自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郑观应意在A.自强求富B.变法图强C.实业救国D.振兴教育13.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此段材料中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A.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B.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C.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D.要求政府下令进行“断发易服”,采用汉人装束14.新文化思想家们认为,只有人性、思想的解放,中华民族的振兴与现化化才有希望。在这一理念下,一切旧的思想、道德、文学、风俗习惯、社会关系和政治制度都受到了极大批判。这表明,新文化运动A.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振兴B.为中国现代化发展开辟了道路C.结束了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地位D.意在创造一种崭新的思想文化15.晚清不少课本以“二十四孝”故事作为教学素材,民国之后逐渐减少,那些愚忠愚孝之举不再成为儿童效仿的榜样,无条件服从不再成为儿童应具备的品质。这主要是因为A.理学开始遭到批判B.中国近代教育起步C.民权和人权意识增强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6.1896年孙中山先生在伦敦被清政府诱捕,后得英人康德黎帮助而获释,获释后孙中高考帮——帮你实现大学梦想!3/6山在英国呆了九个月,他目睹了诸多工业化国家日渐增长的社会改革与革命的趋势。这九个月的经历最有可能刺激孙中山萌生A.民权主义思想B.民族主义思想C.民生主义思想D.民主主义思想17.1899年,孙中山提议成立团结中华民族的统一国家以抵抗外国帝国主义侵略。为此,他提出在西藏修建铁路,只有这样才能巩固边防并促进西藏经济发展。这表明当时他认为A.民生是实现民族主义的保障B.应该明确坚决反对帝国主义C.三民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的纲领D.应重视民族平等与祖国统一18.1917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说:万众一心,急起直追,以我五千年文明优秀之民族,应世界之潮流,而建设一政治最修明、人民最安乐之国家,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者也。材料表明当时要“应世界之潮流”的主要任务是A.实现民族主义B.实现民权主义C.实现民生主义D.颁布《临时约法》19.孙中山说:“清虏执政于兹三百年矣,以愚弄汉人为治世第一要义,吸汉人之膏血,锢汉人之手足,这满汉升迁调补之符。……是以小子不自量力,欲乘变乱推翻逆胡,力图自主。”材料主要体现了孙中山A、推翻封建专制的大无畏气概B、敢为天下先的革命首创精神C、借“满汉”矛盾为革命造势D、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坚强决心20.“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是A.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B.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C.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D.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真正自由与独立21.学者韩毓海在《从世界千年史看毛泽东的战略遗产》写道:“毛泽东找到了一种政治和组织的方法,将殖民主义、封建主义宰割下分崩离析的中国大地重新组织起来、动员起来,使被视为最封闭、最保守、最落后的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中国的黄土高原,重新崛起为最具革命性的力量所在。”下列著作或思想完成于这一“心脏地带”的是()22.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毛泽东同志通过一系列文章表达了他对中国革命及其建设的主要观点。以下言论出自土地革命时期的是A.“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B.“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又必须是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C.“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D.“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高考帮——帮你实现大学梦想!4/623.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1978年,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上变化是由于A.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重量向重质转化C.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D.国家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24.邓小平说:“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这是邓小平在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B.中共十二大上的讲话C.中共十三大上的讲话D.南方视察期间的讲话25.“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这段论述的主要意义在于()A.第一次系统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B.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领导地位C.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D.使中国开始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26.1992年4月8日,《一九九二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不单是深圳人民争相购买阅读,全国各地很多人也都托深圳的亲友购买本书。这主要是因为该书()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B.肯定了深圳对外开放的突出成果C.明确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D.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27.1952年下半年开始,全国高等学校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下表为调整后工科生和文科生占在校生的比例变化情况。这一调整A.适应了经济建设需要B.符合教育自身发展规律C.确保了人才结构合理D.促进教育体系更加完善28.赵本山二十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春晚舞台,多次获得全国“小品王”的称号,参加制作、拍摄和演出过十余部影视剧,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当代文坛领军者王蒙称之为“赵本山文化现象”。“赵本山文化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发展才是硬道理”方针的提出B.“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指导C.“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提出D.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的提高29.1956年4月,中共中央指出:在物理学方面,不能说牛顿的物理学是封建的,爱因斯坦的物理学是资本主义的,这种说法是没有道理的。我们中国现在发展科学……说某某学者或某某学派是资产阶级的,那科学的发展就完蛋了。这一表态A.对学术争论观点做出的权威结论B.强调科学研究与思想形态结合紧密C.是对新中国学术观点多元化的肯定D.强调科学研究要不断否定旧观点高考帮——帮你实现大学梦想!5/630.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让美国感到“心理上的影响是巨大的”。美国认为,“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材料说明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A.得到了美国大力援助B.打破了美国单极世界C.实践了“科教兴国”战略D.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2个小题,40分)31.古代中国文化是一元,儒学长期处于独尊地位。近代多元文化生态的出现,是中国文化的一大历史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董仲舒对策贤良,请表章(彰)六经,罢黜百家,凡非在六艺之科者绝勿进,自兹以往,儒学之尊,迪绝百流,遂乃兴学校,置博士……二千年来国教之局,乃始定矣。——梁启超《饮冰室文集》材料二晚清思想潮流与清代中期迥然有别……学术界由一枝独秀(汉学)转向多派并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晚清以来,士人的学术视野也较以前宽广得多,打破了传统的界限,而开始了对西学的研究。——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三、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提出的思想主张,分析这一主张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6分)(2)概括并论证材料二的观点。(8分)(3)中国共产主义者曾多次将“外国的进步文
本文标题:四川成都树德中学高二月考历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685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