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福建福州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
高考帮——帮你实现大学梦想!1/12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总计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每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多选、少选均不得分。)1.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据此推断,孙中山认为()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B.民族和政治革命比社会革命更重要C.政治与社会革命的目标可以迅速实现D.中国的民生问题较欧美国家更容易解决【知识点】孙中山三民主义【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生主义,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没有提到中国工商业,故A项错误;材料中“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可知民族和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同等重要,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而民生主义……而去之易”得出政治与社会革命的目标不能迅速实现,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得出中国的民生问题较欧美国家更容易解决,故D项正确。2.北京大学张传玺教授曾以“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为题,从政治文明的高度,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史论结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同时,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若以此为研究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话题是()A.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现代行政制度本质是一致的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制度D.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知识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政治制度,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制度和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现代行政制度本质是一致的,说法是错误的。D.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君主专制的产物,与题干没有关系。题干中强调的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和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这说明这一制度的存在是有进步性的,故此题应选A项。3.我国古代货币名称历经变化,秦称半两钱,汉称五铢钱(二十四铢为一两),唐朝时称“开元通宝”(意取流通的宝货),改变了以重量为币名的传统,唐以后历代的铜钱都称为“通宝”、“元宝”。据此分析,唐朝“开元通宝”的流通反映出()A.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高考帮——帮你实现大学梦想!2/12B.商品经济发展、商人政治地位提高C.铸币权开始收归国有D.货币被视为财富的观念已明显增强【知识点】商业的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A说法错误,古代中国一直强调这一政策;B说法错误,在中国古代,商人虽然富有但地位较低;C说法错误,早在汉代就已经掌握在国家手中;D符合题意。故选D。4.据估计,宋明清的耕地面积分别为5.6亿亩、8.5亿亩、11-12亿亩。在明清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这些土地被称为“边际之地”。“边际之地”的增加()A.根源于古代人口的持续增长B.体现了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C.导致水土流失经济发展停滞D.反映出农业发展的停滞【知识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边际土地的开发是由于人口增长太快,在农业科技水平低的情况下,为了养活这么多的人口,只能采取垦荒的方式,结果导致水土流失经济发展停滞,故C正确。但我国古代人口并不是持续增长的,而且人口增长不是开发边际土地的根源,只能是重要的直接原因,所以A错误。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才是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B错误。D项经济发展停滞错误。选C。5.隋唐时期,宗教文化政策一直是朝野上下争论不休的政治问题之一。但总的来说,隋唐帝王对儒学、道教、佛教采取兼收并蓄、严密控制的政策。这说明()A.帝王力图借助三教巩固统治B.隋唐时期思想文化的多元化C.宗教已经成为国家意识形态D.宗教信徒众多影响社会安定【知识点】宋明理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较易。材料“隋唐帝王对儒、道、佛三教采取兼收并蓄、严密控制的政策。”可知,帝王力图借助三教巩固统治,故A答案正确;B答案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C答案说法错误,排除;;D答案与题意无关,排除。6.明清时期,李贽主张在自由竞争中“各遂千万人之欲”,王夫之鲜明地提出了“人无不自谋其生,上之谋之,不如其自谋”的命题,戴震亦认为“凡事之经纪于官府,恒不若各自经纪之责”。三者观点的共同之处是()A.反对重本抑末,主张“工商皆本”B.反对闭关锁国政策,主张对外开放C.反对行政权力支配社会经济运作D.猛烈抨击封建伦理道德抑制人性【知识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通过“王夫之鲜明地提出了‘人无不自谋其生,上之谋之,不如其自谋’的命题,戴震亦认为‘凡事之经纪于官府,恒不若各自经纪之责’”。可知,上之谋之中的高考帮——帮你实现大学梦想!3/12上和官府指的是政府,所以是反对行政权力支配社会经济运作,还有李贽主张在自由竞争中“各遂千万人之欲”,所以C正确。ABD没体现,排除。7.伯利克里在演讲时说:“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在此,伯利克里宣扬了()A.雅典民主政体的广泛性B.民主政体为公民参政提供了保证C.雅典人都有报效国家和升迁的机会D.摒弃了财产等级制的思想【知识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伯里克利统治时期民主政治状况的掌握。伯里克利统治时期民主政治达到顶峰,为鼓励公民参与政治,发放津贴,从而出现材料中所谓“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A项明显与材料信息相反;D项材料无法体现;C项说法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民主制的广泛性的内容,而不是公民的升迁的问题。因此ACD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故选B。8.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经说过:如果无知、笨拙的人开出的不是治病的药而是致命的毒物,这就不可能称之为医生的药方;同样,一个民族的任何法规也不能称之为法律,即使该民族不管这是一个毁灭性的规则而已接受了它。”作者意在说明()A.“恶法非法”是古罗马的立法原则B.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弱者C.法律的合理与否决定国家兴衰D.法律的制定应该遵循自然理性【知识点】罗马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恶法非法”并不是古罗马法的立法原则,故A项错误;材料与法律的目的无关,更与保护弱者无关,故B项错误;法律的合理与否决定国家的兴衰是正确的,但是并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故C项错误;此题重点在讲法律的制定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故D项正确。9.漫画折射了历史。下列选项反映的历史事件由下图引发的是()A.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B.北上八国联军众,把我江山又赠送。白鬼西来做警钟,汉人惊破奴才梦。C.学子斗争惊列寇,豪杰攻打震华庭。反封反帝风云涌,休课休劳波浪凶。D.血肉之躯筑铁墙,平原斩倭声名扬。纵然汗简无司马,寸土皆碑记国殇。【知识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答案】C高考帮——帮你实现大学梦想!4/12【解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考查学生解读图表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说明是在《马关条约》签订之后,中国割让台湾给日本,而题干中的漫画是山东省,故A错误;“北上八国联军众,把我江山又赠送”说明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山东权益没有联系,故B错误;“学子斗争惊列寇,豪杰攻打震华庭”说明是五四运动,而五四运动的背景就是巴黎和会上列强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了日本,故C正确;“血肉之躯筑铁墙,平原斩倭声名扬”说明是与抗日战争相关的事件,故D错误。10.“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天津—南京浦口)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节自1938年4月9日伦敦路透社电讯)。”请回答这一战役()A.使得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失败B.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C.是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D.是发生在敌后战场的一次大规模战役【知识点】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逻辑思维的能力。依据材料事件1938年以及“中国津浦(天津—南京浦口)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的信息可以判断出是徐州会战中台儿庄战役,1938年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是中国抗战以来取得的重大胜利,故C项正确;A是淞沪会战,发生在上海;B是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D是发生在华北的百团大战,均不符合题意。11.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不属于“技术反应”的是()①《海国图志》②辛亥革命③洋务运动④新文化运动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向西方学习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归纳能力。材料内容中的“技术的反应”是指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阶段以及《海国图志》中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制度的反应”指的是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阶段,“观念的反应”指的是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相关内容,“组织的反应”指的是各种政党及团体的成立,故②④不属于“技术反应”,故答案选择D项。12.1887年夏,清政府总理海军衙门承认陈启源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有益于贫户之资生,无碍于商贾之贸易”,且“自用机器缫丝以来,外销丝斤价增一倍,足证办有成效,亦属兴利之一端……仍准照旧开设”。材料的主旨意思是()A.政府对民族工业转为支持的态度B.缫丝企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C.中国更深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晚清政府职能混杂并实行多头管理【知识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归纳能力。材料中“清政府总理海军衙门承认陈启源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的信息说明清政府没有由农工高考帮——帮你实现大学梦想!5/12商部来管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而是由海军衙门来代管,足以说明当时清政府职能管理的混乱。A、B项材料中均没有体现;C说法错误。13.下列中国近代思想主张出现最晚的是()A.“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工商器械、工艺也”B.“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C.“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D.“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故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A项纲常伦纪不能变,而技术可以变,这是洋务派的观点,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B项在保留君权的基础上实现民权,这是维新派的观点,出现于19世纪90年代;C项反对帝制,提倡共和,这是革命派的观点,出现于1905年;D项批判孔教,提倡共和,这是激进派的观点,出现于1915年;按照时间排序,选择D项符合题意。14.毛泽东思想是伴随着中国革命的历程而形成和不断发展的。下列旅游景点能见证毛泽东思想成熟并被正式确立为中国
本文标题:福建福州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745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