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二语文试卷20052006年第六学段考试高二级十校联考试题
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年第六学段考试高二级十校联考试题语文本试卷分阅读鉴赏和表达交流两部分,共8页,满分为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第一部分阅读鉴赏(共58分)一、古诗文阅读鉴赏(34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共四组,每组只选答1小题,共选答4小题)(8分)(1)①,常在于险远,,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②,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王安石《游褒禅山记》)(2)③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④但以刘日薄西山,,,朝不虑夕。(李密《陈情表》)(3)⑤亦欲以究天人之际,,。⑥,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司马迁《报任安书》)(4)⑦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短歌行》)⑧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2-3题。(6分)始闻秋风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2.这首诗的首联运用了修辞手法,句中的“我”是指。(2分)3.沈德潜评论这首诗说:“下半首英气勃发,少陵操管不过如是。”认为这首诗别具一格,可以和杜甫的诗相媲美。请结合尾联诗句的“景”和“情”谈谈你的看法。(4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6题。(12分)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阙,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骑从者八百人,直夜溃围而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选自《项羽本纪》)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项王军壁垓下壁:营垒B.直夜溃围而出直:当,趁着C.骑能属者百余耳属:跟随D.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东:向东进发5.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准确的一项是【】(3分)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A.两个“乃”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B.两个“乃”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C.两个“乃”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D.两个“乃”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田父绐曰:“左。”(2分)(2)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8题。(8分)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座,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意谈谑,了无忌惮。会得白鹿,属文长代作表。表上,永陵喜甚。公以是益重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有沙门负赀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其信任多此类。胡公既怜文长之才,哀其数困,时方省试,凡入帘①者,公密属曰:“徐子,天下才,若在本房②,幸勿脱失。”皆曰:“如命。”一知县以他羁③后至,至期方谒公,偶忘属,卷适在其房,遂不偶。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④,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一段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当其放意,平畴千里;偶尔幽峭,鬼语秋坟。文长眼空千古,独立一时。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一日,饮其乡大夫家。乡大夫指筵上一小物求赋,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气韵遒逸,物无遁情⑤,一座大惊。文长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节选自《徐渭集·附录》)注:①入帘:指担任考官。②本房:考官分房阅卷。③他羁:其他事拖累。④曲蘖:酿酒的发酵物,指代酒。⑤遁情:隐去的真情。7.下面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总督胡梅林欣赏徐文长的才能,就聘请他担任幕僚。徐文长既要胡公以礼相待,又要求行动自由,胡公都一一答应了他。B.徐文长虽然很有才华,然而命运弄人,屡试不第,郁郁不得志的他只得放纵地饮酒恣情于游山玩水,走遍了北方的荒漠之地。C.徐渭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奇才,只因为鄙弃官场的黑暗腐朽,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便潦倒一生,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作者对他的遭遇表示了极大的同情。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D.本文选取徐渭生平几件惊世骇俗可歌可佩的事迹,突出了他的“奇”,对他的诗歌创作所作的概括,生动隽永。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1)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2分)(2)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3分)二、现代文阅读鉴赏(2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1题。(14分)井绳李汉荣通向月亮的路并不是美国航天局发现的。在美国之前,甚至远在公元前,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发现了接近月亮的最佳方式。方法很简单,一汪清澈的好水,一根井绳。面对水井时候,要让自己燥热、混乱、凶狠的心静下来,不要怀着总想征服什么的冲动,不要乱折腾,安静一些,内心清澈一些,低下你高傲的头,弯下你高贵的身子,你就会看见,从水里,从岁月深处,一轮干干净净的初月正向你升起,并渐渐走向你,走进你的生活。美国航天局用了很大劲爬上了月亮,只抓了几块冰冷的石头拿回来让人类看,让人类扫兴,让人类的神话和童话破灭,让孩子们面对冰冷的石头不再做美丽的梦。美国航天局让人类离月亮越来越远,离石头越来越近。我父亲不知道人类的宇航船在天上折腾些什么,我父亲心目中的月亮仍是古时候的那个月亮,那是神秘的月亮,是嫦娥的月亮,是吴刚的月亮。我不读诗的父亲也知道,李白打捞的就是水里的这个月亮。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我父亲几乎天天都要和月亮会面。在他漫长的一生中,他一直都在打捞水中的月亮。你见过我父亲在月夜里挑水的情景吗?他望一眼天上的月亮,他微笑着低下头来,就看见在井水里等着出水的月亮。我父亲就把月亮打捞上来。两个水桶里,盛着两个月亮,一前一后。猛一看,是父亲挑着月亮;仔细看,就会发现是两个月亮抬着父亲,一闪一闪在地上行走。通向月亮的路是多么遥远呢?据美国航天局说是30万千米。走了30万千米,他们到达了一块冰冷的石头。我丈量了一下父亲用过的井绳,全长3米。父亲通过这3米的距离,打捞起完整的月亮和美丽的月光。审美是需要保持距离的。取消距离,美国得到一块冰凉的石头;谦卑地、怀着敬畏守着一段距离,我的父亲披着满身的圣洁月光。我发现,美国是一个会折腾的技术员,父亲是一个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美学家。为什么要去解剖一个美女呢?为什么要把天地奥秘都去洞穿呢?为什么要用冷冰冰的技术去肢解万物的大美大神秘呢?我记得父亲的那根井绳,3米的长度。3米之下,就能触到孔夫子和李白的那个月亮;3米之上,到处是伸手可掬的白银一样的月光。9.下面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恰当的两项是【】【】(4分)A.文中说,通向月亮之路不是美国航天局发现的,并不是对美国首先登上月球的否定,而是从审美的角度解释了通月之路的含义。B.人们对宇航员抓回来的“冰冷石头”感到扫兴,破坏了月亮在人们心目中的“美”,表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无法适应人们的需求。C.父亲的一条“井绳”,是一段“美”的距离,因为它带给人们美丽的梦想与丰富多彩的想象空间,表明父亲是一个审美能力很高的人。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文中“3米之下,就能触到孔夫子和李白的那个月亮”一句,意在说明,父亲向往着古代的传统文化,有着闲适的人生态度。E.本文借“月亮”,表达了作者希望现代人要放下浮躁的心态,保持一颗纯洁的心境,去面对纷繁复杂的生活。10.文章为什么说“美国航天局让人类离月亮越来越远,离石头越来越近”?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4分)1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一个什么情景?请你从词语运用的角度,对这段描写进行赏析。(6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13题。(10分)有时逃学又只是到山上去偷人家园地里的李子枇杷,主人拿着长长的竹竿大骂着追来时,就飞奔而逃,逃到远处一面吃那个赃物,一面还唱山歌气那主人,总而言之,人虽小小的,两只脚跑得很快,什么茨棚里钻去也不在乎,要捉我可捉不到,就认为这种事比学校里的游戏还有趣味。可是只要我不逃学,在学校里我是不至于像其他那些人受处罚的。我从不用心念书,但我从不在应当背诵时节无法对付。许多书总是临时来读十遍八遍,背诵时节却居然琅琅上口,一字不遗。也似乎就由于这份小小聪明,学校把我同一般同学一样待遇,更使我轻视学校。家中不了解我为什么不想上进,不好好地利用自己聪明用功,我不了解家中为什么只要我读书,不让我玩。我自己总以为读书太容易了点,把认得的字记记那不算什么稀奇。最稀奇处应当是另外那些人,在他那分习惯下所做的一切事情。为什么骡子推磨时得把眼睛遮上?为什么刀得烧红时在水里一淬方能坚硬?为什么雕佛像的会把木头雕成人形,所贴的金那么薄又用什么方法做成?为什么小铜匠会在一块铜板上钻那么一个圆眼,刻花时刻得整整齐齐?这些古怪事情太多了。我生活中充满了疑问,都得我自己去找寻解答。我要知道的太多,所知道的又太少,有时便有点发愁。就为的是白日里太野,各处去看,各处去听,还各处去嗅闻,死蛇的气味,腐草的气味,屠户身上的气味,烧碗处土窑被雨以后放出的的气味,要我说来虽当时无法用言语去形容,要我辨别却十分容易。蝙蝠的声音,一只黄牛当屠户把刀割进它喉中时叹息的声音,藏在田塍土穴中大黄喉蛇的鸣声,黑暗中鱼在水面拨剌的微声,全因到耳边时分量不同,我也记得那么清清楚楚。因此回到家里时。夜间我便做出无数稀奇古怪的梦。这些梦直到将近二十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年后的如今,还常常常使我在半夜里无法安眠,既把我带回到那个“过去”的空虚里去,也把我带往空幻的宇宙里去。在我面前的世界已够宽广了,但我似乎还得一个更宽广的世界。我得用这方面得到的知识证明那方面的疑问。我得从比较中知道谁好谁坏。我得看许多业已由于好询问别人,以及好自己幻想所感觉到的世界上的新鲜事情新鲜东西。结果能逃学时我逃学,不能逃学我就只好做梦。12.下面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沈从文在逃学过程中捕捉到了大自然里的声音、气味,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与熏陶中感受到了生命的本真和快乐。B.本文节选自沈从文的《我读一本小书又读一本大书》,从文段可以知道,“小书”是指学校所教的课本知识,“大书”是指大自然和社会生活。C.写自传要善于捕捉既真实又生动的细节,沈从文将偷李子枇杷的细节描写得生动传神,使读者领略这本“大书”的奥妙无穷。D.从文段描述来看,作者观察敏锐、记忆超强,可惜不爱学习,儿童身上的野性十足,难以驯服。13.作者的童年生活没有专心在学校念书,却陶醉于充满稀奇、奥秘的大自然与社会生活之中。你是怎么看待作者童年的逃学生活的?请结合
本文标题:高二语文试卷20052006年第六学段考试高二级十校联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859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