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辽宁省20182019学年本溪一中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辽宁省本溪一中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4小题,共88.0分)1.“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材料主要反映了()A.中国古代的分封制度B.中国古代的宗法观念C.中国古代的礼乐制度D.中国古代的仁爱思想【答案】B【解析】题干大意是凡人性都是亲近自己的亲人,因为亲近亲人所以尊敬自己的祖先,因为尊敬祖先所以敬重自己的祖宗,因为尊敬自己的祖宗所以把同族人聚集在一起,因为同族人聚集在一起,所以有严谨的宗庙制度,有严谨的宗庙制度所以有国家的尊崇,因此是强调宗法血缘关系,故B正确;AC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B。本题考查宗法制,解题的关键是“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宗法制,宗法制是以血缘宗族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利、维护贵族统治的制度。2.《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答案】A【解析】西周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朝觐述职的义务,有严格的“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还实行班爵制度规定诸侯的等级,周王是最高统治者即“天子”,王以下有公、侯、伯、子、男五等,与“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三公…诸侯…诸伯…诸子…”相符,故A项正确;材料中虽有“三公”,但只有“九夷”而无“九卿”,不是三公九卿制,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郡县,且与“诸侯”不符,故C项错误;虽有“诸侯”,但材料未涉及郡,故D项错误。故选:A。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西周时期分封制的特点、权利和义务。本题注重抓关键词和对题干材料的分析、理解,需要学生识记分封制的内容和特点。3.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C.“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答案】C【解析】A、材料中‘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分封制度,故正确;B、材料中“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指的是宗法制度实施的结果,是宗法制度的体现,故正确;C、西周时期实行的是分封制度,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错误;D、地方分割制度指的是分封制度,分封制度是将土地、人民分给王臣、贵族以及古代帝王的后代,地方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力,故正确;故选:C。本题以中国政制为考查切入点,考查对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度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材料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本题考查对分封、宗法制度知识点的掌握,解答题目时,掌握:分封制度是将土地、人民分给王臣、贵族以及古代帝王的后代,受封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职务。4.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任嚣任南海郡郡尉(大郡称守,小郡称尉),统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根据秦朝制度的规定。与任嚣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掌握南海郡的军事C.无权任命辖区内的县令D.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县长官都由中央任免,不得世袭和享有封地。故D说法错误,合题意。故D正确。ABC均是对郡县制的正确解读,不合题意。故排除。故选:D。本题考查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任嚣有关的叙述错误。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是否定式选择题,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实行分封制C.秦朝实现宗法制D.根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答案】D【解析】A.材料体现的不明显。B.材料并不是强调皇帝集权。C.秦朝逐渐打破宗法制血缘的限制。D.根据所学可知“天下为公”的表现是选贤任能。郡县的长官一律由皇帝按照其才能、政绩直接任免,不得世袭,打破了以往仅凭血缘世袭垄断政权的现状,改变以往的“任人唯亲”,因此答案选D。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郡县制,要求学生结合郡县制度的特征来分析。这是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第25题。此题考查学生解读文字信息的能力,以材料提供的新角度解读秦始皇时期的郡县制,也体现研究性学习的考查。解题时,学生要对秦朝郡县制度的内容特征和影响准确把握。6.马端临《文献通考》载:“宋朝设官之制,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由此可见宋朝()A.相权进一步削弱B.中外朝制度开始形成C.众相制初步确立D.军机处与枢密院分掌实权【答案】A【解析】从题干中的“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的信息可知宋代皇权进一步加强,相权进一步削弱,故A项正确;BCD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对宋代政治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题考查了宋代政治,结合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演变趋势作答。7.中国古代史上,从汉朝到明清,历朝统治者先后设置“中朝”、“内阁”、“军机处”这些机构。他们的共同目的是()A.重用人才B.注重门第C.加强君权D.关注军事【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汉实行内外朝制度,设立中朝牵制外朝,以加强皇权,明清内阁、军机处的设置君主专制统治进一步强化,所以他们的共同目的都在于加强君权。ABD不是共同目的,排除。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制,要求学生结合中央官制发展的过程特征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特点影响,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8.汉武帝时,刺史巡察郡国以“六条问事”考查郡县长吏。这一举措的根本目的在于()A.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B.分割相权C.阻止农民破产D.恢复分封制度【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直接目的就是表面现象,直接能看出来的。根本目的就是隐藏在直接目的后的目的,是最终目标,所有的直接目的都是为了达成最终目的。材料反映的是刺史巡察郡国以“六条问事”考查郡县长吏,根本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是根本目的,应排除。故选:A。本题考查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需要掌握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表现。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解答即可。同时要理解两个概念既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区别。本题考查对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表现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9.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品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A.选官应注重品行B.选官须注重军功C.选官应注重文采D.应该保护官员【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唐太宗认为:“今天的(科举制)专以才学(刀笔)取士,而不注重官员的品行,失职后虽受刑罚,但已危害民生”,“不悉其行”的“行”指的是品行,据此可知唐太宗意在强调选官应注重品行,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题干意思不符,应排除。故选:A。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考查唐朝的科举制,学生释读文言文历史信息和调动知识的能力。本题以唐太宗的话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释读文言文历史信息和调动知识的能力,与其说是历史题,不如说是一个打着历史幡的语文阅读理解题。从表面上看这个题目与课标教材似乎无关,其实隐性考查学生对科举考试的理解和认识。是难得的好题。10.《雅典政制》有这样的记载:有一次,一个名叫吕锡马库斯的人犯了死罪,行刑吏准备执行。在他正坐着等死的时候,优美里德斯救了他。优美里德斯依据法律提出,公民未经陪审法庭判决不得处死。到了陪审法庭举行审理的时候,吕锡马库斯被判罪名不成立,得以免罪,于是他得到了“鼓褪下人”(即免于刑杖之人)的绰号。这一记载侧面反映出陪审法庭是当时雅典的()A.最高监察机构B.最高立法机构C.最高行政机构D.最高司法机构【答案】D【解析】A.材料反映的是司法审判,而不是监督。B.材料并不是制定法律的事情,而是司法审判的过程。C.材料并不涉及到行政权力。D.从前面可以看出没有经过陪审法庭判决不得出事,可以看出培训法庭是最高司法机构。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民主政治,要求学生结合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内容特征来分析。解答本题只要搞清楚古代希腊雅典最高司法机构是培训法庭,就可以正确的选择,同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分析材料的能力。11.恩格斯认为国家和旧的氏族组织不同之处有二:一是“按地域来划分它的国民”,二是“公共权力的设立”。由此可知古代雅典由氏族社会过渡到国家的重要标志是()A.城邦制形成B.梭伦改革C.克利斯提尼改革D.伯利克里改革【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一是“按地域来划分它的国民”,二是“公共权力的设立”和所学知识可知,克利斯提尼改革是雅典由氏族过渡到国家的重要标志,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实行改革。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分散了氏族贵族的力量,进一步削弱了氏族制残余。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在雅典改革。他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者等级越高、权利越大;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前三等级公民均可入选;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等。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12.罗马法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其中作为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A.习惯法B.《十二铜表法》C.万民法D.自然法【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中第一个成文法,故B正确;习惯法不是成文法,万民法是公元前3世纪中叶之后,全是成文法,但在《十二铜表法》之后,自然法是法学理念,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故ACD项排除。故选:B。本题考查罗马法中的《十二铜表法》,主要根据所学知识去判断。本题考查所学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较小。13.古罗马法中的“排放雨水之诉”规定:除非邻人之建筑物将倾等原因,邻人不应因单方利益而改变雨水的自然流道。这表明在古代罗马()A.重视人文主义B.通过立法防灾治灾C.注重保护私人利益D.具有环境保护意识【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除非邻人之建筑物将倾等原因,邻人不应因单方利益而改变雨水的自然流道”可以看出罗马法对私人利益的保护,故C项正确。A项在材料不能体现,排除。BD两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故选:C。本题考查罗马法。需要掌握罗马法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除非邻人之建筑物将倾等原因,邻人不应因单方利益而改变雨水的自然流道”的分析理解。本题考查对罗马法特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14.“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直接说明了辛亥革命()A.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以来的君主专制制度B.使人们对清政府的惋惜C.取得了反帝斗争的第一次伟大胜利D.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答案】A【解析】“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直接说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以来的君主专制制度,故A正确;BC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A。本题考查辛亥革命,解题的关键是“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本题难度中档,考查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5.自秦朝设置太尉开始历朝历代都非常注重对官员的监察,御史台、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监察体制建立,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
本文标题:辽宁省20182019学年本溪一中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759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