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二语文试卷单元测试题4
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单元测试题(A卷)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茕茕..孑立(qióng)丞相薨.(hòng)刘病日笃.(dú)B.万乘.之公(chéng)飨.士卒(xiǎng)不省所怙.(hù)C.幽邃.浅狭(suì)睿.智(ruì)一叶扁.舟(piān)D.门衰祚.薄(zhà)苏子愀.然(qiǎo)横槊.赋诗(shuò)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形影相吊日薄西山不决如缕B.窈窕之章苍海一粟曷其有极C.清莹秀澈佳木异石壬戍之秋D.杯盘狼藉如泣如诉余音袅袅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泣孤舟之嫠妇..(嫠妇..:寡妇)B.幽邃.浅狭(邃.:深远)C.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孤.:幼年丧父;怙.:依靠)D.夙.遭闵凶.(夙.:平时;凶.:灾年)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望美人..兮天一方B.汝时犹小,当不复记忆..C.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D.漱涤万物,牢笼..百态5.与例句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惟兄嫂是依①无意于人世矣②并令守汝丧③是以区区不能废远④寂寞而莫我知⑤而今安在⑥今是溪独见辱于愚⑦急于星火A.①②③B.⑤⑥⑦C.③④⑤D.②③④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忠孝历来被看作是封建社会的传统美德之一。李密的《陈情表》中就以“供养无主”为由,陈情于表,写的言辞恳切,感情真挚。委婉动人。B.韩愈的《祭十二郎文》通过记叙一些家庭琐事,表达对十二郎的深切的痛惜和怀念之情。文章融抒情于叙事之中,写的凄恻动人,感人肺腑。C.柳宗元的《愚溪诗序》以“愚”字贯穿全文,借愚溪风景抒发自己陶醉于山水风景的喜悦心情,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的思想很相似。D.苏轼的《赤壁赋》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作者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二、阅读(一)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灌水之阳.()有溪焉②或.()曰:冉氏尝居也③遂负.()土累石④不可以不更.()也8.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予以.愚触罪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以.予故,咸以愚辱焉。溪虽莫利于万世,而.善鉴万物A.两个“以”字相同,两个“而”字也相同。B.两个“以”字不同,两个“而”字也不同。C.两个“以”字相同,两个“而”字不同。D.两个“以”字不同,两个“而”字相同。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B.吾得兄.事之C.莫如西.归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名之以其能(2)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11.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先写实有此溪,来由去处毫不含糊;再写溪名无定,为下文定名的根据。B.两个“或曰”相比成文,而下面的叙述-----“故姓是溪为冉溪”,“名之以其能,固谓知染溪”----却错综复杂。C.“予以愚触罪”,用一“愚”字把自己和溪连在一起,下文都由这里生出。D.第二节以愚溪为中心,写出“八愚”的名字。“为愚”两字重负七次,不免给人以重复的感觉。(二)韩信袭赵,先使万人背水阵,乃建大将旗鼓,出井陉口,与赵人大战。佯败,弃旗鼓走水上。军背水而阵,已是危道;又弃旗鼓而趋之,此必败势也。而信用之者,陈余老将,不以必败之势邀之,不能致也。信自知才过余,乃敢用此耳。向使余小黠于信,信岂得不败?此所谓知彼知己,量敌为计。后之人不量敌势,袭信之迹,决败无疑。汉五年,楚汉决胜于垓下,信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高帝在其后,绛候、柴武在高帝后,信先合之利,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信复乘之,大败楚师,此亦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拔起策也。信时威震天下,籍所惮者,独信耳。信以三十万人不利而却,真却也,然后不疑。故信与二将得以乘其隙。信兵虽却,而二将维其左右,高帝军其后,绛侯、柴武又在其后,异乎背水之危,此所以待项籍也。用破赵之迹,则歼矣。此皆信之奇策。观古人者,当求其意,不徒视其迹。班固为《汉书》,乃削此一事,盖固不察所以得籍者,正在此一战耳。(节选自《新唐书》)1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以必败之势邀之,不能致.也致:引来B.信先合.之利合:交战C.信将三十万,自当.之当:把守D.信兵虽却,而二将维.其左右维:维护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信自知才过余,乃.敢用此耳B不以.必败之势邀之尔其无忘告乃.翁信以.三十万人不利而却C后之.人不量敌势D此所以..待项籍也而信用之.者盖固不察所以..得籍者14.翻译下列句子(1)此所谓知彼知己,量敌为计。(2)不徒视其迹(3)向使余小黠于信,信岂得不败?(4)用破赵之迹,则歼矣。15.下列解说符合原文的一项是()A.韩信袭赵,先背水一战,后与找人大战而佯败,又弃旗鼓而趋之。这样就使敌人现出必败之势了。B.楚汉决胜于垓下,韩信将三十万先合不利而却,故意使项籍可疑不进,然后同孔、费二将一起大败楚师。C.韩信破赵,垓下大败楚师,都用了引诱敌人轻敌来战的策略,不同的是后者部署了强大的后备力量。D.班固写《汉书》没有记载韩信用奇策在垓下大败楚师一事,原因是他不能明察作战运用策略的重要。三、1.依照原文将下列句子补写完整。(1)白露横江,。,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2)路漫漫其修远兮,。(《离骚》)(3)一在天之涯,,,死而魂不予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祭十二郎文》)(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史记》)2.按要求扩写下面的语句。原句:魏老汉说:“这钱,咱不能要!”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要求:扩写后的语句要有说话人的表情、手势、要能反映出“这钱咱不能要”的理由。参考答案:一、1.C2.D3.D4.B5.C6.C二、(一)7.①北岸;②有的人;③背;④更改8.C9.D10.略11.D(二)12.C13.D14.(1)这就是所说的既了解自己,又了解对方,(然后)衡量敌方情况制定策略。(2)不仅仅看他的事迹(3)假如陈余比韩信稍微聪明一些,韩信怎么能不失败呢(4)韩信用破赵的做法,就歼灭了项籍的军队。15.C三、1.(1)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2)吾将上下而求索(3)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4)愚者千虑,必有一得。2.参考示例:魏老汉憨厚地笑了笑,连连摆手,说:“给您领路,这是尽北京人的义务,这钱咱不能要!”
本文标题:高二语文试卷单元测试题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859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