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弟子规详解以及在现代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落实
弟子规详解以及在现代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落实《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它教导我们: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切日常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与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孔子教学,他讲四门教育: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门教育首重德行教育,而《弟子规》正是最好的德行教育课本,这个教育主要注重的是家庭教育,家教是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教育,是孩子得到最初的也是给他生命打上烙印的教育,叫做扎根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性格、意志、品质、情操、爱好乃至人生观、世界观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没有家教的小孩,即使学校教育再优秀,一生都不会有大成就,因为他没根。小孩在3岁以前是离不开母亲的,母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的活教材,小孩都在模仿与记忆,以母亲的仪表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这叫母仪母教。如果父母自己不自尊、不严格要求自己,你的小孩将向你学习什么呢?所谓“教儿教女先教己”,所以真正要让家庭教育有很好的进展,必须从家长开始提升,这个很重要,因为上行下效。《易经》里面有一句重要的话“蒙以养正,圣功也”,意思就是在孩子小时候就要给他很好的良善教育,给他培植道德的理念、正确处事待人的态度,养他的浩然正气,让他奠定德行的根基。你把小孩教好了,这个功德最神圣。为什么呢?因为祖国的未来就在孩子的手里,如果孩子没有德行,纵然他有科学知识,那么将来必定会形成让社会混乱的一种力量,他越有科学知识而没有品行是越危险,在学校里就流传着一句话,说孩子如果是有才无德那是危险品、毒品。所以,我们一定要培养有德有才的真正的好孩子。《三字经》里第一句就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人本来都是良善,就是因为从小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长大后受社会的污染才学坏了。本性都是一样的,而习性人与人之间就不样了。因为受的教育不同、受的熏染不同,在社会里受不良风气的熏染,他就变成坏人了,如果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就变成好人了。所以,我们要坚信品学兼优的孩子是教出来的。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幸福、成功是要以道德、品行作为根基的,所以有见识有智慧的父母,一定是以圣贤之道来作为教育孩子的指导方针,通过学习、落实圣贤的教诲,让小孩子能在一生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乃至于成圣成贤。当孩子从小就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形成优良的品德时,他走到哪里都能受到别人的喜欢和尊敬,自然就能招感贵人的相助,促使他事业成功、人生幸福美满;入则孝这一篇讲的是为人子之道,子女的本分就是一个孝字。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人们所自觉奉行的一条道德准则,人人皆知父母养育儿女之辛劳,要尽我所能来回报双亲,但这种良善的天性如不及时施以正确的教导方法,使之生根、发芽、成长、坚固,则此种感恩的心情很快会泯灭掉。不知不觉中,已经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就会认为父母疼我爱我乃天经地义之事;至于我也要疼爱父母,因无人教无人提醒,乃渐渐遗忘于脑后。如果在幼童时期没有引导孩子形成孝道的观念,没有使孝顺父母成为孩子的自觉行为,长大后却埋怨孩子不懂孝道、对他人没有爱心,岂非是缘木而求鱼!所以,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孝道精神,这是关键也是最容易见成效的。当他在家知道孝敬父母后,在外面才知道尊敬老师、长辈及一切人;在家里把孝道行好了,在社会上才会做人做事。一个人只有对父母有了这份知恩报恩的心后,他才能进一步把这份爱心扩展到周边的一切人。所以,圣人提倡以孝治理天下,以孝治天下必定能得到和睦家庭、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叫我们,要马上答应,不能够迟缓。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立刻行动,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这是对父母的一种态度。孩子对父母讲话的态度,对小孩一生影响很深远。当他在与父母应答之间所形成的是孝心、恭敬心时,就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果父母叫我们时拖拖拉拉,那就是一种傲慢,恭敬心就没有了。孔子的学生子游问老师:以很丰厚的生活补助奉养父母,这个算不算是尽孝昵?孔子否认,他说:“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如果对父母没有恭敬心,那么养父母跟养狗、养马有什么区别呢?哪能叫尽孝呢?所以孝第一要培养的是敬,一切人伦之道都是以爱敬心为基础的,孝必要跟恭敬心联系起来。当一个人家里养成了这种对父母温和柔顺态度与恭敬的存心后,踏入社会,他的这种修养一定会引起大家对他重视和尊敬,这种恭敬的存心就他幸福成功的源泉。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生气、伤心。父母的责备大部分都是出自于爱心,所以即使父母说错了,我们心里明白,也不必跟父母顶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我们要深深感念父母不厌其烦的教导和成就我们的苦心,所谓“爱之深,恨之切”,天下父母无不知是,而为人子女者,却很少能体会父母的教海,反而阳奉阴违,说的遍数多了,还起了厌烦心,甚至说出冒犯父母的话,让父母伤心至极。故孔夫子说:“色难。”侍奉父母,难在永远保持和颜悦色。仔细想想,我们是否父母说一句而顶了好多句呢?深信每个人都希望能做一个孝子,因为自古以来孝子是最有福的,那就让我们先从事亲、悦亲、让父母心生欢喜开始吧!为人子女,对父母要时时关心、处处留意。二十四孝的黄香,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早晨起来要向父母请安问好,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这些行为虽然都是小事,但处处都表现出一个孝子的那种纯孝之心、知恩报恩的心。我们要知道,从孩子有了生命那天开始,父母就对子女百般呵护,衣食住行照顾的无微不至。作为感恩,子女关注留意父母的冷暖,这是天经地义的,况且子女给予父母的关爱比起父母的付出再多也不为过。而当一个人对父母的爱护、关怀久久养成了习惯后,他不管待人、处事、接物都有那种温、良、恭、俭、让的态度,这种人也就自然能得到大家的尊敬、爱戴。这样一生无过、无悔,虽是平凡,确是现今社会中的不凡之人了。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父母批准了我们才可以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这些都是必要的礼貌。平时起居作息(生活习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不要任意改变。长大以后,定居有定所、事业专注,切勿荒废、空过一生,让父母为我们担忧。这些行为都体现出一个孝子心里常常存着父母,因为心里存着父母,所以他必然就“出必告,返必面”。如果心里面把父母忘了,很可能这些细节他也就忽略了。我们要体会到,它主要告诉我们对父母要常常惦记在心,常常有安慰父母、让父母安心的这个意念。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纵然是小事,也不要擅自做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也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而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孩子第一次犯错,做父母的千万不可以含糊过去,一定要给予孩子严厉的指责,不能迁就和纵容孩子,不能满足孩子的任何一个无理的要求,绝不允许其任性,要让他懂得哭闹、撒泼毫无意义,做任何事情必须讲道理,这样他会终身记住,不会再犯。所谓“慎于始”,一切都要谨慎于开始,而等他一错再错,再来纠正就不容易了。每个孩子都会犯错,如果我们能抓住机会,对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在仔细分析的基础上给予批评,并心平气和地把道理给他讲清楚,再教他正确的做法,使孩子接受起来口服心服。这种处理孩子的不良行为的方法既充满关爱,又不失威严,并且能够加深母子之间的感情。当我们有了这些正确的观念时,孩子犯错,自然而然就会意识到,这正是教育他的最佳时机,就不会因为乱发脾气,而把教育的机会点错过了。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偷偷地私藏起来。一旦被发现,父母心里一定十分伤心生气。即使小到一颗糖果,如果没有经过主人同意,就私自把他隐藏起来,那就等于是小偷。这种社会行为会让父母蒙羞,感到是一种羞耻。所以,我们为人父母要在这些方面特别谨慎注意,应该经常查看孩子的书包、口袋,看是否有来路不明的东西,是不是多出了一些文具或用品,如果有的话,可能孩子的手已经犯了不干净的行为。谚语云“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如不及时制止,发展下去就会对品德造成根大的伤害,这很可能就因此而毁了他一生的前途。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当子女的应该尽力去准备齐全,父母亲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地去除掉(包括自己的坏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处处留心、时时在意,一言一行都要以父母作为主要的考虑。要从衣食住行上细心观察,使父母的口福不缺,按四季更换衣服卧宿,使其安适.行为有人扶持父母所爱之物,我必爱之,父母所爱之人,我当敬之,父母所愿意的事,我当奉行之,要时时顺着父母的心意,使其心生欢喜,不要等父母开口,就应该懂父母的心声、父母的需要,这才是真正的孝道。相反,当我们起了一个坏的念头,比如说起了贪心、起了跟人家争斗的心,以及不好学进去取、种种不善的念头,这都是对不起父母啊,这些我们都要小心地把它去除掉,所以这个孝心要从点点滴滴去养成。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更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俗的,事使父母亲蒙受羞辱(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有人经常抱怨说:父母怎么管我这么多?实在是因为你不能让父母放心啊!假如你知道照顾好自己的身体,生活起居饮食有规律,进而让自己更懂事,这样父母当然就放心了。现在网络太发达,人与人之间交流很频繁,假如你没有判断力,又没有理智,很有可能就会犯下让自己一生遗憾的事情。到时候不但父母家人蒙羞,甚至下一代也有可能蒙羞,这是大不孝,所以守身很重要。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当父母喜爱我们时,孝顺是很容易的事情。当父母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时,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努力改过并目做得更好,这种孝顺的行为最是难能可贵。父母即使不慈,也不应成为自己不尽孝的理由。因为父母的给予牛命并将自己抚育成人,这本身已是大慈,此外不应再有更多索求。以父母身上有种种缺点既认其为不慈,以此作为自己不孝的理由,这是功利观,而非道义观。人伦之道的关键是先尽自己一方的责任,而不能以他人尽责与否作为我们是否尽责的前提条件。我们与人相处要记住一个原则,“不管别人对不对,自己一定要做对”,无论是父母还是身边所有的人,纵使他们用不对的态度对我,我依然要用对的态度去面对他们,不然我也是跟他一般见识了,根本没有资格去说别人的错。以怨抱怨,结果绝对不圆满。我们要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样才能上演人生一出一出的好戏。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父母有过失,当于女的成小心劝导改过向善。态度要诚恳,声音必须柔和,应做到和颜悦色地把道理讲清楚、讲明白。孝顺并不是一定要对父母百依日顺,人与人之间所有的行为都要以“道义”为准则,父母子女之间也不例外。人无完人,父母也难免有过错,子女如果对此听之任之、不闻不问,也是种不孝的表现。因为父母的过错会给家庭带来损失、伤害,作为子女,爱父母,就有劝导帮助父母的责任,而劝导帮助的关键是你的态度的方式、方法。因此,我们在劝谏时绝对不可板着面孔,一派指责的言语,好似在教训父母一样,这样父母肯定没有办法接受的.而应当见机行事,“以虔敬的心,善巧的言语,或请适当的长者来帮忙,这样效果才更好,也会使父母子女之间的亲情更加融冶、家庭更加和睦,为人父母者,我们读到这一条,也更应该警戒、反省自己有无过失和不良的习惯,如果有,就要及时把它改正过来,这样才能做好榜样让子女效法。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一有适合时机,例如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再继续劝导。如果父母仍固执不停,甚至生气,此时我们虽然难过得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因为,有孝心的人是不忍心陷父母于不义的。纵然遭到责打,我们也无怨无悔,不能使父母一错再错
本文标题:弟子规详解以及在现代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落实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06509 .html