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上海市张堰中学2008学年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上海市张堰中学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卷命题人:周跃明一、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19分)瓷的中国心①瓷还有什么秘密..吗?可能对只是浅浅地面对过它的人们来说,应该是还有一些的。譬如瓷的形制,看得出人们对于自然的依恋。譬如柳叶瓶,就像柳叶给人的感觉,这线条清新中总有些凄婉。这柳叶就不仅是对自然界的柳叶的临摹,而是因为柳叶在中国人心里的晓风残月杨柳岸的凄婉回味了。还有胆瓶,就有一对好联记着它的美好的:“拳石画临黄子久;胆瓶花插紫丁香”。还有海棠碗,曾见过唐越窑的一个海棠碗,那种雍容和大度,怎么看也感觉它只能出生在盛唐了。大抵有花瓣口的碗,往往唐代是四瓣,五代是五瓣,宋代是六瓣。有时细细想来,这四、五、六的区分,还是有心迹可寻的,那就是人心在渐渐变得细致了。就像唐诗和宋词那样,忽略不计和时时关心的内心特征区分得很充分。再譬如斗笠碗。斗笠是古人和自然交往中最贴己的产物。古人对斗笠的依恋,其实就是对自然的依恋。问题是斗笠作为碗的形制,吃饭喝茶都不必扬起脖子就可以把碗中的饭和茶吃喝干净。不扬起脖子就可以保持正襟危坐的端庄,这是古人把斗笠作为碗的形制的又一种依恋的原因。还有譬如橄榄瓶、蒜头瓶、葫芦瓶、抱月瓶、棒槌瓶、荸荠瓶,凤尾尊、鱼篓尊、瓜棱尊,苹果尊、萝卜尊,马蹄杯、菊瓣盘、梨壶、秋叶洗,真是举不胜举,中国瓷在和自然的因缘上,实在是密不可分。②还譬如瓷的釉色。青花是对青色和花容的认同。青花之前,是先有单色釉。单色釉的单纯和清澈的美,是中国文化纯美境界的一种表达,或许也可以说,单色釉甚至比青花更接近瓷的本意。单色釉有燕支水、豇豆红。燕支也就是胭脂,从草中提炼出来,是古代女子用来抹口红的。宋词词牌“点绛唇”也是这个意思。豇豆红红中带紫,这种美色在自然界也就是豇豆才有,而这么美的颜色,瓷上还真有了。单色釉中黄鼬为贵,黄是帝王的颜色。藤黄是色彩中的名贵。而瓷让许多的黄都上了釉面。有意思的是鳝背黄,活脱是鳝背的黄色,只是这黄现今的鳝背上很难见到了。只有在野生的黄鳝背上才能见到了。瓷上的鳝背黄,黄釉中依稀可见墨纹和散点,而且这黄厚道和沉稳。物是人非,黄鳝背上的这点美意,如今也没了。还有青色。青色可以说是瓷的本色。宋影青,釉上的划花,或是草或是鱼,都像真的活在水天之间。越窑是青瓷的重镇。晋时清峻,唐代肥润,之后真可以说是宋元青未了。梅子青,粉青,都是刻骨铭心的气色。譬如蚕豆青,从蚕豆的出落到最后的干枯,所有经历过的青色,在瓷上都留下了痕迹。最让人心动的大概是雨过天晴的那一种青色,那时最名贵的宋代汝窑的釉色,也是所谓秘色瓷的釉色。人居住在天空之下,头上的天空永远让人敬畏,也永远让人向往。而瓷正是以敬畏和向往之心,临摹着雨过天晴的青色。③瓷对自然的依恋,还在于它关系着天意人心。哪怕一个瓷杯,也要经历七十二道工序。在景德镇每道工序都设专人制作。也就是说一件瓷器的完成,至少要经历七十二人之手。这在宋应星《天工开物》中有详细记载。然而这样的流水作业,还是少不了天意的参与。譬如釉色在烧制过程中的所谓“窑变”,这种釉色只能归之于天生地养。这样的釉色不能复制,是永远的唯一。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哥窑,就是在烧制过程中,出现了冰裂的纹路,之后也就有了哥窑的冰裂面貌。高岭土是最好的瓷用土,而这种神奇的瓷用土,竟是在景德镇成为瓷都许多年后才发现的。它的出现,让景德镇成为名副其实的景德镇。瓷在英语里就是中国的意思。全世界后来早早晚晚都有瓷的制作。然而瓷毕竟在中国生成了它最美的形象。瓷对自然的依恋,除了上述的天意,还有就是人心。中国人对釉色和形制的感觉,无一不在中国人审美的范畴里。譬如釉色,无一不在中国人的生活和风景里可以找到,譬如形制,大大咧咧或者精致入微,和中国人端庄谦和的模样完全一致。观看瓷器,如果感觉釉色不舒服,到不了心里去,很大可能....是外销瓷。如果是形制看上去不舒服,哪怕是一处线条有些别扭,就可能..是东洋瓷。中国瓷旷世无双,因为它团聚的是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思想。(选自《解放日报》2007年7月3日)1.“瓷还有什么秘密吗?”这里的“秘密”指的是指的是瓷器中蕴含的不为一般人留意的民族文化含义。(2分)2.“柳叶在中国人心里的晓风残月杨柳岸的凄婉回味”这句话中套用了宋代词人柳永创作的词《《雨霖铃》中的句子。(2分)(注意只是套用,因为它与原来的句子顺序不同)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B)(E)(4分)A.从唐代到宋代,花瓣口的碗花瓣数量的变化,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心理在渐渐变得细致了。B.唐诗和宋词相比,“忽略不计和时时关心的内心特征区分得很充分”,意思是说,唐代的人观察和认识事物往往比较粗心。心理感受上的“忽略不计”并不意味着认识上的粗心大意;C.生活中,人们喜欢“斗笠碗”的形制,是和追求“保持正襟危坐的端庄”心理一致的。D.第二段中,“物是人非,黄鳝背上的这点美意,如今也没了。”这句话中,隐含了作者对于当下人们的审美心理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变得杂乱、浮躁的忧虑。E.宋代“哥窑的冰裂面貌”,实际上是在烧制过程中出现的“冰裂”纹路,也就是说是失败之作。“冰裂纹路”恰恰是自然天成的杰作,并没有导致作品的失败4.最后一段中,“观看瓷器,如果感觉釉色不舒服,到不了心里去,很大可能是外销瓷。如果是形制看上去不舒服,哪怕是一处线条有些别扭,就可能是东洋瓷。”这两句话显然是推测语气,其中加点的词表明推测的肯定程度有差异,试分析其原因。(4分)前一句话从瓷销售的方向推断,如果瓷器的釉色到不了国人的心里去,一般就无法在国内销售,外销的可能自然很大,所以语气要肯定些。(2分)后一句话是从瓷的制作来推断,因为形制的别扭也不能排除是国内简易瓷作坊的劣质产品,所以推断是“东洋瓷”的语气就不能太肯定。(2分)这样的推断反映了作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5.为了说明中国瓷对自然的依恋,本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的?本文最突出使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3分)主要从瓷的形制和色釉两个方面说明,(2分)最主要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1分)6.读罢全文,谈谈你对“瓷的中国心”含义的理解。(4分,80字以内)提示:中国瓷的形式蕴含了中国人独特的生活追求和审美理想,能够从这两方面回答的给2分,能够有一定的分析表述的,给3分,语言流畅的给满分。(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19分)永远的校园(节选)谢冕①蒲公英小小的种子,被草地上那个小女孩轻轻一吹,神奇地落在这里便不再动了——这也许竟是夙缘..。已经变得十分遥远的那个八月末的午夜,车在黑幽幽的校园林丛中旋转终于停住的时候,我认定那是我一生中最神圣的夜晚:命运安排我选择了燕园一片土。②燕园其实并不大,未名不过一勺水。水边一塔,并不可登;水中一岛,绕岛仅可百步余;另有楼台百十座,仅此而已。但这小小校园却让所有在这里住过的人终生梦绕魂牵。其实北大人说到校园,潜意识中并不单指眼下的西郊燕园,他们大都无意间扩展了北大特有的校园观念:从未名湖到红楼,从蔡元培先生的铜像到民主广场。或者在北大人心目中,校园既具体又抽象,他们似乎更乐于承认象征性的校园的灵魂。③我同样拥有精神上的一座校园。我的校园回忆包蕴了一段不平常的记忆。时代曾给予我们那一代青年以特殊的机遇,如今思来,可说是痛苦多于欢愉。我们曾有个充满期待也充满困惑的春天。一个预示着解放的早春降临了,万物因严冬的解冻而萌动。北大校园内传染着悄悄的激动,年轻的心预感于富有历史性转折时期的可能到来而不安和兴奋。白天连着夜晚,关于中国前途和命运、关于人民的民主和自由的辩论,在课堂、在宿舍、在湖滨,也在大、小膳食厅、广场上激烈地进行。这校园与我们青春的希望与失望相连,他永远不灭。④这真是一块圣土。数十年来成长着中国几代最优秀的学者。丰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庄严无畏的独立思想,这一切又与先天下的严峻思考,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以及勇锐的抗争精神相结合。这更是一种精神合成的魅力。科学与民主是未经确认却是事实上的北大校训。二者作为刚柔结合的象征,构成了北大的精神支柱。把这座校园作为一种文化和精神的现象加以考察,便可发现科学民主作为北大精神支柱无所不在的影响。正是它,生发了北大恒久长存的对于人类自由境界和社会民主的渴望与追求。⑤这里是我的永远的校园,从未名湖曲折向西,有荷塘垂柳、江南烟景,从镜春园进入郎润园。从成府小街东迤,入燕东园林荫曲径,以燕园为中心向四面放射性扩张,那里有诸多这样的道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那里行进着一些衣饰朴素的人。从青年到老年,他们步履稳健、仪态从容,一切都如这座北方古城那样质朴平常。但此刻与你默默交臂而过的,很可能就是科学和学术上的巨人。当然,跟随在他们身后的,是更多的学生,作为自由思想的继承者,学生们默默地接受并奔涌着前辈学者身上的血液——作为精神品质不可见却实际拥有的伟力。⑥这圣地绵延着不会熄灭的火种。它不同于父母的繁衍后代,但却较那种繁衍更为神妙,且不朽。它不是一种物质的遗传,而是灵魂的塑造和远播。生活在燕园里的人都会把握这种恒远同时又是无形的巨大的存在。那是一种北大特有的精神现象。这种存在超越时间和空间,成为北大永存的灵魂。⑦这是一片自由乡土。从上个世纪末叶到如今,近百年间中国社会的痛苦和追求,都在这里得到积聚和呈现。沉沉暗夜中的古大陆,这校园中青春的精魂曾为之点燃昭示理想的火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学者,从这里眺望世界,用批判的目光审度漫漫的封建长夜,以坚毅的、顽强的,几乎是前仆后继的精神,在这片落后的国土上传播文明的种子。近百年来这种奋斗无一例外地受到阻遏。这里生生不息地爆发抗争。北大人的呐喊举世闻名。这呐喊代表了民众的心声。阻遏使北大人遗传了沉重的忧患。于是,你可以看到一代又一代人的沉思的面孔总有一种悲壮和忧愤。北大魂——中国魂在这里生长,这校园是永远的。⑧怀着神圣的皈依感,一颗偶然吹落的种子终于不再移动。它期待着一种奉献,以补偿青春的遗憾,并至诚期望冥冥之中不朽的中国永远绵延。7.第①段中加点词语“夙缘”在文中的含义是命中注定的缘分。(2分)8.第②段多处写到校园的“小”,其用意是什么?(2分)写空间意义上校园的“小”,反衬精神意义上校园的博大。9.文章从不同的侧面涉及北大的精神,请概括北大精神的内涵。(3分)以科学与民主为精神支柱;以丰博的学识、独立的思想、严峻的思考、耿介不阿的人格和勇锐的抗争精神,影响和引领后人;以批判的眼光和前仆后继的精神在中国传播文明。(意思对即可、列出两点可得满分)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C)(F)(6分)A.本文从北大校园生活写起,然后由“拥有精神上的一座校园”引起下文。B.文章主要抒写自己对北大精神的领悟,颂扬北大魂与中国魂的共生永存。C.本文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北大的深深地怀念之情。D.文章由“北大魂”(北大精神)联系到“中国魂”,逐层深入地揭示主题。E.作者把北大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生命体来描写和赞美的。F.本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词藻华丽,读来让人感动,给人深刻的启迪。11.文章题为“永远的校园”,作者为什么说北大是“永远的校园”,请阐释之。(3分)①在北大的生活经历是“我”永久的记忆;②北大学子代代传承,使北大精神成为永远;③北大精神是中国魂的代表和缩影,必将随中国魂的绵延不绝而成为永恒。12.简要分析第⑧段划线语句在文中的作用。(3分)首尾呼应,文章开头作者把自己比做一颗蒲公英的种子,随着命运的安排,落在燕园的土地上,结尾写这颗种子在北大“不再移动”,与之相呼应,使文章显得完整而有意趣。(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5空)(5分)13.(1)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琵琶行》)(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3)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4)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5)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李贺《致酒行》)(6)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7)苟利国家生死以,何患祸福避趋之。(林则徐)(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
本文标题:高二语文期中试卷上海市张堰中学2008学年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856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