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山西省大同一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二历史大同一中秦栋第Ⅰ卷客观卷(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某同学想临摹行书字帖,应选择下列著名书法作品中的。[来源:学*科*网Z*X*X*K]ABCD2.“它打开了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大门,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生产和观念……标志着一个新纪元的到来!这里的“它”是指A.经典力学B.进化论C.量子论D.相对论”3.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中国后,某人在《庶民的胜利》一文中,宣称“试看将里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他是A.陈独秀B.李大钊C.梁启超D.胡适4.“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的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这是组委会给2007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颁奖词,其中“两弹”是指A.原子弹、氢弹B.原子弹、导弹C.氢弹、导弹D.导弹、核弹5.一位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其作品数量众多,描绘了金钱社会的人情百态,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他是A.巴尔扎克B.伏尔泰C.拜伦D.列夫·托尔斯泰6.梭伦改革中依据财产等级制度的划分,下列哪个阶层获得的利益最多A.贵族B.平民C.奴隶D.工商业奴隶主7.梭伦改革成为人类历史上一份宝贵的“遗产”,它不包括A.用法律途径化解社会矛盾的方法[来源:学+科+网Z+X+X+K]B.执行“不偏不倚”的政策C.关注下层平民利益的价值观D.收回萨拉米岛8.(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亲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战国策·秦策一》)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当时谁的利益A.没落贵族B.立功将士C.新兴地主D.富裕农民9.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B.农民和地主的矛盾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10、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出西阳门外四里,御道南有洛阳大市,周回八里”,这一地区“多诸工商货殖之民。千金比屋,层楼对出,重门启扇,阁道交通,迭相临望”。上述材料表明A.魏晋时期,战乱未波及洛阳城B.十六国时期,商品经济有发展C.北魏迁都后,洛阳商业兴旺D.南朝后期,江南经济超过北方11.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1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此文作者所进行的改革中心环节是A.缓和社会矛盾B.整顿吏治C.增加政府收入D.提高军队战斗力13.《北宋前期兵员增长示意图》,该示意图中反映的现象说A.方将领擅自扩充兵员,拥兵自重以抗中央B.削弱地方军事力量的国策发生了变化C.北宋政府为抵御边患和稳定内政而扩充军队D.太祖以后,统兵将领的地位逐渐提高14.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20406080100120140万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这个人是A.伽利略B.马丁·路德C.加尔文D.亨利八世15.关于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改革建立了新教,它们不再听命于罗马教廷B.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C.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D.这是一场反封建的政治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16.“人们喜爱的是自己的劳动果实而不是别人的劳动成果。”基于这一思想,阿里改革采取的改革措施是A.加强中央集权B.保护民族工业C.发展机器生产D.大力发展军事力量17.马克思说穆罕默德·阿里统治下的埃及是奥斯曼帝国唯一有生命力的部分.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阿里开创了埃及革故鼎新、国力大增的崭新局面B.阿里以强势手段开放学习使埃及走向近代化,摆脱数百年的停滞C.阿里抗衡宗主国和西方列强,使埃及的独立和主权能在一个较长时间里得以维护D.阿里统治政权时间较长,是埃及历史上唯一一人18.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这主要是指A.农民需用钱购买商品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C.农民可以高价赎买份地D.农民成为商品19.之所以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转折点是因为A.它改变了农奴的政治地位B.它促进了俄国经济的发展C.它是农奴主领导进行的D.它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20.充分显示幕府统治危机的事件是A.1837年,大盐平八郎起义B.1853年,佩里叩关”C.1854年,《日美亲善条约》的签定D.1858年,“安政大狱”21.“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C.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D.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22.1873年的一天,侍奉日本天皇的女官例行给天皇梳理头发时吃惊地发现,天皇已将自己的长发剪掉。这件事主要反映了天皇决心A.革除封建礼仪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C.带动文明开化D.进行政治制度改革23.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华民族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这里的民族危机是指A.法国发动侵略中国的中法战争B.日本发动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C.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资本输出D.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24.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最主要因素是A.民族危机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康、梁等的宣传活动25.19世纪60年代,中国和日本社会的相同点有①都与资本主义国家签订了不平等条约;②都发生了要求改变社会性质的运动③都积极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④都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②③④第II卷主观卷(共50分)二、非选择题: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大同一中组织同学们研究中外先哲们的思想及其发展,研究课题为:研究一:春秋战国时期竞相改革的时代潮流,为不同派别的思想家提供了纵横捭阖、游说讲学的广阔舞台。文化觉醒和百家争鸣造就了一批做出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在中国古代矗立起一座高大的思想文化丰碑。材料一:诸子名言:“为政以德”;“克己复礼为仁”。“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1)这些思想学术派别的主要政治主张分别是什么?(4分)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2)请概括董仲舒的主张。这一主张对儒学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研究二:人文精神是对人的存在的思考,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把握与探索。古希腊先哲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材料二:“认识你自己。”——以上均摘自必修三教材(3)判断上述材料分别是哪位先哲的思想?(2分)(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不断发展。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巨匠,都高举着“人文主义”旗帜,以其小说、剧作宣扬人性。举出小说或者剧作的巨大成就一例。这些巨作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的核心是什么?(2分)(5)17、18世纪欧洲兴起了启蒙思想运动,启蒙思想家以理性为武器去冲破一切禁锢人们思想的网罗,引导人们独立思考。列举出两位法国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家及其重要思想或主张。(2分)27.(19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卫秧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亡,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史记·李斯列传》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诸子百家中那一派别的思想(2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6分)(3)材料三的作者对商鞅变法持什么态度?(2分)(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说出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9分)[来源:学科网]28.(19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生搬硬套。——《日本政治史》材料二:明治天皇政府把全国分成3府72县,县知事由中央任命,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自由,为了迅速发展工商业,明治政府出钱建立了大批工厂,为“求识于世界”,日本还请来了大批外国专家和技师。请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表明日本对西洋文明的主张是什么?(2分)明治维新中体现了这种主张的措施是什么?(2分)(2)材料二反映了明治维新改革的哪些内容?(6分)(3)日本明治维新前后,中国出现的资产阶级变法运动是什么?(2分)(4)日本明治维新前、明治维新时期、明治维新后对外政策分别是什么?(7分)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二历史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到后面的答题卡里。共50分,每小题2分)123456789101112131415DCBBAD科DADCDBCBC16171819202122232425BDCDADCDAC第Ⅱ卷主观卷(共50分)二、非选择题:26、(12分)(1)儒家:仁政、德;道家:无为;法家:严刑峻法;墨家:兼爱非攻(4分)(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1分)(或者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3)普罗泰哥拉、苏格拉底。(2分)(4)薄伽丘《十日谈》或者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等(1分)核心: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从。(1分)(5)①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②伏尔泰反对天主教会或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③卢梭主张“天赋人权”、“人民主权”说和社会契约论。(答两点即可得2分)27、①法家思想。(2分)②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重农抑商。(6分)③肯定(支持)态度.(2分)④(9分)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较为彻底的一次改革运动。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繁荣,壮大了国力,实现了富国强兵;为秦国统一六国和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秦以至中国历史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28、(19分)①主张学习、引进西方文明;(2分)文明开化(2分)。②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2分)经济上,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鼓励发展近代工业;(2分)社会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2分)③戊戌变法(2分)④(7分)明治维新前:闭关锁国;明治维新时期:对外开放,向西方学习;明治维新后:对外扩张。
本文标题:山西省大同一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698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