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安徽省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安徽省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第Ⅰ卷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阿凡达》是一部运用3D技术制作的电影,目前已创造了超过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体现了①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③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④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上海世博会福建馆茶文化的展示让许多游客叹为观止。一位美籍华人欣赏了茶艺表演后,感叹道:“太精彩了!这一表演让我们享受到了美,也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茶艺的博大精深。”这反映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B.优秀文化在交流与借鉴中创新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D.优秀文化能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3、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某论坛上,主讲人让听众写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6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这种现象说明A.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C.文化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D.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4、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该诗句可以体现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③文化具有继承性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根据这一论断,为应对综合国力的竞争,我们必须①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②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③大力弘扬民族精神④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6、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越来越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吃饭讲求“饮食文化”,穿衣讲求“服饰文化”,住房讲求“建筑文化”,出行讲求“旅游文化”。这说明①人们的生活已离不开文化②文化现象丰富多彩③人们对文化的追求越来越高④没有文化人们已经无法生存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7、参加村委会或居委会选举,参观自然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的各种展览,进行红色旅游,参加文明社区、文明城市共建活动,旁听“水电调价听证会”,这些活动难以经济、政治、文化分类。这是因为A.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集中表现B.文化的发展与经济、政治的发展亦步亦趋C.文化没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D.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8、150多年来,一些重大发明,如照明、通信、汽车灯技术,都是在世博会上面世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的。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A.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B.文化的传播与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C.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D.现代大众传媒超越时空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传播9、目前,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的人口在10万以下,有的不足5000人。由于人口较少民族的核心文化区范围小,其文化传承的状况堪忧。面对这一现象,当务之急是A.提高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B.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C.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D.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10、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A、经济、政治生活B、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C、人生的经历D、科学文化知识11、2010年2月,江苏省教育厅积极落实教育部的要求,安排南京、苏州等8个市作为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首批试点市。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活动的依据是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传统文化是健康有益的③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④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2、范仲淹遥想洞庭湖气象万千的景致,挥笔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的志向。这种诗句之所以会代代相传,是因为A、文化能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C、文化能影响经济和政治生活D、凡是文化,都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3、2010年12月,山东省启动了“放飞梦想”绿色手机文化创作传播活动;2010年3月,又开展了“诵读经典,爱我中华”活动。两大活动所体现的共同文化生活道理是A.开展有益文化活动,提升公民文化素养B.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实现文明健康交往C.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D.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推动经典文化发展14、许多学校在教育过程中,把校训、育人目标等书写在墙壁等醒目位置,让墙壁“说话”,而且这种教育方式有时是“无声胜有声”。这主要是因为①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③可以创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无形中发挥教育作用④这种强制性的方式更有成效A、①②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15、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改革开放后,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空前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接班人。这表明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②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不同,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的要求也不同③改革开放前,我国不重视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④改革开放后,文化的作用才显得重要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②16、温家宝在今年的“世界读书日”说,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这表明读书A.可以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B.作为一种文化活动能够塑造人C.是人们享用文化的表现D.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17、中国人过春节总是要吃团圆饭、放爆竹,而西方人的圣诞少不了唱圣诞歌、送圣诞卡、迎圣诞老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民族文化的多样性②文化具有深远而持久的影响③民族文化表现了不同的民族情结④各民族文化是根本不相容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8、2010年10月,第31届世界戏剧节在北京举行,来自五大洲1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个剧目登台亮相,赢得了广泛好评。这表明A.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都可以为我所用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C.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相互融合、走向同一D.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19、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体现在①语言文字②宗教信仰③思想理论④文学艺术⑤民居建筑⑥人们的每次实践活动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20、中国传统文化辉煌灿烂。被列为世界“四大圣人”之一的孔子的许多观点被西方世界称颂并吸收利用;《孙子兵法》也被日本人运用到商战中;阿拉伯数字已被全世界通用。对此理解正确的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民族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③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④民族文化高于世界文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④21、德国地理学家冯·李希霍芬将中亚与中国进行丝绸贸易的商道称为“丝绸之路”。然而,商人们运输的不仅仅是商品,在进行商品交换的过程中,古希腊的哲学、科学,中国的印刷术,阿拉伯人的数学等文化也相互交流。这充分印证了在很长的人类历史中A.文化从产生就处于传承和创新状态B.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C.古代的商人们都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D.不同文化既冲突又共处是世界文化发展的主流22、电影《刮痧》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中国许姓老人到美国探亲,他发现孙子发高烧,因不识药瓶上的英文,无法给孙子吃药,只能采用中国传统的治疗方法——刮痧。当其孙子不慎摔伤被送往医院救治时,美国医生发现孩子背部有刮痕,认为是受家庭暴力虐待所致。许家因此被告上了法庭,于是引发了一场“虐待儿童”的官司。最后,这种治疗方法得到法庭的理解,消除了误会。根据这则故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西医乃至中西文化存在差异B.不同的国家,不但有着不同的法律制度与社会管理机制,还存在不同的思维方式C.文化交流就是要消除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D.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23、据统计,90%以上的世界新闻由西方七国垄断,美国影片占全球总放映时间的50%以上、票房的三分之二以上。这告诉我们A.必须加强文化建设,提升我国的文化竞争力B.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必须反对外来文化C.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础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决定24、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启示我们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25、温总理以白居易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告诫官员,要时时惦记百姓疾苦。温总理“以诗言志”表明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B.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C.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D.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26、我国探月活动的成功,可以说是以科学技术的成就续写传统文化中“奔月”理想的佳话。这种渗透在科技探索活动中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情结①凝聚着自信自尊,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②体现着与时俱进,是进行科学技术探索的主要精神动机③蕴涵着美好憧憬,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奋发有为④充溢着浩然正气,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27、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和为贵”思想,今天,中国共产党提出要构建“和谐社会”;古代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今天,中国共产党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中国共产党提出要创建“节约型社会”。以上事实说明…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③传统思想的全部继承性④传统文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而变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8、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和文化熏陶,在态度上往往是A.深远持久B.潜移默化C.主动感悟D.消极被动29、之所以必须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是因为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A.具有鲜明的民族性B.具有相对的稳定性C.可以满足人们的一切需要D.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30、春秋战国时期,儒、道、墨、法诸家的思想观点相互对立、展开激烈的辩论,又相互影响,相互吸取营养,从而促进我国古代艺术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这表明A.思想运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B.思想运动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C.思想运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D.思想运动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31、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当人们回眸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时,爱国热情得到了再一次激发,民族精神获得了又一次振奋。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永不泯灭。(8分)32、近年来,安徽省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经济上,着力改变传统工业层次低、布局散、竞争力弱的状况,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各类专业市场,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和转移支付的力度,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和城镇化建设,力推“家电下乡”,建立和健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等。在文化上,实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电影放映“2131”、送戏送书下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等一系列文化工程,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有人认为,“统筹城乡发展,政府只要多出钱就行了,不必搞什么文化工程。”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10分)33、.“君子和而不同”“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千百年来,“和”文化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而今,中国新一届领导人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治国方略,既扎根于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又赋予了其崭新的时代内涵,和谐社会理念不仅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理想追求与价值认同,而且也彰显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
本文标题:安徽省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691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