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 2014-2015中考语文专题复习PPT课件-说明文阅读
说明文阅读一、考纲要求1.整体把握实用类文本的主要内容。(能力层级:理解)2.阅读科技、社科、新闻作品,筛选信息,概括要点。(能力层级:理解)3.运用科技、社科、新闻作品中的信息解决相关问题。(能力层级:运用)一、(2009年广东省卷)(见课本)1.第②段画线句子中“尽量”这个词不能去掉,为什么?(3分)“尽量”在文中强调小孩洗澡时要尽可能少用洁肤用品,不排除有特殊情况。如果去掉“尽量”,则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相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2.结合文章内容解释第⑨段中“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一说法的合理之处。(4分)人需要与自然密切接触,包括接触致病微生物。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和增强人体的免疫系统,抵御各种疾病。保持一些所谓的“脏”,除了可以刺激和增强人类的免疫系统,同时还可以避免人工合成的化学产品造成的伤害。3.给本文加一个恰当的标题。(4分)清水是最好的清洁剂二、(2011年广东省卷)(见课本)被妖魔化的沙尘暴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B.如果人类消灭了沙尘暴及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一切物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C.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沙尘暴带人海洋中的营养物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D.沙尘暴之所以会被妖魔化,主要是因为人们只看到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而忽略了它有利的一面。B解析:对照第④段最后一句“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加可怕的反馈和报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即可得出答案。驾考宝典网驾考宝典2016科目一科目四元贝驾考.第③自然段“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一句中,“过度”和“许多”能去掉吗?请说明理由。(3分)不能去掉。“过度”表程度,说明人类放牧等活动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许多”表范围,强调的只是部分土地裸露,并非全部。这些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根据文意,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认识沙尘暴。(4分)①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②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活动无关。③沙尘暴有害也有利。④沙尘暴的发生,人类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阻挡。三、(2012年广东省卷)(见课本)“毒胶囊”有多毒?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六价铬是人见人厌的化学元素,它有很强的生物毒性,长期接触容易致癌,对皮革中六价铬的含量要求最严格的是德国。B.某些企业将皮革废料通过生石灰浸渍膨胀等手段处理后,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药用胶囊生产企业,以替代药用明胶。C.“毒胶囊”的毒性难以检测,原因是工业用鞣制试剂不纯,不可避免地含有六价铬,以及三价铬和六价铬在使用和保存中可以互相转化。D.本文条理清楚,先介绍“毒胶囊”的由来,接着说明其危害,最后教给人们辨别的方法。语言简明、准确。C解析:对照第⑤段第1句“准确评估工业明胶的健康风险比较困难,原因有两个,第一,鞣制虽然使用的是三价铬,但是工业用鞣制试剂并不纯,不可避免地含有六价铬;第二,毒性较小,三价铬和毒性剧烈六价铬在使用和保存中可以互相转化”即可得出答案。2.阅读选文第⑧段,说说如何鉴别“毒胶囊”。(3分)①从颜色判别,毒胶囊颜色深、鲜艳。②从柔韧度判别,毒胶囊易捏碎。③从工艺判别,毒胶囊封口松,易拧开。3.根据文意,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理性对待胶囊类药品。(4分)示例:对待胶囊类药品及毒胶囊问题,置之不理和谈药色变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毒胶囊含有易致癌物,对人体有危害,我们需要了解它的危害性,用科学的方法鉴别分辨,而无需恐慌。【探究】1.主观题是中考说明文的主要题型,2011年始增设了选择题,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减少了考生的答题量。2.理解并掌握说明文的技法,仍将是说明文阅读考查的重点。3.开放题较多,所选文章均来自课外,内容多关注环保、高科技或身边的人文环境。4.对说明文基本常识的掌握是考生快速、准确答题的关键。1.说明文的概念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客观地解说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2.说明对象及特征说明对象是指被说明的事物或事理。说明对象的特征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一般来说,说明文说明的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3.说明文分类(1)根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2)根据说明语言和表达方式,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种类概念特征用法及举例时间顺序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如介绍中国文字的演变、某事物发展变化的历史、做菜的方法等。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前到后或从总体到部分,依次进行说明。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如介绍某一座建筑物、风景区等,就要从外到内、从上到下,或由远到近等依次进行说明。逻辑顺序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说明文在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和功能时,常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逻辑顺序包括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特点到用途等。如说明气温变化的利弊、介绍甲型H1N1流感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影响等。4.说明顺序种类说明方法的特征下定义用精练简洁的语言对某一事物的本质属性或某一概念的内涵作规定性的说明。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作简单的解释或介绍,不像下定义那样严格。举例子列举实际事例来具体说明事物的特征、解释抽象的道理或深奥的科学知识。打比方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列数字用具体数字说明某事物的特征或本质。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作比较引资料(引用)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引用文献资料、名人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诗词等进行说明。5.说明方法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6.说明文的语言(1)准确性。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这就要求它必须用准确的语言,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特征、本质、规律。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凡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的文字表述,都要求准确无误。为了使读者对较复杂的事物、较深奥的事理有明晰、确切的理解,说明文常常恰当地使用修饰和限制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大多数”等,讲究语言的周到严密。(2)生动性。有些科学小品,讲究趣味性、可读性,需要作必要的生动、形象的说明,主要体现在形容词、动词的运用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上。如“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一、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筛选主要信息,准确概括要点【考点内容及题型特点】本考点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和理解能力。常见的题型有:以选择、填空或简答的形式指明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的特征。如:(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本文的说明内容是什么?(3)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4)给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答题指导】1.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从分析标题入手。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了其特征。如《死海不死》。(2)抓首句和中心句。有些说明文运用首句和中心句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3)从分析材料入手。先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2.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方法(1)浏览全篇,理解题意。事理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清晰明了。开篇先引出说明对象,然后提到说明对象的特点,并分析特点形成的原因,最后顺势总结,或给人以启迪,或指出其影响。题目有时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具有指向性。(2)注意标志性词句,抓关键词语和句子。要善于分辨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语段的结构层次,进而明确文章语段的内容要点。(3)信息再加工。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再加工,提炼、压缩、完善,整合成文。二、分析说明顺序与方法【考点内容及题型特点】本考点考查考生感知文章、把握文意、理清思路的能力。常见的题型有:以选择、填空或简答的形式,指明整体或局部的说明顺序,指出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如:(1)本文或某段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好处?(2)某些段落或语句的顺序能否调换?(3)文中某段或某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说明画线句的表达作用。【答题指导】1.说明顺序(1)解题技巧: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2)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顺序对___________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第一空应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填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常见说明方法答题格式举例子分类别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或: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打比方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2.说明方法(1)解题技巧: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的作用。(2)答题格式:这段(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具体直观(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科学准确等)地说明(突出、强调)了________事物(说明内容)________的特点,使读者________。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常见说明方法答题格式列数字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而准确地说明了该事物的大小、长短、多少等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作比较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定义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引资料(引用)①引用故事、神话传说:用……这个生动的故事引出说明的事物,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引用名人名言:用……这句名言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③引用诗句:……这句诗的引用,增强了文章的诗情画意,写出了事物……的特点,同时增强了可读性,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续表)三、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考点内容及题型特点】本考点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的把握,理解词句的含义或作用。常见的题型有:(1)找出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或生动性的词句,并分析其作用。(2)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或能否换成另外一个词?为什么?(3)分析语句或语段说明语言的特点: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说明语言的特点。(4)指示代词具体指代的内容。【答题指导】1.加点词语有何作用?(1)解释词语(考虑限定词语的角度或修辞)。(2)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回答此词语对表达被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3)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或生动性。2.加点词语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说明理由。(或:为什么用……而不用……)(1)表态:一般不能替换。(2)分析词语含义,简单解释词语或换个说法。(3)分析加点词语从哪个角度修饰限制中心语(或:考虑修辞),注意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等。(4)分析用原词时句子的意思。(5)分析换词后句子意思的改变,从而判断它不科学或不符合实际,说明原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特点。3.加点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1)表态:不能去掉。(2)解释词语或指出对说明内容进行了哪些方面的限制,说明其原意。(3)结合原句,具体指出该词的作用(紧扣说明对象的特点或说明的中
本文标题:2014-2015中考语文专题复习PPT课件-说明文阅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939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