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二语文试卷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二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二(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1.选出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3分)()A.踟蹰..(zhīchú)转徙.(xǐ)迁谪.(zhé)纶.(guāng)巾B.侘.傺.(chàchì)荠.(jì)麦幢幢..(chuáng)窒.(zhì)闷C.伶俜..(lingpīng)罗衾.(qīn)沙渚.(chǔ)三匝.(zhā)D.凝噎.(yē)溘.(kè)死神妪.(yū)落蕊.(ruì)2.选出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3分)()A.祭祀轮廓虔诚宠姬佞臣爽心悦目B.恶梦幽远萧瑟缕心刻骨变幻莫测C.翌日苍桑嘲哳清俊飘逸雾失楼台D.憧憬懊悔霄禁一椽破屋千帆竞发3.选出解释有错误的一组(3分)()A.落寞..(冷落,寂寞)开济.(扶助)漫.(不要)嗟荣辱夙.(早上)兴夜寐B.宁谧.(安静)盎.(洋溢)然翠峰如簇.(丛聚)可堪.(能忍受)回首C.啜.(喝)茗颔.(点头)首信誓旦旦..(诚恳的样子)久负.(享有)盛名D.陶.(快乐)然倏.(极快地)然山居秋暝.(晚)游目骋.(放开)怀4.选出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3分)()A.他从旧营垒中冲出来,但一尘不染,始终保持着崇高的品质。B.这是一架电子分析天平,它能精确地称量微量物质,其准确性可以说是毫厘不爽。C.如果我们不修这么多水利,遇到这样严重的水旱灾害,其后果是不可思议的。D.这些人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置若罔闻。5.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两项(4分)()A.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B.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C.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D.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A.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B.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C.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D.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A.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B.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C.胜似闲庭信.步D.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A.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B.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C.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6.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②③①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又称“诗三百”。B.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堪称我国文学之父,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奠基者,其代表作《离骚》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部伟大的长篇。他还有《天问》《九章》《九歌》《渔父》等重要作品。C.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以及“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鲁迅称建安时代是:“文学自觉的时代”。D.陶渊明、谢灵运是我国山水诗的开辟手。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所编的《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7.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维、杜甫、白居易、陆游、李清照、辛弃疾分别著有《王右丞集》《杜少陵集》《白氏长庆集》《漱玉词》《剑南诗稿》《稼轩长短句》。B.元稹,字微之;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辛弃疾,字稼轩,号幼安居士;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姜夔,号白石道人。C.杜甫用诗来反映时代的苦难,表达人民的愿望,称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三别》。D.《梦游天姥吟留别》应读作“梦游天姥吟/留别”,其中“吟”是诗的一种体裁,与“歌、行、引”等同属于近体诗。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8~9题。光线以明亮为好,小屋的光线是明亮的,因为屋虽小,窗很多。例外的只有破晓或入暮,那时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柔静,一片宁谧。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晨来到了山中。当花瓣微微收拢,那就是夜晚来临了。小屋的光线既富于科学的时间性,也富于浪漫的文学性。8.“小屋的光线既富于科学的时间性,也富于浪漫的文学性。”这句话的意思是(3分)()A.小屋的光线的强弱明暗的变化反映了时间的变化;这种变化富有诗意。B.小屋的光线随着时间的推移反映出强弱明暗变化;这种变化创造了优美的意境。C.小屋的光线的强弱明暗变化反映了时间的变化;光线的变化又使小屋的形象和周围的环境发生种种变化,创造了幽美的意境。D.时间的变化决定了小屋的光线的强弱明暗的变化;小屋这种强弱明暗的变化又使环境发生了变化。9.本段运用的修辞方法和对中心的表达有四种表述,选出正确的一项(3分)()A.作者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表现了小屋环境的幽静和光线的变化。B.作者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方法,表现了小屋的环境的幽静和光线的变化。C.作者运用排比、夸张、比喻的修辞方法,表现了小屋的柔静、宁谧和光线变化。D.作者运用拟人、象征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小屋的光线变化和环境变化。10.默写,将下面的空处补充完整(共6分)①少壮不努力,。(《长歌行》)②山不厌高。,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③,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④,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⑤今宵酒醒何处?。(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⑥,那人却在。(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11~14题。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11.对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B.“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C.“频烦”即“频繁”,连续。“天下计”指统一天下、兴复汉室。“两朝”指东汉和蜀汉。“开”指开创基业,“济”是渡过难关。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1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幕之情、向往之意。B.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莺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C.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天下计”见匡世的雄略,“老臣心”“身先死”显报国忠诚。D.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了诗人忧心忧国、痛感济世无人的衰伤。江村即事司空曙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13.对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写渔翁垂钓归来,懒得系船,而让船任意飘荡。“不系船”三字为全诗的关键,以下诗句全从这三字生出。B.第二句承接上句,点明地点、时间及人物的心情和行动,说明“不系船”的原因。船停在江村,时已黄昏,钓了一天的鱼,人也疲倦了,该睡觉了。因此连船也懒得系。C.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宕开一笔,将意思推进一层,进一步说明“不系船”的原因:且不说夜里不一定起风,即使起风,顶多把小船吹到长满芦花的浅水边,有什么关系呢?D.全诗通过“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表现了江村风景的宁静幽美,社会生活的单纯朴实,主人公心境的悠闲舒适。14.本诗三、四两句宕开一笔,作一让步,再将上文意思翻进一层,这种写法绝句里用得很多,下面四首诗,没有用这种手法的一首是(3分)()A.老来弓剑喜离身,说着沙场更怆神。任使将军全得胜,归时须少去时人。B.落花愁杀未归人,乱后思家梦更频。纵有溪头茅屋在,也应芳草闭深春。C.狼烟不举羽书稀,幕府相随日打围。最忆定军山下路,乱飘红叶满戎衣。D.别愁归恨是清明,迷眼风沙白发生。即有花枝如画里,看花不似少年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15~18题。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对这首诗中词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何时了”指难挨的屈辱生活,时光漫长令人生厌。B.“故国”,指南唐都城长安。“故国”一词表明了词人对过去生活的无限眷恋。C.“雕栏玉砌”指的南唐小朝廷的宫殿亭台,自己曾在此尽情享乐。D.“朱颜”,指宫庭中的宫女,这一句是宫女们都老了,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16.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A.词的上阙以实景起笔,然后转到对往事的回忆之中,表达了作者对韶光易逝的感慨和沦为亡国之君的悲哀。B.词的下阙,以虚景开端,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最后集中到一个复杂而深沉的“愁”字之中。C.此词的最后两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把愁和春江之水相提并论,形象而真实。D.全词虚设问答,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写得自然而流畅,表达了词人深沉的故国之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17.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层楼”,即“高楼”。“强说愁”,勉强去写心中愁苦。B.“欲说还休”,想说(愁)而不说。“却道”即“只说”。C.词的上阕,写年轻时的纯真、幼稚,对社会缺乏深刻的感受,“不识愁滋味”,喜欢登高览景。D.词的下阕,写出了自己如今年事已高,空怀报国之志的愁苦。18.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词以少年时不知“愁”和而今识尽“愁”作对比,写自己备受打击、饱经折磨之后的心情。B.词以生活为基础,两种创作经历对比真切,渗透着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C.词的上下阕紧扣一个“愁”字,其含义是相同的。D.这首四十四字的词,包含了纯真、幼稚、深沉、忧郁、激愤之情,情感真切,内容丰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9~24题。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开宝八年,会秦王廷美尹京,召拜考功员外郎,充开封府判官。太宗征河东,廷美将有居留之命。端白廷美曰:“主上栉风沐雨,以申吊伐,王地处亲贤,当表率扈从①。今主留务非所宜也。”廷美由是恳请从行。寻坐王府亲吏请托执事者违诏市竹木,贬商州司户参军,复为太常丞,判寺事。出知蔡州,以善政,吏民列奏借留。使高丽,暴风折墙,舟人怖恐,端读书若在斋阁时。许王元僖尹开封,又为判官。王薨,有发其阴事者,坐裨赞无状②,遣御史武元颖、内侍王继恩就鞠于府。端方决事,徐起候之。二使曰:“有诏推君。”端神色自若,顾从者曰:“取帽来。”二使曰:“何遽至此?”端曰:“天子有制问,即罪人矣,安可在堂上对制使③?”即下堂,随问而答,左迁卫尉少卿。会置考课院,群官有负谴置散秩者,引对,皆泣涕,以饥寒为请。至端,即奏曰:“臣前佐秦邸,以不检府吏,谪掾商州,陛下复擢官籍辱用。今许王暴薨,臣辅无状,陛下又不重谴,俾亚少列,臣罪大而幸深矣!今有司进退善否,苟得颍州副使,臣之愿也,”太宗曰:“朕自知卿。”无何,复旧官,为枢密直学士。逾月,拜参知政事。(《宋史》)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注:①扈从:皇帝出巡的侍从,护卫人员。②裨赞:辅佐。③制使:皇帝的使者。制,皇帝的命令。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主人栉风沐雨,以申吊.伐:吊,慰问B.寻坐.王府亲吏请托执事者违诏市竹木:坐,获罪,判罪C.今许王暴.薨:暴,突然D.左迁..卫尉少卿:左迁,升官20.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出知.蔡州朕自知.卿以.善政,吏民列
本文标题:高二语文试卷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二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861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