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2004200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200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2004.11.5本试卷分为第Ⅰ卷、第Ⅱ卷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张金昌审题人:汪金林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班级填写在试卷上。2、选出答案后,请把第Ⅰ卷每小题的正确答案填写在第Ⅱ卷的答题卡上。3、考试结束后,请交第Ⅱ卷(包括作文卷),考生自行保存第Ⅰ卷,不得丢失。4、第Ⅰ卷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长歌当(dàng)哭宁谧(mì)颤(chàn)抖暮霭(ǎi)B、桀骜(ào)锋利发酵(xiào)憩(xì)息粗犷(guǎng)C、老泪横(hèng)流倾圮(jǐ)沮(jǔ)丧踟(zhí)蹰D、殒身不恤(xùn)凝噎(ě)虔(qián)诚摇曳(yè)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伶娉钱帛笙萧惨淡人生B、踯躅落漠梦寐暗然泣下C、恶耗浸渍狭益风餐露宿D、歆羡寥落磐石夙兴夜寐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从槐树叶底,朝东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A、审视面对品味B、细数面对品味C、细数静对感觉D、审视静对感觉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诗经》立体地再现了当时的生存环境、世态人情,其内容在世界古代诗歌作品中是凤毛麟角....的。B、200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将再扩招15万人,这一消息在我校掀起了轩然大波....。C、对烦心事,不顺心的事,不中听的话应豁然大度,泰然处之,不予理睬,俗话说:将军额上能骑马,宰相肚里好撑船.......。D、文艺晚会结束后,评委会经过一番品头论足....,反复比较,终于确定了获奖名单。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北国的冬宵:更是一个特别适合于看书、写信、追思过去、与作闲谈说废话的绝妙时间。B、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C、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啊——D、康桥,培养了徐志摩的学识、理想、情操,被他视为“难得的知己”、“生命的泉源”、“精神依恋之乡”。(《康桥再会吧》)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不仅严格履行自身职能,而且把能否帮助当地居民发展生产视为己任。B、清末著名爱国诗人龚自珍在江苏丹阳“鸣凤书院”任主讲席时留下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C、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D、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10题。21世纪高等教育面临挑战高等教育无论从政府、个人还是各种资源的综合配置来说,都是一项非常昂贵的投资。因此在美国和其他地方,目前有一种日渐增加的压力,即要求大学的教育和研究必须证明直接的、实质的经济效益。大学的研究固然应该为经济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大学教育也应该帮助学生从事有益并令人满意的工作。然而对于一种最好的教育来说,还存在着无法用美元或人民币衡量的更重要的方面。它不仅应有助我们在专业领域内更具创造性,还应该使我们变得更善于深思熟虑,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美、更成功的人。因此,在哈佛,我们正在复杂的情况下竭尽全力保持我们称之为“开放教育”的传统。哈佛本科生在校的四年中一定要在一个主要的领域学习。但我们也希望他们进行跨学科专业学习。根据同样的观点,请让我强调基础研究的重要性。我所说的基础研究,指的是一种并未考虑其实际应用性,而源于我们深入自然和人类的激情的科学研究。本世纪的许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多最有实际意义的发现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学者们不是出于追求发明创造的实用性,而是探索自然界的基本知识。今天人类遗传基因领域内的进步可以追溯到近半个世纪以前DNA的发现,当时却很少有人能够预见到这一发现的巨大作用。强大工具如激光、硅能、超导、卫星、光学纤维、核磁共振成像的发现,最初也并未考虑它的实际应用性,而只是在最基本的层次上对于知识的探索。这里我们引入需要强调的另一个重要挑战,即如何使我们的大学适应一个有众多领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每一点新鲜见识的增长,均得益于全球知识渊博学者之间的合作。我们希望召集来自不同社会背景的人们,在兼容不同的观点、看法的前提下,高瞻远瞩,考察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美国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7.对第二段中“最好的教育”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培养更具创造性,更善于思考,更有理想和洞察力的更完美的人。B.培养大批能搞发明创造,为经济发展作贡献的人。C.既要为经济发展作贡献,更要注重对人的全面培养。D.能适应有众多领域的世界,兼容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为推动全球科学技术的发展作贡献。8.第三段中“同样的观点”指的是A.大学的研究应该为经济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B.大学教育应该帮助学生从事有益并令人满意的工作。C.大学的教育和研究必须证明直接的、实质的经济效益。D.最好的大学教育和研究存在着无法用经济效益衡量的更重要的方面。9.第三段中作者选取“今天人类在遗传基因领域内的进步”这一事例,要证明的观点是A.搞发明创造不应追求其实用性,而应以探索自然界的基本知识为目的。B.一些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实际意义的发明创造,开始只是源于对自然界基本知识的探索。C.有些发明创造在研究的初期虽未显示出实用性,但却在实际运用中产生了巨大作用。D.搞基础研究如果刻意地去追求实用性,其结果可能适得其反。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校如果都能像哈佛大学一样重视学生的跨学科专业学习,就能迎接21世纪的挑战。B.要求大学的教育和研究必须证明直接的、实质的经济效益,这种压力必将使越来越多的人重新审视教育。C.不是以实用性为目的的基础研究,可能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D.全球科学工作者真诚合作,必将推动科学技术向前发展。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答司马谏议书〔宋〕王安石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窃:私下B、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举:实行C、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计划D、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难:困难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B、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C、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D、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终必不蒙见.察1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明王安石变法决绝态度的一组是①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②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③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④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⑤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⑥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A、①②③B、④⑤⑥C、③④⑥D、②③④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安石推行新法,受到了保守派的反对,司马光认为改革会“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是不可行的。B、本文是写给司马光的复信,信中主要辨明了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五事,并对“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进行了批评。C、“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可见王安石和司马光争论的焦点是“名实”的问题。D、本文文笔犀利却又入情入理,简明扼要而又立场鲜明,态度决绝却又不失赠答之礼,确是一篇妙文。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200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2004.11.5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8分)第Ⅰ卷答题卡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得分答案注意事项:1、考生应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答在试卷上。不许用铅笔、红笔作答。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四、(18分)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2分)译文:(2)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3分)译文:(3)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3分)译文: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小重山(岳飞)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题号四五六七总分得分6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1)词中所说的“心事”指。(2分)(2)这首词上下两阕在抒情手法上有何不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短歌行》)(3)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迢迢牵牛星》)A、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绿的歌(冰心)我的童年是在大海之滨度过的,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湛蓝湛蓝的大海,身后是一抹浅黄的田地。那时,我的大半个世界是蓝色的。蓝色对于我,永远象征着阔大、深远、庄严……我很少注意到或想到其他颜色。离开海边,进入城市,说是“目迷五色”也好,但我看到的只是杂色的黯淡的一切。我开始向往看到一大片的红色,来振奋我的精神。我到西山去寻找枫林的红叶,但眼前这一闪光艳,是秋天的“临去秋波”,很快的便被朔风吹落了。在怅惘迷茫之中,我凝视着这满山满谷的吹落的红叶,而“向前看”的思路,却把我的心情渐渐引得欢畅起来“落红不是无情物”,它将在春泥中融化,来滋润培养它新的一代。这时,在我眼前突兀地出现了一幅绿意迎人的图画!那是有一年的冬天,我回到我的故乡去,坐汽车从公路进入祖国的南疆。小车在层峦叠嶂中穿行,两旁是密密层层的参天绿树:苍绿的是松柏,翠绿的是竹子,中间还有许许多多不知名的、色调深浅
本文标题:高二语文期中试卷2004200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855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