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强化诗歌理解-提升鉴赏能力(4.12)
强化诗歌理解,提升鉴赏能力——古代诗歌精准备考策略南安国光中学戴龙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19年省质检)•有瞩韩偓•晚凉闲步向江亭,默默看书旋旋行。•风转滞帆狂得势,潮来渚水寂无声•谁将覆辙询长策,愿把棼丝属老成。•安石本怀经济意,何妨一起为苍生。•注:东晋名相谢安,字安石。•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晚凉中诗人在江边散步、看书,交待了诗题“有瞩”的具体情境。•B.颔联描绘风劲帆动、潮来水寂的景象,象征小人得势、英雄落寞的时代。•C.“棼丝”,原指乱丝,这里喻指纷乱之事,暗含了诗人对晚唐时局的担优。•D.本诗写景与抒怀有机结合,状物绘景,气势壮阔,借典抒怀,蕴涵深厚。•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19年省质检)•有瞩•韩偓•晚凉闲步向江亭,默默看书旋旋行。•风转滞帆狂得势,潮来渚水寂无声•谁将覆辙询长策,愿把棼丝属老成。•安石本怀经济意,何妨一起为苍生。•注:东晋名相谢安,字安石。•15.本诗后四句与《永遇乐(千古江山)》末尾三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皆以前人自况自勉,思想感情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同:都以历史名人自况自勉,表达了烈士暮年的壮志以及壮志难酬的愤懑。(2分)•异:①韩偓以名相谢安自况自勉,期待为民出仕。(2分)②辛弃疾以名将廉颇自况自勉,渴望为国出征。(2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19年市质检)送王詹叔利州路运判①王安石王孙旧读五车书,手把山阳太守符。未驾朱轓辞辇毂,却分金节佐均输。②人才自古常难得,时论如君岂久孤?去去便看归奏事,莫嗟行路有崎岖。【注】①本诗写于作者主持变法时期。王詹叔,名靖,曾任山阳太守等职。利州路,北宋行政区名,包括今陕西、四川部分地区。运判:官名,即转运判官。②朱轓,古代高官之车。辇毂,代指朝廷。均输,指均输法,作者推行的新法之一。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句写王詹叔身为贵家子弟却能饱读诗书,在看似简单的叙述中含有作者的赞赏。B.颔联交代王詹叔出行事由,塑造了一个不计较名利、勇于承担新任务的官员形象。C.王詹叔眼下虽然不受器重,但作为难得的人才,作者认为他最终会得到朝廷认可。D.本诗以送别为题,但重点不在于抒写别情,而是缘事抒怀,表达作者的意志态度。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19年市质检)送王詹叔利州路运判①王安石王孙旧读五车书,手把山阳太守符。未驾朱轓辞辇毂,却分金节佐均输。②人才自古常难得,时论如君岂久孤?去去便看归奏事,莫嗟行路有崎岖。【注】①本诗写于作者主持变法时期。王詹叔,名靖,曾任山阳太守等职。利州路,北宋行政区名,包括今陕西、四川部分地区。运判:官名,即转运判官。②朱轓,古代高官之车。辇毂,代指朝廷。均输,指均输法,作者推行的新法之一。15.尾句“莫嗟行路有崎岖”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它与“不畏浮云遮望眼”(《登飞来峰》)共同体现了作者什么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第一问)表达对王詹叔的勉励之情,希望他在推行新法的过程中不惧困难,勇往直前;暗含作者克服困难推行新法的坚定意志。(第二问)【“莫嗟”一句以行路为喻,强调不要嗟叹改革道路崎岖难行;“不畏”一句以登高望远作比,强调不怕浮云遮蔽;】两句共同体现了作者乐观自信、坚贞不屈的性格。几点困惑:•1、我们复习时是否偏离轨道了?•2、我们复习的有效性是否值得怀疑?•3、我们复习时要不要教给学生答题的规范与技巧?•4、我们复习的增长点在哪里?•5、我们复习还有哪些盲区?•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疏雨•韩偓•疏雨从东送疾雷,小庭凉气净莓苔。•卷帘燕子穿人去,洗砚鱼儿触手来。•但欲进贤求上赏,唯将拯溺作良媒。•戎衣一挂清天下,傅野非无济世才。•[注]傅野:殷代名相傅说曾筑室于博岩之野,后用“傅野”借指贤人隐居的草野。•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迅疾的雷声仿佛是被疏雨送走,“送”字将疏雨描写得富有情趣,极具表现力。•B.疏雨为小院带来凉意,莓苔如洗,既写出了环境的清幽,也孕含了诗人的感受。•C.诗人卷帘时,燕子从身旁飞过,洗砚时,鱼儿触手可及,画面宁静祥和,充满生机。•D.尾联用典,含蓄蕴藉,意在表明诗人想要脱去戎衣,像傅说一样隐居草野。•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疏雨•韩偓•疏雨从东送疾雷,小庭凉气净莓苔。•卷帘燕子穿人去,洗砚鱼儿触手来。•但欲进贤求上赏,唯将拯溺作良媒。•戎衣一挂清天下,傅野非无济世才。•[注]傅野:殷代名相傅说曾筑室于博岩之野,后用“傅野”借指贤人隐居的草野。•15.诗歌的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二者之间是如何关联的?请简要分析。(6分)•15诗歌前两联描写环境的清幽和谐,表现闲居生活的美好。(2分)后两联抒发济世救民、建功立业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2分)。“但欲”“唯将”构成情感上的转折,流露出诗人闲居于此的不甘,将前后两部分关联起来。(2分)•(2018·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11分)•寄和州刘使君•张籍•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注]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1)根据前两联,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原因。(5分)•(2)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2018•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送王昌龄•李颀•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夜来莲花界,梦里金陵城。•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注】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1)“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淹留”的意思是____,体现出诗人___的心情。(2分)•(2)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6分)•(2018•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辛弃疾•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法相如所《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2018•北京)•(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2)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式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3)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6分)•(2018•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副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C.诗人把书法创作过程中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试题浙江(送王昌龄)江苏(寄和州刘史君)北京(满江红)卷Ⅱ(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总分分值2656663640平均分1.022.23.281.663.423.181.743.319.8分数段30以上25—2920—2415—1910—1410以下最高32人数(50)29151671最低9诗歌鉴赏学生答题存在问题:•1、诗歌读不懂•2、题目审不明•3、内容答不全•4、要点理不清1、读不懂诗歌•语言、形象、画面、技巧、情感•(2018•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2018•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副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C.诗人把书法创作过程中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2018•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辛弃疾•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法相如所《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2018•北京)•(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2)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式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3)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6分)•(2018·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11分)•寄和州刘使君•张籍•别离已
本文标题:强化诗歌理解-提升鉴赏能力(4.1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008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