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散文练习72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Word版含解析
*二、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一、夯基训练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子过.于宋东之逆旅过:拜访B.天雨,解.素衣解:脱去C.必不衣.短褐而舍茅茨之下衣:穿D.树易生之物,而不胜.一人者胜:胜过、超过答案:A解析:A项,过,经过。2.下列句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A.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B.曩者使女狗白而往C.鳣似蛇D.彘臞,人乃弗杀答案:A解析:B项,女,通“汝”,你的;C项,鳣,通“鳝”,黄鳝;D项,臞,通“癯”,消瘦。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奚不之.晋②树易生之.物③虽远越,其.可以安乎④匹夫失其.身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答案:D解析:①动词,去、往;②结构助词,的;③句中语气词,表示反问;④代词,代平民百姓。4.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50730042)例句:常酒.者,天子失天下A.倒树.之即生B.子圉恐孔子贵.于君也C.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D.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答案:A解析:A项与例句加点词均是名词用作动词。B项,形容词作动词,得到……尊贵。C项,使动用法,使……活下来。D项,意动用法,认为……有利。5.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上索我者,以我有美珠也A.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B.失火而取水于海C.“彝酒”者,常酒也D.若又奚患答案:C解析:例句与C项均为判断句。A项是状语后置,B项是状语后置,D项是宾语前置。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绍绩昧醉寐而亡其裘。宋君曰:“醉足以亡裘乎?”对曰:“桀以醉亡天下,而《康诰》曰‘毋彝酒’,‘彝酒’者,常酒也;常酒者,天子失天下,匹夫失其身。”……鲁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或宦于荆。犁锄曰:“假人于越而救溺子,越人虽善游,子必不生矣。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今晋与荆虽强,而齐近,鲁患其不救乎!”……曾从子,善相剑者也。卫君怨吴王。曾从子曰:“吴王好剑。臣相剑者也。臣请为吴王相剑,拔而示.之,因为君刺之。”卫君曰:“子之为是也,非缘义也,为利也。吴强而.富,卫弱而贫。子必往,吾恐子为吴王用之于.我也。”乃逐之。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盛羹于土簋,则必将犀玉之杯;玉杯象箸必不盛菽藿,则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舍.茅茨之下,则必锦衣九重、高台广室也;称.此以求,则天下不足矣。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陈轸贵于魏王。惠子曰:“必善事左右。夫杨,横树之即生,倒树之即生,折而树之又生。然使十人树之而一人拔之,则毋生杨矣。至以十人之众,树易生之物,而不胜一人者,何也?树之难而去之易也。子虽工自树于王,而欲去子者众,子必危矣。”……杨子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韩非子·说林上》)6.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拔而示.之,因为君刺之示:给……看B.必不衣短褐而舍.茅茨之下舍:住宿C.称.此以求,则天下不足矣称:跟……相称D.鲁人身.善织屦身:身体答案:D解析:D项,“身”的意思是“自己”。7.对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失火而.取水于海②吴强而.富,卫弱而贫③吾恐子为吴王用之于.我也④鲁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答案:B解析:①连词,表顺承关系;②连词,表并列关系;③④都是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和对象,可以翻译为“在”“到”“向”“从”“对于”等。8.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晋与荆虽强,而齐近,鲁患其不救乎!(2)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参考答案:(1)现在晋国和楚国虽然强大,但齐国近在眼前,若不跟齐国搞好关系,鲁国的祸害恐怕救不了了。(2)有才有德而去掉自认为有才有德的心思,到哪里能不美呢。解析:(1)而,但是;患,祸患;其,恐怕。(2)去,去掉;自贤,自认为有才有德;焉,哪里。三、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3题。奚谓过而不听于忠臣?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五伯长,管仲佐之。管仲老,不能用事,休居于家。桓公从而问之曰:“仲父家居有病,即不幸而不起此病,政安迁之?”管仲曰:“臣老矣,不可问也。虽然,臣闻之,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君其试以心决之。”君曰:“鲍叔牙何如?”管仲曰:“不可。鲍叔牙为人,刚愎而上悍。刚则犯民以.暴,愎则.不得民心,悍则下不为用。其心不惧,非霸者之佐也。”公曰:“然则竖刁何如?”管仲曰:“不可。夫人之情莫不爱其身。公妒而好内,竖刁自以为治内。其身不爱,又安能爱君?”公曰:“然则卫公子开方何如?”管仲曰:“不可。齐、卫之间不过.十日之行,开方为事君,欲适.君之故,十五年不归见其父母,此非人情也。其父母之不亲也,又能亲君乎?”公曰:“然则易牙何如?”管仲曰:“不可。夫易牙为.君主味,君之所未尝食唯人肉耳,易牙蒸其子首而进之,君所知也。人之情莫不爱其子,今蒸其子以为膳于君,其子弗爱,又安能爱君乎?”公曰:“然则孰可?”管仲曰:“隰朋可。其为人也坚中而廉外少欲而多信夫坚中则足以为表廉外则可以大任少欲则能临其众多信则能亲邻国。此霸者之佐也,君其.用之。”君曰:“诺。”居一年余,管仲死,君遂不用隰朋而与.竖刁。刁莅事三年,桓公南游堂阜,竖刁率易牙、卫公子开方及大臣为乱。桓公渴馁.而死南门之寝、公守之室,身死三月不收,虫出于户。故桓公之兵横行天下,为五伯长,卒见弑于其臣,而灭高名,为天下笑者,何也?不用管仲之过也。故曰:过而不听于忠臣,独行其意,则灭其高名为人笑之始也。(取材于《韩非子·十过》)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卫之间不过.十日之行过:经过B.欲适.君之故适:迎合C.君遂不用隰朋而与.竖刁与:任用D.桓公渴馁.而死南门之寝馁:饥饿答案:A解析:A项,过,超过。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刚则犯民以.暴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B.愎则.不得民心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夫易牙为.君主味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D.君其.用之其.可怪也欤答案:A解析:A项两个“以”都作介词,可译为“用”。B项两个“则”均为连词,前句“则”表承接,“就”;后句“则”表转折,“却”。C项前句“为”作介词,“给、替”;后句“为”表被动。D项前句“其”表祈使语气,可译为“希望”;后句“其”表感叹语气。1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国离卫国并不太远,卫国公子开方却十五年没有回家看望父母,如此无情无义,管仲认为这不符合人之常情。B.易牙杀了自己的儿子并作为菜肴献给齐桓公。管仲提醒齐桓公,一个连自己儿子都不爱的人,又怎会爱别人。C.管仲向齐桓公推荐隰朋,认为他内心坚强行为廉洁,淡泊寡欲诚实守信,是个贤臣。齐桓公深表赞同,最终采用他的建议。D.管仲死后仅三年,竖刁便伺机联合易牙、卫国公子开方以及权贵大臣们造反,结果齐桓公活活饿死,而且死了三个月也没人去收尸。答案:C解析:C项错在“最终采用他的建议”,事实上,过了一年管仲死后,齐桓公就不任用隰朋而任用了竖刁。12.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断句。其为人也坚中而廉外少欲而多信夫坚中则足以为表廉外则可以大任少欲则能临其众多信则能亲邻国。参考答案:其为人也/坚中而廉外/少欲而多信/夫坚中/则足以为表/廉外/则可以大任/少欲/则能临其众/多信/则能亲邻国。解析:断句的前提是弄懂句意;次之注意一些标志性的词语,如“也”;再就是注意句式结构相同的句子。13.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仲父家居有病,即不幸而不起此病,政安迁之?(2)卒见弑于其臣,而灭高名,为天下笑者,何也?参考答案:(1)仲父在家养病,假如不幸您一病不起,政事该移交给谁呢?(2)最后被臣子杀死,而崇高的名声也丧失了,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解析:(1)即,假如;安,怎么;迁,移交。(2)见……于,被;为,被。
本文标题: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散文练习72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Word版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756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