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练习第六单元二非攻Word版含解析
二、非攻兼爱和非攻是体和用的关系。兼爱是大到国家之间要兼相爱交相利,小到人与人之间也要兼相爱交相利。而非攻则主要表现在国与国之间。只有兼爱才能做到非攻,也只有非攻才能保证兼爱。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代,人与人之间的互爱互利都是社会稳定的基石,而人与人之间的互怨互损将激发矛盾引发祸乱。美字体君子道其常小人计其功赏美文墨子的天空墨子的天空,晴空万里,蔚蓝蔚蓝的,没有半点现代工业的污染,没有名利的侵袭,是纯天然的那种。在墨子的天空中,没有乌云,没有尘埃,“为万民除害兴利”就是那万世永恒的太阳,就是那给万物恩泽的太阳,就是那“兼爱”的乌托邦。大约在公元前468年的一天,一个自由人的茅草棚里,一声啼哭,一个小生命诞生了,他就是墨子。兴奋的父母给他取名翟。墨子的父亲,是个木匠,帮人盖屋修房,箍桶造器,手艺不错,人也不错,收入也不错。小墨子,在家庭的耳濡目染中,也有了木匠的悟性,准备长大了接父亲的班,以此养家糊口,延续家族的血脉。而父亲却不愿儿承父业。吃饭时,不时地给他讲一些理想;晚上乘凉时,就开始给他讲以前的故事,尤其是孔子游学四海的故事;此外,还不时地从别人家借来一些书籍让他读。那时,读书是富人的事,墨子的家庭最多是个小手工业家庭,靠手艺和技术谋生,解决温饱问题。小墨子,在父亲的故事和教导中,开始称道尧舜大禹,并将他们视为偶像,还暗暗下决心将他们的思想弘扬光大;从借来的书籍中,渐渐地系统地学习了《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父亲还给他找了个儒者为师,学习孔子之术。随着时间的前进,他的阅读也不断扩大,对儒家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渐渐地对儒家的烦琐礼乐感到厌烦,思寻着一条属于自己的思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他的志向,他不愿做孔子的跟班,他要出彩,要创新。有了生活保障的墨子开始放弃了木匠活,开始到处说道,开始宣扬自己的思想。没有“墨家”这个组织前,他的说道,可能是对一些社会上的底层老百姓宣扬自己的“兼爱”思想。后来,有了几百人的墨子腰杆子也直了,说话的分量也重了,说的范围也就广了,开始在社会的高层进行说教。刚开始,一些国王也不把墨子当一回事,权且当一个讨饭的,或者是想混饭吃的人,给点面子糊弄糊弄墨子。墨子也没办法,但他是一个有恒心、有毅力、言行一致的人,今天对这个国王说,明天到那个国王面前说,东说西说坚持不懈。他东到齐,西到郑、卫,南到楚、越。那时的国王,坚持一个信条“弱肉强食”,叫我不去争地盘得好处的事,我不干,任你墨子好说歹说,我行我素。真正让墨子在战国国君中有声威的还得说那次到楚国的劝说活动,也是他“非攻”思想得以实施的一次典型案例。鲁迅还以此编了个小说《墨攻》,陈道明主演了其中的角色。墨子的这次历险,坚定了手下“墨者”的信心,继续四处宣扬“墨家”的思想。墨子的思想,后人给归纳为“十项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总的原则是除害兴利,具体的内容是:国家务夺侵陵,则语之兼爱非攻;国家混乱则语之尚同尚贤;国家贫穷则语之节葬节用;国家喜音沉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辟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其中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基本点。活了八十岁左右的墨子,以自己“苦行僧”的几十年,播种“兼爱”,修得正果——墨家思想,几千年来受中外墨子的“粉丝”推崇和学习、推广。【课内挖掘】课内素材墨子思想与当今社会主张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重新发现了墨子思想在当今社会的价值,诸如“创新型国家”“和谐社会”“和平崛起”“节约型社会”等等都能从墨家学说中找到精神或思想之源流。一、创新型国家。现在我们讲创新,讲科学发展。若以科学传统来论,墨子不愧是中国的亚里士多德。墨子的科学思想最集中地体现在《墨经》以及《大取》《小取》之中,里面既有科学概念的定义,也有方法论的探讨。二、和谐社会。近年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推动中国社会的改革,开展社会建设,“和谐社会”自此而出。“和谐社会”与“兼相爱”如出一辙。在墨子看来,人性本无差别,如同蚕丝一样,“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怎样的社会,培养怎样的民众,怎样的民众,营造出怎样的社会。和谐社会,也应从“兼相爱”开始。三、节约型社会。几十年来,在“GDP压倒一切”的政绩观的引导下,我国资源的过度开采与对环境的破坏早已有目共睹。无论是生态社会还是节约型社会,都对这种只图一时一势的经济增长敲响了警钟。众所周知,墨子讲求节约,主张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反对繁文缛节,反对厚葬久丧,认为这些都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四、和平崛起。近年来,面对西方国家的担忧,我国政府反复强调中国的崛起是和平崛起,中国要做负责任的大国。与此对应,墨家始终站在民众立场上,其“非攻”思想是建立在弱小一方的基础上,认为战争是一种盗窃行为,战争的获利者为君主,受害者为人民。“和平崛起”也与墨子的“非攻”密切相关。运用角度【课外应用】终于,我一眼望到了你。你并未选择归隐,也不愿去与诸子整日无谓地论战。你只是奔波在华夏大地上,以行者的姿态现于人间,奔走疾呼,救百姓于水火,解万民之忧苦。“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你是如此脚踏实地,你的脚步是如此坚实、不屈。我终于明白,你并非不会仰望星空,你的繁星是“天下大同”。只是比起那些只知仰望星空,只能制造苍白无力的口号的其余诸子,你宁愿脚踏实地地践行自己的理想,让“兼爱”——你的这片星空划出更绚烂的光芒。所以,你总在不停地奔忙。你曾不远千里游说楚王,并“九拒鲁班攻城之机变”,拯救宋国一方百姓;你又四处奔波,“非攻”“非乐”“非命”“非儒”,为的就是切实地为这乱世提出真正的“济世良方”。你仰望星空,又总是不忘脚踏实地。因而你的脚步从不停息,你的足迹遍布神州大地。而在这浮夸虚假仍存于世的两千年后,你的脚步也越发显得坚实、有力。原来,你的双眼永远仰望着星空;原来,你的双脚从未离开过大地!一、基础达标1.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园圃.(pǔ)攘.(rǎnɡ)鸡犬豕.(shǐ)B.兹.(cí)甚栏厩.(jiù)扡.(tuō)衣C.衣裘.(qiú)誉.(yù)之以此说.(shuì)往D.遗.(yí)后世鸡豚.(tún)不辜.(ɡǔ)解析:B项,“兹”应读zī;C项,“说”应读shuō;D项,“辜”应读ɡū。答案:A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至攘.人犬豕鸡豚者攘:窃取B.至杀不辜.人也辜:清白C.情.不知其不义也情:确实、的确D.多尝苦曰甘.甘:甜解析:B项,辜:罪。答案:B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B.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C.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D.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解析:A项,“兹”通“滋”;B项,“扡”通“拖”;D项,“辩”通“辨”。答案:C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例句中“书”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A.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B.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C.赵王鼓瑟,秦御史书.曰D.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解析:C项与例句的“书”都是动词,书写;A项,书本知识;B项,书信;D项,国书。答案:C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①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②曾益.其所不能B.①杀一人,谓.之不义②(坎井之蛙)谓.东海之鳖曰C.①此何故.也②故.书其言以遗后世D.①若.知其不义也②若.以此说往解析:D项,均为如果。A项,①更加;②增加。B项,①叫作;②对……说。C项,①缘故;②所以。答案:D6.下列句子中的“遗”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A.故书其言以遗.后世B.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C.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D.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解析:C、D两项均为原来的、旧的。A项,留给;B项,损失。答案:CD7.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义相同的两项是()A.以.亏人自利也B.若以.此说往C.故书其言以.遗后世D.则必以.此人为不知黑白之辩矣E.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F.是以不惮举其国以.攻人之国解析:C项与F项的“以”都是连词,来;A项,因为;B项,根据;D项,认为;E项,把。答案:CF8.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B.吾以南面而.君天下C.日出而.作,日入而息D.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E.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解析:D、E两项均表转折,A项表并列;B项表修饰;C项表顺承。答案:DE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景公外傲诸侯,内轻.百姓,好勇力,崇乐.以从嗜欲,诸侯不说,百姓不亲。公患之,问于晏子曰:“古之圣王,其行若何?”晏子对曰:“其行公正而无邪,故谗人不得入;不阿.党,不私色,故群徒之卒不得容;薄身厚民,故聚敛之人不得行;不侵大国之地,不耗小国之民,故诸侯皆欲其尊;不劫人以甲兵,不威人以众强,故天下皆欲其强;德行教识加于诸侯,慈爱利泽加于百姓,故海内归之若流水。今衰世君人者,辟邪阿党,故谗谄群徒之卒繁;厚身养,薄视民,故聚敛之人行;侵大国之地,耗小国之民,故诸侯不欲其尊;劫人以兵甲,威人以众强,故天下不欲其强;灾害加于诸侯,劳苦施于百姓,故仇敌进伐,天下不救,贵戚离散,百姓不兴。”公曰:“然则何若?”对曰请卑辞重币以说于诸侯轻罪省功以谢于百姓其可乎公曰诺于是卑辞重币,而诸侯附,轻罪省功,而百姓亲,故小国入朝,燕鲁共贡。墨子闻之曰:“晏子知道,道在为人,而失为己。为人者重,自为者轻。景公自为,而小国不与,为人,而诸侯为役.,则道在为人,而行在反己矣,故晏子知道矣。”(选自《晏子春秋·内篇问上第三》)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崇乐.以从嗜欲乐:音乐B.不阿.党,不私色阿:迎合C.内轻.百姓轻:减少,减轻D.为人,而诸侯为役.役:役使,驱使解析:A项,乐:享乐。C项,轻:轻视。D项,役:效力。答案:B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对曰/请卑辞重币以说/于诸侯轻罪省功以谢/于百姓其可乎/公曰/诺/于是卑辞重币B.对曰/请卑/辞重币/以说于诸侯/轻罪省功/以谢于百姓/其可乎/公曰/诺/于是卑/辞重币C.对曰/请卑辞/重币以说于诸侯/轻罪省功/以谢于百姓/其可乎/公曰/诺/于是卑辞重币D.对曰/请卑辞重币/以说于诸侯/轻罪省功/以谢于百姓/其可乎/公曰/诺/于是卑辞重币解析:据文句中关键性动词“卑辞重币”“说”“谢”等的意思作答。答案:D11.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叙述和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齐景公最初轻视诸侯和百姓,没有将心思放在治国上。当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便向晏子求教。B.晏子通过对圣君和昏君的治国之道的对比,让齐景公知道了“宽厚爱人”的重要性。C.齐景公认为晏子的说法很有道理,便依其法而行,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D.墨子听说此事后,对晏子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晏子的观点虽然在做法上违背了个人利益,但事实上却使更多的人能够依附于你。解析:“在做法上违背了个人利益”在文中没有根据。答案:D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公患之,问于晏子曰:“古之圣王,其行若何?”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晏子知道,道在为人,而失为己。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景公很害怕这种处境,问晏子说:“古代的圣主,他们的行事怎样?”(2)晏子懂得治国的方法,得道在于为别人,失道在于为自己。参考译文:景公对外傲慢诸侯,对内轻视百姓,喜欢勇力的人,崇尚享乐以致放纵嗜欲,诸侯不喜欢他,百姓不亲附他。景公很害怕这种处境,问晏子说:“古代的圣主,他们的行事怎样?”晏子回答说:“他们行事公平正
本文标题: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练习第六单元二非攻Word版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757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