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第4单元第3板块Word版含解析
第四单元第三板块课时训练二1.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B.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C.众贼环而进D.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答案:B2.下列各句中的“长”字,读音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吾知公长.者B.长.子灿七岁C.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D.敢问夫子恶乎长.答案:D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②从弟子女十人所.③不知何许.人④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⑤恐为操所.先⑥引之长丈许.⑦问渠那得清如许.⑧方期我决斗某所.⑨离官别馆,三十六所.⑩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A.①④⑩/②⑥/③⑧/⑤/⑦/⑨B.①④⑩/②⑧/③⑥⑦/⑤/⑨C.①②/③④⑤/⑥⑨/⑦⑧/⑩D.①⑩/③⑦⑨/⑤/④⑥/②⑧解析:①④⑩句末语气词;②⑥表约数;③⑧表处所;⑤“为……所”,表被动;⑦代词,这样;⑨量词,套。答案:A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直夜溃围南出”的“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项王乃复引兵而东.B.项王军壁.垓下C.后人哀之而不鉴.之D.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解析:A.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发;B.名词用作动词,设营驻守;C.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借鉴;D.名词作状语,向东,与选项中“南”的用法相同。答案:D5.下列文言句子,译文不正确的一项是()A.视为止,行为迟——目光因为有这个交错聚结的地方而集中在那里,行为也缓慢了。B.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今日我本来必死无疑,愿为大家痛快地打一仗。C.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如果再增加些楼台亭榭,与湖光山色互相辉映。D.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锤柄上的铁链折叠环绕着,就像铁锁上的链子。解析:“行为也缓慢了”有误,应译作“动作也因此而缓慢下来。”答案:A(一)[2013·辽宁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公讳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公视四路山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行。明年,贼入泾原,战定川,杀大将葛怀敏,乃公指言为备处,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下三司,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公执以为不可。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亦自若也。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劘,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有文集五十卷。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天子愍然,临其丧,辍视朝一日,赠左仆射,太常谥曰文安。(节选自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后遂以著.令著:显著。B.以释.天下之疑释:消除。C.多格.不行格:搁置。D.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阴:暗中。解析:A项中的“著”为动词,意思是“表述、写成”,“著令”的意思是“书面写定的规章制度”。答案:A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尧臣为人正直的一组是()①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②不宜以小故置之③尤不可深责主将④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⑤公执以为不可⑥公为之亦自若也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④⑤⑥解析:“正直”的意思是:心地坦荡,为人处世公平公正。①是说王尧臣要求朝廷彻查阎文应的嫌疑,体现其不畏权势,公正无私。②③是说王尧臣认为朝廷对犯小错误的韩丞相、范仲淹的处置过重,体现王尧臣的实事求是,不逢迎投合当权者的品行。④是侧面强调王尧臣的才干,无关正直与否。⑤是说明王尧臣不为利益所动,公事公办。⑥是体现了王尧臣在诋毁面前镇定自若神态,无关正直与否。答案:B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尧臣军事才能杰出。西北边境因元昊作乱发生战争时,王尧臣通过实地考察,对兵力部署、要塞防卫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B.王尧臣在陕西体量安抚使任上,当现今的韩丞相因好水之战指挥失当致使任福等人战死而被贬官时,敢于仗义执言。C.王尧臣居官任职期间,处理政务遇到意见不一致时,一定与大家反复讨论,直到取得共识为止,从不固执己见。D.王尧臣一生历任多职,为国为民,临终仍挂念国事。皇帝亲自参加他的丧礼,并且停止朝政一天以表达哀思。解析:B项中的“韩丞相指挥失当导致任福等人战死”的表述错误,根据原文“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可知,任福战死是因为其“违节度”,不是韩丞相指挥失当。答案:B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荒政”是指救济饥荒的法令;“恤”是体恤的意思;“论”是论处的意思。(2)“遇”是对待的意思;“矫饰”是虚假掩饰的意思;“称”是称誉的意思。答案:(1)这不过是饥民求食罢了,这应是救济饥荒的法令所要体恤的。”于是请求以减免死罪论处。(2)(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没有虚假掩饰,善于识人,常常称誉别人,所推荐的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译文:王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考取了进士的第一名,被授予将作监丞、湖州通判等官职。皇帝面试后,改授为著作佐郎,当值集贤院,出任光州知州。这一年光州出现严重饥荒,许多强盗打开富民的粮仓(掠夺粮食),有的官吏认为按照法律应以死罪论处,王尧臣说:“这不过是饥民求食罢了,这应是救济饥荒的法令所要体恤的。”于是请求以减免死罪论处。这之后就写进了规章制度,到现在还在使用这些法律。郭皇后被废后,居住在瑶华宫,生了病,皇上很是同情怜悯她。郭皇后被废,宦官阎文应曾经帮助过皇后,等皇后生病了,文应又主管监察医治的情况。皇后将死时,有人怀疑文应有奸谋。王尧臣请求将此事交付给御史,审问调查事情真伪,来消除天下的怀疑。事情虽然最终没有这样做,但是自此在阎文应做事时,再也没有人敢指手画脚了,后来阎文应突然因为放纵专横的罪名被处死了。元昊谋反,朝廷要对西部用兵,授与王尧臣陕西体量安抚使的职位。王尧臣探察四路兵马所在的山川的艰险程度,回去就说哪一路应该增加多少兵力,哪一路贼兵不会攻打,哪一路应该紧急备战。说到诸位将领才能的长短,全都头头是道,推荐了20多个可以用得上的人,后来这些人都成了名将。当时,边关的部队刚好在好水打了败仗,任福等人战死。当时的韩丞相因为作为主帅出战失利而被削职为招讨副使,出任秦州知州;范文正公(范仲淹)也因为不知道元昊的谋反而与元昊有过书信来往被削职为招讨副使,出任耀州知州。王尧臣于是说这两个人是治理天下的人才,他们忠义智勇,名扬于夷狄,不应该因为小小的缘故就弃置不用。况且任福是因为不听从节度而失败战死的,更不能因此而加重惩罚他的主将。由于王尧臣的这些言辞没有投合宰相的心意,所以王尧臣其他的奏议,大多数被搁置而不施行。第二年,贼兵侵入泾原,在定川大战,杀了大将葛怀敏,定川就是王尧臣当时指出要紧急备战的地方,因此大家开始认为他的话是可信的,而以前所搁置起来的奏议,都一一被施行了。当初,宦官张永和刚开始当权,请求朝廷向百姓收取十分之三的房屋税以用于国事。建议下到了主管财赋的三司而停滞,张永和暗地里派人贿赂王尧臣,王尧臣坚持认为那是不可行的。京师多次流传王尧臣的谣言,皇上的左右也经常说他的坏话。皇上对这一切都置之不理,而王尧臣也都像以往一样做事。王尧臣处理政事时,遇到有所不同的论议时,一定会反复讨论,直到取得共识为止,绝不会固执己见。在皇上面前,陈述了很多与天下利害攸关的大事,等到这些事情施行时,也从来没有自夸过。王尧臣为人纯正质朴,即使地位尊贵权势显赫时也不忘节俭。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没有虚假掩饰,善于识人,常常称誉别人,所推荐的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有文集五十卷。在临终前,他口授他的弟弟王纯臣写下了一道奏章,奏章中表达了宗庙至重,国嗣未立的忧患。皇上对王尧臣的去世非常伤感,等到王尧臣发丧时,就停止上朝一天,并加赠他为左仆射,太常寺定谥号为“文安”。(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许秀才传[清]魏禧许王家,字君聘,一字乂民,苏州长洲县人也。少好学,以名节自励。甲申国变①,王家闻之,悲号不食。久之,奉父母挈家隐居澄河东之姚澄。乙酉,北兵南下,八月下剃发令,王家慨然太息曰:“父母冠我时,祝我为何如人?此发岂复可毁伤耶?”或劝王家曰:“君一秀才耳。未食天禄,奈何遽以身殉乎?”王家曰:“吾已名列学宫,亦朝廷士也。”以父母属.妻顾氏曰:“尔善事堂上,吾不能终养为孝子矣。”父母素知王家为人,亦忍涕谓王家曰:“汝行汝志,勿以我二人为念。”王家乃整衣冠赴河水而死,时年三十有九。妻顾氏亦挈两女赴河,水浅,人救之不得死。亲戚乃群绕顾氏相与语之曰:“夫殉义,妻保.孤可也。且汝夫以堂上二人托汝,今背其言,陷夫于不孝,虽死,汝夫犹将恨汝。”顾氏泣谢诸亲戚,收王家尸殓之,色如生,衣冠肃然不乱,观者百数十人皆惊叹。魏禧曰:王会者,笃实君子也。与禧善,常为禧道许秀才事。甲申国变,吴门诸生许玉重饿死于学宫。二许不知同宗族否。何.许氏之多奇男子也?禧亦故诸生,方偷活浮沉于时,视二许能不愧死入地哉?或谓以诸生死国难,及争毛发丧其元为已甚。禧曰:此不可以责望天下士。士苟奋然出此,虽圣人不以为过。主上殉社稷,公卿崩角稽颡恐后期。及夫毁章甫,裂缝掖②,昔之鸣玉垂绅者,莫不攘臂争先,效仿之惟恐其万一之不肖。于此有贫贱士,不食朝廷升斗之禄,无一级之爵,顾毅然舍其躯命,以争名义于毫末,震天地而泣鬼神,虽夷、齐何以加焉?惜夫穷乡下里匹夫老生之以死殉义者,多有其人,禧不及闻,闻之或不详,而不能为之传.也。(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注】①明崇祯十七年,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于景山自尽。是年为干支纪年甲申年,时称“甲申国变”。②毁章甫,裂缝掖:章甫、缝掖均为古代儒者的服饰,此处以“毁章甫,裂缝掖”指清兵入关之后,勒令汉人剃发易服,改变华夏正统。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父母属.妻顾氏属:托付。B.夫殉义,妻保.孤可也保:养育。C.或劝.王家曰劝:勉励D.而不能为之传.也传:作传。解析:劝:劝说。答案:C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刻画了许秀才“殉义者”形象的一组是()①王家闻之,悲号不食。久之……②挈家隐居澄河东之姚澄③此发岂复可毁伤耶④以父母属妻顾氏⑤色如生,衣冠肃然不乱⑥攘臂争先,效仿之惟恐其万一之不肖A.①②③B.②④⑥C.①③⑤D④⑤⑥解析:②表现许秀才的孝,⑥是“昔之鸣玉垂绅者”的所为。答案:C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清军的剃发令,许秀才决心抗命殉国。得到父母的支持,许秀才投河而死。入殓时面色如常,衣冠整齐。B.在丈夫许秀才以死殉义后,顾氏也带着女儿跳河自尽,被救起后,亲友劝她不要违背丈夫的遗言,让丈夫背上
本文标题: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第4单元第3板块Word版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846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