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安徽省20182019年度滁州市民办学校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学校2018-2019年度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选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代之以“朝奉”的称谓。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称老板,本质上说明A.商人大多走官商结合之路B.商人政治地位提高C.传统崇本抑末的观念根深蒂固D.徽商虚伪的反映2.北魏至唐朝中叶,政府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配给农民,这些土地的大部分只能使用,不准买卖。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纳租税,服徭役、兵役。这一措施A.加重农民的赋税负担B.动摇了封建土地制度C.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D.导致自耕农经济衰退3.如图是明末江南农村家庭投资结构图。该图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A.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B.注重精耕细作C.生产日趋专业化D.减少犁耕依赖4.随着唐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传统社会发生了重要转变,享有特权的世族贵族不存在了,奴婢、部曲等“贱民”和佃农都进入国家户籍管理,成为国家法律意义上平等的编户齐民,整个社会朝向“等齐化”发展。这一转变A.不利于封建国家赋税的征收B.反映了国家对民众的控制削弱C.反映了社会等级制度的消除D.促进了契约普遍化趋势的出现5.甘蔗种植需要猛烈的阳光和长时间的密集劳动,且甘蔗园往往疟疾肆虐,因此,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难得的奢侈品。15世纪,英国人年均糖摄取量接近于零;到19世纪初,这一数字已上升至8公斤,蔗糖不再是奢侈品。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革命大幅提升民众的消费能力B.殖民扩张与黑奴贸易的兴盛C.新航路开辟使东西方贸易更加便捷D.人口增长与医疗水平的提高6.下图是1870-1900年的美、欧、亚三大洲铁路长度变化示意图。分析数据,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商品输出成为欧美对外扩张的主要手段B.铁路的发展是世界市场形成的先决条件C.欧洲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铁路事业的发展7.下面是外来植物传入中国简况表。这些物种的传入是品种传入中国时期玉蜀黍(玉米)16世纪传入中国,清代向全国推广落花生(花生)16世纪(明中期)传入中国烟草(烟)17世纪初(明末)传入中国番薯(红薯)16世纪传入中国南方,清初传至北方A.新航路开辟的客观影响B.明清政府对外政策的结果C.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物D.标志世界市场开始出现8.《全球通史》中提到:“各强国,尤其是英国、法国和德国,对外国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例如英国,到1914年,已在国外投资了40亿英镑,等于其国民财富总数的四分之一那时,法国也已在国外投资了450亿法郎,约合其国民财富的六分之一德国虽然是后起者,一直将其大部分资本用于国内工业发展,但也在海外投资了220亿至250亿马克,约合其国民财富的十五分之一因而,到1914年,欧洲已成为世界的银行家”。材料表明A.西方侵略方式发生重转变B.工业革命加速资本积累C.世界开始从孤立走向整体D.世界金融秩序陷入混乱9.“商人们通过电报和海底电缆追踪明尼阿波利斯、利物浦、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格但斯克的小麦价格,他们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这样,世界小麦的供应大体上就按照需求和支付能力来进行供应。”这一现象说明A.科技进步促进农产品价格下降B.通讯革新推动了世界市场形成C.垄断产生克服生产的无计划性D.农产品成为世界市场主要商品10.1845年,清朝福建官员奏称: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棉者,十室而九”。然而,19世纪50年代初期,物美价廉、颇为畅销的洋布却开始滞销。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A.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B.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C.洋务企业经济的抵制D.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11.如图所示是1920年的一则报纸广告,文中有“敬告全国同胞乐用人人必需之国货”等字样。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A.五四运动的发生B.中国共产党诞生C.实业救国思潮D.局部抗战开展12.以下数据显示了中国两种最重要的农产品出口量的变化,它反映了1931年1933年下降幅度中国茶叶出口额5108万元3858万元30%中国蚕丝出口额14704万元5642万元61%A.中国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B.欧美贸易保护打击了中国经济C.中国农业生产水平急剧下降D.官僚资本挤压了民族资本空间13.作于1958年的《采茶舞曲》有这样两句歌词:“多快好省来采茶,好换机器好换钢,好呀么好换钢”。这两句歌词从侧面表明当时A.茶叶收入成为工业资金的主要来源B.农业为工业化服务的客观事实C.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D.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14.1980年邓小平在广东视察时说:“特区不是仅仅指深圳、珠海那几块地方,是指广东、福建两个省。单搞那一点地方不行,中央讲的是两个省。你们要充分发挥这个有利条件。对于搞特区,你们要摸出规律,搞出个样子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几块地方”指的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B.“有利条件”包括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和高度自治权C.“单搞”不行体现中央政府对上海浦东开发的高瞻远瞩D.“摸出规律”是指搞好特区对全国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15.据下列中国基本建设投资分配表数据分析可知,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结论正确的是时间1953—19571958—19621963—19651966—19701971—19751976—1980农业7.111.317.710.79.810.4工业42.560.449.855.555.452.6其中:重工业36.454.045.951.149.645.9A.逐步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B.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C.主要依靠对重工业的投资来推动经济发展D.实现了农、轻、重的协调发展16.据《民国鄞县通志》记载:近代以来宁波妇女发髻,初受苏沪之风影响,流行“上海头”,清末又流行日本发式,辛亥革命后则加髻于前额,称为“兴汉头”。这说明A.女性时尚推动社会运动B.民间风尚折射社会变化C.崇洋媚外成为社会风尚D.女性社会地位显著提高17.如图是1950〜1976年我国报刊种类数的统计折线图(单位:种)。此图反映了A.群众的精神生活不断地丰富B.国民的文化素质逐渐得到提高C.社会环境影响文化事业发展D.“双百”方针促进新闻业发展18.郑观应指出:“西报掩其不善而著其善,反谓中国之待外人如何凌辱,意在激怒其民,以与中国为难耳”。如果国人有了自己的报纸,“遇交涉不平之事,据理与争,俾天下共评曲直”。其意在说明A.西方利用报纸进行欺骗宣传B.报纸是了解世界形势的途径C.报纸是引导舆论的重要工具D.报纸是国人反抗西方的利器19.美国电影的繁荣时期分别是1929年、1957年、1973年、1979年和2000年。这些年份都是美国经济下行的时候,其中许多知名的电影公司都是在那段时期建立起来的,例如派拉蒙、20世纪福克斯(被迪士尼收购)华纳兄弟、米高梅等。关于1929年电影繁荣的说法正确的是A.这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必然结果B.反映人们寻求慰藉的心理需求C.体现美国人淡定应对危机心态D.说明新政刺激消费已初见成效20.“美国自1991年月份以来经济增长幅度达到了4%,而失业率却从6%降到了4%,通胀率也在不断下降。如果食品和能源不计在内的话,美国1999年的消费品通胀率只有1.9%,增幅为34年来的最小值。”材料反映了美国A.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期”B.“混合经济”取得了积极成效C.经济“滞胀”局面未能扭转D.“新经济”模式带来了新效应21.法国政府于1946年正式颁布“国有化”法令,国有化企业涉及煤炭、电力和运输等基础工业。在金融业中,国家控制了60070的银行业务和40%的保险业务。这表明A.法国走上了计划经济的道路B.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显著提高C.法国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D.公有制成为法国经济的主体22.有学者指出,苏联作为当时欧洲几乎最落后的国家,又面临资本主义的包围、特别是法西斯的侵略,值此生死存亡关头,很难有比斯大林模式更好的选择。这揭示出斯大林模式A.深受当时国际环境的影响B.迅速壮大了苏联的工业实力C.实现了苏联的工业化目标D.是适应战争形势的战时体制23.余粮收集制确保国家收集了大量的粮食,但也导致了农业生产生产日益萎缩。特别是在1921年,国内形势已转向和平,农民却还没有看到余量收集制结束的希望,于是不满情绪便变成了绝望情绪,农民由消极对抗变成公开反抗。据此可知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应该强制推行B.余粮收集制不符合国情C.苏俄社会主义道路违背了马克思主义D.经济政策转变的迫切性24.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提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国家A.发展经济的需要B.社会制度相同C.屡遭战争的重创D.受到美苏威胁25.“当前全球化逆动是美国等西方大国对其推动的全球化主动收缩……特别是近年以来英国脱欧、特朗普退出TPP协定及奉行‘美国优先’的策略等现象,引发国际社会高度警觉。”这表明A.发达国家已丧失经济技术优势B.西方国家对当前利益分配不满C.贫富分化引发了反全球化运动D.反全球化成为无法逆转的趋势二、材料分析题(共4大题,其中26题12分,27题14分,28题12分,29题12分共50分)。26.城市的变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宋代汴梁城内外,随处都是店铺、酒楼与民居、官署、寺宇相错……甚至连在宣德楼南面一条“车驾出入”的御街及其两边的御廊,亦“许市人买卖于其间”。除了店铺随处临街开设以外,流动小贩也走街串户,随处叫卖。在达官贵人的宅舍门前,每日都有小贩卖肉食禽鸟、鱼虾水产及其它日用品。材料二1895年后,中国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加快。城市数量的增加与城市现代化的推进,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在国内外贸易集中进行的地点,特别是各大通商口岸,如上海、广州、汉口等,形成现代工商业城市;在现代工矿业发达的地方,如太原、唐山、焦作等,形成工业城市或矿冶城市;在交通枢纽地方兴起新城市,如青岛、石家庄、郑州等。——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材料三上海章华毛绒纺织厂是近代建立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20世纪30年代,“因爱国运动之激昂”,并使用较为廉价的法国、日本毛纱为原料,该厂生产的薄哔叽价格不高,产品销售遍于南北。“军政机关之制服材料,亦纷纷采用,深为满意。具见以国货替代外货,已成全国一致之倾向”。——据刘光用《企业大王刘鸿生》整理(1)根据材料一,从商业发展的角度分析宋代汴梁城出现哪些新变化?(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推进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城市化的时代背景是什么?(4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海章华毛绒纺织厂发展的原因。(4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议会颁布的圈地法令与日俱增。……1660年,一些学者已创立了皇家学会,……伦敦成了欧洲的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地。……1750年后,英国人口急剧增长。……而这期间的农业人口,却由工业革命前占总人口的75%,下降到1801年的35%——史钟文《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材料二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年代152016001670170017501801185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5.258.2513.517.021.027.551.0材料三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开世界纪录之先——徐刚《世纪末的忧思》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的知识,分析18世纪末英国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原因。(8分)(2)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工业化的影响(6分)28.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撬动了大国的崛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
本文标题:安徽省20182019年度滁州市民办学校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691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