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政治学方法论概论政治科学方法论旨在审视政治学领域的范围、内容和方法,并简要介绍政治学理论研究的基本途径。我们坚持政治学的科学诉求。原因主要有:第一,政治科学的基本知识主张,所有知识都是公开的,且必须接受挑战的。政治学要求研究者提出充分的和令人信服的论证与论据。第二,政治科学要求逻辑的一致性,也要求关键概念与反复验证的引申意义,都能正确且清楚地界定。论证应该以避免不一致与模糊的方式来建构。政治学也要求研究者去评估支持某一命题的证据是否充分。第三,政治是“日常生活的政治”,是人类集体的实践活动。政治是一种涉及范围广泛的活动,它发生在与人类生活有关生产与生产活动的所有领域中:它涉及到冲突与合作,而透过集体决策找出议题是所在及其解决方案。政治学的特征就是在于其研究途径的多样性,我们在这里提供了几种主要的研究途径。规范理论在政治研究中源远流长。政治制度研究途径在政治学发展成为一项自主研究领域,并将成为政治学研究的核心。主要参考书目1.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邱泽奇译,华夏出版社2004年。2.袁方主编:《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3.尼尔•J•斯梅尔塞:《社会科学的比较方法》,王宏周、张平平译,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4.方雷:《政治科学研究方法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5.罗杰•皮尔斯:《政治学研究方法:实践指南》,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年。6.斯蒂芬•笵埃弗拉:《政治学研究方法指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7.W•夏夫利:《政治科学研究方法》,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8.吴量福:《政治学研究方法与论文撰写》,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9.阎学通:《国际关系研究实用方法》,人民出版社2006年。10.高英琦:《比较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年。11.格迪斯:《范式与沙堡:比较政治学中的理论建构与研究设计》,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一讲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及定义1.理论理论是对同一类现象发生的原因或导致的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的一般性陈述,它由因果规律或假设、解释以及前提条件几部分组成。解释本身也包括由自变量和因变量组成的因果规律或假设。简单地说,理论是一种因果规律(我已确定A导致B)或因果假设(我猜测A导致了B),以及对这种因果规律或假设的解释,从而说明A是如何导致B。2.规律规律是存在于两种现象之间的可被观察的、有规则的关系。规律可能是决定性的,也可能是概率性的。前者构成恒定关系(如果有A,那么总会出现B)。后者构成可能性的关系(如果有A,那么B出手概率是X)。3.假设假设是两种现象间的猜测性关系。如同规律那样,假设可以有两种形式:因果关系(我猜测A导致B)和非因果关系(我猜测A导致了B,因而A和B是相关关系而非因果关系)。4.解释解释是把原因与因它而发生的现象相联系的因果规律或假设,它表明因果关系是如何产生的。(A导致B,是因为A导致q,q导致r,而r又导致B。)5.前提条件前提条件是能激发或扩大因果规律或假设的作用的现象。6.变量变量就是可以有不同取值的某个概念。自变量是作为因果理论或假设中的原因的现象。因变量是因果理论或假设中作为结果的现象。中间变量是因果理论解释中作为中间现象的变量。中间变量由自变量引起,并引发因变量。条件变量是构成前提条件的变量。它的值制约着自变量或中间变量对因变量和其他中间变量的影响程度。在研究中作为原因或结果而被探究的变量就是研究变量。在一个课题中,研究变量可以是自变量、因变量、中间变量,也可以是条件变量。二、社会科学通则形成的基本方法:归纳和演绎归纳(induction)是指从个别到一般,即从同质的个例中,将其具有的同类现象概括为此类事物具有的共同的规则。费尔巴哈认为,归纳法是实现预测未来目标的最佳方法。演绎(deduction)是指从一般到个别,正好与归纳是相反的,即将已有的规则应用于个例分析。归纳是从观察开始到推论的,而演绎是从推论到观察。这就是两者的区别。三、假设和假定假设(Assumption),(尚未证实的命题)是一种置于可检验的形式,以及预测变量之间关系上的命题。Webster将其定义为,为了描述与预测经验结果而做的暂时性假定。其含义是目前应可达到而未达到的不充分的状况。假设的检验是用归纳法来进行的,从实证科学的方法论来说,主要有四种方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和二手资料分析方法。假定(Hypothesis),不需要证明,如人性恶或善;经济学中的“理性人”等。在假定的基础上提出假设。四、信度和效度信度(Reliability)即可靠性,是指使用相同研究技术重复测量同一个对象时,得到相同研究结果的可能性。例子:工厂员工士气的调查:观察方法与员工申述档案分析。调查访谈中的信度问题:例子:种族歧视-白人黑人平等-黑人住进白人小区-邻居-约会-结婚。效度(Validaty)是指实证测量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概念的真实含义。例如,考试的命题就存在效度问题。信度与效度的关系:打靶的例子。关系: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即有效的测验必须是可信的测验,但可信的测验未必是有效的。第二讲理论检验一、什么是好的理论好的理论有五个主要特征:1.好的理论解释力强。解释力取决于三个方面:重要性,解释范围,适用性。2.好的理论通过简化方式来阐明问题。3.好的理论界定清晰。4.好的理论原则上可证伪。5.好的理论解释重要的现象,它能够产生出有用的政策建议。二、如何检验理论基本的方法:实验法和观察法。观察法检验又分为两种:统计方法和案例研究。因此,总共有三种基本的检验方法:实验法、使用大样本分析的观察法和使用案例分析的观察法。1.实验法。研究者从某种理论中推论出预言,然后只对两个相同小组中的一组给予刺激,看看实验结果与预言是一致还是不一致。结果与预言相一致就确证了理论,不一致则削弱了理论。2.观察法。研究者从某种理论中推论出预言,在不施加任何外部刺激的情况下对资料进行客观观察,并回答观察结果与预言是否一致。我们可以进行两种类型的观察分析:大样本;案例研究分析。研究者详细探究少量案例(可以少至一个),以观察事件是否以预言的方式发展,并且(如果研究主体涉及人类行为时)观察行为者的言论和行为是否如同理论所预言的那样。三、检验理论的方法提示理论检验应遵循以下指导:1.尽可能对理论的多个假设进行测试。2.尽可能多地推论出每个假设的预言,并对它们进行测试。3.对由理论所推断的预言进行解释和辩护。4.数据的选择要尽量精确地反映测试域。5.根考虑和评估一下,观察到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由第三个变量所引起的可能性。6.在诠释结果时,要根据其本身的价值来评价理论。7.通过提出新的中间因果过程的解释性假设来取代不成立的假设,或缩小该理论所宣称的解释范围,理论或许可以得到修补。8.进行零假设测试(零假设提出的问题是“该理论有解释力吗”)或替代性测试(替代性假设提出的问题是:“该理论跟与之竞争性理论相比,其解释力是更强还是更弱?”)。9.进行理论检验,需要回答的问题是该理论所做的预言是否为经验证据所确认,而不是回答理论能解释多少案例。10.不能通过评价理论假定的有效性(控制变量的假定值)来检验理论。第三讲质化研究一、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的比较体现为以下四种分析层次:1.客体分析:即厘清研究脉络和目的,进而寻找分析客体,并赋予特征。质化偏重意义世界,量化偏重客观事实;2.步骤分析:指具体操作研究步骤,包括资料的收集、验证和归类。质化重视记录,量化重视通则;3.方法学:指研究过程的整体设计,即在所使用的理论参考架构下,设计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法,证明资料选择的正确性,并进行资料的诠释。质化重视批判与解构,量化重视解释和预测;4.理论架构:指理论概念的组成,点出其他层次的知识论成分,赋予方法学在分析客体层面的解释力。在分析层次上,量化分析的中介体是数字、以及数字之间的相对关系;而质化分析的中介体则是以人类语言表达出每日经验的概念,将人们带到一个更细致的脉络中。所以,在本质上,任何分析客体都无法被划分、归类为“质化”或“量化”的分析客体,而这种划分主要是由研究者使用的分析工具决定的。在理论架构的层次方面,量化与质化的分野并不是很重要。二、质化研究的主张:以理解代替解释1.以实证主义为主流的量化研究,并没有能够真正建立以自然科学为典范的实证社会科学。2.受自然科学观察自然事物影响的看法,是将社会人文现象实物化(objectivation)。3.重视社会生活中语言及沟通的主导性地位。质化研究强调“社会真实”完全是主观的,所以研究者应当做的是掌握并设法理解当事者主观的意义和建构。认为企图分析并解释因果关系是自然科学的事情,因为人的行为并不那么容易解释和预测。三、质化研究的模型1.质化研究源于人文科学的思想。质化分析侧重特定脉络下其分析客体的“单一发生”,而不侧重不同脉络下相似形式元素的“循环出现”。2.质化研究从内在取向,进行对文化的了解,甚至诠释或设身处地投入具体的文化表达方法。3.质化研究检视意义的生产过程。四、质化研究的特性1.透过被研究者的眼睛看世界;2.描述为主;3.整体主义的方法。倾向于将事件放在其发生场景中去看,而且企图对事件的始末做整体的了解。质化研究者相信,资料只有坐落在其社会及历史脉络中才有意义,也才能被了解。4.社会过程;5.弹性的研究方法:开放式而非结构式的研究方法;6.理论与概念的形成:归纳。通常不预设理论假设,研究发现均来自田野工作的经验及资料。五、质化研究的基本步骤典范的步骤是不断循环在:经验——介入设计——发现、资料收集——解释、分析——形成理论解释——回到经验。六、质化研究的重要途径1.民俗学方法论;2.社会现象学;3.诠释学;4.以备忘录为形式的方法;5.民族志;6.行动理论七、质化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1.深度访谈;2.参与观察法第四讲度量与调查度量。度量是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需要运用社会科学概念来定义分析单位,然后进行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度量是决定各个分析单位特定属性的数值或层次的过程。度量分为名义度量、级序度量、间隔度量和比例度量四个层次。一、调查方法调查研究是本着客观的态度,应用科学的方法与步骤,对某种社会情况或个人问题,在确定的范围内,作实地考察,并收集大量资料,给予统计分析,以明了及改进有关问题为目的。调查分为:全体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三种。调查的方法主要有:表格与问卷法、访问法。抽样调查的优点:1.节省人力物力;2.缩短调查和资料分析时间;3.可对样本做深入分析;4.避免损坏研究的个体。抽样的注意事项:1.选择适当的抽样方法;2.决定适当的样本数目。随机抽样、乱数法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分段抽样、非随机抽样。二、问卷研究方法分为:邮寄问卷、当面分发问卷和电话访问问卷三种。实施步骤:1.决定寻找何种资料;2.决定使用问卷的形式;3.问卷的草拟;4.作最后的整理并检查每个要素:内容、形式、问题顺序、空间安排、详细说明等。问卷方法的优点和缺点:1.节约成本;2.避免访问者的偏差;3.匿名性;4.避免被访问者立即回答的压力;5.问卷访问不受人数限制,样本可大可小;6.统计方便。缺点有:1.资料使用范围狭窄,没有弹性;2.问卷的效度有时比较低;3.问卷不容易找出错误或误解;4.问卷无法与行为相配合;5.如果在问题设计上出了问题,问卷无法补救;.用于教育程度低的人群,问卷访问比较困难。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在设计上必须全尽且互相排斥。第五讲比较方法比较就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事物间的有一定联系的进行对照,以辨别异同,并在把握事物表象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事物内部和相互间应有的本质联系。把比较方法系统地应用与科学研究而形成的一种特定的研究活动和研究方式,这一过程就是比较研究。一、比较分析的逻辑对解释性
本文标题:政治学方法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014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