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35页精品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2011-2012第一学期五年级科学教学进度计划一、学生分析: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注重突出科学、环境、社会、技术(STSE)的联系,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本册教材引入专题研究这一教学内容。教材围绕“生物与环境”这一组统一概念组织“生命世界”和地球宇宙“中的相关内容。包括六个单元:生物生长的需要、生物与环境、人与环境、冷与热、地表剧烈变化、环境与保护。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科学探究: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对生物、地球运动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关心科学持新事物及STSE之间的联系。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科学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科学价值观、科学知识、STSE各方面得到发展。三、教学措施:(1)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2)建立科学文件夹,记录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习进展情况。文件夹包括以下内容:科学课笔记本、自己搜集的文字、;图表、图片、照片、观察报告、实验报告、记录表、评价表等。并在期末对学生做的文件夹进行展示与评比。(3)发挥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教材提供了活动评价、单元自评、综合评价等到三类评价工具供教师和学生使用。采用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4)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5)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6)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积极参与新教材实验。(7)开展环境教育,进行生物种养殖的课外实验,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四、潜能生培养措施: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结合科学课的特点。潜能生主要表现在:1、对学科知识无学习兴趣;2、无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差;3、缺乏合作意识;4、实践能力不足。针对这些情况,首先以生动的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供合作与参与的机会,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在自由分组中安排他们进入较好的组学习,并开展“一帮一”的活动帮助他们。五、课时安排:本册教材以单元为内容单位,在课时安排上也以单元为主,并包括随时评价所用课时。单元课时安排一单元生物生长的需要六课时二单元生物与环境九课时三单元人与环境九课时四单元冷和热九课时五单元地表剧烈变化九课时六单元环境与保护六课时1、小苗的诞生一、教学目标1、能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进行完整的实验研究。2、能从研究结果中发现新的研究问题。3、能通过研究找出对种子进行分类的合理方法。4、能制作出规范、美观的种子标本盒。二、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制订较规范的实验方案。难点:同重点。三、课前准备豆种、布、等配套实验材料。四、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开始到撰写实验方案部分。第二课时,完成交流及总结部分。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萌发?(二)指导学生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1、让学生展开讨论。2、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3、学生分小组观察教师事先准备好的种子。4、学生进行猜想。5、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1)学生制订实验方案。(2)学生交流各自的实验方案。(3)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4)归纳小结。6、让学生提出还想研究的问题。7、让学生阅读“科学在线”的内容。(三)指导学生制作种子标本。六、板书设计1、小苗的诞生适当的水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适当的气温阳光2、土壤与植物的生长一、教学目标1、能与其他同学共同研究三种土壤的主要差别。2、能正确使用实验法研究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从而推测出三种土壤的保水能力。3、能通过对比实验总结出某种物体适合生长在哪种类型的土壤中。4、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原因进行解释。二、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探究土壤的渗水能力。难点:观察同一种植物在不同土土壤里的生长情况。三、课前准备配套实验材料、烧杯等。四、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及活动2。第二课时,完成活动3及拓展部分。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植物在不同土壤中生长的情况有什么不同?(二)指导学生探究认识不同的土壤。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中三种土壤的照片。2、让学生观察三种土壤,比较它们的颗粒大小、颜色和黏性。3、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共同找出三种土壤的区别。4、归纳小结。(二)指导学生进行渗水比赛。1、提出问题,交代活动的任务。2、让学生猜想哪种土壤的渗水能力强。3、让学生把自己的猜想填在课文给出的横线上。4、让学生按照课文给出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5、学生汇报实验结果。6、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小结。(三)指导学生探究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好。1、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的活动经验进行推测,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好。2、让学生把推测的结果和理由填在课文给出的横线上。3、学生按照课文的提示进行实验。(四)指导学生调查适合在不同土壤中生长的植物。1、提出调查的要求。2、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六、板书设计2、土壤与植物的生长沙质土:秀气好、保水性差。土壤黏质土:秀气差、保水性好。壤土:秀气、保水性都较好。3、怎样让植物长得更好一、教学目标1、能用对比实验法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条件。2、能联想出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3、能对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进行假设。4、能客观地评价本组和其他组的研究成果。二、重点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对比实验及规范操作的能力。难点:指导学生进行对比实验时如何控制实验变量。三、课前准备植物、黑色的纸袋、豆苗等。四、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设计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条件对比实验部分。第二课时,完成活动1的交流部分及活动2。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植物的小苗钻出土壤后,怎样才能让它长得更好呢?(二)指导学生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1、引导学生思考哪些因素影响植物的生长。2、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题目。3、提示学生和可以用对比实验法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条件。4、学生设计自己的研究方案。5、学生互相交流。(三)指导学生研究怎样才能使植物长得更好。1、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2、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3、组织学生进行讨论。4、让学生把结论落实到实践中。5、让学生阅读“科学在线”的内容。六、板书设计3、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适当的气温适当的水分适当的光照植物长得更好丰富的营养……4、根和茎一、教学目标1、能通过植物器官的特点及生活环境推测出这些器官的功能。2、能根据植物器官的特点进行分类。3、能独立地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4、能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归纳出结论。二、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各种各样植物的根,并探究根和茎的主要作用。难点:同重点。三、课前准备各种各样的根、各种各样的茎。四、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及活动2。第二课时完成活动3及阅读“科学在线”的内容。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植物通常用什么来吸收营养物质的?(二)指导学生认识植物的根。1、让学生把植物拿到桌面上。2、让学生把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根据植物根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4、学生互相交流。5、归纳概括出根的共同特点。(三)指导学生研究根的作用。1、让学生观看课文的几幅图。2、学生讨论根的作用。3、让学生把自己的认为记录在表格中。4、学生从自己的假设中选择1至2个,设计实验进行研究。5、学生实验探究。6、学生汇报实验结果。7、学生交流研究结果。(四)指导学生研究茎的作用。1、让学生猜想植物的茎的作用。2、学生汇报各自的猜想。3、学生从自己的假设中选择1至2个,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4、与其它小组的同学交流研究结果。5、归纳概括出茎的作用。6、让学生阅读“科学在线”部分的内容。六、板书设计4、根和茎根的作用:固定、吸收营养物质、贮藏营养物质……茎的作用:支撑、运输营养物质……5、动物的食物一、教学目标1、能根据动物的食性对动物进行分类。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某些动物齿和爪的特点。3、能推断出不同种类的齿和爪对它们的捕食有什么好处。4、能设法弄清一种陌生动物的食性。二、重点难点重点:研究不同动物需要不同的食物,并按食物给动物分类。难点:同重点。三、课前准备动物标本。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不同种类的动物,它们的食物一样吗?(二)指导学生认识动物的食性。1、让学生观看课文的插图。2、图中的动物分别吃什么?3、我们还认识哪些动物,它们分别吃什么?4、指导学生根据食性对动物进行分类。(1)学生分组讨论。(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3)归纳小结。(三)指导学生认识捕食帮手。1、让学生观看课文的插图中的动物的牙齿和爪的不同特点。2、学生汇报观察结果。3、让学生在课文的表格中记录三类动物的牙齿和爪的不同特点。4、让学生说说这些不同特点对动物的捕食有什么好处。(四)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1、让学生说出各类动物多在什么环境中取食。2、根据动物的食性,推断并制订出保护动物的措施。3、学生互相交流(五)让学生选择一种动物,研究它对不同食物的选择情况。六、板书设计5、动物的食物肉食性动物:老虎、狮子……草食性动物:马、牛、羊……杂食性动物:猪、鸡……6、葵花向阳一、教学目标1、能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出向日葵花盘的朝向与太阳位置的关系。2、能通过观或实验,归纳出向光性的现象在植物中可能是普遍存在的假设。3、能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4、能使用归纳的方法验证植物其他几种向性运动。二、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去探究植物的向性运动。难点:同重点三、课前准备:图片、多媒体课件等。四、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及拓展活动。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及拓展活动。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光对我们周围的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二)指导学生探究向日葵与阳光的关系。1、用课件显示向日葵在阳光下所发生的变化情况。2、让学生结合经验讨论分析向日葵与阳光的关系。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4、归纳小结什么是向光性。(三)指导学生探究植物的向光性。1、让学生提出假设。2、学生设计实验方案。3、学生互相交流实验方案。4、布置学生回去要做好实验。(四)指导学生探究植物的“定向运动”。1、让学生观看课文的插图。2、让学生说说图中的植物的根的共同特点。3、学生互相交流。(五)指导学生探究光对动物的影响。1、让学生说说哪些动物喜欢光,哪些动物不喜欢光?2、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利用动物和光的特性的?3、让学生利用动物趋光性的特点,设计一个捕捉害虫的装置。六、板书设计6、葵花向阳植物:有向光性、向水性7、燕子南飞一、教学目标1、能通过头脑风暴说出人们抵抗严寒的各种办法。2、能提出与鸟类迁徙相关的问题。3、能对鸟类进行迁徙的原因提出自己的假设。4、能对搜集到的各种关于动物迁徙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妥善保存。5、能解释动植物变化与环境的变化的关系。二、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动物各种迁徙方式的研究,知道环境对生物生长及生活习性方面的影响以及生物是如何是与环境相适应的。难点:同重点三、课前准备:有关动物迁徙的资料片或自制的课件。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冬天的时候,人们是怎样过冬
本文标题:35页精品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935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