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化学命题:祝毅宏(崇庆中学)审题:杨晓冬(崇庆中学)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第Ⅰ卷1-18题;第Ⅱ卷19-24题。第Ⅰ卷1-18题用2B铅笔填涂于机读卡上;第Ⅱ卷19-24题用蓝黑色笔作于试卷上。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S-32Cl-35.5Zn—65第I卷(选择题共54分)一、选择题(本题有1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科学家研究发现,用“汽水”(一种能释放CO2的弱酸性溶液)浇灌植物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原因是它能①加强呼吸作用②加强光合作用③改良碱性土壤、调节pH值④加强植物蒸腾作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③④2、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个电子结构的是A.BF3B.SiCl4C.H2OD.PCl53、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一定发生变化的是A.颜色B.状态C.原子核D.化学健4、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均会变质,其中不是因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的是A.氢硫酸B.烧碱溶液C.亚硫酸钠D.氯水5、科技报道:美国夏威夷联合天文台中心的科学家发现了新的氢微粒。这种氢微粒是由3个氢原子核和2个电子构成的,这对解释宇宙演化提供了新的参考。对于这种氢微粒,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以推测它的化学性质与H2不同B.它比普通氢分子多一个氢原子核C.它的组成可以用H3+表示D.它一定含有3个中子6、在通常状况下,下列各组气体能共存,又都能用浓H2SO4干燥的是A.O2、H2S、CO2B.H2、HBr、Cl2C.O2、N2、NOD.CO2、HCl、Cl2、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的类型相同的是A.HClMgCl2NH4ClB.H2ONa2OCO2C.CaCl2NaOHH2OD.NH3H2OCO28、近期《美国化学会志》报道,中国科学家以二氧化碳为碳源,金属钠为还原剂,在470℃、80MPa下合成出金刚石,具有深远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二氧化碳合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B.金刚石是碳的一种同位素C.钠被氧化最终生成碳酸钠D.金刚石中只含有非极性共价键9、含8.0gNaOH的溶液中通入一定量H2S后,将得到的溶液小心蒸干,称得无水物7.9g,则该无水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A、Na2SB、NaHSC、Na2S和NaHSD、NaOH和NaHS10、元素周期表中ⅠA族元素有R′和R″两种同位素,R′和R″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a和b,R元素中R′和R″原子的百分组成分别为x和y,则R元素的碳酸盐的式量是A、2(ax+by)+60B、ax+by+60C、(ax+by)/2+60D、ay+bx+6011、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32¯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C、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4+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1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过量的NaHSO4和Ba(OH)2溶液反应:H++SO42-+Ba2++OH-=BaSO4↓+H2OB.NH4HCO3和过量NaOH溶液相混合:HCO3-+OH-=CO32-+H2OC.FeS和稀H2SO4反应:FeS+2H+==H2S↑+Fe2+D.用氨水吸收少量SO2:NH3+H2O+SO2=NH4++HSO3-13、将木炭与浓H2SO4共热后得到的气体通入下列溶液中,溶液不可能出现浑浊的是A.泡花碱B.饱和H2S溶液C.足量Ba(OH)2溶液D.溴水14、标准状况下将一充满NO2NOO2混合气体试管倒立于水中,气体全溶解且无气体剩余,若试管内的产物不扩散,则试管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1/39.2C1/28B.0C1/22.4C.1/39.2C1/22.4D.1/28C1/22.4、能够说明硫的非金属性比氯弱的事实有:①Cl2与铁反应生成FeCl3,S与铁反应生成FeS;②Cl2和H2的混合气,经强光照射可剧烈反应,而S与H2反应需较高温度;③将Cl2通入氢硫酸中可置换出硫;④常温时硫单质为固态而氯单质为气态。A.①③B.①②③C.②④D.①②③④16、在野外,为了迅速得到氢气,可以用较纯的硅粉与干燥的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混合,加强热,即可迅速得到氢气,反应方程式Si+Ca(OH)2+2NaOH=Na2SiO3+CaO+2H2,在这个反应中,Si的作用是A.还原剂B.氧化剂C.催化剂D.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17、密度为3g/cm0.91的氨水,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25,该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氨水的质量分数为()A.等于12.5%B.大于12.5%C.小于12.5%D.无法确定18、向20ml1mol/LNaHCO3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SO2后恰好完全反应,在生成的溶液中Na+和溶液中化合态硫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则通入的S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A0.448LB0.336LC0.224LD0.112L卷(共46分)二:填空题19、(8分)在原子序数1—18号元素中:(用化学符号填空)(1)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金属是_____________。(2)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单质是_____________。(3)在室温下有颜色的气体单质是_____________。(4)除稀有气体外,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_。(5)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6)气态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7)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8)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1分/空)20、(12分)X、Y、Z和W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它们满足以下条件:①元素周期表中,Z与Y相邻,Z与W相邻;X无中子。②Y、Z和W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请填空:(1)Y、Z和W三种元素是否位于同一周期(填“是”或“否”):____,理由是。(2)Y是________,Z是__________,W是__________。(用化学符号填空)(3)X、Y、Z和W可组成一化合物,其原子个数之比为8:2:4:1,写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2分/空)21、(7分)某无色透明的澄清溶液,可能含有较大量的Cu2+、OH-、NO3—、Cl-、HCO3—、H+、K+等离子中的两种或多种,现进行如下实验:①取溶液少量加入碳酸钠粉末有无色无味气体放出;②另取原溶液少许,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沉淀生成。(1)由此判断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可能含有的离子是。(1分/空)(2)为了检验上述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否一定存在,你认为还应该继续进行的实验操作是:;对应的实验现象和结论是。(2分/空)、(7分)观察图中所示,回答下列问题:⑴、硬质玻璃管中的现象:。⑵、写出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B装置中产生的气体能否用启普发生器制取?请选择:。①只有A可以②只有B可以③A、B均可以④A、B均不可以⑶、滤纸条的变化:①②③。⑷、小气球的作用:(1分/空)23、(7分)已知A为一种白色易溶于水的正盐晶体,B是一种有重要用途的气体,C、G都为氧化物,E是一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H为红色金属单质,I为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单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⑴:A的化学式(分子式)为,I的电子式为。⑵:B物质有一些特殊的性质,由于易,所以常用作致冷剂;当人的眼睛不①②③AB气体时,要。用离子方程式表示B使红色石蕊试液变蓝的原因:。⑶:G和B生成H、C、I的化学方程式是。⑷:A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1分/空)三:计算题(5分)24.现有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的浓硫酸20.0mL,加入铜屑共热一段时间后,冷却,滤去多余的铜屑,将滤液加水到100.0mL,测得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18mol/L。试求该100mL溶液中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卷(选择题共54分)一、选择题(本题有1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第II卷(共46分)二:填空题19:(8分)(1)Na(2)F2(3)Cl2F2(4)Na(5)H(6)N(7)HF(8)Cl(1分/空)20:(12分)(1)否。若三者处于同一周期,则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不可能为17。(2)N,O,S(3)(NH4)2SO4(2分/空)21:(7分)(1)H+、NO3—;Cu2+、OH-、HCO3—Cl-;K+(1分/空)(2)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原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隔着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颜色;若火焰呈紫色,则原溶液中含有K+,反之则不含K+。(2分/空)22:(7分)⑴、在硬质试管壁出现淡黄色固体。⑵、Na2SO3+H2SO4=Na2SO4+SO2+H2O①⑶、①滤纸上橙色溴水颜色褪去,出现黄色物质。②滤纸上碘水黄色颜色逐渐消失。③滤纸上品红溶液红色逐渐消失。⑷、储存未反应完的SO2或H2S,防止污染环境。(1分/空)23:(7分)12345678910BBDBDDDBAA1112131415161718CCDABACB⑴A:(NH4)2SO3,I:。⑵液化;用大量水冲冼。NH3+H2ONH3•H2ONH4++OH-。⑶2NH3+3CuO3Cu+N2+3H2O⑷SO32-+2H+=SO2↑+H2O(1分/空)。24:(5分)0.5Mol/L:
本文标题: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782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