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河北20182019学年滦平一中高一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必修二专题复习试题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一五”计划时期开工项目共147项,其中煤炭25项,石油2项,电力25项,钢铁7项,有色金属11项,化工7项,机械24个,轻工1项,医药2项,军工43项。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农业的发展速度放缓B.优先发展重工业生产C.工业布局发生了变化D.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2.中共八大指出,当前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两对矛盾的实质是A.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B.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C.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3.下表为建国后某一时期“所有制结构对比”表,导致所有制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全民所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公私合营经济前三项合计私营经济个体经济1952年19.1%1.5%0.7%21.3%6.9%71.8%1956年32.2%53.4%7.3%92.9%0.1%7.0%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B.大跃进运动开展C.人民公社化运动掀起D.中共八大方针指导4.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正式通过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中规定:人民公社社员可以经营家庭副业,可以将家庭副业的产品拿到集市上出售。这一规定A.推动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开展B.符合当时国情,奠定“一五计划”的物质基础C.恢复农民土地私有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是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部分调整5.前不久,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于我国目前主要矛盾做出了新的判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也曾对我国当时的主要矛盾做出了分析,对二者的看法符合史实的是A.都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有益探索B.八大分析造成此后经济建设的冒进C.都是根据具体国情做出的正确分析D.生产力发展促使生产关系发生质变6.城镇人口数量的变化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与如图现象直接相关的是A.“一五”计划的实施B.“大跃进”运动开展C.人民公社化运动掀起D.包产到户的基本实现7.1957年11月18日,毛泽东在莫斯科64个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说:“赫鲁晓夫同志告诉我们,15年后苏联可以超过美国,我也可以讲,15年后我们可能赶上或超过英国。”中国在“赶超”思想指导下的直接后果是A.制定发展国民经济“五年计划”B.对农业、手工业、工商业进行改造C.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8.下表反映了我国20世纪60年代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导致表中所示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农业轻工业重工业1960年21.8%26.1%52.1%1965年37.3%32.3%30.4%A.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的制定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C.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奠定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9.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A.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B.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C.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D.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10.“一五”计划期间,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中央正式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各省、市人民政府的财经委担负计划任务,综合编制自身计划,受国家计划委员会指导;而区、市财委的计划局受同级财委和上级计划机构的双重领导。这一体系的形成A.使国民经济得以迅速恢复B.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转变C.为工业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D.成为国家机构改革的开端11.“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这是某一时期在中国某地流行的口号。该史料作为直接论据,可以说明A.“一五”计划的超前完成B.“大跃进”的“浮夸风”C.“文革”的严重错误D.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12.据不完全统计,从1978年1月到年底,中国政府共派出各种代表团529个,人数达3200多人。这些代表团大部分被派往西方国家,其中以国务院副总理谷牧为团长的西欧五国考察团最受世界瞩目。中国政府的这种行为()A.贯彻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外开放的决议B.突破了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孤立封锁C.认清了与世界的差距,推动了改革开放D.直接促成了经济特区的设立13.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村改革给城市改革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此处“成功的经验”主要是指A.逐步废除全国范围内的人民公社体制B.实行政企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C.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D.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激发经营主体的积极性14.1983年国家有关部门指出,去年国有企业首钢创利润4.1亿,交国家2.862亿元后,在当年新增利润中拿的太多。首钢领导则认为,企业去年上交利润又递增了6%,不应该“只知取蛋,不想养鸡”。材料说明当时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急需A.政企分开,建立企业承包责任制B.释放活力,取消计划管理体制C.搞活企业,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D.简政放权,扩大企业的自主权15.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提出,“这几年我们对经济体制实行了一些改革,扩大了企业在计划管理方面的权限,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方向是正确的,收效也很明显。今后,要继续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但决不能忽视和放松国家计划的统一领导。”这说明当时A.传统经济体制有所改变B.我国开始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16.1979年春,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出席中央工作会议,他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现在中央的权力过于集中,地方上感到事情很难办。……我请求中央允许在毗邻港澳边界的深圳、珠海与重要的侨乡汕头市各划出一块地方,搞贸易合作区。”这个建议的背景是A.农村经济改革刚刚拉开序幕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启动C.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确定D.中央开始推进企业自主管理17.1984年10月22日,邓小平在中顾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言时指出“前些时候那个雇工问题,相当震动呀,大家担心得不得了。我的意见是放两年再看。那个能影响到我们的大局吗?如果你一动,群众就说政策变了,人心就不安了。你解决了一个‘傻子瓜子’,会牵动人心不安,没有益处。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纠正左倾错误进行全面整顿B.破除困惑推动农村改革起步C.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进程D.南方谈话吹响市场变革号角18.“它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思想的禁锢,它的历史地位可以和遵义会议相提并论,从危难中挽救了党,挽救了人民,挽救了国家,是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转折。”“它”是指A.八七会议B.中共七大C.中共八大D.十一届三中全会19.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他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是指: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B.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C.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D.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20.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向”指A.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1.国有企业改革的第一阶段,是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前提下,进行放权让利;改革的第二阶段,跃进到产权变革,以及在股权多元化的前提下,进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而在第三阶段,核心的变化则是从单个企业的改革转向整个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重组。可见,国有企业改革的特点是A.具有渐进性和阶段性B.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C.废除了计划经济体制D.生产关系根本性变革22.197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该稳定》的读者来信。信中陈述了对农村分田到组或到户的不满,号召纠正错误做法,稳定“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制度。不久安徽的肥西县委,还专门发文要求停止包产到户。这表明A.推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并非一帆风顺B.安徽的农村所有制形式开始发生转变C.包产到户违背了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施行后效果不佳23.在古代,有“闰七不闰八,闰八用刀杀”“七上八下”的俗语;但改革开放后,由于粤语“八”的发音类似“发”,“八”作为吉利数字的说法很快遍及全国。这种变化反映出A.粤语成为时尚潮流的象征B.人们价值观的根本转变C.珠三角的经济影响力上升D.市场经济体制趋于成熟24.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B.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D.“大跃进”运动的掀起2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理论认识上经历了“利用论”→“补充论”→“重要组成论”三个阶段。这一认识的变化过程直接体现了A.经济体制改革不断走向深入B.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成熟C.经济宏观调控能力显著增强D.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26.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从“干部敲破钟,社员不出工”到“不用敲钟,农民赛着往前冲”的巨大变化。发生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农业合作社有利于农民发家致富B.人民公社体制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C.“大跃进”激发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7.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材料表明我国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B.社会性质发生变化C.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D.产品分配方式的变化28.图7是1952~2000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百分比示意图。对此表述正确的是A.①③形成的共同因素是所有制形式的根本变革B.②的形成是由于“左倾”错误导致的C.④的出现是由于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D.④→⑤的变化是由于两极格局瓦解所带来的挫折29.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健全机制体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兴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加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这是党在农业问题上的一个重要决策。从1949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总趋势是A.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社—土地包给个人自负盈亏D.互助组—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生产—人民公社化30.阅读下列材料(本题共28分)材料一建国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1952年1956年1957年工业总产值343.3703.6783.9农业总产值483.9582.9604.0工农业总产值827.21286.51387.9材料二1949年—1976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指数一览表年份1957195819591960196119621965指数105.1121.3108.899.772.794.4117.0(注:本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统计报告。数据按可比价格计算。上年=100)材料三材料四: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材料五:1978年和2006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较表年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国家财政收入(亿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19783645113257.567.7200621807139
本文标题:河北20182019学年滦平一中高一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必修二专题复习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722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