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水尺计量水尺计重大事记1952年上海首次出口散装氟石时,开始水尺计重工作。水尺计重的测算方法,初期只是沿袭承运人以观看船舶首、尾吃水来核对发货人申报重量的方法,称为“核对吃水”(CheckingDraft)。1953年,连云港开始出口煤和磷灰土。由于原观测船舶吃水方法和各项原始数据来作相应校正引起误差较大,故此次开始改为观测6面吃水;对排水量采用“庞勤曲线”或“菲尔索夫图”作纵倾校正;对压载水也须采样测定密度;测定港水密度用南生采样器,从船舶舷外吃水一半深处采取水样,以使水样具有代表性。1955年开始改变了原测算方法。如改为观测船舶首、尾、中、左、右六面吃水方法;对纵倾状态下的船首、尾吃水和水舱内水深均作纵倾校正;对船舶拱陷以拱陷值1/2校正等。1956年,青岛会议制定了《固体公估操作规程》,该规程明确的工作程序为:(1)查核船舶是否具备公估条件;(2)了解船用物料情况;(3)测定船舶吃水;(4)测定港水密度;(5)测定贮水量;(6)查测燃料;(7)核算吃水;(8)计算相应排水量/载重量;(9)排水量校正;(10)港水密度校正等。1958年,青岛会议上以拱掐值3/4校正;水舱内水深不是单纯作纵倾校正,尚需结合舱内水的状态作呆存水或将满未满校正。1964年大连会议上,对日本根本广太郎的《关于纵倾下船体排水量速算问题》的论文(即对船舶大纵倾状态下的排水量校正问题,简称根本氏计算公式或称排水量纵倾2次校正)进行研究验证,一致认为根本氏计算公式对大纵倾状态下船舶排水量校正具有数值精度高、计算速度快的优点,值得采纳推广应用。1980年厦门会议上,原《固体公估操作规程》改为《水尺计重技术规程》,将“根本氏”计算公式补充在《水尺计重技术规程》内。1990年上海会议上,通过《进出口商品重量鉴定规程——水尺计重》的鉴定,根据“水尺计重不确定度分析报告”,将“水尺计重准确度在5‰之内”明确写入规程中。《进出口商品重量鉴定规程——水尺计重》于1993年11月4日发布;1994年1月1日实施水尺计重的优点与衡器计重相比,水尺计重具有三大优点:1、省时。完成一次水尺计重工作,前尺及后尺均只需两小时左右,总计一般不超过四个小时。2、省力。完成一次水尺计重工作一般只需鉴定机构一次派出两位检验员,在船方协助下,在卸货前后各进行一次水尺计算即可。3、省费用。使用水尺计重这一方式可为货主节省大量的成本。由于水尺计重具有以上的三个优点,同时其科学性和准确性也为世界所公认,其计重结果可作为商品的交接结算、处理索赔、计算运费和通关计税等的依据,并且由于从事水尺计重工作的一般为具有良好信誉的非利益当事人、公证的第三方,其公正性同样得到有效的保障,因而为国际贸易和运输部门所乐于采用。水尺计重的原则由于现在的鉴定人,大都是为自己的委托人服务,很难做到“公平、公开、公正”。贸易双方或租船人船东,对另一方委托的鉴定人缺乏信任,于是各自委托自己信任的鉴定人进行联合鉴定。而港方作为收货方和发货方的中间人,必须做到诚信,做到坚持原则其实这个原则就是——“公平、公开、公正”水尺计量一、水尺计量的概念二、水尺计量的原理三、水尺计重的基本操作程序一、水尺计量的概念水尺计量(CHECKINGWEIGHTBYDRAFT)是通过测看船舶的水尺,计算其排水量,并测定船用物料,而后依船舶的准确图表,计算散装固态货物重量的一种计量方法。水尺计重一般适用于价值低、过磅困难的大宗散装货物,如煤炭、盐、散化肥、矿砂、生铁、废钢、石油焦、硫磺、磷灰土、铝矾土等。二、水尺计量的原理水尺计量的基本原理是根据阿基米德定律“作用于浸在液体里的物体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量”。三、水尺计重的基本操作程序(一)水尺计重的条件(二)准备工作(三)观测与记录。(四)校正(五)净载重量的计算(一)水尺计重的条件1.水尺、载重线标志,字迹要清晰、正规、分度正确。2.具备本船有效,正规下列图表。(1)排水量/载重量表。(2)静水力曲线图或可供排水量纵倾校正的有关图表。(3)水油舱计量表,水油舱纵倾校正表。(4)船型图(容积图)或可供首尾纵倾校正的有关图表。不具备有关纵倾校正图表者,吃水差应调整或保持在0.3米或1英尺以内。(二)准备工作1.备妥下列器具:精确为万分之五的铅锤密度计,容量在5000CC以上的港水采样器和玻璃量筒,以及电子计算器、钢板尺、三角尺、钢卷尺、分规等测量器具。2.查清各项图表的计量单位3.查明淡水、压舱水、燃油等舱的分布情况和存量。4.了解淡水、燃油的每日消耗量和卸货时的变动情况。5.了解货舱污水沟/井、尾轴隧道、管子隧道、隔离柜的污水。(三)观测与记录观测船舶吃水、测定港水密度、测量各压载水舱、污水井、燃油舱深度并做好记录1.水尺标志(draftmarks)水尺标志是以数字(公制一般以阿拉伯数字、英制以罗马数字)表示船舶吃水大小的一种记号,公制每个数字高10厘米,英制每字高6英寸,看水尺的精确读数均以字体的底缘为准。2.排水量及载重量船舶排水量是指船舶在任意水线下排开同体积水重,也等于该水线时的船舶总重量WL及总载重量DW,其关系用下式表示:W=WL+DW1)满载排水量W2)空载排水量WL3)船舶的总载重量DW4)净载重量NDW船舶的重量组成:(1)空船排水量WL(2)总载重量DW①净载重量NDW②燃料、淡水、压舱水③常数Ca.粮食及备品、船员及行李b.库存机件、器材、废旧物c.污油、积水、污泥、沉淀物d.船体附着物1)满载排水量W:指船舶满载时吃水达到某一满载线时的排水量。2)空载排水量WL:时指船舶装备齐全但无载重时的排水量,即空船排水量。(不包括水油舱内的燃料、淡水、压舱水)3)总载重量DW(deadweight):船舶满载时,所在的客、货、油、水和其他消耗品的重量的总和,实际上是满载排水量减去空船排水量DW=W-WL4)净载重量NDW(netdeadweight):是指船舶在具体航次中所装货物的重量。即从总载重量中扣除燃料、淡水、压载水及常数。NDW=DW-燃料-淡水-压载水-常数(四)校正1.横倾校正2.纵倾校正3.中拱中陷校正4.排水量纵倾校正5.港水密度校正1.横倾校正船首平均=(船首左+船首右)/2船尾平均=(船尾左+船尾右)/2船中平均=(船中左+船中右)/2Fps=(Fp+Fs)/2(Fps:首平;Fp:首左;Fs:首右)Aps=(Ap+As)/2(Aps:尾平;Ap:尾左;As:尾右)Mps=(Mp+Ms)/2(Mps:中平;Mp:中左;Ms:中右)横倾校正的三角函数计算船舶在正浮状态下,由于货物配载或水油压载的关系,使得船舶左右倾斜,两舷的吃水产生不同,这就是船舶横倾。左右舷横倾值以Tb表示,数值上等于船舶型宽BM与横倾角θ的正切函数tgθ的乘积。即:Tb=BM·tgθ由于船舶型宽BM是定值,所以就可以由横倾角推算出船中横倾值(左右吃水差);或有船中横倾值推出横倾角。例1:经观测,某轮到港时船首吃水左9.6米,右9.6米,船尾吃水左9.8米,右9.84米,船中吃水左9.7米,右9.78米。求该航次该轮的平均吃水。解:Fps=(Fp+Fs)/2=9.6mAps=(Ap+As)/2=9.82mMps=(Mp+Ms)/2=9.74m例2:某轮经观测,其船中左舷水尺为9.78M,现在其右舷水尺无法观测,经确认,其偏杆仪准确可用,据观测船体偏左1度。试求该轮右舷船中水尺。从船舶资料中得知该轮邢宽45m.解:Tb=BM·tgθ=45×tg1=45×0.017455=0.785(m)船体偏左,所以MS=MP-Tb=9.78-0.785=8.995m2.纵倾校正船舶吃水差在0.3米以上或一英尺以上,且吃水点不在船首船尾垂线上时,观测水尺时会产生一定的差值,就必须进行观测水尺校正。dF:船首吃水点到船首垂线的距离(将首吃水按船图上的比例缩小,用分规量出首吃水点,测量该点至首垂线间距离,再按比例放大得dF)dA:船尾吃水点到船尾垂线的距离。T:吃水差。FC:船首吃水校正值。AC:船尾吃水校正值。FC=T×dF/(Lbp-dF-dA)FC:船首仰时为负值,船首俯时为正值。AC=T×dA/(Lbp-dF-dA)AC:当吃水标尺在尾垂线前方,船首仰时为正值,船首府为负值;当吃水标尺在船尾垂线后方时,船首仰为负值,船首府为正值。观测吃水校正后的实际吃水应是:船首实际吃水=船首观测水值+FC(Fm=Fps+Fc)船尾实际吃水=船尾观测水值+Ac(Am=Aps+Ac)例2:某轮在某港卸煤,空船后经观测,船首平均吃水3.5米,船尾平均吃水5米,已知船长150米,容积图的比例为1:200,经测量容积图,船首吃水点距船首垂线后5厘米,船尾吃水点距船尾垂线前2厘米,求:该轮实际船首船尾吃水值。解:1.先通过容积求出dF=5×200=10米(按1:200推算)dA=2×200=4米(按1:200推算)2.求吃水差T:T=5-3.5=1.5米3.代入校正公式。求校正值:FC=T×dF/(Lbp-dF-dA)=0.11米(-)AC=T×dA/(Lbp-dF-dA)=0.044米(+)4.求校正后的船首船尾实际吃水值:Fm=Fps+Fc=3.5-0.11=3.39(m)Am=Aps+Ac=5+0.044=5.044(m)3.中拱中陷校正总平均吃水=(船首平均+6船中平均+船尾平均)/8Mfa=(Fm+Am+6Mps)/8从载重标尺中,查取排水量△14.排水量纵倾校正(一)“根本氏二次修正公式”CF:漂心距船中距离T1:校正后吃水差Lbp:船长校正值正负的确定:仰时:漂心在船中前为(-),在船中后为(+)俯时:漂心在船中前为(+),在船中后为(-)漂心距船中距离(CF)可从静水力曲线图中(CF)曲线上查得。如使用英制则:Z1=CF×T/Lbp×12×TPI(长吨)Z1=CF×T1/Lbp×100×TPC(公吨)例题:某轮在某港装石英砂出口,装完后校正首吃水7.5米,校正尾吃水8.4米,已知该轮两柱间长120米,当时漂心距船中距离(CF)=+2米,求该轮纵倾校正后排水量变化值。(已知T.P.C=25吨/厘米)解:1.先求吃水差T1T1=8.4-7.5=0.9米2.代入公式计算:Z1=CF×T1/Lbp×100×TPC(公吨)=+37.5(吨)排水量纵倾修正(二)Z2=50L(T1/L)^2(dm/dz)=50(dm/dz)(T1^2)/Ldm/dz=(上缘水尺MTC-下缘水尺MTC)/1上缘水尺=校正水尺+0.5m下缘水尺=校正水尺-0.5mT1校正吃水差L=Lbp例题:某轮装煤炭出口,其两柱间长为120m,校正后吃水差T1=1.978m,其上缘水尺MTC=497.4,下缘水尺MTC=481,求其第二次校正值。解:dm/dz=(497.4-481)/1=16Z2=50(dm/dz)(T1^2)/L=50*16*1.978*1.978/120=26排水量纵倾校正(三)△2=△1+Z1+Z2△1总平均水尺排水量Z1第一次纵情修正值Z2第二次纵情修正值△2经过纵倾排水量修正后的船舶排水量5.港水密度校正1)港水密度的测定:港水密度一般采用比重计加以测定。方法是:在船舶吃水处中间一半深度处取样水一桶,将比重计平稳的放入水中,等其浮稳后,观测时眼睛要和水面一样平,读取刻度杆上与水面相切的数字,即是水的密度。2)港水密度校正的计算方法:△=△2×r1/r式中:△:港水密度校正后的排水量。△2:纵倾校正后的排水量r1:实测港水密度r:制表水密度例题:某轮靠泊某港卸小麦。经观测和各种校正后,其平均吃水9.5米,排水量65000吨(标准海水比重1.025)但当时的港水比重是1.005,求该轮的港水密度校正后的实际排水量。解:从题中得知△2=65000吨r1=1.005r=1.025△=△2×r1/r=63731.707(吨)(五)净载重量的计算1.用载重量计算时:净载重量=总载重量-燃油-淡水-压舱水-常数2.用排水量计算时:WL=(B-b)-(A-a)(装货)WD=(A-a)-(B-b
本文标题:水尺计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926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