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广西全州县高级中学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高考帮——帮你实现大学梦想!1/11广西全州县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出卷人:蒋玉保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A.具有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B.建立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C.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截然分开D.“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知识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度。通过封建诸侯,西周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宝塔式”森严的等级制度;而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是宗法制,奴隶主贵族根据与周天子血缘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统治集团形成“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反映了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家国同构、家国一体。西周时期并没有实现中央集权,排除B;C明显表述错误;D开始于夏朝,因此选A。2.赵太后会见齐国使者问道:“岁(收成,年景)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使者不悦道:“今不问王而问岁与民,岂不先贱而后尊贵乎?”赵太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与赵太后的思想相近的是()A.“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B.“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C.“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D.“人心之得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政治思想,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依据“苟无民,何以有君”可知赵太后的思想是民贵君轻,与此相近的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故A正确。BCD与题意不符,排除。3.有学者研究《论语》后认为,孔子很少从群体的角度来看仁。该学者进而认为战国时有一位思想家的学说弥补了孔子很少讨论的“群体的仁”。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老子B.墨子C.荀子D.韩非子【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考查学生从材料获取信息,迁移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孔子的仁,强调的人与人的关系,核心是“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爱无差等,阶级之间、国与国之家无差别的“兼爱”。而老子、荀子、韩非子等的思想主张都没有类似的主张。故选B。4.《秦律·厩苑律》规定:借用官府的铁制农具,因原器破旧而损坏,农民以文书上报官府即可,官府回收原农具而不令赔偿。这一规定主要说明了()高考帮——帮你实现大学梦想!2/11A.秦国力雄厚疆域辽阔B.秦律规定覆盖面广C.秦政府鼓励发展农业D.秦铁农具储备充足【知识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秦朝的制度,考查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战国时期我国已经掌握冶铁技术,铁器的使用提高社会生产力,同时也是促进封建制度确立的因素。法律中涉及的往往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如果D成立,何必要“借用”;A材料没有涉及;B选项只是单一的例子,说明不了“覆盖面广”。故选C。5.对于“焚书坑儒”事件,唐代司空图曾写道:“秦儒既坑,厥祀随覆。天复儒仇,儒祀而家。秦坑儒耶?儒坑秦耶?”明朝李贽却说:“(李斯建议焚书)大是英雄之言,……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司空图和李贽的观点相互矛盾,故均不可信B.司空图的生活时代更加接近于秦朝,故可信C.历史的真相是多元的,对历史人物不必苛求D.历史评价具有差异性,这是正常的历史现象【知识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焚书坑儒的评价,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归纳能力。司空图和李贽的观点相互矛盾,是由于角度不同等原因,不能说均不可信,排除A;B的说法明显有失偏颇,排除B;历史的真相不能说是多元的,排除C;时代背景不同,人们的观念也会发生变化,因此D解释较为合理。故选D。6.察举制在两汉时期历经损益。起初,被举荐的吏、民经皇帝策问后授官;后来,被举荐者需通过朝廷设置的相应科目考试后,才能得到官职。这说明察举制()A.按出身授官不能适应统治需要B.逐渐被九品中正制取代C.以考举士成为主要的选拔方式D.选拔官吏标准趋向客观【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察举制,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察举制不是按照出身授官,而是按照举荐,分为举孝廉,故A项错误;九品中正制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隋唐时期科举制以考举士为主要的选拨方式,时期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被举荐的吏、民经皇帝策问后授官”、“被举荐者需通过朝廷设置的相应科目考试后,才能得到官职”可知,由策问到考试反映了选拔官吏标准趋向客观、公正、合理,故D项正确。故选D。7.据东汉崔寔记载:“(汉)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植,其法:三犁共一牛,一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若为该材料配图,合适一幅是()A.B.高考帮——帮你实现大学梦想!3/11C.D.【知识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牛耕的发展,考查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比较能力。先结合材料的时空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回忆再现知识,最后结合选项对比分析判断。材料的时空信息是东汉记载的西汉武帝时期农耕技术状况。犁耕在东汉时先是二牛抬杠,,后发展为一牛挽犁,依此排除A、D;选项答案B,曲辕犁是唐朝是出现。对比材料“一人将之”,和C吻合,故选C项。8.史料记载:“687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人名)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刘祎之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主要是因为它违反了()A.诏令须经起草和审议的程序B.诏令须由枢密院负责的规定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考查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比较能力。由材料关键信息“687年”“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结合三省六部制相关史实可知,A符合史实和题意。诏令由中书省负责起草,据此排除BC;尚书省是负责诏令的执行,排除D。9.学者吴慧指出:“重农抑商,重农是目的,抑商是手段。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下列各项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重农”有效提高了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B.“抑商”成功地抑制了古代工商业的发展C.重农抑商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D.重农抑商成为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知识点】商业的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提取信息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通过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是强调中国古代抑制私商而发展官商,这样的重农抑商必然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故C正确;“重农”也没有提高了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故A错误;“抑商”也没有成功地抑制了古代工商业的发展,故B错误。重农抑商政策的确成为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但并未揭示材料的主旨,故D错误。故选C。10.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下列图片说明了()高考帮——帮你实现大学梦想!4/11A.水患治理的不断进步B.经营方式的个体化C.水利设施的广泛修筑D.灌溉工具的多样化【知识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农业灌溉工具,考查学生解读图表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题干中四幅图片都是中国古代农业灌溉工具,反映的是灌溉工具的发展变化。既有人力的,也有水力的;既有简单的人力工具,也有复杂的机械工具。故应选D。11.图1是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书法作品。该作品的书法艺术风格属于()A.小篆B.隶书C.草书D.楷书【知识点】汉字与书画【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书法成就,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根据图片信息可知,赵孟頫的艺术风格应属于楷书,故选D。其它选项与题意无关,排除。12.李泽厚对某作品曾发出这样的赞美:“你看,那是多么既鲜艳又深沉的想像和情感的缤纷世界啊。美人香草,百亩芝兰,……主人翁却是这样一位执着、顽强、忧伤、怨艾、愤世嫉俗、不容于时的真理的追求者。”该“主人翁”的原型最有可能是()A.屈原B.李白C.柳永D.关汉卿【知识点】文学成就【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屈原,考查学生概括材料,给予历史事物正确认知的能力。由材料关键信息“执着、顽强、忧伤、怨艾、愤世嫉俗、不容于时的真理的追求者”可知,材料主旨即体现主人翁的“忧国忧民”,结合所学知识,A符合题意;李白是豪放派诗人,排除B;柳永是豪放派词人,排除C;关汉卿是元代剧作家,不符合材料“某作品”要求与题意,排除D。故选高考帮——帮你实现大学梦想!5/11A。13.《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侧面反映了()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B.坊市制度已经崩溃C.都城人口急剧增长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知识点】商业的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表明与唐初的“日中而市”不相符,所以排除D项。A项是无关项,C项是错误项,所以答案选择B项。14.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在《安提戈涅》中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子安提戈涅的故事:她的哥哥死于内战中,她想要安葬自己的哥哥,但国王下令谁埋葬了叛徒,就将被处以死刑。安提戈涅愤怒地斥责国王说:”最高的法律是主神宙斯向人类宣布的,凡人的命令不能改变天神制定的永恒不变的不成文法!”索福克勒斯借安提戈涅之口表达出了()A.习惯法地位高于成文法B.雅典民主政治的虚伪性C.女性在城邦中地位提高D.朴素的“法律至上”思想【知识点】罗马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目中涉及的是不成文法与国王命令抗衡的问题,不是习惯法与成文法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古希腊的法律观念,与民主政治的虚伪性无关,故B项错误;题中没有交代抗争的结果,而且古希腊社会中,女性在城邦中没有政治地位,故C项错误;安提戈涅以“天神宣布的法律”为依据来否定国王的命令,法律(当时表现为不成文法)不可违背,体现出“法律至上”的思想,同时这种思想借助了“天神”的权威,所以只能是一种朴素的思想,故D项正确。15.13—14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手工业生产起飞,行会头目成为资本家,他们直接掌握城市政权;而热那亚海外贸易发达,由封建贵族和富商大贾控制城市政权。前者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而后者与此无缘。这一现象说明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A.取决于经济实力强弱B.延续并发展了中世纪的文明成就C.与城市政治状况相关D.符合了城市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知识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主要考查透过历史现象分析历史本质的能力。依据材料“而热那亚海外贸易发达,由封建贵族和富商大贾控制城市政权而后者与此无缘”可知文艺复兴没有在热那亚兴起的原因是封建贵族和富商大贾控制城市政权,而不是经济实力弱,故A项错误;文艺复习运动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并非是对中世纪封建文明的延续,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佛罗伦萨手工业生产起飞,行会头目成为资本家,他们直接掌握城市政权;而热那亚海外贸易发达,由封建贵族和富商大贾控制城市政权。前者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而后者与此无缘。”可知能否兴起文艺复兴运动的关键是谁掌握了城市的政权,故C项正确;依据材料时间是13—14世纪,此时工业资产阶级并未产生,故D项错误。16.19世纪60年
本文标题:广西全州县高级中学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704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