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二语文试卷20062007年度如皋五校联考高二语文试题苏教版
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如皋市五校联考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期中试题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命题人:磨头中学薛海峰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等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答题卡表头及答题纸密封线内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2.第Ⅰ卷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Ⅱ卷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上,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书写不能超出横线或方格,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和答题纸清洁,不折叠、不破损。第一卷(33分)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龟.裂(jūn)愠.怒(yùn)菲.薄(fěi)风流倜傥.(dǎng)B、喋.血(dié)贮.藏(zhù)浸渍.(zì)强.颜欢笑(qiǎnɡ)C、豢.养(quàn)胚.胎(pēi)骄横.(hènɡ)长歌当.哭(dānɡ)D、攒.射(cuán)惩创.(chuānɡ)慰藉.(jí)珊.珊可爱(shān)2、下列各组中汉字书写全对的一组是A、寥落妊娠旋涡陨首殒身不恤B、踌躇伸冤通辑萌孽黯然泣下C、暮蔼苟活枯槁青睐举案齐眉D、绯红屠戮炫耀浩淼绳头微利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这种说法虽然太极端,但绝不是耸人听闻....,人类至今安全的原因之一,就是它的奥秘还不为人所知。B、金钱可以崇尚,也可以追求,这无可厚非....,但应该适可而止,而不应把金钱视为一切,更不能因为自己拥有了一定数量的金钱就可胡作非为。C、“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这也是一种明哲保身....的错误想法。D、美术家和掐丝工人的合作,使景泰蓝器物日新月异....,博得多方面人士的爱好。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不少毕业生认为,一些单位只认“证书”不认“能力”的做法是“虚假简历”产生的催化剂,毕业生简历造假也是迫于无奈。B、中国政府为了在农村实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作出了郑重承诺,但如何将中央的决心转化为省级以及乡镇级政府的行动刻不容缓。C、在众人惊异的目光中,她毅然决然地在下岗协议书上签了字。许多同事、工友都纷纷议论着她的“壮举”,一时间成了厂里的新闻人物。D、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费。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将来:明天B、推贤进士为务.务:事务,工作C、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察:明察D、若望.仆不相师望:希望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词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B、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C、特以为..智穷罪极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二、(9分,每小题3分)建筑审美建筑成为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首先是因为它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自觉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建筑虽然起源于防寒、祛暑、荫蔽、安全等实用生活要求,但在建筑史上,人类为解决生活实用而付出的合作劳动却远远不如对非实用的方面付出的多。宫殿、庙宇、祭坛、陵墓、教堂、纪念碑、园林等等,这些全部或基本上服务于精神生活的建筑,其成就远远超过了住宅、作坊、堡寨等服务于物质生活的建筑。建筑形式、建筑风格的演变,往往是一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最敏感的见证。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人们对建筑的美感,客观上来源于建筑的形式,舒畅、别扭、恐怖、惊讶、幽静、轻松、严肃……这是视觉反应的直觉情绪;质朴、刚健、柔和、雍容、华贵、纤秀、端庄……这就进入了初步的审美判断。所有这些主观的感受,无不是建筑的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样式、色彩质地、装饰花纹等等外在形式的反映。但是这些感受又不是抽象的,其中往往包含着某些特定的内容.......,因而使得建筑的美感有可能突破单纯的形式美的法则而深化发挥。像秩序井然的北京城,宏阔显赫的故宫,整洁高傲的天坛,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清幽别致的峨眉山寺,安宁雅静的四合院住宅,端庄高雅的希腊神庙,威慑压抑的哥特式教堂,豪华眩目的凡尔赛宫,冷峻刻板的摩天大楼……所有这些具体感觉形式,无不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因素及整个时代的、民族的审美倾向,无不包含着悬念、感触、素养、格调等等主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观因素。建筑的美感是朦胧的,但又可以是明确的;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体的;是无声的空间凝聚,但又可以是有声有色的时间延伸。目前对建筑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甚至给建筑美学下个定义也是困难的。但是,把建筑作为一项艺术门类,从它的艺术特征、它的艺术风格和它的形式美法则入手加以研究,无疑将有助于探索更为深入广阔的课题,例如,建筑美感的组成因素,特别是它的心理构成因素,建筑创作的形象思维特征,自然美与环境美的美学内容,形式美的形式与发展等等。7、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其原因是A、建筑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自觉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B、在建筑史上,人类为解决生活实用而付出的合作劳动远远不如对非实用的方面付出的多。C、建筑形式、建筑风格的演变,往往是一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最敏感的见证。D、建筑服务于精神生活,也服务于物质生活,两者都包含了历史的审美因素。8、第二段中加点的“某些特定的内容”指的是A、人们对建筑的美感,客观上来源于建筑的形式,既是直觉情绪,又是初步的审美判断。B、所有的主观的感受,都是建筑组合、尺度、式样、花纹等外在形式的反映。C、建筑美感的深化和发挥大大突破了单纯的形式美法则,从而获得里更多的内容。D、建筑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因素、整个时代的民族的审美倾向,以及悬念、感触、素养、格调等主观因素。9、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建筑美的研究历史悠久,虽然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独立的完整体系,但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成为一门艺术性较强的新兴学科。B、建筑美学研究应该作为一项艺术门类,它必定有助于课题空间的拓展,深入探索和建筑学的健康发展。C、建筑美感终究会明确具体,并成为有声有色的时间延伸,从流动到稳定,从单纯到复杂。D、建筑美感源于形式,但随着时代的向前发展,所有美感必将突破单纯的形式美法则而得以升华。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每题3分,共12分)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亲戚,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累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通.古今之变通.邑大都B、不得通其道.然此可为智者道.C、思垂.空文以自现永垂.不朽D、稽其成.败兴坏之理成.一家之言11、句式与“文王拘而演《周易》”相同的一项是A、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B、洎牧以谗诛C、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D、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12、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②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③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④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1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文中谈到孔子等人郁郁不得志,而发愤著述的事例,意在自况。B、作者身受“腐刑”却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C、在作者看来富贵顺达者难成大事,唯有历经磨难、卓越非常之人才能发愤而有所成就。D、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而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见解。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第二卷(117分)四、(23分)14、阅读下列语段,翻译划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2分)①范元琰家贫,唯以园蔬为业。尝出行,见人盗其菘,元琰遽退走。母问其故,具以实答。母问盗者为谁,答曰:“②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于是母子秘之。③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窃。(《南史·隐逸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送沈子福之江东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注]罟(gǔ,即网)师:这里指船夫。临圻:今江苏省南京市东北。(1)王维与“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作者被并称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王维的诗,语言生动凝练,描写细致传神,意境清幽淡远,被宋代_____________(填人名)誉为“诗中有画”。(2分)(2)这首诗的前两句交代了哪些内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3)前人评论这首诗的三、四句说:“工于比喻,善于言情。”你同意吗?试结合全诗赏析。(3分)16、默写(9分每小题1分,错一处则不得分。)(1)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2),。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3)惨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4)郡县逼迫,催臣上道;,。(5)苟利国家生死以,。(6)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7)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8)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是以肠一日而九回,,。五、(22分)乐器的性格①乐器和人一样也是有性格的。就像是人的嗓子,有的人嗓子可以唱得高一些,有的人嗓子却只能唱低音。什么样的嗓子唱什么样的歌是不能乱来的,这也有一种看不到的规律在里边,如果违反了这种规律,唱出来的就会是噪音而难以入耳。②中国乐器的性格大多都是悲剧性的,比如二胡,就是一种很悲剧性的乐器,所以瞎子阿炳才会用它来演奏内心的凄苦。想象一下他一边拉着二胡一边在江南细细的雨里慢慢走动,又是细细长长的巷子,巷子里的石板路面一块一块都给雨水打得一片湿亮……这应该是晚上,二胡着了雨的湿气就更没了悲剧性之外的
本文标题:高二语文试卷20062007年度如皋五校联考高二语文试题苏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859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