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课前预习试题
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课前预习积土成山一、基础字词1.识记字音橘.子洲(jú)百舸.(gě)寥廓.(kuò)携.来(xié)峥嵘.(róng)挥斥方遒.(qiú)浪遏.飞舟(è)2.识别字形帷幔幔慢车慢弥漫漫:::竞争竞竟然竟::膨胀胀帐篷帐惆怅怅:::凋谢凋惆怅惆稠密稠:::时候候万户侯侯::3.分辨词义寥廓·辽阔都是形容词。“寥廓”的意思是高远空旷,侧重于立体的范围。如:视野寥廓、寥廓的天空。“辽阔”的意思是辽远广阔、宽广空旷,侧重于指平面的范围。如:辽阔的土地、辽阔的海洋、幅员辽阔。峥嵘·狰狞都是形容词。“峥嵘”的意思是:①高峻。如:山势峥嵘。②比喻才气、品格等超出寻常,不平凡。如:头角峥嵘、峥嵘岁月。“狰狞”的意思是面目凶恶。如:狰狞可畏。激扬·激昂“激扬”可作动词,也可作形容词,意思是:①激浊扬清。如:激扬文字。②激动昂扬。如:激扬地欢呼。③激励,使振作起来。如:激扬士气。“激昂”则只可作形容词,意思是:(情绪、语调等)激动昂扬。如:群情激昂。峥嵘岁月:不寻常的日子。风华正茂: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挥斥方遒:奔放,有力。指点江山:评论天下大事。激扬文字: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善良的。二、文学常识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其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其他已公开发行的著作有《毛泽东书信选集》《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和《毛泽东诗词选》等。三、经典句段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点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是一幅色彩瑰丽的图画,晚秋静穆的伟大中律动着勃勃的生机,扫尽千古悲秋之气。四、标点符号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点拨:最后一句的问号,表达了内心的无限忧虑,似是设问又具有强烈的反问语气,感情强烈、充沛。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沁园春·长沙》上阕写了什么?下阕写了什么?上下阕有什么内在联系?提示:上阕主要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的深秋景色,并且即景抒情,提出了“荣枯兴衰”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阕侧重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青年的特征:他们以天下为己任,肩荷着历史的重任,主宰着民族的命运,指点着祖国的江山,豪情满怀,壮志凌云。同时,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问题。上阕写景是下阕抒情的基础,下阕抒情则是上阕含蓄情感的直接再现、升华。2.作者是如何描绘湘江秋景图的?提示:(1)抓住典型,点面结合,多种角度,铺陈描写。作者选取了山林、行船、雄鹰、游鱼等最能体现秋色的典型事物,用“万类”概括面,从视觉的转换,色彩、形态、动态的变化等方面描绘湘江秋色的多姿多彩。(2)运用了许多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表现动作的有:“染”写树色之浓,“争”写行船之奋,“击”写雄鹰之健,“翔”写游鱼之乐。表现色彩的有:“红”写树色特点,“碧”写江水之色。表现程度的有:“遍”写枫色之广,“漫”写江水之溢,“透”写江水之清。表现数量的有:“万”写山峰之多,“层”写枫林之茂,“百”写船只之多。3.“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诗结构中的作用是什么?围绕“同学少年”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一般来说,分上下阕的词,其下阕首句在词中起到承接过渡的作用。本词上阕写独立寒秋、故地重游而看到的景色,自然而然地想到以往与“同学”一起来游的情景,于是过渡到对往昔生活及“同学少年”的回忆中,过渡自然,衔接巧妙。围绕“同学少年”表现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气概豪情。4.这首词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提示:(1)写乐景,写豪情。从词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心情是惆怅的。写的是寒秋的景物,却毫无过去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诗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好的。原因在于越写山河的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诗人正是从这不一致中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当然,这里面也含有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2)运用了对比手法。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更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是暗含的对比。(3)语言极富表现力。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等。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形容出鹰的矫健飞腾;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神态。
本文标题: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课前预习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818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