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
1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龙泉驿区第十一中学校宁小红摘要:英语教学中的国际理解教育就是通过师生在课堂内外的英语教学活动,改变传统英语教学重知识,轻文化;重语法,轻审美;重知识理解,轻文化交流的教学现状。让学生在习得英语语言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异域文化,并在学习和交流中尊重对方文化与习俗的同时树立文化自信。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国际理解能力和教学水平,转变教学思路和教学观念,以交际为出发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在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推动学生国际意识的逐步形成。在尊重异域文化的同时,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关键词:国际理解教育英语教学文化渗透前言随着当代全球化进程的深化,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与文化冲突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中,强势经济体的文化往往也成为强势文化,它们借助强大的经济与技术力量逐步向世界各地扩展,吞噬着包括中国在内的各种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使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度几乎遭到了淡忘。从当代青少年来看,他们中的“洋风洋气”已经十分盛行,他们崇尚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痴迷于西方的影视剧、动画片、肯德基、麦当劳,却对中国传统的节日、艺术、饮食文化不屑一顾。从某种意义上讲,民族独立不仅仅是经济与政治上的独立,更是文化上的独立与自觉。这就要求加强国人尤其是青少年儿童的传统文化教育,保持民族的文化主体意识。一、国际理解教育与中学英语教学在《英语课程标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中,规定了有关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学习一门外语,不仅要掌握其语音、语法、词语、习语,还要了解使用该语言的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人生观、政治信仰和宗教信仰。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forInternationalUnderstanding)就是重视培养具有丰富的本国文化知识和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传统的教育。国际理解教育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增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种族的、不同宗教信仰的和不同区域、国家、地区的人们相互了解和相互宽容;加强他们之间相互合作,以便共同认识和处理全球社会存在的重大共同问题。其核心思想是平等地对待不同文化,尊重、理解文化差异,促使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来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对于中学英语教学来说,国际理解教育应该包括:了解世界各国文化,理解世界的多元性;认识世界的关系,理解地球社会与人类自身的关系;审视自我,尊重他人,容纳世界的2多元性,具有关心世界的广阔视野;能够与不同伙伴共同生存、相互合作;具有批判地分析,多角度考察的思维能力,具有与对方进行交流与交往的能力。二、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语言产生于文化,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随文化的产生而产生,随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只有建立在丰富文化基础上的语言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是这样描述文化的:“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但是长期以来,初中英语教育面临着升学压力,教育侧重点在于知识的过手而不是运用能力的形成,所以在教与学中重词汇、短语、语法教学,而忽视了背景文化的导入和交流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不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交际中出现错误,从而造成了国际理解教育的缺失。在农村中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教学中,重视知识的输入,忽视对异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英语教学是国际理解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培养国际意识是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但是由于当前初中英语评价主要还是以笔试为主,老师往往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语言知识的讲授上,并且配合所学知识设计大量的习题以提高学生的成绩,学生在这种机械地听课、做题的过程中并没有达到真正的能力上的提高。学习外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通过交际才能传递相互间的文化,才能求同存异。老师如果缺乏国际意识,缺乏对文化的敏感性,就不可能挖掘出课本中隐含的适用于文化传递和文化渗透的语料,这样肯定背离了国际理解教育的目的。2、教学方法单一、传统,以单向传递知识为主,缺乏交际和体验。我们现在的英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局限于基本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和基本技能(听、说、读、写)上,以理性代替了感性,训练替代了体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很少;忽视学生人文素养、合作精神的培养,国际视野的扩展更无从谈起。3、重视英语文化,轻视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我们现在使用的《Goforit》课本中有很多学习材料是与异域文化有关的,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也会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这些文化差异。但是,却出现了重视了异域文化的介绍,却忽视了本国文化的传承,造成学生对本国文化缺乏了解;更严重的是不会用英语准确地介绍和表达本国文化。如果我们培养出的学生能讲出圣诞节的来历,却对中国春节的传统知之甚少,那是教育的失败。三、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1、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文化,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多元的内在一致的世界观。31)在词汇教学中渗透对文化的理解在中英文中,有些词汇的文化内涵相同或相似;而一些动物、植物、颜色、数字等,在英语国家和中国所表达的社会含义是不同的。如:在汉语文化中,狗是奴仆,是低贱的追随者,故有“走狗”和“狗仗人势”之说,有人听见Youarealuckydog必然生气。但在西方文化中dog象征bestfriendofaman。luckydog是“幸运儿”;“爱物及乌”的英语表达是Loveme,lovemydog;“风水轮流转”是Everydoghashisday.在美国,狗作为宠物对人们极其重要,被看作家庭中的一部分。中文里的“黑”与英文里的black在用法上不尽相同,中文里的“鼻青脸肿”在英文中是用Youhavegotablackeye来表示的;“红茶”的英文是blacktea,而非redtea,green在英语里可表示无经验、不成熟;而Youareblue的意思则是Youaresad.其次,在汉语中亲属关系称呼有很多种,而在英语中,区分不像中文那么细。在教学中,讲到grandfather,grandmother,uncle,aunt等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比较中英文差异,渗透文化差异。2)在语言技能的培养中渗透文化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是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体现。教师可以在具体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时适当渗透外国文化。如:在进行模拟表演时,了解英语国家的人们见面时的招呼语是:“Howareyou?”“Hello!”“Goodmorning”。而中国人见面喜欢问:“你吃饭了吗?”“你去哪儿?”等。西方人见面谈论的话题多是天气、运动等,而中国人则多是一些“关心”式的话题,会涉及到年龄、婚姻状况、工资等。在外国人看来这些都是属于“个人隐私(privacy)”的问题,无论多么熟悉的人,他们都不愿意或反感谈论这样的话题。由此可见,交际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制于对异域文化的敏感度和容忍度,包括对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的了解,其最终的交际能力的高低也取决于学生对英语国家的了解程度。3)利用中西方节日渗透文化从开学到放假,教师可以结合中西方的节日,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对比介绍。如感恩节、圣诞节这样的西方传统节日,可以介绍节日的来历;把节日的相关词汇、歌曲等介绍给学生,并与中国传统的春节进行对比。让学生既了解了异域文化,有更深地理解了中国文化;既提高了英语水平,又扩展了文化视野,一举多得。2、挖掘教材的审美内涵,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审美情操,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态度。英语教材取材广泛,涉及现代社会的各层面和世界各国的多元文化。同时,这些课文往往文质兼美,形象生动。这些因素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具有很高的审美教育价值。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挖掘蕴藏在课文中的审美教育因素,引领学生怀远思近,在跨文化的对比与建构中形成良好的国际理解态度。3、利用教材以外的多种资源渗透文化,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4对中学生来说,英语课堂并非是他们了解西方文化的唯一渠道。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实践,拓宽学生获取文化知识的渠道。如:影视资源、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利用外籍教师开设讲座,或者请留学生到校,讲讲自己在中国和外国感受到的文化差异。学生也可以在和外教的交流中,增加对异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4、在文化对比中,尊重理解文化差异。1)习语差异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由于地理和气候差异,对相同事物的表达会千差万别,英语习语和汉语习语的差异是多方面的,英国是一个岛国,而中国人民的生活离不开土地。比喻花钱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moneylike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汉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则用“酷热”、“炎热”、“皎阳似火”等词修饰。英国地处西半球,是海洋性气候,夏天宜人,报告春天的信息则是“西风”,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2)赞扬和送礼中华民族是一个特别谦虚的民族,谦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之一。喜欢谦让,说自己和自己的东西不够好,中国人常常是用自我否定来表示谦虚。当受到别人表扬时,中国人常说:“哪里哪里”“一般一般”。我们都明白那是谦虚。然而与外国人交往却不能用自我贬低或否定来回应对方的赞美,这时西方人会觉得自己的表扬遇到了中国人的拒绝,可能会怀疑自己做出的判断是错误的。同样在送礼物时,中国人常谦虚地说:“小小意思,不成敬意”“东西不好,希望你喜欢”。不太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自然不知道这是“谦虚”的说法,他们会很纳闷,为什么要送一件自己认为“notverygood”的小礼物给别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教会学生当听到表扬时,一句Thankyou就足矣。3)社会准则中国人讲究奉献,提倡集体主义(collectivism),为了维护集体利益,可以牺牲个人甚至家庭利益,把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看成是自我、自私。在美国或其他西方国家的人,在战争中发现对自己不利时愿意主动投降,并且不以为耻,生存下来就是胜利。因为他们把individualism看成是一种美德,并视为美国个性的一部分,是美国法律的基础。在美国收到别人的礼物应当面打开表示对别人的礼貌、尊重;而在中国当面打开礼物是不礼貌的行为。在中国,邀请别人参加宴会或某种活动,时间由邀请方确定,被邀请者视受到邀请为一种荣幸,一般都会按时甚至早早赴约。而在美国,邀请别人参加宴会或某些活动被视为占用别人的时间,需要双方协商有关的时间。而一般应在约定的时间准时到,早到和迟到都是很不礼貌的行为。结束语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就是通过一系列教与学的活动,使学生在获得语法、语言和文化信息的同时,能更清楚地了解所学语言的人们生活的环境,并在与外国人交流中5尊重理解彼此的文化差异。既不能“崇洋媚外”,又不可抵制一切外来的东西;在强调理解、包容异域文化的同时,既不能迷失自己,妄自菲薄,把学生教育成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洋奴才”;也不能忘记得体而自信地让别人理解自己。只有两种文化的交融和碰撞,才能达到交流与沟通的目的。作为英语教师,既要介绍国外的先进的科学文化遗产,贯彻和平精神,着眼于未来;同时也要让学生知道和平、人权、民主还是我们要努力的目标,世界上还有种族歧视,还有贫富差距,还有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也就是,通过教学中的语言实践让学生理解与尊重异域文化,并在渗透异域文化的同时,进行文化对比,帮助学生加深对本国优秀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以开阔的视野和多元文化共存的态度,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地球市民”。参考文献:1、《跨文化交际面面观》胡文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精彩课堂实施对话初中英语》王英民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3、《英语新课程教学设计》李英、黄艳明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文标题: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916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