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期中阶段考试第一二章复习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期中阶段考试第一二章复习教案和针对性练习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考点]1、掌握规范的基本实验操作,会判断基本实验操作是否正确。2、会选择适当的分离和提纯方法(物理方法有过滤、蒸发、蒸镏、萃取),主要是根据各种方法的应用条件来选择。3、注意基本仪器的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过滤器、冷凝管、分液漏斗、容量瓶4、能根据除杂原理和要求,正确选择试剂和设计试剂的顺序以及实验步骤5、有关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及相关概念的判断,以及一些简单的计算6、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仪器、步骤和误差分析)7、有关cB的简单计算:如求cB,溶液稀释的计算[相关知识点]一、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八个字“不增、不减、易分、复原”。二、物质的检验物质的检验通常有鉴定、鉴别和推断三类。(1)气体的检验(包括检验纯度)(2)离了的检验(如C1-1、SO42-)根据实验时生成物所表现出的现象不同,可把检验离子的方法归纳为三种类型:生成沉淀:如C1-1、SO42-的检验。生成气体:如检验NH4+、CO32-、SO32-离子等都采用此法。显现特殊颜色:如对酒后驾车者呼气中乙醇的检验。三、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1)物质的量①是一个基本物理量,符号为n,单位为摩(mol)。②lmol粒子的数目是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约为6.02x1023个。③1mol粒子的数目又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单位为mol-1。④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粒子(分子、原子、离子、质子、电子等)的种类。⑤n=N/NA(3)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M单位:g·mol-1Kg·mol-1表达式:M=m/n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是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原子的(分子的)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7.气体摩尔体积和阿伏加德罗定律(1)气体摩尔体积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表达式:Vm=V/n,单位:L·mol-1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Vm二22.4L·mol-1(2)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同温同压下:V1/V2=n1/n2=N1/N2推论(略)7.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的配制(1)定义:以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的溶液组成的物量叫溶质占的物质的量浓度。符号cB,单位mol/L。cB=nB/V(2)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解题思路]①由定义出发:根据cB=nB/V,欲求cB,先求n、V②由守恒观点出发:a.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守恒”。ClV1=C2V2.b.溶液中“微粒之间电荷守恒”(溶液呈电中性)c.质量守恒③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换算c=1000mL×ρ×ω/(M×1L)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考点]1.能够区别胶体、溶液和浊液等三种分散系。(主要是判别哪些物质属于胶体)2.掌握胶体的特征性质---丁达尔效应。以及它与溶液、浊液的根本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不同。3.电解质与非电解质(蔗糖、酒精)的判断,以及能否导电的判断(导电原因是:?)4.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离子反应的条件;离子能否共存的判断。5.离子反应的应用----离子或某些物质的检验。6.能判断某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7.能正确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当中的有关概念,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8.能够找出氧化还原反应当中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以及它们与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概念间的关系。9.能根据元素的价态判断该物质应具有什么性质,同时了解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10.能进行氧化剂、还原剂之间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正确判断。[相关知识点]本章复习时,下列主要知识点应得到纲领性的明确、记忆,有些内容可进一步深化理解。1.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基本方法。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交叉分类和树状分类是常用的分类方法。2.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分散系属于混合物。分散系的分类有多种。3.胶体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100nm的分散系。胶体与溶液、浊液在性质上有显著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利用丁达尔效应。制备Fe(OH)3胶体——将FeCl3饱和溶液逐滴滴人(先慢后快)沸水中,所形成的液体与我们所熟悉的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性质是不同的,红褐色透明液体。FeCl3+3H20二Fe(OH)3(胶体)+3HCl胶体具有许多性质,在工业、农业、科研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应用。4.电解质及其分类(离子参与且有化合价的变动)注意:①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都属于电解质。对电解质以在水溶液里是否完全(全部)电离为标准划分,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②电解质的强弱与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有关,与其溶解度的大小无关。例如:难溶的BaS04、CaS03等和微溶的Ca(OH)2等在水中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故是强电解质。而易溶于水的CH3COOH、H3P04等在水中只有部分电离,故归为弱电解质。③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只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而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一定浓度的弱酸溶液的导电能力也可能比较稀的强酸溶液强。在水溶液里或溶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叫做强电解质。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大部分的盐类等物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叫做弱电解质。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水等物质。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只取决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跟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关系。5.离子反应在溶液中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离子反应分类为氧化还原反应类和非氧化还原反应类。6.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步骤依次为“写、改、删、查”。不能改写的物质是:单质、氧化物、弱酸、弱碱水、不溶物、气体等。7.氧化还原反应①凡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电子对偏移)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本质)。氧化还原反应的主要特征是反应前后有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升高或降低的变化。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发生,既对立又统一,氧化剂和还原剂是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它们同样不能孤立地存在,而且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一定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②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发生了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发生了化合价的变化。③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有一定的关系;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中的一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④离子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也有一定的关系。⑤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可用通式表示如下:氧化剂(氧化性)+还原剂(还原性)=还原产物+氧化产物记忆方法,可以概括成: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化合价降低→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⑥电子转移表示法——“双线桥”法箭头指向:由反应物指向生成物(同种元素)电子数目:化合价升高(或降低)总数⑦几条简单规律守恒律——化合价升高和降低总数相等,电子得失总数相等。强弱律——具有较强氧化性的氧化剂跟具有较强还原性的还原剂反应生成较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和较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即: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价态律——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中间价态的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难易律——一种氧化剂同时与多种还原剂相遇,与还原性强的还原剂优先发生反应。⑧应用判断反应能否发生。判断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判断反应物(氧化剂、还原剂)的变化产物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关定量。习题第一章1.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B.蒸溜时,应使温度汁水银球靠近蒸镏烧瓶支管口C.蒸发结晶时应将溶液蒸干D.称量时,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右盘中2.草木灰中主要含有K2C03、KCl、K2S04等钾盐,现欲从草木灰中提取钾盐,填写下列空白:,(1)此实验操作顺序如下:①称量样品②溶解沉淀③④⑤冷却结晶。(2)用天平(托盘天平、指针向上)称量样品时,若指针偏向右边则表示(填代码)A.左盘重,样品轻B.左盘轻,砝码重C.左盘轻,砝码轻D.右盘轻,样品重(3)在进行第③步操作时,有时可能要重复进行,这是由于(4)在进行第④步操作时,要用玻璃棒不断小心地搅动液体,目的是防止(5)现欲通过实验证明所得钾盐中含有K2S04,则需将晶体溶于水,然后加入3.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实验室里从海带中提取碘的流程如下:(已知C12+2KI=2KCl+I2)(1)指出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的实验操作名称:①,②。(2)提取碘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有机试剂是()A.苯、酒精B.CCl4、苯C汽油、乙酸(3)为使海带灰中碘离子转化为碘的有机溶液,实验室里的烧杯、玻璃棒、集气瓶、酒精灯、导管、圆底烧瓶、石棉网以及必要的夹持仪器和物品,仍缺少的玻璃仪器(4)从含碘的有机溶剂中提取碘和回收有机溶剂,还需要经过蒸馏过程(为防止碘升华,本实验中采用水浴加热)。指出下列蒸馏实验装置中的错误(如下图)①,②。4.对下列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A.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盐B.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水稀HNO3的白色沉淀,证明一定含有SO42-C.某无色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D.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Cl-,先加稀盐酸除去OH-,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证明含Cl-5.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B.物质的量是一个独立的名词C.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6.02×1023D.NA是纯数6.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烷的摩尔质量与NA个甲烷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相等B.NA个氧气分子和NA个氢气分子的质量比为16:lC.28g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D.NA个HaSO,分子中所含氧原子个数与4A/A个H:O分子中所含氧原子个数相等7、下列对摩尔质量叙述正确的是()A.氢气的摩尔质量是2gB.氢气的摩尔质量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C.氢的摩尔质量是2g/molD.氢气的摩尔质量是2g/mol8,现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H2SO4来配制500mL、0.2mol·L-1的稀H2S04。可供选择的仪器有:①玻璃棒②烧瓶③烧杯④胶头滴管⑤量筒⑥容量瓶⑦托盘天平⑧药匙。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仪器中,在配制稀H2S04时用不到的有(填代号)。(2)经计算,需浓H2S04的体积为。现有①10mL②50mL③10
本文标题: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期中阶段考试第一二章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712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